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思政金课教学改革路径

时间:2022-10-12 10:04:17

导语:新时期高校思政金课教学改革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时期高校思政金课教学改革路径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具有“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和新时期的具体要求面向“两性一度”的“金课”建设标准,提升新的内涵与层次。本文以“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课程为例,针对“金课”的具体要求和“思政”课程面对的普遍问题,提出了OBE教学理念的转变、信息化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达到“守纪律”与“广融合”、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民主开放性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转变等六个方面的改革要求,以期推动高校思政课程的“金课”教学改革进程。

关键词:金课;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六个路径

1对新时期高校思政“金课”的理解

“两性一度”作为“金课”的建设标准,首次于第11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被提出。时任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提出了此“金课”建设标准之后,“两性一度”标准更是作为建设思想政治理论“金课”的重要指向。“立德树人”作为思政课的关键本质任务,更需要打造“两性一度”的“金课”,在新时代培育新人的过程中切实发挥出更多的实效性。打造高效思想政治理论“金课”,成了自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后,不懈努力的奋斗目标。随着国家和各高校的重视,以及思政教师的努力,这些年高校思政课建设取得了有效的发展,涌现了不少优秀课程案例,但是要挤掉更多“水课”,打造更多“金课”还需要探索新的路径。全方位打造思想政治理论“金课”的过程,还需要通过“两性一度”的标准来转变已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检验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含金量。[1]何为“两性一度”?“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为“金课”的基本特征。“高阶性”,即在满足记忆、理解和应用等基础上,再达到分析、评价和创新的更高要求的思维层次。这充分体现在了思政课堂和课堂思政,既达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融合,又培养了学生德才兼备,具有高级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创新性”,指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模式创新、方法创新、形态创新、过程创新、评价创新、服务创新。教学理念要“以学生为中心”,内容组织要体现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方式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过程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而“挑战度”是指教学内容等方面具有深度、有难度、有内涵和拓展性。对思政“金课”的再理解,究其根本最终要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使得学生有获得感、满意度,对思政课有实质性的实效收获。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21年9月即将改为“思想道德与法治”,以下“基础”课为此门课程)为例,这门思政课对于学生是否达到了“立德”“形成法律思维”“扣好人生价值观的扣子”等目标,是否对学生有入脑入心入行的思想实效性作为效果。总的来说,“金课”的建设标准“两性一度”最终指向立德树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加持更是让思政课程能够让学术尽快由获得感、满足感,最终达到“立德”的目标,思想上入脑入心入行的效果。

2新时期高校思政课堂教学现状问题——以“基础”课为例

近些年虽然出现了许多思政课优秀案例、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但“金课”的出现有了不一样标准,更加强调理念的不同、更加强调学生主体获得感的“可持续性”。思政课程的传统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学生对思政课认识不足、获得感满意度不高、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功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2]而对标“金课”的建设标准,我们的思政课程入脑入心入行的思想实践实效性也存在检验形式的漏洞,无法评判其具体的“含金量”。“基础”课是大学一年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这门课程的主要目标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重在引导学生形成科学高尚的理想信念、树立好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虽说有一定的理论性,但更多的还是从学生的具体生活经历实际去贴近他们、满足他们成长的思想塑造需求。能够在课堂上理论结合实践帮助学生在大学第一年从价值观上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爱国爱党爱家,能够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转化为报国之行。然而现实情况是“基础”课的授课安排在大学第一学年,内容如上述分析较为生活化、偏向于浅显易懂的教材,学生在学习内容上过于简单化,在一定的重视程度上也会被学生忽略。[3]从教师方面上看,首先“基础”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在于理论知识需要不断更新、积累,结合时事生活给予学生扎实的理论授课,而多数的老师研究的知识和内容比较局限,一方面对于整个教材体系的把握,特别是新教材的着重点把握不够到位,导致在理论知识的储备不能满足“基础”课程的需要。其次部分教师的上课方式更为刻板,讲不出大学“基础”课与高中思政课程的区别,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甚至会让学生对思政课程产生一定程度的偏见和厌倦。虽然随着技术的发展,微课、慕课、精品课程、线上+线下等授课方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学的效果,但是对标“金课”的要求还是有所欠缺。从学生方面上看,很多大学生对“基础”课程的学习只是为了完成公共必修课的学分,对于其中的知识学习存在一定的功利导向。而思政课程“基础”这一门课更多的是从理论上、从思想上、从价值观上对学生进行入脑入心入行的教育。故而要达到思政课“金课”的标准,还需要扭转学生对公共必修课的态度。换句话说,让学生在思政课程中有充分的获得感、满足感,思想上得到提升,做到知行合一,有利于改变大学生对“基础”课程的学习存在的这种思想矛盾性。另外,学生缺乏学习相应的知识背景,而授课对象存在几大类专业,又文科、理工科还有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在授课中都会出现对思政课程接受和学习的程度不同而导致的授课难度不同。

3新时期高校思政“金课”的教学改革可能路径——以“基础”课为例

3.1教学理念的转变

教学理念需要转变为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重点、学习产出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此种教育理念也成为OBE(out-comes-basedEducation),即成果导向教育,即最后学生的学习成果是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4]报告中对教育方针明确提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5]以OBE的教学理念促进高校的思政课程教学理念的转变,以“基础”课为例,该课程将“增强社会责任感”“遵守社会公德”“提升职业道德”“培养法律思维”等作为育人目标。在过去的教与学过程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如何教学生就怎样学;教师设定了教学内容,学生就按部就班地学。OBE教学理念转变了这种教学方式,由教师应该教什么转变为学生应该学什么,教师需要由课程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服务者、引导者、促进者。教师教学时的诠释及具体实施方案是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基础”课的教学目标的设定涉及更多的是思想的转变、提升,而这个过程需要学生不断地体验、实践、判断和内化才能达成。

3.2信息化教学设计

由传统的教案到信息化教学设计。传统教案是以教材内容作为出发点,面向知识点编写、以讲授重点、难点为中心展开,突出的是“教”。信息化的教学设计不只是注重在教材上,更多的是教材与资源的结合、以多要素替代多要素的学习系统、注重教学过程与资源设计相结合,信息化教学设计区别于传统的教学设计在于“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根据学习者的学情状况,将学习所需的内容、资源、环境与信息技术等要素手段相结合,以达到教与学的最优化实施方案。最终通过视觉形式传达的活动过程,采用教材、学术、资源、环境、教法、学法、活动和评价等作为系统的方法。一般可以采用“基于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基于课堂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两类,这里重点讲述前者。基于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需要先进行学情现状分析,分析最近发展区的重点、难点、环境、资源、教法、学法、内容、过程、评价和反思的课程目标。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由以下10个方面构成:(1)课程信息,(2)学情分析,(3)课程目标,(4)课程重、难点,(5)教学环境与资源,(6)教法、学法,(7)课程内容体系,(8)学业评价,(9)学习建议,(10)课程特色与创新等。

3.3教学内容“守纪律”与“广融合”

从“水课”到“金课”,从教学内容上还要做到“守纪律”与“广融合”,课程内容上要做到站稳教学的内容阵地,守好社会主义阵地,其次再广泛融合其他信息资源,提高教学的深度和创新性,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特别是对于教学内容要多加创新,以“基础”课为例,“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是其中重要的教学目标,培养为国为党的高素质人才一定是德育先行,人无德不立,立德是最根本的任务。正如总书记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重要讲话,“全体党员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到克己奉公、以俭修身,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基础”课教学更是要发挥课程的特色,在教学内容上“守纪律”与“广融合”把立德树人融入教学中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以人为本。

3.4教学形式呈现多样性

信息化的教学设计,决定了其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由于信息表征方式、信息加工处理与呈现形式的多样性、其色彩构图的简约原则和适时适用的有效原则,决定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结构的合理性以及兼具艺术的美观性。虽然教学模式具体的表现形式可以为授导式、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案例式、现象教学、任务驱动、问题递进、目标导向、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协作式学习、情景化学习、场景式学习等等。但是教学模式还需要从上述几个方面的原则性出发进行充分考虑,多样性并不代表复杂和无限度,而是要考虑构成元素的适度、信息容量的适度、技术手段的适度,最终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学生的认知、有利于视野开阔。

3.5教学过程民主开放

完整的教学过程从课程导入、课程讲授、交流互动到归纳总结,这几个环节要充分体现民主开放性。第一,是在交流互动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师生互动充分、参与有深度。第二,媒体使用合理,做到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使用恰当,有效支持学生学习。第三,对人才的培养做到接受多种形式的新知识、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多种方法、关注前沿热点的多种观点、对学生的交流互动能够入心入脑入行。最关键一点是要关注学生需求,以学生的认知组织教学层层递进、步步有景、处处有新。

3.6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

教学过程的改变必然要带动教学评价方式的进一步转变。从过去对教学的单一评价转变为多维多元评价、结果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量化性评价转变为质性评价、学业评价转变为综合素质评价、甄别性评价转变为发展性评价、一维性评价转变为多维多元评价。通过OBE教学理念的转变、信息化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达到“守纪律”与“广融合”、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民主开放性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转变,将不断提升新时期高校思政“金课”的层次和内涵,将其推向新的目标,走向生活的课堂、走向智慧的课堂和走向未来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李辉,徐迎春,吴伟越.思想政治理论“金课”建设中的自证式考核探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J].高教论坛,2020(6):1-3.

[2]刘佳富.基于OBE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探索[J].决策探索,2021(4下):48-49.

[3]郭金梅.高职院校思政“金课”建设的标准和内容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长江丛刊,2021,02:193-194.

[4]季丹丹,肖余波.OBE理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实效性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2020(11):138-140.

[5].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林润燕 单位:肇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