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管理问题及对策10篇

时间:2022-10-13 08:33:10

导语:高校教学管理问题及对策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教学管理问题及对策10篇

第一篇:高校教务员素质与教学管理水平的关系

摘要:高校中教务员主要对于高校的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务员的人数不需要很多,但是对于教务员的要求一定要高。因为教务员的素质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只有高素质的教务员才能够对高校进行正确的领导,并制定出严格的纪律,实际上教务员自身的素质与高校教学管理水平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本文笔者将会针对教务员的素质与高校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的论述和分析。

关键词:教务员;高校管理;教学水平;高素质

1引言

高校教育在现如今的社会中受到了各界的重视,高校是为社会各界输送人才的地方,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根据社会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制定相应的措施。而教务员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无论是从教学课程设计还是在学生考核方式等方面,都需要教务员进行具体的管理,所以专业化和科学化的管理至关重要,只有制定学生发展和高校运行的管理机制才会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务员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高校管理水平

在很多高校中教务员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工作就是处理一些行政管理的任务,例如学生的学籍管理、考试成绩管理、课程安排管理等,这些都是教务员在日常的工作中经常做的一些内容。在很多高校中人们认为教务员的工作实际上就是执行一些繁杂、琐碎的工作,但是实际上并不如此,教务员需要对很多教学事务进行认真的安排和管理,稍有疏忽就很有可能导致教学管理水平的下降。事实上教务员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素质,所以加强对教务员自身素质和工作经验的重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提升管理员的素质,才会为保证高校的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3教务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和精神

3.1教务员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

教务员是高校中教务工作的执行者,所以在很多的时候都需要面对一些政治文件,这就需要教务员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因为只有高素质的管理者才能够制定出合理的工作计划。教务员在面对学生的时候一定要以身作则,较高的思想素质是教务员必备的品质。例如在处理学生学习和证书等事情的时候,教务员就一定要持有端正的思想态度,严格拒绝收受贿赂、走人情等情况的发生,坚决杜绝弄虚作假。

3.2教务员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

教务员要做到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这一要求对于教务员来说非常重要,在很多高校中,教务员所担任的任务虽然看似普通,但却都十分的重要。一般的高校都是不允许教务员担任班主任,因为教务员涉及到很多学生的档案和成绩信息的录入。从高校入学开始,教务员就要对学生的个人档案进行及时的记录,包括其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挂科次数以及四六级英语考试的分数等,这些信息对于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务员在日常的工作中一定要严格的遵守保密纪律,坚决杜绝运用个人关系将学生的信息进行透露或者是私自更改学生信息,这些都是教育事故,所以作为教务员一定要严格的遵守组织纪律,严于律己,这样才会有助于提升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水平。

3.3教务员要有良好的职业精神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是高校教务员应具有的品质,在实际的工作中教务员的编制在系部,但实际上教务员也应该属于系部领导,教务员的工作是在教务处和系部的领导下进行。踏踏实实的工作是教务员的职责,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教务员也应该站在正确的角度去贯彻和落实上级交代的任务。在面对苦难的时候,要选择坚持不懈,因为教务员是高校中的核心力量,不仅仅对于学生的管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学生的学习计划制定也是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所以只有拥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修养的人才能够更好的胜任教务员这一职位,并在这一职位上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作用。

3.4教务员要精通业务

在二十一世纪的教学管理中,业务的精通非常重要,教务员在实际的工作中经常会涉及到对学生档案的管理和成绩的统计,这就需要教务员对于电脑能够熟练的操作,与传统的教务管理相比,现代化的教务管理模式更加先进,很多设备都需要与信息化接轨。所以这就对于业务员有着更高的要求,运用信息化的设备对教务工作进行管理和统计会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除此之外,教务员的工作还经常会涉及到具体的实施任务,所以这就要求教务员一定要全方面去发展自己,要精通各种业务,这样在实际的工作中才会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优势。

3.5教务员要重视教学档案的管理

为了更好的加强对高校的管理,还应该要求教务员要重视教学档案的管理,因为在实际的工作中,学校对于教学信息材料不仅仅要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收集。还要按类别将其具体的分类,这样会有助于查找和分析,将高校学生的资料进行细致的分类,可以全面的获取教学运行状态的各种数据,这也是为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这就要求教务员在工作中要重视教学方案的管理和分类,这样会有助于高校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简单的论述了教务员的素质与高校教学管理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教学员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教务员不仅仅从事着档案管理和学生成绩统计的工作,很多时候还需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进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方式。所以教务员自身的素质对于教务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只有从根本上提升教务员自身的素质,才会为高校未来的发展和学生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曲范 单位:西京学院

参考文献:

[1]姚美红.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及其培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3).

[2]许惠玲.论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1).

第二篇: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问题思考

摘要:高校是我国培养人才的摇篮,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要遵守管理制度,现阶段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正在向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是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促进了我国高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在高校科学化的管理过程中要遵循惯例的原则,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问题已经逐渐的走入了人们的视野。本文主要对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问题做出了分析。

关键词:高校教学;科学化管理;问题思考

我国的社会发展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在社会发展的同时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变革,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有了新的方向,给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关于教育的相关的法律法规正在不断的完善。教学工作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管理上要采用合理的、科学的手段,要深入的了解教学管理的规律和管理的方法,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是我国教育事业进步的重要体现。

一、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内容

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是高校管理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随着我国高校改革的逐渐推进,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内容也在不断的丰富。在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过程中,要遵循教学的基本原则,要有科学的管理办法,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科学化体系,实现高校教学的全方位管理,推动高校教学的进一步发展。高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高校教学管理的决策系统的建立,教学管理决策系统在整个高校教学管理中占据着主导性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在教学决策系统中教学的领导者起到了决定的作用,制定教学的目标,选择教学的方案。教学管理系统作为教学决策系统的基础,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是进行教学信息的传递与加工,在教学决策系统的管理过程中要采用科学的合理的方法,保证教学决策系统的正常运行。在高校教学科学化的管理中还要重视信息的反馈,信息的反馈可以给决策者提供决策的依据,为决策的准确性提供依据,在教学管理的管理过程中反馈系统可以将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反馈到决策者的手中,及时的发现教学管理中不合理的地方,及时的进行调整。反馈系统是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进行教学管理科学化的过程中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这些环节的管理对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主要包含教学质量的评价,学生的阶段性评估,学生作业的抽差等,把握好这些环节,就可以控制好我国教学的质量,从而推动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发展进程。

二、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性

我国的高校管理正朝着科学化、现代化、高效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在这种发展的趋势下高校的教学管理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合理的管理体系,明确每一个高校管理人员的责任,加强高校的教学管理。高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对于我国高校教学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提高了我国高校的教学质量,还将高校管理的工作落实到每一个负责人的头上,高校管理的权责更加的明确化,高校的教学管理做到了有法可依。高校管理的科学化提高了我国高校教学的教学质量,在高校教学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科学化的教学管理是老师的教学有序化,学生的学习具有了积极性,提高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发挥了师生的潜力,提高了教学的质量,推动了高校教学的发展。高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对于我国高校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在高校的发展中将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我国高校教学管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怎样做好高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

1.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定并严格的执行。在高校的发展中我们如何做到高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高校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要制定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按照制度对教学进行管理,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制度进行管理,对于出现错误的教学要及时地纠正,不要蓄私舞弊,保证教学管理的公正性,推动高校教学管理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教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的保持着一种速度,不要时快时慢,这样对教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总之,在教学管理的科学化的过程中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且严格的执行,保证教学的健康发展。

2.强化考核的力度,对教学工作的能力进行多次评估。教学的科学化管理单纯的按章办事时完全不够的,还要强化考核的力度,对教学工作的情况进行多次的评估。一般的高校在学期教学的过程中一般只有一次期中教学检查,这对于高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每个月对学生进行一次教学检查,不仅检查学生也是对教师教学的一个检查,提醒学生要努力的学习,也提醒老师要认真的对待教学工作。根据不同的类型我们可以设定不同的评估目标,采取合理的评估办法,对教学中的多个指标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构改善教学中的问题。强化考核力度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鞭策,对教学工作进行对策评估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的一种检验,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师工作的热情,也是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建立激励机制,对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建立激励机制,对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配合老师,提高教学的质量和增加学生掌握知识的量。激励机制不是随随便便设立的,是教学管理者根据调查,了解老师和学生的需求设立的,这种机制是建立在教学有序进行的基础上的。激励机制的建立要给老师和学生留够充足发挥的空间,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促进我国教学管理科学化的顺利进行。

四、科学化管理的保障措施

1.引进先进的教学管理办法。在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发展中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保障其顺利进行。在科学化管理的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教学管理办法,有效的对教学的过程进行管理,引进先进的管理办法,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教学的管理目标,在教学管目标制定的过程中要尊重他人的意见,是教学管理目标更加的完善。要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考试分离开来,教师要按照教学计划向学生讲授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考试和教学分离开来是我国比较完善的考试制度,保证了考试成绩的公平公正。严格的管理制度为高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提供了保障。

2.改变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接受新的教育观念。在教学管理科学化的过程中我国的高校不能再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适应不了我国教学发展的需要了,因此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发展的过程中要改变我国落后的教育观念,引进他国先进的、科学的教育观念。高校教学管理的过程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项都是相互联系的,落后的教育观念会导致教育管理的过程僵化,不适应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在现代教育的发展中我们要不断的改变思想,引进先进的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精神,保障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

五、结语

总而言之,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高校的管理者要认识到教学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性,在进行科学化的管理是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还要有措施保障教学管理科学化的正常运行。在进行管理是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相结合,将教学管理工作落实好。我国的高校教育随着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将发展的越来越好,正在逐渐地想着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高效化的方向迈进。

作者:李国平 单位:塔里木大学西域文化研究院

参考文献:

[1]李晓丽,杨军玉,关于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设想[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2).

[2]曲洪山,肇立春.加强教学管理与监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J].辽宁高职学报,2014,(7):96.

第三篇:高校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改革研究

随着国家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日益重视及国家大力推动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方向转型发展,高校人才培养环节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成为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在此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管理体系自然成为高校整个管理体系中的重中之重。然而,当前高校实践教学管理体系还存在诸多问题,不能很好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跟不上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步伐。如何在充分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以改革促发展,开展好实践教学管理工作,是各高校都应该积极探索、慎重考虑、有所作为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高校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1.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依然存在高校教学改革是当下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热点问题,改革对象之一即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同样面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与瓶颈,缺乏明确的目标和长远的规划,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深度、广度达不到教育综合改革的要求。不少高校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项目设置、教学方法上仍然比较陈旧,与人才培养计划、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2.管理运行理念的科学性不足与高校理论教学环节相比,实践教学本身的科学性、规范性有待提高,这是实践教学相比较于理论教学的多样性、复杂性造成的。实践教学涵盖课程设计与实践、学生见习与实习、学生社会实践、学生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等,以及实验室、实训场所、实践教学中心、校外实习基地等,如此大的涵盖范围给实践教学安排与管理带来了相当的难度。所以,很多高校经常出现实践教学运行无计划、课程安排混乱、实践师资力量不足、因人设课等问题。此外,高校对实习报告、实践教学记录等实践教学档案的管理缺乏系统性,导致实践教学质量跟踪管理与反馈很难同步。而从事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的人员,由于缺乏与时俱进的管理知识与技能培训,因此一般只能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至于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知识、管理技能还比较欠缺。再加上高校管理方面的课题研究申报对实践教学管理人员的吸引力不足,专门研究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人比较少、研究成果也不算丰富。在此情形下,高校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必然缺少一些辩证思维与科学运用,很难从整体宏观角度发现、分析和解决管理体制机制的问题,很难从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层面反映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理念、措施与效果。相反,只能进行一些技术性的、操作性的工作,以简单、快速为目的强制性解决具体管理工作问题。从而导致高校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日渐机械化,缺乏朝向科学合理方向发展的动力。

3.实践教学管理的保障体系还有待完善首先,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存在一定漏洞。不少高校进行教学质量监控时,对标准的掌握往往是“一刀切”,理论教学质量评价与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几乎没有区别。这种管理方式尽管便于操作,但效果堪忧。如前所述,实践教学的复杂性远远超过理论教学,如果两者的质量评价与监控采用同一种方式、运用同一种标准,显然会给实践教学管理带来极大不便。其次,实践教学的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整体素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高校师资队伍中,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的整体水平是衡量一所高校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他们的任务一般是开展实验实训场所建设、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实践教学管理等,但一些高校对这类人员的培训与激励还做得不够,待遇与其他人员也有所差别,使从事实践教学与管理的人员缺乏上进心与责任感。长此以往,高校实践教学管理能力、实践教学的稳定性必然受到负面影响。最后,从办学经费角度来看,实践教学及其管理需要一定的资金保障。近年来,不少高校热衷于扩大办学规模,但规模的膨胀不仅不能带动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的良性发展,反而因资金的捉襟见肘而影响实验室、实训场所、实习基地、图书资料等的建设。虽然扩大了招生规模,但实践教学的硬件条件却相对滞后。滞后的实践教学条件使大量学生在理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难以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应用、操作和锻炼,学生很难将自己的创新创意付诸实践。而且实习基地建设缺乏资金,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实际工作条件、环境的了解与体验,不利于学生就业能力提升。

二、解决当前高校实践教学管理体系问题的途径

1.科学民主决策,完善目标管理。高校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在内的有关教育教学的各种重要文件必须经过科学民主的决策与制定过程,需要广大师生员工广泛参与。实践教学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必不可少环节,其本身的复杂性、系统性与科学性决定了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必须严格遵循教育规律、科学民主决策与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明确目标、分清层次、构建完整高效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其中,首要的是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根本依据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管理者需要以目标为导向合理编排实践教学体系,编排的过程可以从简单至复杂,从基础至专业,编排出的实践教学体系既是独立的,又必须与理论课程紧密联系。实践教学管理者必须加强对教师实践教学文件的管理,包括实践教学大纲、手册、报告等。实践教学内容要以适用为根本标准,在充分了解与专业、课程紧密相关的社会行业、职业最新动态的基础上适当减少以验证为主的实践教学内容,增加设计性强、综合性明显的实践教学内容,将学生需要的社会能力、职场技能于毕业前就能得到锻炼。

2.规范组织结构,强化过程管理。组织结构是管理工作的前提保证。通过科学架构、合理配置的组织结构是高校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平顺运行的必然要求。一般来说,高校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归口于教务管理部门,由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具体负责,各部门协调配合。当然,随着高校综合改革深入,多种组织管理模式已被各高校尝试采用并获得了一定成效。有的高校将实验室、实训场所归口于专门的、相对独立的实验实训中心。有的高校实行实践教学两级管理模式,学校层面以集中管理方式宏观调控全校的实践教学,如出台管理性文件、组织学生实习、负责实习基地建设等;院系层面以分散管理方式负责组织实施学生各种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教育训练、毕业论文管理等。各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或适时调整组织结构模式以提高实践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及实践教学的有效性。高校对实践教学进行管理要将计划、组织、实施、监控、反馈等纳入过程管理范畴并加以强化。强化过程管理的关键是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完善与之密切相关的检查、分析、评价与反馈机制。质量管理人员要运用信息化方式实施评估。相关管理人员要严格检查实验室与实训场所的利用率、实践教学内容设定、实践教学实施过程等,以严格的考核标准形成学生的实践学习成绩。实践教学的质量标准可以参照社会上的行业标准或职业技能标准,以此带动实践教学真正与实践情境有机融合。

3.加强体系保障建设。高校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改革需要多层次、多维度的体系保障。如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高校可以在建设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积极与有代表性、有较强实力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场所。校企合作中,如果不能给予企业现实的物质回报,则可以给予各种校内荣誉或提供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的机会。此外,一支高素质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是体系保障建设的重要部分。高校应着眼长远,加强对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努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关合作企业的工程师、管理人员,甚至技术娴熟的工人师傅都可以被高校请进校门,担任实践教学教师,这样既可开阔学生实践学习的视野,又是对本校教师的一种督促和提升。

4.积极推动国家加强教育立法,从根本上改善高校实践教学及教学管理的现实环境。严格来说,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单靠高校自身努力是难以达到人才培养的预期效果的,还需要企事业单位、全社会乃至国家的支持。当前,在政策法规方面,我国还比较缺乏对高校实践教学的社会保障。各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共同建设实习基地还存在不少制度、规范、管理方面的障碍,而地方政府对这一领域的工作并没有过多介入,相关具体措施还不能到位,企事业单位对实习学生的接纳还处于自觉状态,缺乏充分的法律保障。鉴于此,高校应积极争取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健全有关法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实践教学及管理,通过减免税、财政补贴、项目优惠等政策倾斜吸引更多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配合当地高校开展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管理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结语

实践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在当下创新创业教育广泛而深入开展的大背景下,实践教学效果直接影响整个高等教育质量。因此,不断深化高校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改革是实践教学发挥人才培养价值的必由之路。尽管高校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改革任重道远,但只要理念先进、科学谋划、完善细节、扎实推进,实践教学就一定能最大可能发挥人才培养、学生成才的价值。

作者:唐宏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海峰.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研究[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

[2]张千里.校内实践教学管理与技能型应用人才培养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4).

[3]赖雄麟.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创新论[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第四篇:PDCA循环模式在普通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运用

一、教学管理内涵及特点

1.教学管理的内涵。一般来讲,教学管理是指学校根据一定的目标、原则对整个教学工作进行的调节和控制,从而保证教学工作有序有效的进行,以顺利实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预定目标。其基本任务是研究教学及其管理规律,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研究并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努力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2.教学管理的特点。综观高校教学管理,其特征有全面性、复杂性、动态性和系统协同性。全面性:教学管理的全面性体现在它涉及高校教学的所有活动、所有人,贯穿于高校工作的始终。从教学计划的制定,执行,到教学效果的反馈总结,从招生,培养到就业,教学管理已经触及到方方面面,既与人才培养息息相关也与高校的自身发展紧密相连。复杂性:高校教学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过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个体,其个体差异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高校学生个体质量的多维特征以及影响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多重因素,决定了衡量教学质量的指标不同于一般企业产品具有可量化的指标。[1]而是一个难以进行精确量化的复杂结构系统指标。动态性:教学管理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学效果延时滞后。因此,仅对教学结果或过程进行单一的监控是片面的,必须把过程控制与目标管理相结合,通过对过程的有效控制,达到目标的充分实现。同时,教学管理是管理者、教师、学生三者相互交流的过程,管理中,人、物、信息、时间、空间等都在不断变化的,他们的相互关系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教学管理者要根据管理对象和情况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保证教学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系统协同性:这主要体现在高等学校作为一级教育组织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由多个职能部门、不同的教学环节和各类人员组成,这些部门、环节、人员相互依赖,相互依存。[2]因此,不能把教学活动的组织,仅仅看成是组织教师、学生上课,而需要在学校整个系统中,如政策、环境、条件等各方面协同并进,教学管理中每个方面和每个要点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每个环节的变化发展都会对其他部分产生影响。所以,教育质量管理需要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对教育过程进行系统的组织管理,以达到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合理优化,围绕质量管理形成合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PDCA循环理论的含义及特征

1.PDCA循环理论的含义。PDCA循环指的是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总结。计划就是指既定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相应计划的制定;执行指的是通过采取各种数据分析及科学方法实现计划中内容的过程;检查就是在计划执行中或结束后的检测,明确效果,解决问题;总结就是对检查结果进行的处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有效改进。

2.PDCA循环的主要特征。一次循环结束,解决一部分问题,对尚未解决或者新的问题,就需要再进行下一次循环,因此以循环作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需要搜集大量数据资料,并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3]各级质量管理都有一个循环,形成一个大环套小环,互相制约,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环环运行,层层递进,不断向上。首先PDCA具有系统性。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缺一不可,先后次序不可颠倒,并紧密衔接,连成一体。循环的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依此类推。其次PDCA具有动态性,他是环环转动,相互促进。各层次循环紧密联系,互相推动,互相提高,使整体质量不断提高。[4]PDCA循环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循环,而是呈螺旋式上升发展。在现有的水平上使质量不断改善和提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水平逐步上升的过程。最后PDCA具有标准化特点。PDCA循环应用了科学的统计观念和处理方法作为推动工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必须围绕标准转动。及时总结经验,肯定成就,修正错误,以便在下一次循环中扬长避短,并将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对策上升为新的标准以保证循环正确健康地运转。

三、PDCA模式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目前,现实教学管理中,人们习惯将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停留现状,导致教学工作质量停滞不前。PDCA管理循环从教学的日常管理入手,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渐进的理念,努力形成一种自我检查的文化,建立持续完善、不断发展的管理机制。[5]这个过程实质就是一种计划、执行、检查、总结调整的循环过程。

1.计划阶段。计划阶段是整个教学管理活动的基础,首先,在这个阶段,高校要通过全面广泛的调查,了解教学管理活动现阶段说处于的真实状况。多方面,多维度的听取不同的意见,以便准确的找到目前教学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其次,群策群力,分析原因,有针对性的找到问题的原因。最后,制定计划。

2.执行阶段。在这个阶段应以教职工为主体,以实现第一阶段制定的教学改进规划为目的进行活动。首先,要坚持教学计划的原则性。在执行过程中,干扰因素呈现复杂多元,要想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目的,必须坚决保障教学规划的推进,可以通过积极的沟通及时掌握不利因素,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其次,要保证计划实施的完整性。教学计划是通过广泛的讨论和科学的论证的,具有可操作性及可行性。因此在执行该计划时,不能片面截取,要全面完整的落实,以保证计划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

3.检查阶段。要检查所有的资料和材料并形成检查报告,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6]对教学计划实施的检查可以分为过程中的检查和最后结果的检查。对过程中的检查要有针对性,时效性,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以最大限度的保证计划按照既定的方向前进。对检查的结果的检查具有一定的延时,因为教学计划效果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检查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7]检查中要有针对性,要和常规性的检查工作区别开来,抓大放小,以求解决当前最主要的问题。

4.总结阶段。总结阶段可以看作是一个小的教学质量管理循环的结束,通过总结归纳前三阶段的教学计划执行及检查情况,将此次循环做一个最终的概括。这个循环可以被看做是阶梯向上路径中起点,找到已经解决的问题,并由此总结经验,为下一个循环奠定一个整体的基调,同时综合未解决的问题,以此为基础,制定下一个循环的计划。[8]在总结过程中,同样要发挥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听取此循环中已经真正解决的问题,了解仍未完全解决的状况。教学管理的PDCA循环不是在同一水平上循环,每循环一次,就解决一部分问题,取得一部分成果,工作就前进一步,水平就提高一步。到了下一次循环,又有了新的目标和内容,更上一层楼。以PDCA模式为基础,以此解决现阶段高校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是以一种渐进式的变革为方法,力求潜移默化的,有针对性的解决目前的突出问题,通过长期不间断的循环,来带来教学管理整体质量的提升。

作者:徐晶 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志波.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教学实践及研究[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0(31).

[2]池永明.PDCA管理循环法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应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2(5).

[3]李波.PDCA循环理论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0(3).

[4]温德华.PDCA循环模式在高职学院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林业教育.2007(2)

[5]王为正.大学内涵式发展背景下的教学质量管理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4)

[6]瞿振元.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实现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3(02).

[7]刘新财.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成因与提高策略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9(6).

[8]刘书庆.基于PDCA循环原理的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方案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7(2)

第五篇: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分析

高等学校肩负着国家专业性人才和全面性人才的培养义务,所以要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高校教学理念的构建是对学校校风学风的深刻认识,是对教师教学理念和模式的重新考核,更是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结合性培训。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存在很多问题,造成高校生对专业知识的基础不牢固、社会实践能力的缺乏以及毕业后不能很好的融入社会生活等,因此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重新构建的问题是我国高校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工作。本文就以人为本,构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进行研究探讨。

一、高校教育教学的管理现状

1.教学方法的单一性

高校教师普遍的教学方式都是采用灌输式教学,不论学生听与否,教师只是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甚至逃课。高校的部分专业性课程内容比较难懂,如果教师依旧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那么就会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进而使学生对这些课程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缺乏。

2.教师教学水平的有限性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向导,指引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和学生知识的扩展。目前我国教师教学水平的普遍降低是导致学生厌学的重要因素。高校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有了固定的模式,限制了学生思维思考能力。教师不能及时进行学习和深造,不能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训练。高校教师存在素质普遍较低的现象,对学生的某些观点有一定的限制。教师对学生课外活动的训练较少,不能很好的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没有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3.教学评价的不完整性学校对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标准和管理力度不够,有的只是形式上的评价,没有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高度重视,而且评价标准也存在不完善的问题。目前高校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仍然采用传统的评价模式。

二、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的构建策略

1.教学大纲的修订

教学大纲的修订是对好的方面传承,旧的方面摒弃以及新型的教学理念引进,学校引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规范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完善学校的教育教学制度,始终围绕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新型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教学大纲的修订,使教师的教学模式必然发生改变,促进教师不断地去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职业水平。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教师的教学要时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模式的转变,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2.教学改革的探讨

教学的改革实际是对教师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学生起着传授知识和引导的作用。教师综合能力水平对学生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目前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养,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首先在教师任职之前,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全方面的考核,主要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实践操作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等。其次教学过程中对教师定期进行教学评价和综合考评,不断加强教师的职业水平。最后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相关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

3.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对于21世纪人才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采用一味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其次教师课后对学生课堂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探讨研究,时刻以学生为主进行教学。最后教师积极组织课外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

4.教学评价的完善

学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定的修改和完善。教师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实践教学经验、课堂氛围的调查、学生的课堂反映、师生间的关系等,对于学生学习情况则主要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实践操作能力测评、教师对学生课堂情况的评分、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等。改变以往的评分标准,采用新型详细的评价指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加强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高校教育教学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社会型人才。高校学生处于社会的边缘地带,时刻要融入社会的集体生活中,所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对高校教育教学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后,采取对教育教学大纲的修订、教学改革的探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教学评价的完善,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构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

作者:李方子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畅.“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2).

[2]张晓林.论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3(25)

第六篇:民办高校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机制的日益完善,民办本科院校的教学管理机制也逐步优化,民办高校教学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而在发展的同时,高校教学管理也存在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民办高校教育的创新发展,本文从分析当前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民办高校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创新思考。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创新思考

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意义重大,其中教学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民办高校发展迅速,办学水平、教学质量逐步成为民办高校立足市场、适应市场的生命线。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创新民办高校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1民办高校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存在的困境

1.1教学管理体制不完善

在民办高校教学管理运行过程中,完善的教学管理体制尤为重要。教学管理体制指的是教学管理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职能分工、领导模式、机构设置及相互关系形成的教学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虽然大多数民办院校的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但是教学管理部门的职责关系、职能分工还不能够全部理顺,在教学管理层面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缺少合理管理权限,教师的权限受到限制,影响了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1.2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不合理

一方面,质量管理方面,教与学的矛盾始终存在。质量管理作为教学管理的核心,其主要就是从教师与学生相互评价中找到提升质量发展的对策。但是,由于对任课老师和学生的利益差别考虑不全面,这种评价还没有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共识,造成了教学之间的深层次矛盾;另一方面,从计划管理方面看,民办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还不够合理,出现了参差不齐的情况,教学计划落实不及时、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有序提高。

1.3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的民办学校都有一定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很多民办院校都设有督导室,每个学期都会组织人员对专、兼职教师进行听课,对教师的讲课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对于不合格的教师给予及时的更换和整改。但是,也有很多民办院校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缺乏合理完善的健康管理体系,没有制定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评价指标,缺乏全面衡量教学质量的反馈渠道和柔性调节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质量提升。

2创新民办高校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措施

2.1转变管理理念,强化教学质量

首先,应该积极转变管理理念。从民办院校的发展实际出发,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思想,为学校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奠定重要的基础;其次,改革管理手段。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不断改革教学管理手段,优化老师、学生、学校之间相互融合的关系,实现各要素之间的有效互动;再次,是对教师管理的改革。教学不仅是学,还要教,要让教师忠诚教育,提高教师的责任感,除了教师自身的素质,还需要学校的鼓励和支持,如果一味地苛责,只会打击其积极性,动摇其职业忠诚度,教师的频繁流动就成为必然,需留住老师,不断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2.2遵循合理原则,健全运行机制

在民办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建立有效而又科学的管理机制是实现高质量教学的关键,同时必须遵循以下三方面的基本原则:首先,坚持科学性原则。教学管理体制应该根据学校发展规律,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和老师的创造性,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有序的安排,能够协调合作;其次,坚持效率性原则。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分工,建立管理部门的协调反馈机制,采用现代化的教学信息服务体系提高工作效率;再次,坚持全面性原则。衡量教师的指标应该是全面的,不能够制定几个单一的硬性指标,要全面考察老师、学生的发展需求,建立良好的学习和工作氛围,让学校教学质量有序提升。

2.3优化教学管理队伍,落实管理运行机制

在民办高校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创新过程中,优化教学管理队伍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首先,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民办院校应该高度重视管理团队的重要性,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对教学管理队伍的培养和培训力度,坚持“走出去”战略,学习外校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本校教学管理机制的完善奠定重要的前提;其次,不断优化学校的奖惩机制。学校应该优化奖惩机制,对教学质量管理先进的部门或者单位进行奖励,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管理运行机制的完善贡献自己智慧;再次,加大对高学历管理人员的引进。学校应该从大局出发,不断引入具有博士学位的管理人才,不断充实教学管理队伍,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3结论

民办本科院校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长期坚持下去。在新的形势下,高等本科院校作为国家教育的组成部分,必须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更要加强协同合作的理念,积极探索交流各项创新机制,不断提高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王丛 商薇 单位:长春光华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新民.构建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

[2]韩玉芳,王桂梅.论民办高校教师提高教学科研能力的重要性[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

[3]孔颖,王庆如.“十一五”期间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规模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12).

[4]王学文,许晓革.论走向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教学管理[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4).

第七篇: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特性与实施

一、引言

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体育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体育教学管理的效果将会对体育教学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在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健康第一与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与落实,向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本文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实际,以体育课堂教学为抓手,在深入探索体育教学管理的范畴与实践价值的基础上,就体育教学管理表现出来的特性与管理的具体策略展开了详细的研究。

二、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特性

1.体育教学管理内容与实践的系统性

从管理学的特征来看,体育教学管理的内容包括课堂管理、师生管理、教学资料管理等待,体育教学管理的对象包括体育教师、学生、服务人员等等,所以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表现出了特有的系统性特征,在遵循高校体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就体育教学工作作出科学的计划与组织,并作出监督与控制的过程。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身体锻炼方式的平台,体育教学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学习过程的活动性,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借助讲解、动作示范来进行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传授。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体育意识与运动技能,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

2.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服务性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是为体育教学服务的,从属于学校教学管理的范畴。但是受到体育学科特点的影响,体育教学管理表现出了相对较为独立的特征,这种特征需要体育教学管理根据体育学习的规律、体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促进体育教学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体育教学管理服务于体育教学工作的属性,要求体育教学管理人员从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条件出发,加大体育教学管理措施优化的前提下,实现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三、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内容与开展的策略

1.制定科学的体育教学管理规划

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等工作的计划,是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与管理的依据,这些计划是指明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体育课程结构的基础。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等工作管理要按照管理各种的要求,通过制定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目标、体育课堂教学年度计划等文件,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制度化。在此基础上要结合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实现体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的协同性,从大学生的体能素质、职业要求等特征出发,优化体育教学管理的适用性。

2.高校体育教学运行的管理

从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实践过程来分析,要想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需要保障体育教学运行的管理质量。结合不同内容的体育教学,以课堂教学比赛、教学展示为平台,做好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考核与引领。而且,在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要做好体育指导教师的聘用、管理,通过提升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来促进大学生体育教学发展的健康性、可持续性与多元化。

3.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管理

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对体育社团的管理也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当前高等院校大学生的体育活动方式来看,主要有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两种形式。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作为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的平台,在发挥教育功能的同时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高等院校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有效的促进了高等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对挖掘校园体育文化、创新校园体育工作方式等发挥了重要的价值,对构建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有着重要的支撑意义。

4.高校体育教学建设的管理

教学质量是高校管理的主题,师资力量、责任心、体育课程建设与优化是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因素。体育教学秩序管理以科学可行的秩序管理制度为基础,在严格执行与落实的基础上,让高校的体育可以在科学的规章制度中得以规范的开展,所以为了更好的发挥高校体育教学的健康促进功能,通过加大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优化,在加强体育教学重点工作的基础上,完善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与策略,以此来实现我国高等院校体育管理工作的质量。

5.科学开展体育教学档案管理

在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学档案管理是实现体育教学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有效的体育教学管理工作,能够为体育课程改革、学校科研等提供有效的依据。通过将相关的讲小学文件、课程标准等予以分类,实现体育教学管理材料的完整性,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系统化与规范化的过程。

四、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实施策略

1.建立健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制度体系

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头绪多、思路广,这就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做保障。因此,在体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要从体育教学管理的课堂制度、体育教学管理的师资培养制度、体育教学管理的奖惩制度等着手,不断的建立健全高校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同时,要进一步的推进体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实施,以更好的实现体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2.优化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反馈渠道

畅通的体育教学管理反馈、优化渠道,是实现体育教学管理目标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为了更好的完善体育教学管理的反馈渠道,体育分管领导与教学管理者要深入体育课堂教学,通过听课、座谈、访谈等方式,进一步的了解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优化体育教学管理的工作模式。同时,反馈渠道的完善与畅通,能够更加及时的了解师生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需求,从而为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提供直接的依据。

3.注重体育教学管理方法与手段的现代化

在体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借助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手段、理念,更好的促进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为了更好的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质量,需要在掌握体育教学管理特殊性的基础上,优化现有的体育教学管理策略,借助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方法,提升体育教学管理与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性,更好的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与人才培养质量。

4.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

高校发展的过程中,教学改革是高校发展与提升的主要路径,管理人员是教学管理工作组织、开展与评价的主题,其专业管理水平关系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效益。因此,为了更好的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效益,要从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制度管理等角度开展有效的培训工作。在不断丰富自身理论、实践素养的基础上,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水平。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体育课改步伐、课改理念的不断创新,加大体育教学管理的改革,成为促进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育体、育心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高校职能部门加大对体育教学的现代化与科学化管理,在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管理人员职责的基础上,完善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制度,以此来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管理效益。

作者:孔艳君 李克雷 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

参考文献:

[1]毛红英,李梅娟,邓逢明.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09(05).

[2]戴建波.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系统的特征与方法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03).

[3]沈梅.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03).

[4]王路遥,邹华.论新世纪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思路与对策[J].湖北体育科技.2013(03).

第八篇:高校教学管理“精细化”的理想追求

高校进行精细化管理是现代社会发展、高校进行现代化管理的重要表现,这也是能够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关键因素。高校是否能够良好发展最关键的就是高校是否具有较强的管理模式。在常规的管理基础之上促进管理能够向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思想认真贯彻到高校中所有的管理环节中,这就是精细化管理模式。在精细化管理当中主要强调一定要将管理工作做精、做实、做细,以此来提升高校整体的教育教学的质量,这是高校想要健康长远发展下去的重要手段,同样也是高校在追求和实现完美卓越的必然选择。

1“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内涵

在高校的精细化管理当中,最关键的就是对高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精细化管理在指导和服务的过程中比较注重细节上的工作,因为工作做得是否成功完全在于细节。现今社会当中,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确,并且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就要求高校一定要进行精细化的管理,这也是提高高校未来发展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精细化管理在高校中的应用就是高校的管理者要将管理责任认真落实,将管理工作的责任更加明确、更加具体,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将本职工作做好,对工作负责,这就是精细化管理在高校应用中的基本内涵[1]。

2高校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第一,高校进行精细化管理有助于促进高校资源的优化和整合。高校精细化管理体系是一种全校性的管理体系,在实际的应用中一定要进行全面的思考,将高校的物力、财力和人力的那个资源通过全局的角度进行有效的优化和整合,提升其利用的效率。第二,高校进行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提升学校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通过明确、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文件,清晰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和责任,构建相应的控制程序等相关措施,能够有效的促进人才培养和管理的规范化,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为教师和学生多创造一些能够享受成功的机会,让教师和学生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促进教师和学生不断的发展,最终实现成功的目标。第三,高校进行精细化管理有助于高校的文化建设和培育。精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能够为高校构建出有效的沟通平台,能够有效的培养教师和学生所具有的规范意识以及追求卓越的精神,有助于提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在精细化管理当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逐渐形成具有较强特色的高校文化[2]。综上所述,很多高校将精细化管理工作体系当做是高校之间核心竞争力对重要的条件进行培育,对我国高校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和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并且广泛的实际意义。

3高校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3.1教育教学管理的“精细化”。高校是培养社会人才的摇篮,教育教学管理上的精细化能够有效促进和提升高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但是,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当中,管理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一切与教学有关的教学活动都应该按照相应的高校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增强高校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进一步提升高校精细化管理的整体效率。高校的监督和督查要根据精细化管理目标的变化和随时进行调整,在事件中不断改进、在事件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使教育教学工作能够在具有创造性的环境中展开[3]。

3.2建立完善的高校管理制度。高校要建立完善的高效管理制度。高校在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认真的执行国家制定出的大法,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对校园管理进行探索和创新,在大法的基础上在制定一些适合高校自身发展的小法。构建一套健全的、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有效的规范高校的日常管理,进而逐渐完善高校的各项制度和规章,清晰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和责任,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同时,高校还应该制定师德规范、考勤制度、教职工考核制度、班级管理制度、课堂常规、民主评议制度以及岗位责任制度等,在这些制度的规范化管理下,促使高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中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助于帮助高校尽心全面的控制,降低盲目性和随意性的发生几率。

3.3考核管理的“精细化”。在高校进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考虑,让学生做人生的赢家。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不再适合当代学生的发展,因此,高校在实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经常性的鼓励学生,做出一些具有鼓励性的评价,有效激发学生想要成功的欲望。同时,高校应该将综合素质的评价当做提升学生思想品质的重要工具,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认真了解和分析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思想状况以及基本的额品质等,为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建立完整的而学生成长档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4]。

3.4科研管理的“精细化”。教育科研是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促进教师不断增强专业知识的重要方法,更是构建创新型和学习型学校的关键。科研工作的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水平,,建立一支科研能力强、教学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现行的科研管理制度在一定的程度上缺乏制度性,导致管理水平低下,浪费资源。对此,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技术,充分发挥精细化管理的巨大作用。

3.5后勤管理的“精细化”。在高校精细化管理工作当中,后勤管理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高校要定期组织后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将后勤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精确化,加强后勤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同时,还要完善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工作。提升教育教学设施的利用效率,降低资金浪费。另外还要加强高校的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为教师和学生构建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的环境,将思政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当中,充分发挥文化环境与人的巨大功能[5]。综上所述,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竞争的社会,精细化管理是服务质量分工和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对现代化高校管理的重要要求。高校进行精细化管理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的新要求,更是高校在未来发展道路中的方向和指引,将精细化管理引入到教育教学领域当中,这会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

作者:刘丁瑶 单位: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

参考文献:

[1]胡大白,杨雪梅,张锡侯,等.民办本科高校培养目标定位与育人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4(6):1-36.

[2]甘容辉,何高大.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及实现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70-76+90.

[3]刘新宏,张萍,兰永琳,等.基于学分制的教务管理精细化工程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5(1):135-136.

[4]甘容辉,何高大.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及实现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70-76+90.

[5]张新平,陈粤秀.何谓优质学校———基于40位教管人员的访谈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5(10):20-29.

第九篇:网络中控系统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运用

网络中控系统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方式的改变和管理方式的改变。网络的加入让整个多媒体设备都构成了一个整体,同时也出现了相应的人员系统层。教师在多媒体教室的选择上面更加的灵活,教学方式的自由化,可实现远程教学等,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自由化,可实现远程听课的功能,以及管理人员对设备的维护的简易化和信息传递的快速性等,均是在网络加入之后发生的变化。网络中控系统加入高校教学管理,从根本上将高校的教学方式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各种信息的传递的快速性,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浪费的时间,大大提高了效率。

一、高校多媒体教室设备使用管理现状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学校里的教学用到的多媒体教室设备也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更新变化。由传统的单机版中控系统到如今的网络中控系统管理体系的发展。早期建设的多媒体教室,大多采用的都是统一是设备设施。[1]由中央控制系统统一控制的计算机、投影机和扩音器等设备以及相应的开关构成的系统。这就是本地控制型的多媒体设施的构成。在时间的迁移下,现如今的多媒体教室设施的发展趋势是在高校中越来越多的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施,传统的单机控制型的构成,各个多媒体设施之间没有通讯方式,互相之前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在维护的复杂度来说,单个机器出现故障,针对单个机器进行整修,维护复杂度相对机械化。而现如今的网络中控系统的发展出现,让所有的多媒体计算机之间的联系加密,不在是相对独立的个体。这样的话,在维护复杂度来说,维护复杂度增加,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监督诊断系统的发展逐渐完善,这样在整个机体中如果某个点出现故障,出现故障的提醒和提醒位置的相对及时和准确性,让维护的复杂度降低,不必人工的去检修,只需要系统的提示来进行相对的调整即可。现如今,在高校中远程控制教学和本地教学的相互结合,让多媒体的发展方式更加多样化。网络中控系统的发展让多媒体教室在远程监控、远程监控、远程维护以及远程指导等方面的发展越来越好,也让多媒体教室在教学中的作用效果越来越好。

二、传统单机版中控系统在教室管理中的作用

在网络中控系统控制的多媒体出现之前,占主导的是传统的单机版的多媒体教学,并且这种方式在现如今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在教室管理方面,传统的单机版中控系统的多媒体教学主要存在于面对面的教学方式。相对于最初的板书教学方式,这种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会让老师在沉重的板书上面解脱出来,提前将教学的网络大纲以及重点内容存放在内存里面,在上课时可以节约板书的时间,同时还可以增加更多的图的讲解,更加的生动形象。在对多媒体的管理方面,需要的是一间教室独立存在的管理。每个教室的多媒体之间都是相对独立的。

三、网络中控系统对现有管理体系的功能的提升

采用了网络中控系统,让整个多媒体教学之间都建立起整体的系统,增加了很多新的功能,具体可表现如下:1)采用网络中控系统,可以将所有的多媒体之间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系统。这样在各个多媒体教室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可以进行集中控制。通过网络的的信息传递的快速性以及网络控制的集中性,可以很好的检测各个多媒体运行的具体情况,并且还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远程控制多媒体设施,实现远程授课。通过网络,还可以在任何地方用网络接受到多媒体的授课内容,还可以实现远程听课。2)在教室管理方面,网络的加入,让管理更加方便。同时,还可以实现教学系统和学生的电子课表之间的连接。通过网络的传递,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快的查到课程的相关信息。而在教师方面,这一功能的实现,也意味着如果课程临时发生变动,也可以通过教学系统和学生的电子课表相通讯,及时的更改课程,完成课程的变动。3)在设施维护方面,加入了网络监测设施运行状况的检测环节。在设施的使用出现问题时或者设备的维护出现问题时,可以实现通过网络环节快速传递信息的功能,这样就可以实现设施维护的及时性和准确性。4)多媒体教室的调用功能的快速性和便利性。在网络中控系统控制的多媒体教学的整个系统中,程序员可以实现在控制室实现对多媒体教室的设备的检查和教学所用的计算机的系统的更新和软件的传递安装问题。减少了程序员维修工来回奔波的时间,大大提高了效率。通过控制室可以实现对整个体系中的多媒体教室的所以设施的软件维护和安装问题,改变了以往传统的系统的更新不及时的问题。5)教学评估系统的设立,在整个系统中,多媒体授课的内容均为向外公布的形式。在构建的平台上,设置相应的权限设置,可以让学校的学生和相关的领导以及教师进入这个平台,可以对相应的教师的授课内容进行观看,并且通过教学评估系统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估和意见和建议的提出,让教学在一种公开透明的形式下展现出来。6)通过网络的传递的快速性和权限的设置,可以实现很好的设施的防盗和报警功能。在设施的周围设置相应的权限感测器。这样当没有权限的人接触到设备并且打算对设备进行一些处理的时候,就会引发周围的报警装置,通过网络的快速传播,这样管理人员很快就能赶到。并且在接受到报警的时候,就会触碰到录像功能,这样就能很好的记录下当时的事情发展情况。

四、结语

在现如今的发展中,网络中控系统的发展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单机式中控系统在多媒体的应用。并且在发展中,网络中控系统越来越展现出很好的发展态势。在多媒体教学中,网络的引入,让学生和教师在讲课与听课的方式和地点的选择更加的多样化。而且各种额外功能的加入,让教学的趣味和效率都大大地提高。管理人员在设备和系统的管理上面的效率更加的高,速度更加的快。让现代的教学更加的完美。

作者:尹宝坤 刘昳 李志强 单位:沈阳药科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宪,孟峥.高校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与发展[J].实验室科学,2006(1).

[2]林先津.基于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

第十篇: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些年来,伴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去行政化的不断推出,社会和国家对高校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在教学管理理念、教学管理方式、教学管理策略、教学管理评估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到高校教育的质量。当前社会和国家更加重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些都要求高校的教学管理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和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一、现阶段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陈旧的教学管理理念。教学管理理念决定高校教学管理主体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方式的最重要的支配力量,教学管理理念的先进与否将直接关系到高校教学管理的质量。教学管理理念应当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行调整,然而,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的理念还比较陈旧,许多高校在教学管理中任然沿用传统行政命令式的教学管理理念,始终遵循行政本位和经验主义的思维模式,在教学管理中常常采用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手中的权力来干预教学实施。同时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始终是单向度的管理模式,没能够形成良性互动,从而影响到被管理者的在教学中的话语权。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到高校的教学管理治理。

2.教学管理方式落后。教学管理方式是高校实施教学管理的具体策略,教学管理方式的先进与否也将会影响到高校教学管理的质量。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学生数量和教师数量不断增多、专业也呈现出多学科、多层次化。如果不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学科、专业、学生和教师采用弹性话的教学方式的话,那么教学管理将会出现无针对性,进而影响到教学管理的治理。当前许多高校的教学管理方式缺乏弹性,通常是采用单一的、标准化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管理方式不利于激发不同学科和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性,无法使任课教师结合自身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创新性的教学。如果一味地采用固化的教学管理方式的话,就会扼杀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进行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教学管理评估机制不科学。对教学管理质量进行评估也是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评估机制有利于对整个教学活动起到监控作用,能够及时发现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及时加以改进,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然而当前许多高校在教学管理评估方面,常常只重视对评估的考核和监控作用,却从根本上忽视了评估的激励和改进功能,致使许多评估只重视对结果的考核,却忽视了教学管理过程的评估。在评估主体方面,许多高校采用的教师同行评估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估相结合的方式,但是同行的评估常常流于形式。在评估内容方面,许多高校采用固化的统一的评估模板,没能够结合专业和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弹性话的评估。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用充分发挥评估的实质作用。

二、提高高校教学管理质量的有效策略

教学管理在高校管理体制中占据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高校教学管理的科学与否将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学的质量。任何一所高校如果不重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那么就难以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针对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中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提高高校教学管理质量的有效策略。

1.更新陈旧教学管理理念。针对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教学理念陈旧的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应当首先更新陈旧的教学管理理念。伴随着高校去行政化的推进,高校的教学管理理念应当呈现人性化的管理,在教学管理中应当试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并不是管理者自己的工作,它涉及到教师和学生,因此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应当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要能够倾听他们的声音。教师和学生们深处教学管理工作的第一线,他们能够亲身感受到教学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因而允许他们参与教学管理能够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进而改善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2.采用新颖的教学管理方式。针对当前许多高校在教学管理方式中存在的缺乏弹性,通常是采用单一的、标准化的教学方式的问题,笔者认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应该转变当前的教学管理模式,采用新颖的教学管理方式。教学管理工作涉及到教师和学生,由于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学生和教师所应采用的学习和教学策略不同,因而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不可能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这样会严重抹杀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性。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高校应当采用弹性化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学生和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管理。

3.完善教学管理的评估机制。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评估机制有利于对整个教学活动起到监控作用,能够及时发现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及时加以改进,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笔者认为当前高校应当完善教学管理的评估机制。一方面要明确教学管理评估不在于对结果进行评估,更在于对过程进行评估,要能够及时发现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及时改进;另一方面需要完善评估主体和评估内容。针对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学生和教师不能采用统一固化的模板,笔者认为要结合专业和学科特点有针对性设计评估主题,进而充分发挥评估的功能,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三、结语

教学管理在高校管理体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高校教学管理的科学与否将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学的质量。然而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到高校教育的质量。笔者认为高校可以通过采取更新陈旧教学管理理念、采用新颖的教学管理方式以及完善教学管理的评估机制等几个方面的措施来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从而提高高校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作者:陈玮 单位: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外语系

参考文献:

[1]王金兰.高校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5).

[2]黄乃文.基于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