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论文6篇

时间:2022-08-30 10:35:35

导语: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论文6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论文6篇

第一篇:高职旅游管理一体化实践教学分析

面对当前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旅游业也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国家对其的重视日益加深,各高职院校也开始重视对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总体看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从目前情况看,还有大部分的学生缺乏一定的实践能力,大部分专业知识还停留在书本上面。因此,针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进行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1.1没有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当前有的高职院校在旅游管理教学过程中,没有重视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且广泛存在先集中讲授理论课,再安排学生到酒店实训等情况。这就导致了该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还有的高职院校中,旅游管理的理论课程由一名教师承担,而实践课程又是由另外一名教师承担。如此一来,两位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少矛盾和冲突,这也使得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出现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在理论课上掌握的实践技能就难以运用到实际操作当中,也无法得到进一步深化。并且如果学生在实践中发现了问题,也不能做到和教师进行及时讨论。1.2片面强调实践而忽略了职业素养的教育。有的高职院校教师在旅游管理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掌握好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问题,没有对理论及实践的量和度进行正确划分。部分科任教师特别是学校招聘的兼职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对理论的阐述不够深入,也没有把一些必须要掌握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一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就沦为了低层次的培训。大多数学生只知道“如何做”,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这导致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不到凸显,其职业素养较低。今后走入社会,在职业生涯中的可提升空间也十分有限。1.3实践教学存在走过场现象。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进行旅游管理实践训练时,都选择了酒店餐饮、客房、迎宾技能、景区景点导游等作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内容。在此过程中,单位大多考虑的是企业自身的利益,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而不重视学生的锻炼,学生很少获得岗位轮换的机会。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进行实习只是完成了简单的技能重复,或是为单位提供廉价劳动力,存在严重的走过场问题。因此不少学生中途变更实习单位,或是干脆逃避实习,没有得到充分的实践训练。

2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策略

2.1革新教学理念,理论联系实际。进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教师必须先革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做到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教师要把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目标,把理论与实践贯穿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可以减少重复性的实践活动,增设一些设计性强的实践训练,从而构建起更为完善的教学体系。比如,在教学“导游业务”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先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再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个景点的视频,并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这一景点,以此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当学生介绍完毕以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并选出特别优秀的学生,让其讲述心得。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实践的乐趣,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广泛开展。2.2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对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而言,要实现一体化的实践教学,除了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之外,还应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比如,在一年级阶段,应当帮助学生进行自主职业定位,找准职业发展方向,并完成初步的职业规划。二年级时,要强化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逐渐提升其职业素养。到了三年级,应当安排学生积极参与综合实习,让学生做好角色转变,进一步提升其就业综合水平。在高职院校学习的三年当中,学生不但需要学好相关课程,还应当参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教师要把“双证书”的理念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旅游职业技能比赛,以此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2.3采用校企合作方式,提高学生实践水平。针对实践教学走过场的问题,高职院校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以此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现阶段,国内外不少高校都已经开始采用这种校企合作法,并在实践中获取了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一方式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并为学生个人素质与实践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该模式主要是把学校和单位、企业联系起来,以互惠互利的思想为原则,达到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的局面。比如,高职院校可以同出色的旅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教学时先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再让学生到企业适合的岗位上开展实践训练。在此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在企业的个人表现与其成绩直接挂钩。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结束语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高职院校中进行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及实践,必须要革新教学理念,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并采用校企合作方式,提高学生实践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工作起到积极作用,并促进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与发展。

作者:佘博 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

参考文献

[1]秦炳贞.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之我见[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6):152-154.

[2]赵萃.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01):260+263.

[3]李庆,李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06):54-57.

[4]毛磊.“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09):162-163.

第二篇:高职旅游管理人际沟通能力培养探析

人际沟通能力作为现代社会衡量人才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提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但是目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低下,如何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培养人际沟通能力的迫切性

目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较弱。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沟通涉及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各个方面。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帮助学生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和均衡发展各方面能力。在校期间,总免不了会遇到各种难题,培养人际沟通能力,引导学生与他人协调或向他人求助,这可以帮助学生理性解决问题。在未来,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要从事服务业,学会与人打交道才能更好地从事旅游服务行业。

二、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现状

(一)学生对沟通的认识不足旅游服务企业在开展业务工作时,需要接触到不同的社会群体,旅游服务企业只有协调好各个旅客的关系,营造良好的氛围,才能顺利地开展业务,这就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目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受家庭环境和学校影响,未能进行相应的人际沟通能力的训练。(二)缺乏正确的沟通动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出发点差异大。在人际沟通方面,多数学生沟通的动机是出于与他人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的,这些积极的动机能帮助学生发展各自的友情、培养良好的处事能力。然而有些学生沟通的动机是出于自私自利之心。受社会不良风气驱使,为了讨老师和同学的欢心,不惜用尽各种办法巴结,甚至伤害部分同学的利益。(三)学生的沟通技巧不足。有效的沟通技巧通常包括耐心倾听、积极提问、准确表达、有效回答、适时微笑、适度赞赏、细心观察、注意距离等方面。由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文化素养和理解表达能力上的局限。他们往往不能根据沟通对象来采取适合的沟通方法和技巧,在言语表达和自信心方面存在不足。缺乏幽默感的他们也认识到了幽默的重要性,但是在沟通的时候无法理解他人的幽默语言,也不能灵活地在每个场景使用幽默的语言技巧。当他们强行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的时候,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达不到沟通的目的。

三、培养人际沟通能力的措施

(一)开设人际沟通课程,培养正确的观念。在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可开设一些有助于人际沟通能力的课程。通过这些课程来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传授学生基本的人际交往知识和基本技巧,培养学生正确的沟通观念和积极的动机。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培养学生注重礼仪的习惯。改革教学方法,运用先进多媒体方法创造一个符合旅游行业实践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与人沟通的能力。要引导学生注重礼仪,培养使用文明语言的习惯,做到待人诚实、和善、友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习惯,从心里替他人着想,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尊重他人不同的意见。通过这些人际沟通课程,培养正确的观念。(二)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搭建沟通平台。种种事例证明,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可以提高学生展示自我的热情,为学生的沟通提供机会,对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有显著效果。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有利于营造同学间组织、参与、理解、关爱的氛围。学校可以组织运动会、社团活动、演讲比赛、歌唱比赛、辩论赛、体育活动等,通过这些丰富的校园活动搭建一个有利于学生交流沟通的平台,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与别人友好相处的品格,增进同学间和师生间的关系,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三)加大校外合作,拓展人际沟通能力培养渠道。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后都要步入社会,学校可以提供机会让学生提前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中的处事原则,了解社会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要求,为学生融入社会做好准备。学校方面可以邀请社会上的专家、学者给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做讲座,也可以邀请富有经验的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来为同学们介绍从事旅游业要具备的条件和经验。鼓励同学们走出校园,去校外与各类群体打交道,安排学生到旅游公司实习,切身体会旅游行业面临的环境和自身的不足。掌握与上级、同事相处技巧,学会如何与他人打交道,懂得如何更好地为游客服务,将在学校所学习的知识应用于实践。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经济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后,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迅猛,因此,社会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才能顺利地从事旅游业。培养人际沟通能力能为学生搭建良好的职业前景,提升客户满意度,提高旅游服务业的服务质量。

作者:陈蓝 单位: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思考

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旅游行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理论教学有余而实训教学不足的现状无法适应旅游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对此,高校要切实抓好旅游教学实践,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一、旅游管理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的需求。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这也使得旅游行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数量及标准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旅游管理用人单位在选用人才时,除了要求毕业院校和成绩之外,更关注应聘者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然而,当前高校教学仍然遵循传统的教学思维,注重培养管理型与研究型的人才,对实践教学并不重视。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往往无法满足社会或者用人单位的需求。(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需求。旅游管理专业的快速发展,也使高校旅游管理师资极为紧张。因此,为了解决教学需求问题,很多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往往都会由管理学、历史学、经济学或者地理学等专业的教师来担任。这种由其他专业教师转行而来的旅游管理教师,一般只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他们在课程设计方面缺乏创新,只是遵循国家教育部设置的目标来设计课程,这种实践教学内容严重匮乏的课程,很难培养出社会需求的人才[1]。(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我国旅游业发展涉及行业多,关系复杂,加之不能正常发挥协调作用的机制,致使我国的旅游业竞争异常激烈,旅游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和实现长远发展,必须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与人才的运用。这就要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更加关注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实时调整教育教学内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加强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可以增加学校与旅行社、旅游景区等部门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旅游实践操作机会,从而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综合型旅游管理人才[2]。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目标不明确。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活动安排过于集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内容没有与理论教学相对应,这些都是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造成的。从根本上讲,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需要满足旅游行业的需求,为其输出足够的实践操作能力强的管理型人才。但由于高校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使得确定的培养目标存在偏差。同时,高校本身的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加之缺少必要的市场需求调查渠道,使得高校难以准确定位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二)专业课程的实践性不足。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偏重于理论知识,存在实践性知识和应用性知识偏少的问题。究其原因,是高校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主要表现为:第一,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高校大部分实践教学只设置实习环节,认为安排实习就等于完成实践教学。且实践课程的应用性和操作性过于笼统,使得学生无法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甚至有些高校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取消实践教学,这种情况导致高校旅游管理教学失去了活力和教学特色。第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方法落后、陈旧。一些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教学中惯用一讲到底的方式,单纯的灌输式教学难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3]。(三)校外实践基地条件落后。近年来,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一直致力于实训基地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落后的条件制约着旅游教育的发展。学校与旅游企业的合作,也多是实习教师或者学生自己联系,这种实习合作关系比较松散,缺乏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实训基地的一切物质条件均源于办学经费和高校的资金投入。但是,由于部分院校奉行以数量、规模取胜的办学理念,有些院校一心追求经济利益,不讲究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致使实践基地的建设不符合教学实际需求[4]。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的对策

(一)制定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为了推进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高校要重视实践教学,制定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目标。为此,首先,高校要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就业为导向,理清思路。其次,高校要借助政府和社会的力量对旅游市场的需求进行调查,掌握旅游经济和旅游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分析旅游市场对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确定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选择恰当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二)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课程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置。在完善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前提下,要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地安排课程,形成“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其中,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模块设置主要是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因而一般会安排公共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两部分内容。而设置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模块,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专业素养,培养学生从事旅游管理工作所具备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在安排课程时,涉及旅游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资源开发和管理等课程。在前两个模块之后,安排旅游管理实践课程,一般包括与旅游业相关的学科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满足旅游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5]。(三)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是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包括校内和校外两种实习基地。其中,校内实习基地,仿真实际岗位的环境,使学生通过模拟训练等方式,熟悉未来就业岗位的流程和要求,帮助学生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的基本技能。通常,校内实习基地包括模拟导游实训室、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实训室等。而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是通过校企合作形式实现的,主要是高校与酒店、旅行社或者旅游景区等合作,学生可以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学习专业技能[6]。(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旅游管理对理论和实践的高度重视,要求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针对当前任课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现状,高校应有意识地引进理论与实践兼具的旅游业资深人士到学校参与教学。同时,鼓励本校教师到旅行社、酒店进行实践锻炼,由此使教师加深对旅游业现状的了解,丰富教师的实践知识。此外,高校还应当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组织学术访问和进修,与优秀教师与内外知名旅游院校教师进行交流学习,开阔其眼界,从而帮助教师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

四、结语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社会对旅游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紧迫。未来旅游业人才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本文指出了实践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必要性,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实现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与应用,为社会培养旅游管理的综合型应用人才。

作者:穆芃芃 单位: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淑贤,刘海洋.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3):127-129.

[2]龚艳.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商业经济,2009(19):116-118,120.

[3]朱秋影.浅谈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J].教育创新学刊,2012(6):37-38.

[4]定琦.浅析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改革[J].大观,2014(4):59.

[5]李铭.浅谈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科学时代,2011(12):315.

[6]代玉岩,宋春风.浅析旅游实践教学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影响[J].才智,2016(8):160.

第四篇:微课在旅游管理教学课堂中的应用

微课最早出现在基础教育,在中职旅游教学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但是近些年网络的普及推动了微课的发展,中职教育改革也充分认识到了微课的价值,将微课的应用视作中职旅游教学改革的重点,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如导游业务、旅游政策法规等课程的教学中都有应用,成效显著。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也逐步开始尝试应用微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首先为学生发放微课视频,帮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减轻学生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压力,从而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和思考的空间,在课堂上没有理解掌握的知识,在课下也可以进一步学习,在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教师讲解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一、微课在中职旅游管理教学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一)微课程设计

以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心理学课程的项目二“掌握影响旅游决策的社会因素”任务一“掌握旅游动机的激发”的微课设计为例。1.教学内容。以“旅游动机的激发”为核心教学内容,掌握旅游动机的激发条件、规律、影响因素。2.学生现状。经过项目一“旅游心理学概述”的学习之后,学生对旅游者的心理特点、决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有了基本的了解,对旅游动机激发的条件、影响因素有了基本的认识。3.教学目标。了解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形成、激发过程以及规律、影响因素、激发条件和周期。4.教学重点。旅游者动机激发过程。5.教学难点。旅游者动机激发影响因素和触发条件。

(二)微课在预习中的应用

为了减轻学生和教师自己课堂上的压力,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在校园网公开课系统中上传自己的微课课件,明确标注微课程时长,便于学生选择合适的时间观看,使学生能够对教师即将讲解的课堂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尤其是重点难点问题可以反复强调,学生在了解新课程的难点和重点之后,课堂学习将更有针对性,同时也将自己的看法和问题带到了课堂上,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充分,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帮助。例如旅游心理学课程的“了解旅游决策行为”的教学中,学生可能觉得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内容散乱,因此教师可以事先上传该节课程的微课视频,学生在学习微课课程之后,就会对课堂教学知识内容形成大概的了解,建立基本知识框架,再通过课堂系统学习丰富自身知识结构,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点,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旅游者的旅游决策行为。

(三)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课堂演示。微课可以以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展示课堂教学中所不能实现或者受时间限制不能进行的教学场景,是课堂教学能有效地拓展的一种方式。教师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恰当的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才能够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播放一些导游工作视频,拉近学生和旅游管理工作实际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对专业和工作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了解旅游者情绪和情感”的教学中,在演示教学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导游带领旅游团外出旅游的视频,让学生自行解读每一位旅客的心理活动和情绪情感,锻炼学生察言观色的能力,而不是进行现场模拟,大大节省了课堂时间。2.情境导入。礼仪是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素质,旅游从业人员的礼仪对游客的体验有直接影响,旅游从业人员礼仪标准是旅游服务水平的重要体现。为了获得更好的礼仪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借助事先准备好的微课程视频,为学生展示真实的礼仪场景,演示标准礼仪动作,帮助学生养成标准化礼仪动作习惯。例如旅游礼仪课程第三章“游览礼仪”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提前制作的课件,为学生播放一些旅客的不文明行为,如在旅游景点扔垃圾、吐痰、吐口香糖、大声喧哗、非烟区吸烟等,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旅游礼仪的重要性。3.知识升华。微课有助于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感性认知,升华知识,提高认识。例如在导游讲解中应用微课,可以借助微课为学生展示更多的景点,使学生对景点形成更加深刻、全面、立体的认识,很多旅游景点规模巨大,有大量古建筑和人文景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建筑人文知识相关微课程,为学生直观展示人文景观,从而加深学生对景点景观的理解,实现知识升华。如“南屏晚钟导游讲解”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播放预先制作好的南屏晚钟导游微课程,讲解南屏山景区的相关典故,如永明禅院的晚钟和中原佛教天台宗名刹兴教寺的名诗:“夕阳敲来暮霭钟,纷扰界中自从容。三千浮躁皆荡尽,青山白袜静南屏”,通过生动的微课讲解,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人文内涵在景观导游讲解中的突出作用,获得情感收获。

二、微课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问题

微课在中职旅游管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很多优势,但是一些教师对微课的理解和掌握存在偏差,对学生的微课学习行为欠缺有效的指导,逐步暴露出了一些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1.微课设计和开发的局限性。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微课设计包括选题和教学设计两方面内容,设计工作主要由教师负责,微课课件资源可能只有十几分钟,但是教师为了准备授课录制微课教学资源可能需要准备几个小时,耗时比常规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和准备工作更多。微课设计与课件制作也更加复杂,需要拍摄视频,设计字幕,编制画面和声音,全部工作依赖教师自己独立完成,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多,而且一些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不高,难以保证微课课件资源质量。2.应用平台较少。一些中职学校并没有提供应用微课教学资源的平台,校园网的公开课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中职旅游管理微课教学需要其他辅助教学资源的配合,例如配套试题和可供上传、点播微课的网络平台。除此之外,教师对学生的微课学习指导不足,依赖学生自己的点播查找,难以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学校和教师不能帮助学生筛选高质量的、符合自己学习特点、能够弥补自身知识结构不足的微课资源,也没有帮助学生发现更多的微课机会。

(二)对策

1.教学问题的改进。微课在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可以通过一系列改进措施有效解决。中职旅游管理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网络与信息化素养,自主学习或者接受培训,逐步提升自身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的能力,从视频拍摄、后期剪辑以及学生学习指导等方面入手,提升微课教学资源的质量,提高效率,减少微课教学资源制作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寻求学生以及专业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帮助与支持,在课堂教学和作业中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了解教学难点和重点内容,提高微课教学资源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好地表现课堂教学知识的重点难点。除此之外,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的公开课功能,为教师微课教学提供上传资料和点播微课教学资源的网络平台,对微课教学进行统一管理,将微课教学和学校课程体系与教学计划有机结合起来。2.加强微课与课堂教学的联系。微课不能代替课堂教学,但是微课可以改变课堂教学形式。微课是一种优秀的辅助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微课教学资源,能够配合课堂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微课和课堂教学之间的联系必将越来越紧密,传统课堂有着和学生面对面的绝对优势,网络课堂不可能完全取代课堂教学,教师要积极寻求微课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在学生预习、复习、操作演示、重点难点讲解等方面使用微课教学资源为学生展示课堂教学中不能重现的场景,丰富课堂教学。3.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整和创新。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学生在现实课堂、自主阅读中获取知识,但是近些年微课发展迅速,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应该随之转变,充分利用微课资源,在碎片化的时间内查缺补漏,学生可以在公交车上、在睡觉之前、在等车时进行学习,充分利用学生无所事事的时间,循序渐进、集腋成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移动学习、在线学习、远程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开展打好基础。

总而言之,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开展微课教学能够有效丰富和拓展课堂教学,帮助教师和学生解决教学中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的学习和教学难题,在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作者:李淑雯 单位: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

第五篇: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分析

一、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建设的现状

在高校推行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是广西在21世纪提高全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创新举措[1],进行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建设,能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对广西高校各专业的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分急需、特色和优势三个类别,建设的内容包括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落实课程改革成果、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师资队伍结构优化和能力提升、加强实践教学的内涵建设和探索与行业对接协作机制六个方面,各高校可根据本校的实际进行重点突破。从广西2011年和2013年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名单可以看出,广西各高校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的建设重点是不同的,而且没有优势类别的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从课程建设来看,7所学校重点建设的14门课程分别是旅游市场学、旅游规划、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导游服务,餐饮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礼宾礼仪、旅游市场营销实务,旅游文化、旅游学概论,导游实务与技巧、饭店服务与管理、中越双语导游、东盟旅游资源学。如下表所示:广西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情况表资料来源:根据“桂教高教〔2011〕66号、102号和桂教高教〔2013〕6号”整理2012年,我系申报的旅游管理专业特色专业和课程一体化获得了学院的立项建设项目,建设期是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根据学院配套的20000元经费,我们团队成员认真研究申报书,解读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的内涵,准确把握“急需、特色、优势”三个类别的建设要求,结合本校本专业的情况开展建设工作,最终把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最急需、最重要的建设内容锁定为三个建设子项目:(1)调整课程体系;(2)建设教学资源库;(3)探索组建校企合作的校内生产经营性的实训基地。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历经两年的有效研究,项目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调整了理论课和实训课的课时比例。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调整了理论课和实训课的课时比例,理论课开设以够用为原则,减少了过多的理论知识传授,增加了实操、实训课时。在课程设置方面,逐渐形成了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技能课、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体系。2.于2013年11月建成“旅游管理专业特色专业和一体化课程”第一个子项目—导游资格考试模拟系统。建成的导游资格考试模拟系统,从2013年11月起对学生开放,并对社会开展了两期的导游资格考试考前培训工作。3.于2014年11月建成“旅游管理专业特色专业和一体化课程”第二个子项目—康辉旅行社广西经贸门市部,由2014年11月8日营业至今。4.购买了E游旅行社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了解旅行社的岗位设置、职能、权限及计调实务操作的内容和流程并进行模拟操作。

二、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境

我院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完成两年来,对我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导游资格考试模拟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导游资格考试的笔试(机试)成绩大大提高,运用导游资格考试模拟系统练习的2014级和2015级学生的笔试通过率分别是76%和100%。康辉旅行社广西经贸门市部,自2014年11月营业以来,已使10位考取了导游资格证的在校学生跟团带团,实现了当导游的梦想。但是,在我院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项目建设没有达到预期成果。一方面,由于项目研究取得的经费只是我们申报项目时的预算的五分之一,项目建设未能按申报书中的建设目标一一实现。另一方面,已建成的项目导游资格考试模拟系统要随着每年导游资格考试的要求变化而作调整,否则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康辉旅行社广西经贸门市部因场地小的原因开展不了现场教学活动,难以发挥其学习工作站的功能;E游旅行社管理系统至今没有固定的机房安装,因而没有很好地全面投入使用;已建成的建设项目后续的维护费用也是一个不易解决的问题。2.项目建设对教学改革的作用不明显。建设项目启动以来,在课程改革方面,专业课程的理论课和实训课的课时比例更合理,专业课程的实操、实训课时更多,教学取得较好的成效,但是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教学场地的配置、师资培训等方面,没有按照一体化课程的要求进行改革。3.实践教学不够规范。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目的是检验学生所学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的能力。针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性强的特点,本专业多年来都比较重视实践教学,但是,我院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建设完成后,实践教学中不尽如人意的环节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规范性不强,如:实践教学的安排存在随意性;没有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认知实习环节没有学分;模拟实训受到学校实训场地不足的限制;短期专业实习环节的交通、经费不好解决。

三、对建设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的建议

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建设具有较高声望的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职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推进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建设,是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简称2012“高教质量30条”)等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是为建设创新型人才提供支撑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进一步进行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建设,就是要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建设一个获得社会认同的有特色的旅游管理专业。1.坚定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多年来一直处在变化不定之中,从开始提出的“技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到后来的“实用型人才”,再到现在的“高技能人才”,即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综合职业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综合职业能力是高职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关键素质,它是一个人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生活,从事职业活动和实现全面发展的主观条件,包括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自我管理、与人交流、团队合作、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环境适应、信息处理7个要素[2]。归纳起来就是目前我国高职学校倡导的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2.改革专业核心课程,推进一体化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不系统的职业教育训练难以跟上职业技术的变化,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已不能很好地培养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高技能型人才,因此,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的符合职业要求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就尤为重要,这种课程体系就是一体化课程体系。通过一体化教学,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课程是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建设的基础单位,进行一体化课程改革,就是要做好一体化课程的本质的确定(教什么),教学方法的选择(怎么教),课程目标的定位(教多少)及如何评价课程(怎样评价),把学习和工作最大限度地有机结合起来,争取每一学年进行两门专业核心课程的一体化改革,推进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3.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随着现代教育科学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越来越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部分。为了进行有效的教学,我们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这其中,建立一套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关键。规范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旅游认知实习,第二个层次:模拟实训,第三个层次:短期专业实习[3]60,第四个层次:毕业顶岗实习。每一个层次的实践教学都设计有相应的具体内容、方法、目标及考核方式。在实践教学的安排上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有以理论与实践教学活动间隔进行的方式,每一个知识模块理论教学的同时或结束后,就进行相关内容的实践教学,这样就可以在学生学完理论后马上进行实践操作的学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有在课程理论教学全部完成后再安排与课程相关的综合实践教学,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所学的知识能够整体的运用;还有毕业顶岗实习。各种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完整的训练方案。4.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丰富的网络资源及富有专业水准的校园网络管理中心,为我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我们争取在两年内,在认真维护更新导游资格考试模拟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广西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整理出相应的导游资格考试复习题库并上网开放使用,以提高学生导游资格考试的通过率;把广西高职院校技能大赛近三年的《导游报务》项目题库上传到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以供学生使用,为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进行知识储备提供帮助。5.探索与行业对接的协作机制。我们要本着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服务的目标,为广西打造旅游强省提供一定的人力资源支持,积极探索为旅游企业开展员工培训、提供技术服务的新形式,拓宽与旅游行业对接的渠道;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合作,争取在我院申请设立国家导游资格考试基地和旅游局定点培训基地,为社会进行导游资格考试培训和旅游人才在职教育培训。校内生产经营性的实训基地要以高质量的技能训练与培训获得社会的认可,争取获得更多的社会培训资源。探索组建校企合作办学实体,认真规划并落实康辉旅行社广西经贸门市的场地,以实现专业对接产业需求、教学内容对接岗位技术标准,建好学校办学资源和企业生产资源优势互补的载体和平台。通过建立经营性实训基地,拓宽与行业对接的渠道,了解旅游企业的需求,全方位培养旅游服务人才,全方位融入旅游行业。在认真做好广西经贸门市的基础上,筹建校内旅行社业务实训室;积极承接校内外的旅游经营性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旅游经营活动中实践锻炼,这样不仅解决了本专业进行课程改革遇到的实训“瓶颈”问题,还有利于满足旅游行业“一毕业,就上岗”的人才需求;加强学生毕业顶岗实习的管理,密切与实习单位的沟通,了解社会的人才需求。

作者:何仁芳 单位: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蒋和平.高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路径研究[J].学术论坛,2014(5).

[2]刘稚颖,孙雁.八大模块提升你的通用职业素质[J].职业,2009(6).

[3]杨尚英,杜忠潮,张曼.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研究[J].科学导刊,2011(11).

第六篇:旅游管理毕业生职业指导的思考

一、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根据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在2014年公布的全国就业率较低的15个本科专业中,旅游管理专业赫然在列,并且排在了第三位[1]。调查显示,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的行业就业率在10%~20%之间。按理来说,旅游行业发展迅速,涉及范围广,需要这个专业的毕业生数量也不会少。但是,目前我国高素质、创新型、实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非常紧缺。(一)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比重较大。所谓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际上就是指在学校毕业后,拿到高校毕业证书而没落实工作单位的学生[2]。一般来说,这些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第一,少部分学生利用空闲时间复习考试,准备考研、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等;第二,有些学生期望值太高,一门心思想找付出少,回报高的工作;第三,由于某些个人原因而导致就业困难,比如缺乏面试技巧、不擅长与人交流、具有社交恐惧症、具有残障情况等等;第四,有些学生有自己的打算,想自主创业,所以选择未就业。(二)就业方向与专业的对口率不高。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培养的人才定位是面向各类旅游企业,包括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区和旅游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培养德才兼备的具有扎实实践技能的专门人才[3]。然而,现实情况是只有少数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从事与旅游相关的工作。大部分就业的学生选择放弃旅游专业,从事其他的管理工作或者技术工作,专业对口率比较低,工作适应期限比较长。(三)就业不稳定,跳槽率较高。很多旅游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盲目考证,根本没有目标,缺乏一定的职业规划,把未来都寄托在各种证书上面。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年纪轻轻,受一些社会影响,不愿意从基层干起,缺乏吃苦精神,浮躁不稳定,很难适应服务行业的艰苦,也接受不了客人的挑剔,导致这些学生缺乏归属感,频繁跳槽,就业流动性比较高。

二、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离校未就业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观念对服务行业的排斥。社会对旅游行业的传统偏见也在或多或少影响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择业观。绝大多数的大学毕业生会选择舒适的工作,例如管理层的工作,在他们眼中,服务行业的工作又累又不体面,他们都不愿意从基层做起。大部分的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就业、择业观不成熟,就业随意性较大。根据前程无忧网调查显示,毕业后转为其他行业的占63%,其中由于排斥服务行业原因转行的占了67.7%。(二)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缺乏核心竞争力。现阶段,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是管理学下面的一级学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虽然比较广泛,但是具有旅游特色的核心课程并不多,这导致了本专业学生跟其他专业学生在就业竞争力上存在差距,缺乏一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出现了社会上宁愿招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也不招收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的情况。(三)信息存在一定的不对称。现如今很多高校人才服务机构都会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进行实名登记,他们也会根据这些来对学生建立专门的档案,便于今后进行职业指导工作[4]。但是现在高校只是简单地将学生信息进行统计汇总之后,然后将信息提交给相关部门。这就导致了与离校未就业学生的跟踪有可能出现中断,使得毕业生与就业指导部门之间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了未就业学生信息获取的时效性以及职业指导信息的可获得性。

三、对离校未就业的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开展职业指导的建议

(一)加强未就业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未就业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对服务型行业存在偏见。其实,无论是什么工作,都是一步步从基层做起来的。基层工作可以熟悉工作流程,真正深入一线,了解客户需求,增强沟通能力,这是做管理层的必需条件。而且服务行业是比较特殊的行业,晋升空间相对较大,并且培训制度比较完善,个人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二)组织相关职业技能的培训。有些学生毕业之后具有增强专业技能的需求,所以可以结合学生的旅游专业需求,给予学生针对性的职业指导,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的特色产业引导学生,给予适当的项目培训。例如,各地相关机构可以通过企业宣讲、团体指导、建设企业实习基地、网上培训指导等措施,让毕业生有更好的锻炼机会。(三)做好离校未就业学生的信息采集及跟踪回访工作。要及时、有效地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做好信息采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现在做的比较普遍的是收集学生的手机号码,但是现在实施效果不好。为了摸清其就业意愿和服务需求,需要考虑统计一些不会更改的信息,比如QQ、微信、邮箱、家庭电话等等,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及时做好信息更新登记,便于后续的跟踪回访工作落实到位[5]。(四)积极鼓励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自主创业。在毕业生离校前后,要积极地向毕业生宣传国家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励和扶持毕业生网上创业。例如:让广大的毕业生了解国家针对大学毕业生的税收优惠政策、小额贷款政策、相关的扶持规定等等。创业是就业的延伸,对于刚刚跨出校门的未就业的毕业生来说,如果想要在创业史上创造奇迹伟业,必须要有一定的承担风险的心理准备能力,也必须具备必要的创业素质和创业精神[6]。

作者:张慧 单位: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