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地理教学改革探索

时间:2022-06-25 08:42:37

导语:高校地理教学改革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地理教学改革探索

一、高校地理教学改革需求

1.社会发展的需求。资源、环境、人口问题是目前制约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解决方法,而这些问题与地理学科息息相关,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剧增。深入了解我国地理特征、资源分布、气候结构等能够有利于国家在农业发展、人口健康、资源整合等方面做出重要的决策和改革措施,促进国家产业优化和调整,提高国家竞争力并为世界环保做出贡献。在国际上,地理学家已经通过多种方式解决了许多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比如社会发展趋势和影响、全球气候研究、地貌分析、资源开采等。未来中国地理学发展战略主要体现在地球表层系统变化规律、区域开拓耦合技术路线、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地理学家的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作为人才输送的场所,是培养学生综合性和区域性地理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未来地理学家和提高社会公众地理知识的重任,提高高校地理教学质量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迫切任务之一,使其符合社会发展人才培养的需要。

2.我国地理学科发展的需求。传统的地理学受到分解学术思想的影响,其综合性方法论无法得到有效体现,大部分以分解的形式组合存在,相比世界水平比较落后。随着应用生态学和系统论观念的普及,我国开始对地理学重新定义,研究的重点也转为综合发展和要害分析方面。这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地理学范畴,传统的地理学以静态描述来记录一个区域的景物,而新地理学又注重于人类活动在该区域内产生的影响,二者各有优缺点。新旧地理学的发展融合就要求高校地理课程教学需要与之相适应,取长补短。一方面,延续传统地理学对地貌特征、人文景观的记载和描述;另一方面,要对人类活动、社会发展等对环境资源的影响加以预测和分析。高校地理教学改革应该将新旧地理学所侧重的问题加以融会贯通,坚持自然和社会综合发展的原则,使得地理学科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3.高校教学改革的需求。在过去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一直被当作教学的主要管理者和监督者,需要全面负责整个教学过程,这种灌输式的观念显然已经违背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思维,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需要将学生的知识获取从被动转为主动,并且新时代下的学习强调各学科的关联性、实践性以及自主、创新的高级学习过程。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掌握如何学习的能力往往比单纯地知识获取更为重要,教师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并增加课堂的互动性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高校地理教学存在的不足

1.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地理学与气候气象、地质地貌、土壤情况、生物分布等学科联系紧密,目前教材中的内容缺乏对这些学科内容的覆盖,使得地理学科内容完整性降低,并且教材内容有些过于简单或冗余,无法全面地讲述地理学相关知识,高校地理的综合性特点没有得到较好的体现,这不仅无法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地理课程体系结构,还不利于学生通过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教材中缺乏对现实生活的反映,高校地理教材目前主要还是分析地理特征、形成机制、分布规律等,对于与地理学相关的环保、资源、可持续发展等现实问题却鲜有涉及,教材内容和现实生活存在脱节。

2.理论和实践没有有效结合。传统课堂教学课时有限,往往无法覆盖知识点较多的地理知识,并且教学地点一直在课室当中,学生虽然能够对地理基本概念、地貌气候知识有所了解,但无法通过实地考察、野外判别、读图训练等真正应用所学的知识。在课程安排上,只有很小一部分高校有地理野外实习以及地理实验等实践课程,并且这些实践课程往往只有几个课时,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和提高无法有效保障。随着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也在不断地突显,已经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高分低能的现象不断发生。高校地理教学应该根据地理学科自身特点,重视学科和教学发展的联系性,才能制订出符合新时代下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地理教学改革方案,提高高校地理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地理科学后备人才。

三、高校地理教学改革途径和措施

1.完善地理教材内容,构建地理课程体系。根据高校对地理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高校地理教材的内容应该做出调整,摒弃重复过时的知识点,同时增加与关联学科间的联系,并加强环境、资源、人类等社会科学的应用研究。通过开展学科融合、专题讲座、研究性实验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高校地理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完善的高校地理课程体系,从层次上和相互协调中规范整个教学过程。对于高校地理的实践课程,除了一些户外实地考察、实验等动手环节,还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地理相关论文撰写、地区资源的研究和调查、地理相关科技知识学习、参加专题讲座和讨论会等,实践课程既是对地理理论知识的巩固,也是对地理学科新技术新方向的认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完成学生地理知识的全面提升。

2.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学生学习知识需要动力、热情以及积极性,当学生具备三项条件时,其学习效果就会提升,而这些恰恰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痛点。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间缺乏互动,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则在台下被动听,并且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只能通过作业或期末成绩来衡量,无法做出一些差异化的评价。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高校改革需要从多元化的方式入手,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比如慕课课程、在线学习平台、微视频教学等丰富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知识应用能力、解决困难能力等。同时,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应该转变为引导者,通过任务教学法等辅助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掌握,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出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提高方案,最后通过多元化的考核方法完成学习成果的检验。教师在整个高校地理教学课堂的角色从灌输式传授者向知识引导者的身份转变,促进师生间的合作,在活跃的学习氛围中,提高高校地理教学质量。

3.加强校企、校政结合,丰富学生实践项目。实践是检验学生所学知识最有效的方式,就目前而言,并不是所有高校都拥有完善的教学资源能够提供学生实践环节的使用,但地方实验室、地理测量仪器设备等掌握在政府和企业手中,因此,高校应该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通过租用地理实验室、到企业普及地理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到规划局学习地方环境规划项目以及资源勘探与评估等政府企业项目,让学生体验到所学知识在社会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以后就业提供方向和学习的目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作者:解瑞峰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叶汝坤.自然地理实习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12-14.

[2]查小春.高校地理专业野外实践教学存在问题及改革措施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2(7):167-170.

[3]许振文,等.新时期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