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仪器分析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06-04 03:40:27

导语:药物仪器分析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药物仪器分析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药物仪器分析是药品质量检测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基于疫情和高校扩招背景下,结合药物仪器分析课程的特点,尝试对该课程理论教学进行改革。本文从课程简介、课程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对教学进行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从而可以更大程度的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也为药品质量检测专业的《药物仪器分析》理论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药物仪器分析;理论教学;线上线下教学;教学改革

教育过程开始于一个人的出生并持续终身,对人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变化。教育改革工作也一直都在进行中。不同的专业、不同课程千差万别,需要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采用符合学科规律的教学方法。根据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讲话精神,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根本,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根本方向不能改变[1]。药物仪器分析是药品质量检测专业的核心课程,总共48个学时。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学习常用光谱分析仪器、色谱分析仪器、电化学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组成部件;常用的检测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红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及薄层色谱法的基础知识、定性、定量方法及应用。由于该课程涉及到多种仪器和方法,各部分内容相对独立,各种仪器应用差别较大,很多学生感觉到该课程“凌乱”,不能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习过程难以抓住重点。尽管各种仪器原理、应用有很大差别,但其对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还是存在普遍规律,我们称为“分析化学思维”,而大多数学生往往不能掌握并建立这种思维模式[2]。药品的质量检测关乎国家民生,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作为药品质量检测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担当,同时也必须要有科学精神,以及对实验数据真实性需报有敬畏的态度,这样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药品检测人员。2020年1月爆发的病毒肺炎疫情以来,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和指导下,大部分高校以网上资源平台为基础,开展网络教学和线上辅导,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3]。2020年6月开始,我校恢复了线下上课的模式。通过疫情的线上授课,让我们团队对线下的教学模式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如何构建线上与线下课堂结合的高效教学是《药物仪器分析》课程团队面临的课题。《药物仪器分析》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适用于药品质量检测学生学习。主要学习常用光谱分析仪器、色谱分析仪器、电化学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组成部件;常用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红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及薄层色谱法的基础知识、定性、定量方法及应用[4]。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探索在药品质量检验专业开展药物仪器分析线下和线上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希望通过仪器分析学习,能让学生学会掌握仪器分析技术,并且了解其在药物检测中的应用、发展趋势、分析检测行业相应资格证书的技术要求。仪器分析课程从整体出发,紧抓行业核心技术的脉络,对课程内容进行综合把握,选择核心知识、核心技能选择有代表性对象(重点以药物为对象)将课程内容按方法及仪器原理特点分成模块,将模块分成项目、将项目分解成不同的学习任务,不同学习递进组成,构建整体仪器分析知识和技能网络。以下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改革等方面展开讨论。

1课程目标

《药物仪器分析》是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配合《药物分析》、《生物检测技术》、《中药制剂分析》及《天然药物分析》等理论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分析仪器在药物质量检测技术中的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的相关知识,熟悉常用分析仪器组成及主要部件、工作原理,了解仪器的发展趋势及应用范围。教会学生常用的分析仪器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够完成一般仪器相关方法的结果计算;对常用分析仪器进行日常维护及保养,并通过熟悉岗位职业规范及要求,能够文明进行实验室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和精益求精的学习和工作态度。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让药品质量检验专业的学生能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对药物检测和仪器分析有更清晰的认识,达到更好的教学成果,我们团队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做了一定的改革措施。

2教学内容改革

本课程作为药品质量检测专业必修课程,理论学时共48个学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药物分析仪器发展也日新月异。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学内容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教学内容陈旧,学生无法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前沿科学技术。譬如教学内容在十年前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为主,但是现代分析仪器已经发展成为仪器联用,质谱分析方法为主的局面。所以必须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基于以上分析,药物仪器分析的教学内容重点从以前的光谱测定方法向色谱测定,质谱联用等方法倾斜;原来的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部分增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先进技术的讲解;同时结合2020年版《中国药典》的一些常用检测手段,给学生实际的案例,让学生认识仪器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过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当今的检测技术完美接轨。具体教学内容分配见表1课时分配表。该教学内容增加了目前的先进检测技术内容部分,从课时分配表中可以看出,整个教学内容的重点为色谱和质谱模块,共23个课时,占比近50%,而光谱模块分配比例相对比较小,为12课时,占比近25%。课时分配也和目前的检测技术手段接轨。

3教学方法改革

由于2020年我校开始响应国家政策进行扩招,让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有机会进入高校。药物仪器分析理论内容枯燥,难度大,使上述学生学习力不从心,最终丧失信心甚至放弃,导致教学效果不容乐观。上述表明传统的仪器分析理论教学模式与这门课程的当前发展现状和学生现状严重脱钩,因此需要探索与目前现状相适应的一种教学模式,让学生能更加积极有效地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内容,为日后的工作学习奠定牢固的基础[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课程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教学法。由于线下教学的固定性,对于学习能力参差不一的学生很难区分教学。但是这部分缺失可以通过慕课线上教学得到补充。本课程依托我校网络教学平台,采用“基于慕课的线上网络学习+与慕课结合的线下课堂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做小练习、课堂小组抢答和讨论环节与课后线上提问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1课堂讲授

教师课堂讲授36学时,重点讲授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部分可以通过学习通课堂校练习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针对课堂小练习,对知识点进一步进行讲解,让学生课堂中尽量就巩固好;课堂小组抢答和讨论6学时,主要对知识点综合分析,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学生组织小组讨论、课堂展示6学时,主要开展问题导向的分析、解答、方案展示。小组讨论选择贴近生活、有代表性的社会热点问题,还要尽量覆盖仪器分析课程内容[1]。例如在学习ICP-MS时候,抛出讨论问题:如何测定水稻等粮食中的重金属(Cd、Zn、Cu)等元素,加深学生的对各类分析仪器的印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2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的目的在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学习。老师在学习通APP问题。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的问题涉及社会民生热点问题,以这些问题为导向,教师全程组织、监督,可以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科学精神的培养,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辩证思维、团队协作、总结归纳、表达交流等核心素养。

3.3线上提问

线上提问环节,这个环节可以鼓励部分胆怯的学生向老师进行提问[6]。提出的问题除了老师可以在线解答学生的问题,其他学生也可以对问题做出解答,这同时也是一种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学生通过线上提问巩固并拓宽了知识点,老师通过学生的各种提问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并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方向,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教师由教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学生则由过去的被动灌输变为主动学习。在提高课堂生动性的同时,学生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点。

4教学评价改革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变,相应的教学评价改变了过去以一卷定成绩的考核方法,结合线上作业、单元考核、讨论;线下上课、作业等过程参与情况、表现情况等的过程考核和期末闭卷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具体加教学评价见表3。

5结语

药物仪器分析理论课具有课堂内容枯燥、理论抽象、重难点繁杂等特点[7],在实践教学中可对教学方法、内容形式进行改革,加强考核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修养。结合药物仪器分析课程特点采用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各自的优势,弥补二者的不足。通过该课程的改革,学生不仅培养了自主学习、辩证思维、团队协作的能力;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增强了其灵活运用能力,初步建立了分析化学思维。本课程在药品检测专业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课堂育人功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8-09-11].

[2]张海霞,纪永升.讨论式教学在仪器分析课程中的实践探索[J].大学化学,2021,36(1):1-6.

[3]李衍亮,胡俊杰,陈洪伟,等,基于疫情下寓教于乐、立体构建线上《环境仪器分析》理论课程及其仿真实验策略[J].广东化工,2021,48(1):238-239.

[4]梁楠,刘清,林贤福,等.研究生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技术课程改革初探[J].化工高等教育,2010(5):11-13.

[5]平贵臣,许辉,史全全,等.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现代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探讨[J]广州化工,2021,49(1):122-124.

[6]何洁,余勤,吴昊.基于中医药背景的实验仪器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2):12-15.

[7]王小利,何季,何进,等.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刘克[J].大学化工高等教育,2021,36(1):28.

作者:杜玲玲 蔡伟 史建勋 俞松林 单位: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