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时间:2022-12-19 03:44:17

导语:钢结构课程教学改革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钢结构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占到新建筑比例30%以上,钢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行业对钢结构从业人员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和人际交往能力。针对钢结构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钢结构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及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钢结构;课程教学;探讨

1课程特点

钢结构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和结合实际工程应用很强的课程,无论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还是管理,钢结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钢结构课程的主要特点有:(1)知识面广、内容多。钢结构课程内容与力学课程联系紧密,如材料力学,在传统的教学计划中,材料力学课程一般安排在大学二年级,与钢结构课程间隔1年多时间,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知识的衔接和复习的问题,教学难度较大。钢结构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材料性能、连接(焊缝和螺栓连接)、构件的受力性能(强度、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门式刚架和单层厂房设计。(2)钢结构理论性强,工程设计部分实践性强,部分内容依据经验,部分内容比较零散,逻辑性较差,学生学习难度较大。(3)概念、理论模型多,抽象难懂,对学生的力学知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要求教高。

2教学方法探讨

2.1课程教学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增强学生应用能力。钢结构课程大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较单一,容易给学生造成空洞乏味的感觉。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可适当的增加现场教学的方法,现场教学避免了以教师讲解为主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形,使师生之间更加容易互动,相互受益。为避免工程实训与实际工程脱节,还可聘请一线专家和校内教师共同参与现场教学,增加开展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增强学生应用能力。2.2融入混合式教学,多通道互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相对较单一和片面。如老师点名、学生回答,部分学生畏手畏脚,没有信心,或性格内向的学生能回答却害怕而不回答,或者学生主动回答,都不能代表大部分学生的掌握能力。课堂融入混合式教学方法,和学生多通道互动,充分调动和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愉快中学习,学习中愉快。例如:在课堂中利用雨课堂免费教学软件,学生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学习PPT界面,采用弹幕、投稿、课堂红包、随机点名等方式,无论大班小班教学,学生人人能发言,人人能参与,也将耍手机的学生拉入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2.3启发式教学,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为避免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内容的启发性、生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可根据课堂的内容课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查阅相关参考资料,积极独立地进行思考、讨论、归纳和总结,形成报告,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再进行专项的启发和指导,对于少数学生不论理解的问题,再进行集中解疑,从而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2.4利用信息化方法,配备辅助教学参考资料,提升学生拓展能力。利用信息平台建立课程网站,上传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多媒体课件、作业、参考书籍及辅助资料等参考教学资料。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课程,第一时间进入课程。例如:将精品课程、工程案例、视频、公开课等资源将课堂讲授、实验实训、小组讨论、作品展示(汇报)有机结合,方便学生获取信息;课下在信息平台中建立师生互动园地,及时获得教学反馈,避免师生课后见面难,为学生解答学习中的疑问;链接钢结构网络学习资源和钢结构行业网站资源,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行业的最新进展,开阔学生的视野,使课堂知识和课外知识相互补,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全天候学习的平台。2.5改革课程考试方式,提升学生运用能力。“死记硬背”的知识积累的考核形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下钢结构的教育培养模式。专业课考核的目的应该既注重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又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将钢结构课程闭卷考试变为半开卷考试,允许学生带规范查阅。既避免闭卷考试给学生带来的记忆负担,又增强了学生对钢结构规范熟悉和强化了学生理论学习与规范结合应用的能力,并与注册结构工程师的考试方式相衔接,为学生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结语

教学改革是永恒的话题,教师应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并思考和归纳总结钢结构教学经验,探索更为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晓菡.钢结构课程的教学方法分析与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9.

[2]刘阳冰.基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钢结构课程课堂教学设计[J].科教导刊,2018.

作者:王凌云 王垚森 单位:1.西昌学院 2.南京知行电动汽车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