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教学管理论文

时间:2022-05-07 04:21:35

导语:校企合作教学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校企合作教学管理论文

1校企合作的定义

关于校企合作,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其中,王章豹的观点比较全面地总结了校企合作的基本含义。他认为,广义的校企合作就是高等院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经营以及人员交流、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方面达成互惠互利、互补互促的联合与协作关系。根据王章豹总结的观点,笔者认为,校企合作主要涉及两个参与者,即高校与企业,这两大参与者在人才培养方面是互补的关系,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而企业具备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他们在人才培养与生产经营方面是能够产生乘法效应的。通过这种合作,学校达到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而企业与学校实现了资源的共享,这样学校与企业达到了双赢的状态。

2校企合作的基本原则

2.1目标原则

校企合作的目的在于培养适应社会的专业型人才。目前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课本的教学上,理论学习是必要的,掌握好理论知识是基础,但是只有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学生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而校企合作就是建立这样的一个平台,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增强他们实际操作的能力。因此,针对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学管理工作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整个教学过程也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学校应该把教学的整体目标分解成几个小的目标,最终转化成每个学生要达到的目标,这样就能够增加校企合作的目标性,也使教师更具有使命感,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促进校企合作的成功。

2.2协作原则

传统的高校教育人才的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因为社会需要的是实践型人才,只是停留在课本上的教育已经满足不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促进高校与企业的协作,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是这个时展的需求,在相互协作中,能够更好地为社会输送专业实用型的人才。

2.3重点原则

在实行校企合作的模式时,要制定激励与约束的教学管理模式,要考察哪些因素是重点因素,是问题的主要矛盾,或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一定要抓住事物的重点,搞清楚在校企合作方面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在制定激励与约束的管理模式的时候,抓住主要因素。这样才能促进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构建,也能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与实施。

2.4公平原则

在学校教学管理模式运行的时候,要保证运行时的公平性,学校制定的相关规定对于全体教师一视同仁,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奖惩,让每个教师感受到学校管理机制的公平性,否则,就会打击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校的教学水平。

2.5持续改进的原则

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政策的变化、环境的改变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教学管理机制。因此,教学管理机制要随时进行更新,顺应时代的发展,根据国家的政策、教育发展规划等进行不断的改革完善,这样才能不断改进管理机制中的不足,推进人才的培养计划,更好地服务社会。

3我国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及存在的相关问题

3.1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

目前,我国高校的校企合作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如科技成果的转让,高校通过技术交易会等多种形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让给企业,实现科研成果的产品化、企业化;创建大学科技园,它主要是将高水平的科技研究面向企业,成为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基地;还有科技攻关项目,这是企业和高校共同承担的国家的科技攻关项目,实现企业与高校的合作;还有一种模式是由企业出资,高校出人力与部分设备,共同构成一个科研机构。以上这些模式都是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促进科研项目的开发,而没有直接涉及人才的定向培养。当然,除了以上这些模式,目前也有学校委托企业或者培训机构对其学校的人才进行培训,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模式最早在技术先进的国家比较常见,如德国、印度等。这样的合作模式对培训机构的要求就比较高,需要他们具备完整的培训大纲和体系以及比较高的信誉,这样学校才放心将自己的学生交给他们。近几年,我国也出现了很多的类似这样的培训机构,高校也与这些机构进行了合作,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很高的平台。但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待于解决。

3.2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很多高校已经认识到教学管理机制的建立对于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随着社会对于高校教学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中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也越来越完善,随着教学体制的深入改革,高校对于管理岗位以及管理人员的设置也日趋完善。很多高校为了凸显学校的特色,也为了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引进了校企合作这一新的教学模式,确定了这种培养模式的目标。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对于这种新型的模式,缺乏足够的重视,而且也没有制定相关的准则和规范,导致实际的教学管理工作杂乱无章,过分的强调要达成的目标,但是却忽略了实现目标的过程行为。因此,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为高校的教学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长此以往,对企业和高校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阻碍校企合作的进行。我国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集中统一,也有利于管理的进行。比如说,在高校中,同一个专业的学生实施统一的教学计划,安排相同的课程,使用相同的教材,这样的教学模式比较简单,而且易操作,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改变,现在的社会更加需要创新型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很多高校引进了校企合作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让企业的先进技术走入校园,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与实践能力。在高校中,对教师采取的都是按照工作量进行考核的模式,即教师在每个学期内要求达到一定的工作量,才能给予标准的报酬,而工作量的确定是由学校的管理人员以及学生的反应进行都方面统筹的,教师本身无法决定。对于教师来说,大多数希望安排的课程多一些,这样才能拿到相应的报酬。但是校企合作的推进,使得企业中的一些技术型人才走入高校进行授课,这样对于高校中的教师的授课量就受到了限制,从而产生了矛盾。如何更好地协调这些矛盾,也是高效管理人员应该考虑的。

4推进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对策

4.1重视校企合作中的教学管理

高校的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各个环节进行协调,对于新引进的校企合作的模式,更是需要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才能促进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开展。教学工作的管理人员要对新的教学模式充分重视,针对新模式引发的新问题、新对象、新环节都要做好充分的了解,然后进行沟通协调的工作,在实际的探索中形成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比如说对于新的实践类课程的学分安排、课程设置、授课地点以及考查方法的确定,教学管理工作人员都要做好良好的沟通和合理的安排,要对每一个参与教学工作的教师负责。

4.2建立科学高效的合作体系

在高校中,一般采取的都是“学分制”的管理,学生想要获得某一学位,必须达到学分的最低限度。这种管理模式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专业的学生,甚至不同国家的学生,在一个统一的标准下进行衡量。这样对于培养个性化的人才、创新型的人才都具有促进作用。将这种“学分制”的管理与校企合作模式相结合,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也能使这种合作方式更加合理化与规范化。

4.3专职教师参与实训指导

只有管理好师资队伍,才能促进教育的发展。针对校企合作模式导致的教师工作量下降从而影响薪酬的问题,高校应该对原有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进行改革。原有的考核方法已经不适应多专业、多模式的院校,还可能降低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因此,高校应该鼓励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实训指导,对于教师在企业中的培训课,也要计入最后的工资中。这样可以解决校企合作模式带来的矛盾,从而促进校企合作模式的进行。

5总结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改变,校企合作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走入高校,更加有利于培养专业型、实用型、创新型的人才。当然,在这样的模式下,教学管理工作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但通过不断地完善,这一模式将成为培养一线人才、促进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

作者:农道锋单位:南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