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学管理模式创新
时间:2022-05-19 10:31:00
导语:高职教学管理模式创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职教育逐渐成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推动力量。过去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需求。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有着积极的影响。对我国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和措施进行阐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创新措施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的意义
(一)满足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要求
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跳跃式的特征,精英教育开始朝着大众化教育方向发展,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做好教学管理创新及改革工作,从根本上满足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需求[1]。在生源水平差异化、人才需求多样化多层次化等背景下,要能够建立起适应多种不同需求、灵活高效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并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针对实际扩招状况做好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通过优化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改革工作,进一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有利于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
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要能够不断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当前各个国家综合国力、经济发展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和科技的竞争。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依赖于人才的支持,而人才的培养则离不开教育教学事业[2]。所以,建立相对完善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当前各个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创新的主要工作。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突破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及实践活动提供更加广泛的空间,从而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和改革型人才。
(三)有利于推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为了进一步满足时展的需求,各高职院校都开始加大教学改革的投入力度,并将教学改革朝着纵深方向推进,从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高职院校通过管理模式的创新,可以建立起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教学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教学积极性,促进教学管理工作顺利运行。
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模式相对刚硬
在个别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刚性管理问题,这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校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3]。一般而言,这种现象是在中专教学管理模式的长期影响下形成的。尽管高职院校领导大多来自于本科院校,但是,仍有不少中层管理者和教师在中专模式下受到的影响未能很快消除,他们已经习惯了传统的刚性管理模式。在规模发展阶段存在的设备、师资力量先天不足等状况导致高职院校教学质量逐渐下滑。在这个问题未能得到妥善解决的情况下,有的高职院校却急功近利,在内涵提升上面过度追求“质量工程”。教育管理部门为了避免高职教育质量下滑,在拨付学校建设费用时,往往实施项目化竞争政策,这促使高职院校在项目申报工作上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质量工程”为教师申报职称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很多教师为了能够通过职称评审,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论文撰写、课题申报上,而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有所忽视。因此,相对刚硬的管理模式不利于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
(二)缺乏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
目前尚有部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权限相对集中,而院系作为高职院校的基础教学单位,若缺乏教学管理权限必然会产生不良影响[4]。个别高职院校有关教职工工资、职务、住房等的权限,及有关学生救济金、奖学金等的权限,都不属于院系。个别高职院校在对教师进行考核时,过度重视科研成果,而忽视了教学工作,虽然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加以考核,但是事实上,教师教学水平考核趋于形式化。这种重视科研成果、轻视教学质量的考核方式必然会影响教学秩序。个别高职院校在教学工作考核过程中过度重视教师考核,对于领导者、教学管理者的考核没有同步进行[5]。个别高职院校局限于院校传统以及教学现状,不能立足于高职教育未来发展方向以国际视野设定考核目标,从而导致管理价值体系、目标体系、管理方法滞后。
(三)缺乏科学有效的教育目标体系
部分高职院校教育目标体系达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缺乏时代性、现实性、超前性。个别高职院校固守高度集中的教学管理和评估方式,在教学管理模式改革过程中只象征性地对传统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进行修补,未从课程设置、专业方向、教学方法、人才规格、管理手段等方面入手。部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受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影响,缺乏现代管理思维和管理意识,使用行政命令的管理手段,从而抑制教师的创造性、主动性,导致教学效果、教学行为和管理目标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三、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措施
(一)通过竞争机制引进完善的教学质量监督工作体制
保证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就必须发挥出作为教学活动主导者的教师的作用。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状况引进竞争与激励机制,从根本上调动教师的教学工作积极性,保证教师能够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人才培养工作上。逐步推动并实施学生自主选课、教师竞争上课的发展机制,改变传统的教研室统一安排教学课程、教学任务的状况;开设选修课程、新课程时,可以公开向社会招聘教师,并鼓励教学素质高的教师自觉承担更多的教学任务;开设对教师要求较高的课程时,可以从其他院校引进优秀的师资力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开设多个教师共同进行教学的课程时,可以实施教师挂牌上课的措施,让学生有更多自主权限选择任课教师[6]。将教学质量当成聘任和考核教师的关键依据,采取教学考核一票制的方法。改变重视科研、轻视教学的现状,鼓励教师在教学任务上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保证科研和教学工作能够同时进行。建立并完善教学质量管理监督机制,将实验教学、课堂教学、毕业论文、实践实习以及课程考试等当成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以及监控的主要指标。建立和教学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互相适应的制度,具言之,包括评课、听课、考试分析、毕业生座谈以及学生评教等制度[7]。在随堂听课之后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态度、教材选择、教学秩序、教学方法、课后辅导等做出全面有效的考评。维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通过问卷调查等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授课活动进行评价,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二)做好规章制度建设工作
规章制度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教学管理要想达到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就必须发挥制度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学校以及教务处等各个职能部门要结合实际状况和教学管理规律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修订以及完善,从而保证学校教学管理能够更加规范、合理。立足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院系考核指标体系,并从质量监督、质量保证、质量评估等方面对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评估,明确素质教育的基础地位,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作为基础,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生活。针对院系教学现状制订工作绩效考核方法,对教学工作实施量化考核,客观评价、正确引导考核工作,保证考核指标体系发挥引导和评价功能,调动各个院系参与教学管理工作的积极主动性。
(三)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来保证教学模式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引导教师主动更新教学观念,强化高职特色教学管理意识和课堂教学意识,以保证教学方法达到灵活性、科学性以及创造性的要求[8]。首先,教学质量的提升可以从定量管理教学内容方面入手,控制课堂容量,并将学生能力培养、知识教授有机结合在一起。其次,结合课堂教学具体状况,从学生和教师的知识能力入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知识、锻炼新技能。最后,做好课堂教学结构管理工作,选择严密、丰富的课堂教学结构,形成“师生、生生以及生师”双向引导结构,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通过合理科学、层次分明、严谨有序的课堂教学结构设置来保证教学活动的整体性、序列性以及丰富性。
四、结语
高职院校要具备开拓创新的思路、高瞻远瞩的理念以及临危不惧的精神,对管理机制进行创新和完善,选择开放性、时代性、高效性的管理运行机制,从而为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理论基础,促进高等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
作者:刘水清 单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何静.构建“主辅双线,三方互动”高职教学管理新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08(15):39-40.
[2]柴秀智.高职院校“多元化”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模式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14):155,157.
[3]杨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高职教学管理体系建设思考[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78-80.
[4]陈海忠.推进院系二级管理优化高职教学管理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7(19):40-41.
[5]陈士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探析[J].继续教育,2008(5):9-11.
[6]陈远宏.二级管理模式下高职院校优化系教学管理体制的探讨[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27-29.
[7]何静.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教学管理责权关系[J].职教论坛,2009(2):10-11.
[8]李仁山.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教学及其管理改革探讨[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51-55.
- 上一篇: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 下一篇: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流程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