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徒制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

时间:2022-06-04 02:32:42

导语:学徒制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徒制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中国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是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联合办学,侧重提升学生技能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在现代学徒制视阈下,要更好地进行思政教育,需分析思政课面临的困境,结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和学生的发展特点,在思政教育的理念、内容、方法、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思政课教学的研究探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体系进脑入心。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思政;教学改革

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①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指明了道路,为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方向。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及特点

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的继承和创新,是学校和企业“双元”育人,并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岗位能力为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说,第一,传统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前两年完成所有学习任务,最后一年去企业实习。在该模式下,教师完成国家规定的科目授课,学生考试合格即可。现代学徒制要求学生在校企之间穿梭,学生和学徒的身份经常切换,学生受教育的环境变得复杂。第二,传统教学模式更多地为“大水漫灌”式。现代学徒制背景下,课本内容与企业文化及职业精神紧密结合,帮助学生解决在工作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更多地采取“精准滴灌”模式。第三,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单一的,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教育主体及教育客体由一元转向二元甚至多元。教师和师傅都是教育工作者,学生由单纯的学习主体向受教育者和企业员工的二元身份转变。

二、现代学徒制视阈下思政课的现状

(一)价值错位价值错位,未建立系统育人的思政大环境在现代学徒制视阈下,存在学校跟企业无法同向发力的现象。在培养目标方面,学校希望学生成为人格健全和具备一定求职能力的职场人;企业希望学生毕业时能满足企业的岗位用人需求,促进生产效率提升,更多地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在传统思政教学中,教师更多地依照教材讲述,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方式教学,即使有实践课,也停留在概念中。而企业师傅倾向于言传身教、口传心授式的技能教学与训练,忽略社会实践的德育功能。这导致思政教育与技能训练呈现“两张皮”,很难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形成协同效应。

(二)理念陈旧理念陈旧,未树立“大思政”的教育理念现代学徒制要求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营造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三全”育人环境。但事实上,校企双方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而不是专业素养和思想素养的融合,更不会遵循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期待。另外,有的学校不重视,资金投入少。部分教师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政教师的事,跟专任教师没有关系。校园广播站、宣传栏形同虚设,未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导致学生的发展受限。

(三)手段单一手段单一,未吸引大学生的眼球现代学徒制生源大多为中职生,他们的理论接受能力较低,倾向于直观感受,传统的思政课授课方式已无法满足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带来的碎片化阅读和追求点击率的潮流,导致课堂出现“到课率低,低头率高”的现象,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展现。

(四)持久度低持久度低,未发扬钉钉子精神一直以来,思政教育发挥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作用,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思政教师未能过多考虑所授课程有多大指导性,未过多关注学生有没有将所学的知识落实到行动上。另外,有的思政教师认为所授课程枯燥乏味,理论性强难落地,未能对学生课后的行为进行追踪调查,缺乏“钉钉子”精神。

三、高职思政课在现代学徒制视阈下教学改革建议

(一)携手努力携手努力,构建协同育人大体系学校教师跟企业师傅应共同开发课程内容,明确各自的功能和职责,实现校企之间的无缝衔接。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及教学主管部门应与企业共建融合机制,定期去企业了解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进行针对性的育人教学,将教材体系转化为适应现代学徒制需要的教学体系,在课堂中融入企业文化、企业规章制度和岗位要求等企业元素,以促进高职生毕业后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同时,企业应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实践教学育人育德的效果。企业师傅除了传授技能,还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培育学生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努力实现学生的德性基本素质与技术理性同时开发。思政教育应与企业同向发力,以学生拥有过硬的理论知识、高尚的职业精神和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为目标,确保高职思政课成为有思想、有温度、有人本的育人课程。例如,有些学校在校园设立金融主题专业文化园和会计专业文化长廊等特色文化长廊,使校园环境成为专业文化与学徒精神培育的重要载体。

(二)更新理念更新理念,打造双师型思政教育工作者现代学徒制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专业技能过硬、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队伍。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应打通思政课堂与专业教学课程的思政育人通道,凝聚党建宣传部门与教务学工育人合力,同时,校企双方携手加强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培训,采取激励政策,鼓励广大专任教师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如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等,努力让广大教师成为具备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的复合型人才,确保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推进。同时,增强思政教师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在课堂教学中多运用跟专业相关的案例,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运用理论透视时政消息,通过分析讨论最新的国内外事件,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点,提升学生的政治站位及思想境界。思政课教师要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让思想工作有底气、有特色、有亮点。增加去企业参观学习的机会,加深对企业环境和学生未来实践岗位的了解,进而积累教学素材,贴近企业实际,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思政教师是研究者、设计者、组织者、评论者和激励者的多重身份,学生变为问题的发现者、讨论者、协商者、表达者和总结者和学习意义的建构者[1],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积极创新积极创新,搭建思政教育工作的新平台思政课教师要以新媒体与网络平台为载体,对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教育与引导,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愿。定期去企业与学生交流,进行思想和心理疏导。在平时谈话中,巧妙融入不畏艰难、吃苦耐劳的职业素养的教育。通过学生的微信朋友圈或微博动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心理活动。网上网下形成同心圆,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进一步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从而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影响下,采用专题的形式,让学生备课,主动分享课本专题与企业实践结合的感悟,在同一专题不同角度的探讨中互相碰撞火花,满足学生的探索欲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政课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特长,选取某一个专题进行备课,让不同的教学风格使学生产生新颖感,对学生形成持久的吸引力及影响力。另外,有效地运用信息网络化搭建多渠道平台,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教师录好课程放在网络上,让学生课前听课,在网络平台上完成作业,在课堂上讨论,创设学生与教师及企业师傅的互动交流平台。

(四)锲而不舍锲而不舍,创新思政教育考评体系在现代学徒制视阈下,应建立多维度立体化的考评体系。具体来说,一是结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需要,将思政理论课程模块化和独立化,分主题单元进行教学,并将每个知识单元分解为理论教学和实践体验两个模块[2]。二是不仅要考察思政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考察工作岗位表现、企业生活中的真实表现、进入企业后不同阶段的表现等。这种考察形式可以督促学生将所学外化于行,避免将所学知识束之高阁。

高职思政工作者须分析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思政课面临的困境,通过建立校企协作育人的思政大环境,改革教学方法,推动思政教师从理论型转变为导师型,通过既“动听”又“动心”、既“入脑”又“入心”等途径破解困境,增强思政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参考文献]

[1]曾小珊.大学英语课程实施中的教师隐性课程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15.

[2]王常静.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J].职教论坛,2015(23):69.

作者:张慧君 李琪 单位: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