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分析

时间:2022-09-20 08:44:41

导语: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分析

伴随经济的全面发展,计算机教学也被逐渐普及,因此为教育模式带来了一定的变化。此类变化会影响教育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也深化了对人才的需求。人才的概念并非停留在对电脑的基本操作,创新型人才也将成为大势所趋。毕业的学生将直接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在就业需求上我们不难分析出,很多企业都大量需要创新型人才,但是却处于供不应求的尴尬境地。而一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都会为找不到合适的岗位而苦恼。这是因为很多高职学校传授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无法适应于社会,换而言之无法匹配于高速发展的社会。针对此问题,文章将以创造性教学理念下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创新作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予以深入的探究,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1创造性的基本概念

众所周知,创造性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构建对社会有价值的一种指向性思维,让学生可以挖掘新的路径,让学生变成敢为天下先的人,树立其信心,在理论构建与实践创新方面都有突出表现。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同时也为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针对高职教育来说,创造性教学理念匹配于高职学生的各项特性。此年龄段的学生创新型思维处在发展阶段,此过程予以创新性教学,效果最为理想。创造性教学的教育体系以及内容可以深化高职教育,匹配于现阶段教改的需要。近年来国内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外贸出口,但是出口的产品基本为“中国制造”,在国际范围内我国其实处于加工的位置,若想挣脱“中国制造”的束缚,那么“中国创造”势在必行,因此高职院校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非常的必要。创造性亦为创造力,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一些发达国家的学者就对创造性予以了科学的分析。针对创造性的概念,很多相关研究人员从差异化角度予以了相应的定义。一些学者认为创造性即思维环节所存在的特性,如惠特海默认为,在思考时掌握了问题的侧重点与问题处理的关系时,那么创造力就应运而生。而另一些专家认为传造性即人所特定的人格,吉尔福特提出”创造力的核心构成因子即发散性思维,创造性人格是也就是创造性人物的特质机制的基点。现阶段国内学者对创造力的理解也不同过去,一些学者认为,“创造性是依附于特指的目的,通过相关已知内容,所衍生出独特且前所未有的一种智力品质。还有一些专家指出,创造力是一种可以使用过去经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每一个学者对创造性的定义也存在差异,不过其共同点即创造性具有新颖性与有用性。与理论创新等相同,教育创新也是十分重要的,而且教育创新还可以从根本深化理论创新。常言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那么教育创新工作的进程与教师的努力存在正相关性。所以,我们需构建可以完善我国教育发展的教育机制。

2教学机制的改革创新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是必修课。但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伴随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而持续被更新,计算机信息的处理功能也不可同日而语,很多前沿软件及新技术层出不穷。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教学机制与方式较为陈旧,仅侧重于理论不求实践,这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同时学生个体能力参差不齐,所以,深化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势在必行。对于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教育改革要分为几个点进行,慢慢的分阶段实施:首先要深化计算机的基础课程。计算机的基础内容是学生需要全面去理解并掌握的,基础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先决条件,电脑办公以及软件相关知识的应用都隶属基础知识。其次计算机相关的技术,计算机相关技术包括采购、配置以及安装电脑等硬件。最后是电脑的应用,电脑的应用学习需要学生可以自行处理相关的实际问题,举例说明,回执图形、制作玩野,同时要有建立数据库的能力。在上述课程机制下,在择取教材时对相应课程的知识内容予以重新排列,在此基础上要依附于广泛优化并侧重于理论课程与实际应用相适应的理念。

3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目前“双师型”人才是高职改革的基点,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深化也要遵循“双师型”目标原则。高职院校较之其他高等教育有所不同,在全面掌握自身特性的先决条件下予以教学模式的创新,即为高职计算机教学的侧重点。高职计算机教学要侧重于到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及接受状态,因材施教。很多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底子较差,不过高职教师不要对其存在偏见,要掌握学生个体化之间的特性,教师要按照每一个学生的特性予以个体化教学。计算机课要渗透至更多的新元素,进而促进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能力与学习的积极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计算机操作教学环节,教师要注意教授计算机应用的基本形式,辅助学生在实践中可以独立的使用计算机。计算机木身即为一门操作性非常高的学科,同时又因高职院校的客观要求,在计算机教学过程更要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在上计算机操作课时大多可以达到人手一机的条件,不过在教学实践过程无法忽视团结协作性。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要让学生在课后予以巩固联系,在联系过程要学生间予以合作学习。在课程安排方面,构建一些需要学生单独操作的任务,在此基础上设施一些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题目。在教学机制中侧重于团队协作,注意师生合作关系的深化,同时关注人际关系的培养,这匹配于时代的需求,对深化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促进作用。3.1深化实践。著名教育家在生活教育理论的机制中认为,教学应该“做合一”,上述提及的“做”即核心内容。学习无法一味的专攻理论知识,仅学书本上的内容,那么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怎样去应用,就是将知识全都熟记于心,无法应用至实际那么这些知识就没有价值。所以,教师传授学生知识不仅仅授之鱼而应授之渔,要让学生直到将书本内容应用于实际之中。计算机技术有别于其他学科,计算机需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在深化学生能力上也有别于其他学科,只需要学生了解合计算机技术有联系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可以灵活的应用知识,可以去处理实际问题。针对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构建上,课堂学习时间与上机时间保持制衡,学生先在课堂上掌握书本内容,对计算机技术有一定的了解,直到简单的操作模式,让学生们产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渴望与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再经实践操作,深化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了深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强个体化学生的学习有效性,我们还可以提高实验题的难度,进而匹配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相关要求,深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2加强媒体教学。现阶段多媒体教学被普遍应用于各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因此教师在计算机课程上无法仅将黑板上的知识照搬至屏幕,同样也不能将教学媒体视为一种工具来用,而是要将媒体变为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认知媒介。其次在计算机教学过程,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根据学生的学习思维体系而制作的课件,此类教案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同时还可以深化学生的聚合思维及发散性思维。3.3让学生梳理协作意识。社会是一个由个体组成的大环境,在学习的环节学生要有团结协作概念,在进行计算机操作课时大多是一人一机制,如果出现问题还需要通过协作予以处理,所以,要深化团结合作的精神。学生要自己去完成大部分操作,同时又要和其他同学协作去处理各种问题。团结协作是未来在社会发展的基础,团队协作匹配于时代的需要,也是未来协调发展的主要内置因素。社会生产与生活中团对协作将渗透至全过程,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完成团结协作,因此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深化。3.4工学相结合。让学生树立勤工俭学的概念,推广工学结合。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要匹配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这一问题是现阶段教育创新中的主要内容。促进工学相结合是遵循党的指导理念,匹配于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是遵循以就业为主,推动社会就业需求的,工学结合可以缓解学生及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所以,深化勤工俭学的人才是国内职业教育创新及发展的侧重点,同样亦为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4教学举措的改革

4.1科学构建教学环境。要改变学生常规的思维机制,深化学生开拓性及前瞻性思维,在以往的经验基础上挣脱常规思维的束缚,可以从旧观念中树立新的观念及意识,因此对即定体系予以敢为天下先的尝试,不是单单局限于假设。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深化学生分析事物隐藏属性的洞察力,同时亦为完善创新思维的先决条件。在教学环节有指向性的对即定方案予以调整,对深化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对“资源管理器”转入方法的探讨到对“画图”程序的启动,都是打破传统惯例进行教学。4.2科学的设计教学问题。创新能力不但需要思维的敏捷性与开阔性,同时还要对事物与问题带有一份好奇,无论予以哪一类教学机制,都要确保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经有效的问题作介质,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是深化创造力的主要举措。举例说明在“Word的文档排版”教学环节,通过多媒体终端机制把Word没有排文档分发给同学,依附于“怎样让Word看上去更美观?”这个问题,让学生去自主的去思考,针对在学生排挡环节所出现的问题,经提问的举措第一时间予以引导,针对学生实践环节所存在的重点及难点问题予以整合,同时分发至小组予以组间研究。这样不仅深化了学生提出问题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教师在教学环节掌握学生的问题所在,在此基础上予以有指向性的教学。4.3引导学生从根本探究问题。创造能力与事物的整体探究密不可分,更不可能背离对“常识”性问题的突破。这就需要把通过逻辑思维抽象化的事物予以再还原,让已经还原的抽象思维匹配于事实。所以在计算机教学环节,利用对问题的引申,让学生予以本质上的探究,因此掌握事物的内置因素。举例说明,在“奥运五环旗”模型教学环节,经对五环相扣,圆弧填充等技术性问题的引申,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使其在学习环节主动研究问题并处理问题,因此使学生在操作环节有更深刻的感受,进而深化学生的主动创造力。4.4对比教学法。深化学生创造力前,首先要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此思维模式即从一点向无限转换想象的思维机制。其特性即没有一个系统的模式和理解,它具有特别且超乎想象并带着批判的概念去探究问题。研究发现辩异对比的举措可以从根本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积极的去寻找问题,深化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因此批判的看待问题。4.5创新实践性教学。我们对创造性思维的定义,是对问题通过较为异样的思想模式去探究,在此基础上阐释问题并给出答案,此过程会收到比原方法更为有效的成果,构建组织出更有意义的想法。在教学的时候也要侧重于学生加强创造性思维,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大胆的构建一系列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们通过差异化的思维举措去分析问题,同时找到各种各样的方法去探究问题,并给出解决策略。因为在实际生活的时候,很多常见的东西有着多元化特点。举例说明,一个很便捷的操作过程,在打开我的电脑及资源管理器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去通过不同的打开方式打开,一些学生通过鼠标左键双击打开,而另一些学生则使用鼠标右键与左键配合打开,更有些学生通过鼠标左键与键盘相配合。在这种大家互动的氛围下,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被调动起来,思维异常活跃,且具有较强的发散性,而且也对计算机技术产生了较强烈的兴趣,为未来的教学铺平了道路。学生们若具备了一定的发散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那么无论学习哪类学科,都可以很轻易的接受新的知识,并对新知识应用自如,同时可以有效的处理实际中所遇到的难题,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意义深远。深化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教学的基本原则,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依附于创造性思维,要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从渴望出发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发散性,而且教学过程要侧重于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举例说明,教师在予以管理资源浏览器基础讲解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经差异化方式打开资源管理器,同时对运行的后台实施处理,学生在操作中若遇到问题,教师第一时间予以指导及处理。这样才可以在创造性教学原则下,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深化己学习的思维机制,慢慢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从被动灌输式学习变为主动索取知识,进而深化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高职计算机教学创新改革要以深化创造性实用型人才作为基点,教学内容要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及合理性,同时要可以有效的应用于实际之中,深化学生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树立学生的创新及探索意识,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综上所述,计算机应用技术不断发展更新,计算机信息的处理功能也不可同日而语,很多前沿软件及新技术层出不穷。高职院校的教学机制与方式较为陈旧,仅侧重于理论不求实践,这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而学生个体能力参差不齐,深化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势在必行。经创造性原则对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予以改革创新对社会进步会起到促进作用,此类改革创新机制主要以教学体系、模式以及内容等几个方面作为基点,通过多方面的持续改革创新,深化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主动性,深化学生通过计算机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机实践过程将创造力发挥至极致,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作者:袁培良 单位:河南科技大学应用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