高职生本教育理念研究

时间:2022-06-13 03:18:16

导语:高职生本教育理念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生本教育理念研究

摘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呈现普遍下滑的趋势,传统高校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实际教学与管理的需要。应基于生本教育理念,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继而探索出适合高职院校的教学和管理方式。

关键词:生本教育理念;高职院校;教学管理

生本教育理念是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思乐创立并广泛推广的一种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方式与理念,一以贯之地倡导“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宗旨。[1]实践证明,生本教育理念不仅能历经考验,而且日久长新,成效显著,影响深远。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高等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全国多省市的高考录取率逾八成,生源质量整体下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处在招生录取最后一个批次的高职院校的生源情况则更为严峻。面对学生文化层次和自身素质偏低的客观事实,传统高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实际情况需要。在这种形势下,践行生本教育理念,分析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并寻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对策,则显得重要且必需。

一、高职学生特点

(一)高职学生文化基础分析。1.高职院校招生情况。2017年全国共有940万考生参加高考,高考总分为750分,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大多在200上下,部分省市甚至跌破150分(详见表1)。据统计,2017年全国高考多省市的录取率超过了80%,其中吉林、福建、湖北等省市超过了90%,北京、江苏、辽宁等省市超过了100%(详见表2)。全国各地很多高校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生源危机,而高职院校由于处在招生录取的最后一个批次,招生难更是已成常态,部分高职院校在各省市统一录取分数线的基础上几度降分录取,仍然难以完成招生计划。2.高职学生文化基础。查看全国各省市高考录取线,不难发现各批次之间的分数线差距很大。以广东省为例,本科一批的录取分数线分别为文科520分,理科485分;本科二批的录取分数线分别为文科418分,理科360分;高职高专的录取分数线分别为文科210,理科200分。高职学生的文化层次与本科院校的学生存在较大的差距。调查发现,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除极少因高考发挥失常外,大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因此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浓等状况较为普遍,甚至部分学生自身并不愿意继续学习,上大学只是迫于父母压力的无奈之举。(二)高职学生生源特点分析。1.生源类型的多样性。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主要有两类:一是通过普通高考招收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二是通过“3+证书”考试招生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两者由于培养目标的不同,因此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管理模式、校园建设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也使得两类生源的学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中职生源的学生已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和技能水平,但文化知识水平整体较差。由于大多数中职学校管理力度不如高中,因此,相较于高中生源的学生,中职生源的学生入校后纪律观念相对较弱,学习积极性也相对较低。随着招生政策的调整变化,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比例也在逐年提升,一些文化水平较低但具有创新潜质或学科特长的考生可通过自主招生获得入学资格。[2]如此,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更是呈现出多样性与复杂化,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更增加了难度。2.本地生源学生比例大。一般而言,高职院校本地生源的学生相对较多。根据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办提供的学生生源情况数据,学校历年招生的新生中,本地生源学生所占的比例均超过了半数。广东省统计局2017年的数据显示,珠三角地区人均GDP已超11万元。[3]因此,许多本地生源的学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往往缺乏寒窗苦读、艰苦奋斗的精神,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面对当今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也缺少应有的紧迫感。因此,唯有充分调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学、喜欢学,才能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三)高职学生思想状况分析1.思想活跃,参与活动积极性高。高职院校的学生虽然文化基础偏弱,学习积极性不高,但也有自己的优势,如思维活跃,愿意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于2011年首次招生,共招收新生939人,但在学院首届团委会选举时,报名参加竞选的同学竟有300余人;学院业余党校开班后,向学生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并报名参加党课学习的学生人数高达396人;学院办学首年,初具规模的学生社团达十余个,各项社团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其他由学校或各系开展的技能大赛及课外活动,学生也都积极参与,并表现出较好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以上数据均显示了高职学生思想积极的一面。2.思想不成熟,未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部分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不够成熟,未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缺乏明辨是非及自我管理的能力,抽烟、喝酒、沉迷于网络游戏等现象屡见不鲜;缺少艰苦朴素、脚踏实地的精神,信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念,花钱大手大脚;集体观念淡薄,喜欢我行我素,不愿意接受集体的约束,缺乏集体荣誉感;纪律观念淡薄,迟到、旷课、早退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学生虽然做到了全勤,但“隐形逃课”行为普遍存在,虽然人在课室,但目光却停留在智能手机上。这些消极的因素均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的秩序和氛围。

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对策与思考

依据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状况和心态,传统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实际情况的需要,要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效果,则需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改变教学和管理的理念和方式。(一)优化课程设置。1.改变课程设置“一刀切”现象。摈弃课程设置“一刀切”的做法,在保留专业主干课程和国家规定要开设的基础课程外,其余课程不作硬性规定。对于一些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课程,如英语、计算机、艺术设计类课程,可打破自然班的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基础及自身的要求,将授课班级分成快班、慢班,分层次制定教学目标和安排教学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2.搭建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立交桥”。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基本按照高中起点设计的,未充分考虑高中生源学生和中职生源学生的差异性,事实上通过“3+证书”考试获得入学资格的中职学生在入学前已经接受了三年的技能教育,具备了一定的技能水平,如果仍在全校范围内统一按照高中起点来设计课程体系,则会造成开设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重复,让学生觉得无东西可学。因此搭建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立交桥”则显得非常必要。可广泛走访周边的中职学校,了解他们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计划、使用教材等方面,制定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尽可能地将中职生源学生按专业单独编班,对他们实施区别于高中生源学生的课程体系。另外可建立对已修课程的认同机制,如中职生已修完与高职接续专业的某一课程,到了高职阶段,可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课程免修资格考试,如果考试合格,则可免修这一课程。3.减少理论课程,增加实践教育环节。高职学生对相对枯燥的理论课程比较厌倦,但对一些操作性、实用性强的应用型课程兴趣较为浓厚,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仍然让理论知识成为教学内容的主宰,势必加剧学生的厌学心理。因此在设置课程时,应突出“高职”特色,增加职业技能类课程,加大实践课比例,理论课的开设应该少而精,以“必需、够用”为原则。4.增设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90后的新一代大学生往往个性飞扬,希望自己掌握部分学习主动权。增设选修课程可赋予学生更大的选课自由度,既可以增强学生兴趣,也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甚至对于个别基础课程,可以通过选修相关课程来代替必修课程的学分。而一些课程内容丰富多彩的必修课程,也可通过选修的方式开设,赋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如体育课,可根据教学内容分别开设田径课、篮球课、跆拳道课、健美操课等,学生则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分学期选择不同的课程内容。(二)改革教学方法。1.专业课: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学理论知识再上实践课,这样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脱离实践的理论课往往让学生感觉课堂枯燥无味、知识要点模糊,学到的理论知识不能及时操作又非常容易忘记,因此教学效果欠佳。一体化教学模式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样的局面,让课堂从教师在课堂讲授或学生在实训室操作变成由师生双方共同在实训室围绕相应的工作任务边教边学边做,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能促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2.文化课: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高职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较差,求知欲不强,对老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厌倦,因此,任课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多采用信息化教学技术以及运用翻转课堂、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现场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多增加一些专业领域最前沿的新知识来改进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创新期末考核形式。1.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力度。高职教育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因此在校期间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今后的岗位胜任能力成为高职院校的首要问题。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期末考试仍以试题的形式对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实操部分考核偏少,这样高职教育的特色就得不到显现。因此,应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力度,期末考试的成绩核定可以由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和实操应用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实操成绩所占的比重应该远超理论成绩的比重。2.提倡分段考核方式。改变传统的期末考核方式,用分段考核的方式来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统一的期末考试通常授课教师会在考前安排复习,部分课程就存在老师复习什么,考试就考什么的现象,这样会给学生造成错觉,认为平时上不上课无所谓,只要考前根据老师给出的考试范围复习一下就行了。这样临阵磨枪学习到的知识往往很不扎实,考试结束后,学生也不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而分阶段考核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一弊端,并且能让学生明确每个阶段学习的要点,可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主动性,也可减少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学习压力。(四)探索灵活有效的管理方式。1.运用柔性管理的工作思路。传统的刚性管理主要通过制度上的约束、纪律上的监管,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虽也能有效改善学生纪律涣散、作风懒散等问题,但管理模式过于生硬、缺乏活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甚至会引起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高校学生管理有必要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柔性管理思想。柔性管理讲求“以人为本”,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内在需求,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帮助学生构建自我管理体系。教师队伍要牢固树立育人理念,以身作则,适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规范进行监督检查,有针对性地通过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等柔性管理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意识,[4]最终实现学生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2.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引进专业的心理学专业教师,设立学生心理咨询室,做好新生心理测试,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以及开展日常心理咨询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教会学生调节自我情绪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正视现实,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树立自信,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3.重视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潜在影响。校园文化在教育中的潜在功能已越来越明显,而高职学生往往对参与校园活动又非常积极,因此应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学生会、团委等组织组建各类学生团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加强与企业的联系,经常性地邀请企业家、能工巧匠来学校授课、做报告;定期举办“技能大赛”,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充分利用学院图书馆,结合一些读书主题的开展,让学生感受优秀文化的魅力;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接触当地的特色文化、历史古迹、风景名胜,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吸纳文化精神;增加校园文化景观的设置,让学生无形中得到教育、熏陶。4.发挥网络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积极开辟网络互动空间,让网络成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力平台。辅导员应经常与学生在网络空间中进行交流,充分利用网络良好的互动性、身份的隐蔽性、传播的快速性等积极因素,第一时间掌握学生最真实的思想动态,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及时性和针对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而其他思想教育工作的资料,如思想教育讲座、业余党课的视频,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先进人物的学习文件等都可以通过网络上传与广大学生共享,以此增强学生的法纪意识,从而减少违纪违法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郭思乐.走向充满活力的简单──论生本教育对教育管理提出的新挑战[J].基础教育论坛,2017(9):4-8

[2]郭振校,贾杏玲,高国云,王力昆,马冰.高职自主招生学生学习特点和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科技博览,2016(12):279

[3]姚嘉莉.省统计局2017年广东经济运行情况珠三角人均GDP达12.48万元万[N].深圳商报,2018-01-26(A02)

[4]范方仕,杨晓庆.柔性管理:大学生管理模式的思考[J].四川生殖卫生学院学报,2007(4):62-65

作者:朱军明 蒋丽云 单位: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