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论文2篇

时间:2022-04-08 08:37:26

导语: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论文2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论文2篇

第一篇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

高职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具有足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是中国高等院校的一级学院,等同于高等专科学校,并逐渐取代高等专科学校。在中国的主流意识中,它与原高等教育的专科层次教育并称为“高职高专”。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教学管理居于管理的中心地位。学校各部门都要增强为教学管理服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贡献的意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涵义可以表述为:按照高职教育的客观规律和特点,依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对学校教学活动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安排、控制、监督并全面实施的过程。教育部《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教高〔2000〕2号)指出: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教师队伍管理,实验室、实训基地和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内涵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一)教学计划管理

教学计划是高职院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纲领性文件,通称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修业年限、课程设置及时间分配、教学进程总体安排、相关说明等内容,是高职院校组织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高职院校教学计划管理的核心是精心设计人才培养的蓝图,重点是课程体系的建立和改革。高职院校教学计划管理要做到刚柔相济,灵活应对人才市场需求变化。

(二)教学运行管理

高职院校教学运行管理主要是围绕教学计划实施所进行的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其目的是全校协同,严格执行教学规范和制度,保障教学工作稳定运行,维护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运行管理一般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执行、课程标准的制订与执行、开课计划的编制、教师授课计划制订与执行、任课教师的安排、课程表的编排与执行、课堂教学环节的运行管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运行管理、学生成绩考核运行管理、日常教学运行管理、教学研究、教学检查等。

(三)教学质量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永恒的主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和关键。高职院校要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做到以下三个重视:一是重视教学过程的监控,把好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关;二是重视教学目标的监控,将教学目标分解为具体的目标任务、项目活动进行质量监控,有效地实行目标管理;三是重视教学反馈的监控,教学运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应该实行质量反馈,将反馈的信息与预期目标进行对照,发现问题及时纠偏。

(四)教师队伍管理

建立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师德高尚,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较强实践技能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关键。在教师队伍管理工作中,高职院校应该制订长远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注重培养专业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注重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注重在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中打造“双师”素质教师,注重从行业企业聘用兼职教师,注重落实教师全员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注重广大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五)教学基本建设管理

高职院校教学基本建设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业设置与调整,要坚持社会需求导向,设置新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发挥自身优势,形成专业特色;二是实训基地建设,要根据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建设校内实训室,形成系列,资源共享,要争取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基地,要加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的管理;三是教材建设,要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同时加强校本建材的开发;四是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要形成严谨的学风,结合专业特点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教育;五是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促进教学管理制度的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

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是指整个学校的教学组织系统及其构建的原则与功能规定,是实现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的基本程序和手段。具体地说,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体制是规定学校、学院、系、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在各自方面的管理范围、权限职责、利益及其相互关系的准则。它的核心是教学管理机构的设置、各教学管理机构职权的分配以及各教学管理机构间的相互协调。它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效能,在学校、学院、系、专业(课程)教学团队整个管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学校教学工作领导体制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领导工作由校长全面负责,分管副校长主持经常性工作,并通过职能部门的作用,统一调动学校各种资源为教学服务,统一管理教学工作进程及信息反馈,实现各项教学管理目标。凡属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的重大问题由校长或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提交教学工作委员会会议决定。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是校长直接领导下的教学指导和评议机构,是全校教学管理的最高权威,研究和决定有关教学及其管理的指导思想、政策、目标、规划及重大改革措施。

(二)教学管理机构

高职院校教学工作实行校、二级学院两级管理,以二级学院为基础的管理模式。教务处是学校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在分管教学副校长的直接领导下和教学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管理学校教学工作,负责对全校教学工作的指挥、协调、指导和检查,组织教学改革和建设,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二级学院根据专业群划分若干教学系,教学系是在二级学院直接领导和学校教务处指导下,负责组织实施教学、教研工作的教学业务机构,负责本部门教学工作的组织、实施、建设和管理。学校教学保障管理机构由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教学保障管理部门组成。在分管教学副校长的直接领导下,负责本部门的管理和建设,为教学提供良好的服务与保障。

(三)教学实施机构

二级学院下设的教学系是组织教学和科研、教研的基层组织,是按专业或课程设置的教学和科研的实施机构。教学系下设若干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由担任所属专业课程或学科课程的教师和实验实训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教学系在二级学院的直接领导下,主要职责是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执行教学计划,安排落实教学任务,协助建设和管理实训实习基地,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完成所承担的各项教学科研工作,接受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机构的指导和检查。

三、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学校组织中最基本的管理机制,是管理机制的主体。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指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活动方式、系统功能和运行原理,是指保证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有效实现的基本程序与手段,一般由决策机制、工作推进机制、调控机制、监督反馈机制、评价机制五个子机制整合而成。这五个子机制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教学管理活动,以达成预期的教学管理目标。

(一)决策机制

决策机制是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核心,决策事关教学工作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因为决策失误,必然导致教学管理工作的失败。教学管理决策一般包括调查与分析、设计备选方案、选择方案、审查与反馈四个步骤。教学管理的决策可以有集体决策,如教学工作委员会决策,也可以是个体决策,一般限于中高层管理者,如校长、院系负责人可以个体决策。

(二)工作推进机制

决策形成的方案需要有良好的工作推进机制以付诸实施。工作推进机制一般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是利益驱动。广大教师会在物质利益的吸引下,采取有助于教学管理目标实现的行动,从而有效推动整个教学工作系统的运行。二是政令推动。教学管理者凭借行政权威,强制性地要求教职员工采取有助于教学管理目标实现的行动,以此推动整个教学工作系统的运行。三是社会心理推动。教学管理者利用各种管理手段或措施,对广大师生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和激励,以调动其积极性,使其自觉自愿地努力实现学校教学工作目标。

(三)调控机制

教学管理调控机制是指教学管理者为了保证教学工作与计划一致,有效实现教学工作目标而采取的调节和控制行动。有效调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制定调控的标准;二是要掌握控制对象的相关信息;三是教学管理工作者必须拥有纠正偏差的权力。

(四)监督反馈机制

教学管理监督反馈机制相对于调控机制而言应该更加侧重于信息的反馈。高职院校一般由独立设置的督导处专司监督反馈职能。高职院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监督反馈机制:一是全员参与教学质量监督反馈;二是层层把关教学质量监督反馈;三是激励约束教学质量监督反馈;四是加强教学质量监督反馈的硬件与软件建设;五是坚持教学监督反馈的传统管理与信息化管理相融合。

(五)评价机制

教学管理评价机制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不可或缺的部分,评价的范围可分为对教学管理工作的全面评价和某一问题的专项评价。从其着力点可以分为事前评价、事中评价和事后评价。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引进了独立于学校及其部门之外的第三方评价机制,使得评价更为准确和客观。

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关系

教学管理体制是高职院校教学功能的机构性静态体现,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是高职院校教学功能实现过程的规则性动态体现,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构建了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系统。高职院校管理体制内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及功能形成了运行机制,而管理体制功能的实现又必须依靠运行机制发挥作用。实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运作,需要发挥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合力,正确处理好教学管理中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的辩证关系,正确处理好教学管理行政权力与学术自主权的辩证关系,实现高职院校的自主管理机制、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

五、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与实践的作用和意义

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与实践的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炼高职教学管理改革成果

通过研究与实践,可以反思现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现状,分析其不适应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问题,总结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有益探索和实践经验,提炼具有实效性的改革成果。

(二)促进高职教育管理学科建设

高职教育大发展只有十余年的历史,高职教育管理尚未建立起系统的学科体系。加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与实践,可以不断丰富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理论,为高职教育管理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支持。

(三)完善教学二级管理改革理论

当前诸多高职院校正在实现由传统管理向二级管理的跨越,由于管理理论的缺乏,在二级管理实施过程中比较突出地存在着校、院两级教学管理职责划分不明晰的问题。要么工作互相推诿,出现管理“真空”;要么工作范围叠加,出现多头指挥等现象。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可以指导高职院校进一步深化教学管理改革和实践,为二级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和行动指南。

(四)提供教学宏观管理决策依据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作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一般性、规律性的认识,经过一些骨干示范高职院校的实践验证后,可以为省教育厅、国家教育部等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提供决策参考依据,进而在全省、全国普遍推广。

作者:曹俊明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

一、引言

随着近年高职院校高职学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差异较大。面对监管不严,内部管理不到位等各种问题,学院只能通过转变教学管理模式,找到有效的课堂管理方法,完善教学管理体制,提升学院教学领导力。

二、高职学院教学管理的内涵理解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学院的课堂管理是教学与学院管理相互渗透而形成的,高职教学管理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环境和相应体制下,有效地运用相关机制,保障并推动各类教育资源和各教学元素,在教学过程和环节中发挥充分的作用,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教学管理是对学校进行教学管理的宗旨,教学管理观的实践改进点是学院的核心价值观及其指导下的学校管理观和教学观三者结合的产物。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学院管理流程、规章制度及其执等。包括:教学管理流程的检建、教学管理制度建立、教学制度表述等。同时新时期高职教学管理还有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如何保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实施。

三、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特点

高职教学管理与普通高校教学管理一样,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反馈性等属性外,还具备以下特征。

1.多元开放

高职院校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不能脱离社会关门办学,而是要与社会、企业紧密联系开放办学。教学全过程的开放性决定教学管理的开放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既要树立多元开放的教学主体观,又要树立多元开放的教学体系观。如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教学管理、教学评价引入社会企业主体等。

2.需求导向

需求导向是现代市场营销理念,是指企业业务范围确定为满足顾客的某一需求,并运用互不相关的多种技术生产出不同大类的产品去满足这一需求。将“需求导向”理念应用于教学管理,使教学管理从被动适应变为主动引导。对教学管理所涉及的要素而言,包括学生需求、教师需求、企业需求和家长需求。其中,学生需求和企业需求是关键需求。学生需求主要包括:实用性需求、岗位技能需求、激励需求、个性发展需求等;企业需求主要包括企业岗位需求、人才规格需求、职业素养需求、职业技能需求等。教学管理以“关键需求”为导向开展各项工作,才能达到优化高效。

3.刚柔相济

传统的教学管理“刚性”较强,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特性要求职业院校应积极探索和实施更加弹性、更加灵活的柔性化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如,及时根据企业用人需求状况来灵活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工学结合的要求灵活调整教学组织时间,跟据工作过程的实际需要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建立课程置换制度,学生参加行业企业、社会培训机构或其他部门组织的专业课程学习或生产实践,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或实践过程按照一定的标准或程序检验后予以认可等。

四、完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

有效的管理是任何组织追求的目标,高职院校也一样。有效的教学管理,能使开放的高职院校教学系统成为一个坚强有力的整体。通过有效的教学管理,调动校内外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和力量,推进高职教育发展。通过学习、思考和实践,个人认为有效的教学管理有以下几个原则:

1.转变教育观念

“以人为本”管理理念落实到教学管理中,就是以学生为本,以教师(包括校内外专兼职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为本。一方面把人才培养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把人力资源摆在一切办学资源的首位,突出教师的办学主体地位,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2.注重管理模式,完善管理制度

制度管理是任何组织最基础的管理,而且也是最重要的管理。用金字塔形象描述,制度是塔基,执行力是塔身,战略是塔尖。学院应注意管理人员的选拔培养,对于系部的管理应立足于“理念”,实现责权转变。健全教师参与管理机制,将基层教学组织作为学术性组织来管理。健全学院内部教学质量测评体制,以督导团评价为主,辅以学生评价。如督导团评价过窄,可辅以教研室评价,同课头老师评价等方式。督导的评价方式应有所转变,应将老师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作为评价的重要权重,适当淡化评价结果,注重形成性评价。

3.实施“目标管理”,落实激励机制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亦称“成果管理”,俗称责任制。是指在组织个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目标管理的前提是要制定科学的计划或规划。在教学管理中,包括专业发展规划、师资建设规划、教学工作计划、人才培养计划、课程建设计划、实训基地建设计划、教学改革方案等。目标,也包括制定的各种“标准”“规格”“条件”等,比如专业建设标准、教学团队建设标准、实训基地建设标准、课程标准、专业带头人条件、骨干教师条件等。教学部门要加强指导、考核和评估,对达到目标、标准、条件的,学院及时给予表扬或奖励,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这样由外在的强制性控制转化为内在的自我控制,在教学管理领域中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4.强化教师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管理的创新理念是“以生为本”,传统教学的“满堂灌”已不符合教学管理创新研究和教学改革研究。在教高[2000]2号文件附2中,高职教学管理5条基本任务就有4处涉及,要求要研究人才培养规律、研究教学管理、研究基本建设、研究运行机制。没有“研究”,就不能准确理解国家高职文件精神;没有“研究”,就没有高职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注重教师队伍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将现有的教师进行实际的训练和培训,使他具有双师素质,把一线的有实际动手经验的人吸引教学队伍中,作为我们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点。

作者:陈清清单位:安徽工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