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财务课程教学探究
时间:2022-10-25 09:41:05
导语:旅游管理专业财务课程教学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旅游行业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多个方面,随着广大人民群众旅游需求的大幅上升,旅游业为各部门带来了客观的收入和大量的工作机会。针对旅游行业蓬勃发展下巨大的人才使用缺口,绝大多数的师范类院校都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相比其他综合类和财经类院校来说,师范类院校在对旅游管理学生在语言组织、思想表达和仪容仪态等养成方面有极大的优势,而对于一些如会计学、财务管理等需要实操训练、对经济基础知识要求较高的课程在教学上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而现有的旅游模式正由传统的景点和区域游览方式快速向全域旅游转变,旅游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旅游产业集群的构建和运行工作中,资金筹集、运用及分配的效率高低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因此,相关旅游部门和单位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复合型培养中越来越重视其财务管理知识能力的掌握,进而也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财务类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财务课程教学在师范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过程中的现状
(一)目标定位的广泛性及师范类教学背景导致教学基础薄弱。纵观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集中在熟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获得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能够运用现代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有一定的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的基本能力,能够旅游企业及其它相关行业进行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可知,财务类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中没有被专门进行定位。同时,在师范类教学环境下,相关经济和管理类先修课程在设置上本就缺少重视,加上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财务类课程和课时量少,致使学生对基础会计学、财务管理等课程一些涉及经济生活的基础概念和方法缺少认知,在学习中面临不少困难。(二)教材单一和教学内容缺少创新不能精准满足行业多样性需求。课程定位的不清直接带来的后果即为旅游管理专业的财务类课程教学普遍采用会计学或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教材,即使现有少部分名字含有旅游和酒店的旅游财务类教材出版,其内容上也基本雷同,与具备多样性的行业特点实际脱节较严重,没有真正契合行业发展的需要,此种问题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尤为突出。如旅游景区规划管理对项目进行涉及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不确定性分析、风险分析与方案经济比选等内容的财务分析,酒店管理中的财务管理则侧重于成本控制和产品的定价,而现有大多数教材仅是从财务角度介绍基础知识,学生对教学内容容易产生理论和实践联系不紧密的想法,影响其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同时,不能在旅游行业实务中运用财务知识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也缺乏竞争力。(三)工作性质的敏感性和师资的缺乏造成教学手段和视野的局限性。课堂讲授的教学手段在非会计专业学生知识基础薄弱、课时量少的情况下一般常被采用。晦涩难懂的财务知识再加上“灌输法”式的理论教学,更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缺乏进而教学效果不理想。实践教学能够缓解一部分矛盾,如学生通过会计学教学中会计凭证填制、账簿登记和报表结算等手工操作及电算化上机等实训,对会计核算的流程及核心思想加深理解提高实际操作的效率。但由于经济信息和商业秘密的特殊性,财务管理课程进入“现场”开展实践教学难度较大,学生会更多地感到学和做是分离状态。而出于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考虑,师范类院校的非财会专业工作极少能得到既具备扎实财会知识、专业技术资质同时又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老师的青睐,复合性师资的缺乏不可避免的导致了旅游管理专业财务课程教学视野的局限性和教学体系的搭建。
三、师范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财务课程教学体系探究——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
(一)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以景区、酒店及旅行社等旅游企业运营特点而建立的旅游行业产业化发展背景下的财务课程教学体系。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课程内容改革体现“财务课程教学要点+旅游行业特点+课内/外实践”模式,并依据“总体与分部”、“理论与实践”设计课程模块,分别从课程内容的讲授逻辑与学习认知的关联性设计知识模块和类型模块。(二)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探索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发下,探索“多源信息-多教学环节-师生双向反馈”、“引导-指导-教导式”和”合作-讨论式”教法。通过口授、文献、视频、证券公司数据收集和真实案例等多种来源信息,运用讲课(电子教案与板书结合)、Workshop专题讨论、创业项目财务分析和学术报告等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效率在师生相互交流、反馈和互动的过程中能得以提高。适当设置与景区规划、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等相关老师进行共同指导的Workshop环节,可以模拟旅游行业具体经营环境进行专题实训。另外,积极聘请校外实务能力强的业内专家进行1-2次课外讲座,丰富学生的视野,在案例讨论中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三)教学实践和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在课堂教学上,通过旅游上市企业财务比率分析、酒店和景区规划专题实例分析和Workshop讨论等加深学生知识理解,在课外实践中,鼓励学生针对旅游行业中某一类型项目开展市场调研、收集财务管理相关数据进行创业项目财务可行性分析等,以提升学生的应用开发型能力。另外,依托教师科研课题、指导本科生参与或立项研究旅游产业发展中投融资问题,探讨本科生“课程-项目-应用型人才”的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便于在师生互动的氛围中建立起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体系。(四)在教材建设中。建立体现旅游行业内各部门特点,反映旅游行业发展动态的财务管理教学专题讲义。(五)在师资能力提升上。坚持“取长补短”,教师队伍结构优化与课程综合性特点相适应,形成群体优势。成立除了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外,还包括其他专业具有丰富科研经验教师的教学项目组,在引导学生实践和研究创新中,可迅速实现资源的固化和共享。积极为专职教师选择典型企业进行假期实践,在用专业理论知识服务合作企业的同时,也可以提升教师的实践水平,返校后进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同时,加强各专题模块主讲教师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在纵横交织的全面培养过程中逐渐形成财务理论基础夯实且兼具扎实旅游行业知识的稳定教师队伍。(六)在考核方式上。探索实施结构成绩综合评定法。由于财务管理实际工作本身综合性强,在学习和考核中教学内容的基础、理论和实践部分的阶段性强,因此,以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教学评价的主体较为合理。例如,结构成绩综合评价法可包括:(1)多环节结构成绩:小组作业、课堂讨论和笔试成绩;(2)综合定量评价:平时成绩占50%(小组项目构建及财务分析40%,Workshop讨论表现占10%),期末笔试成绩占50%;(3)综合定性评价:每份作业或反馈应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
作者:戎阳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静爱,苏筠,贾慧聪.国家精品课程“中国地理”的教学理念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第6期,P18-24
[2]周娜娜.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初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8期,P120,156
[3]张欣.旅游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财会学习,2017年第7期,P218
[4]戎阳.全域旅游下的旅游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6-02,P80
- 上一篇: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论文
- 下一篇: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