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企合作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10-17 03:37:23
导语:高职校企合作教学改革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就当前高职教育的发展特点,针对农业装备类专业的自身情况,阐述校企合作教学改革的形式及重要性,为今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进行必要的探索。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使学校在培养学生时,更贴近于社会、企业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企业提供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为高职院校农业装备类专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更好的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提供广泛的人力支持。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可以使得学校和企业对接,对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高技能、适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一、农业机械类专业开展校企合作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新华社2018中央1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农机装备和职业农民被再次提及,并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文件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机装备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工具,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的主体,农民将成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职业。吉林省是全国农业大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提高,农业经营模式的不断变化,农业合作社和土地流转经营等先进模式越来越普及。农业装备已经走进广大农村,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大大节约了成本投入。而行业内高素质的农机装备类人才却供不应求,因此各高职院校农业装备类专业应加大力度,把握市场机遇,做好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的农业装备类专业对实践操作性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农业机械的使用,更要掌握农机的故障检测和维修,而地方高职院校农业装备类专业政策扶持有限、社会资源紧缺、校企合作困难,那么如何开展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与就业质量已经成为地方高职院校农业装备类专业发展的瓶颈。
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行业的不断革新,传统行业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面临一定困境。为改变这一现状,探索更先进的教学模式,培养高技能的学生,使之更适合企业的需要,校企合作势在必行。(1)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模式。是一种学校和企业间深入合作,双方互利共赢的模式,学校与企业经过研究由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资源如资金、设备、技术人才等,在校内建立实训基地。这类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训基地,更贴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学生的实训内容就是企业的生产内容,使学生真正掌握能够在企业应用的知识技能,避免“毕业就失业”的情况出现;学校在培养学生进行实用技能的同时,一方面生产了一定数量的产品,两一方面为企业培养了一批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后备人才。(2)开展校企“订单式”培养模式。订单培养一般在学生入学之前与企业深入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培养目标、课程安排等,人才培养以企业的需求为依据,按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对相应岗位的技能要求,制定教学计划,以“订单”方式开展人才培养。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个高职院校都在努力探寻新的、适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专门人才,因此“订单”培养的教学模式开始风靡各校。然而在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如课程制定不和理、专业知识学习不够深入,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不断出现,这就需要学校与企业不断磨合,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促进“订单式”培养切实落实。(3)联合教学,开发教材。现今学校农业装备类专业教材数量有限,尤其是跟得上农机行业发展的教材更是少之又少。而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对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很高,因此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一本符合行业实际、高质量的教材就变得很重要。农业装备类专业的教学在开发教材时可以邀请企业和行业内的专家技师共同参与,探讨开发出更适合行业发展的专业化教材。这样的教材更具有实用性,更能跟上行业的发展。(4)建立校企兼职教师制度。当今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专职教师擅长的领域能力有限,很难满足各方面的教学需求,教师凭借原有的知识、技能很难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吉林省在农业装备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农机类企业很多,而且部分企业规模很大,在全国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因此,我省高职院校可借助区位优势,与企业深入合作,除了派教师到企业学习之外,也可以聘请企业优秀的技术人员和专家为外聘教师,向学生传授更具实用性更贴近企业生产实际的专业知识。
三、校企合作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从校企合作共建基地到订单式培养到引进企业优秀技术人才等方式,都是为了促进学校与企业共进,实现双赢。当然校企合作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学校热、企业冷”,校企合作沦为形式。高职院校深入研究校企合作目的是促进自身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而企业作为营利机构,其生存的目的就是获得利润,没有利润,或者利润不足的情况下,企业的积极性自然不高。因此,由于很多校企合作中学校没有为企业带来足够的利润,导致校企合作沦为形式,学校革新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学目标也就无从谈起。
四、结语
校企合作对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学校方面可以通过与农业装备类企业的合作,调整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使职业教育更加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可以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才为学生传授实用技能,也可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学习。总之,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只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一定会获得双方互利共赢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党素芳.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2]潘海生,王世斌,龙德毅.中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3):143-148.
[3]刘剑伟.基于校企合作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3(04):70-72.
作者:赵金丹 王瑞 单位:吉林工程职业学院
- 上一篇:高校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 下一篇:煤矿机电设备中变频节能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