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教学改革探究

时间:2022-10-11 10:44:16

导语:植物学教学改革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植物学教学改革探究

一、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1.理论教学知识体系陈旧。传统的理论授课,教师往往吃透一本教材,准备一套PPT讲稿即可对该课程进行多年讲授,教师对每个章节内容理解的深度,知识体系的更新速度难以保证。知识传授的效率低,又难以激发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往往停留在教师读课本,学生背课本的阶段。

2.单纯重视理论教学。部分院校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无法有效开展植物学实践教学环节。植物学教学仅仅停留在书本理论知识以及考试考核阶段,有限的理论课程学习之后仅凭一张答卷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到自然界中各种植物样本,无法对所学知识有更透彻的理解以及更深刻的记忆,无法对植物学课程产生求知欲以及兴趣,仅仅为应试做准备,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3.实践教学模式单一。传统实践教学往往采用一套僵化的固定模式:选取固定实践场地——沿固定线路采集标本——对采集的标本整理归档。植物识别成为整个实践过程的主体,学生实习过程无异于背诵植物名称比赛,流于形式,得到的知识碎片化、零散化,技能训练有限。

4.实践教学环节时间安排失当。传统教学模式中,实践教学环节大大滞后于理论课程,往往是在学校将全部理论课程讲授完毕才安排教师带领学生去野外实习,甚至有的学校将实践环节设置在理论课结束后一年以后。在这段时间内,学生在理论课堂学到的知识不能得到及时地巩固与加强,又因为缺乏实地观察使得学生对于理论学习的热情下降。当有机会去进行野外考察时由于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不能合理地将理论知识与见到的植物相对应,实践实习效果大打折扣,不仅浪费教学资源也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往往结果事倍功半。

二、教学改革的路径

1.打破僵化教学模式。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僵化的问题,我们结合授课教师的科研方向进行分章节授课,挖深挖透知识点。例如将植物根的解剖结构这章内容的授课任务教给科研上负责菌根真菌研究的老师。这样不仅可以发挥老师在科研领域的特长,更深刻细致地进行知识点剖析,同时也有利于向学生渗透科研领域最前沿的一些进展和发现,发掘学生对于本领域科研的兴趣,同时提高教学效果。

2.将理论课堂搬到实习基地。将理论讲解融入实践过程中,让理论与实践同行。直接在实习基地进行理论授课,讲授一部分后,教师带领学生对实地植物进行分辨采集,并指导学生进行标本制作,同时采集新鲜植物的照片。这种教学模式使得理论学习同实践能够紧密结合,省去了实践过程中教师重复帮助学生温习理论课堂上传授的知识,也使得原本抽象复杂的理论与生动形象的实践有机地结合。提高了课堂学习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也大大提高了知识传授的效率以及质量。

3.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为了方便教学安排,实践教学往往被安排在5~6月份,但这段时间北方山区气温尚且很低,植物许多重要特征。例如,花、果实都没有出现,教学实践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将实践环节设置在每年的8~9月,可以将理论课程讲授的所有知识点直接在自然界中找到对应的植物组织,形象生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4.充分利用校园植物资源,拓展教学空间。由于植物学课程尤其是植物分类相关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很强,因此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需要加强学生直观的感性知识,观察辨识大量的植物,掌握植物分类的有关理论知识,并了解植物开发和利用的价值。校园植物取材方便,是得天独厚的实践和实验素材,除了观察其静态的要素,还可以观察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校园植物也是当地气候条件下的园林、野生植物的代表,是了解和认识当地常见植物种类的一个窗口。在植物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调研、制作吊牌、现场教学等方式,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总之,对植物学教学改革的探索是无止境的,植物学教学改革应从实际需要出发,在明确植物学教学内容,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之后,还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充分利用植物资源,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最终使学生全面掌握植物学专业的基础知识,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并具备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推动植物学教学改革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陈旭辉 张春宇 丁锐 单位: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