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10篇

时间:2022-07-30 08:13:41

导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10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由于教学过程开放了,教学时空也变得开放了,教师的调控手段多样,学生自由表达,鼓励“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们的课堂活起来了,热闹起来了,多媒体手段多起来了,无可否认,这样的课“观赏性”强多了。留心我们的课堂,我们会发现如下笔者认为“误区”的现象。

1.过分强调自主合作学习功能,忽视接受学习作用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不敢多讲,动不动就分组讨论,进行所谓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探究能力”。我们知道,自主探究是指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自己解决,发现新规律,是实现知识的再创造。能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是关键,要在研究教材和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感性和理性的材料,引导学生探究知识,从不自觉到自觉地形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

2.多媒体使用不当,对多媒体的依赖

运用多媒体教学,在直观化、形象化方面绝非传统教学手段所能比。它所营造的由形象、色彩、声音动画等构成的综合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不少教师喜欢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然而,大量教学实践表明,音像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如果控制不当就会成为干扰因素。例如,教学有关名山大川、花木鸟兽的课文,教师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制作、放映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虽然让人耳目一新,一时带给学生强烈的视听冲击,引起多感官的兴奋刺激,但其占用的课堂时间,远远超过学生对文本解读或动思动笔的时间。

二、矫正策略及辨证性思考

“语文”是语言文字或语言文学,也有的说是“语言文化”。叶老的说法是“: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素养”为: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笔者认为,无论怎么样改革,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实践的内容需有选择

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有的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已有经验理解。有的可以根据教师的引导体会;有的还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辅助理解。而当这一切都难以启发学生的心智时,就需要学生亲身体验,比如语文中的书写,尽管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摆正字的间架结构,如何握笔,但没有学生亲身实践,这一切也就是纸上谈兵而已。所以,语言实践不是逢文必究,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实际做一些选择。

2.语言实践的方式应多样

语言实践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语文教学中最常见也最有用的还是听说读写。至于如何机智灵活地采取这些方式,纯属教师的见解和功底。比如,说一说,有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来开个辩论会辩一辩、听一听、看一看,有的时候我们不妨让学生来演一演;写一写,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一创。当然,实践方式的选择必须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相信只有在这样具有浓浓语文气息的“实践”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得到激发。总之,近10年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在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民主氛围、评价体系等诸多方面带来了新的变化。给以往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取得的成功有目共睹。既然是改革,就必然存在偏差,我们冷静地审视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繁荣“”热闹”的场面,有必要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重新思考。只要我们对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多观察、多思考,纠正其中的不和谐音符,始终着眼于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那么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然是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

作者:王建军 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教育科学研究管理中心

第二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改革

一、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经过多年的教学发现,学生在面对单调的教学内容时,总是会表现出一种不积极的态度。因此我们在进行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拓宽信息获取渠道,挖掘出更多符合于小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以往老师在教学中,总是采用教材中的内容来进行教学,学生对于陈旧的课本内容会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如果老师不拓宽自己的信息资源,挖掘出更多有意义的教学内容,小学生就得不到更多的有效信息,对于小学生的发展以及培养就成了空谈。因此,老师在开始阶段的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阅读教学来进行。老师可以利用网络获取更丰富的教学内容,结合多媒体技术提供给学生更多的阅读资料。并且在阅读教学中把作文教学进行渗透。比如,可以让低年级的学生,通过老师提供有趣绘本的观察,来进行看图说话。让高年级的学生通过阅读来写读后感等多种形式。通过一系统的作文教学,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创新出更多的语文教学方式,并把作文教学穿插于整个教学当中。从而可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写作素材收集能力

1.利用教材来积累写作素材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在进行写作时,经常会出现无话可说的问题,而且对于一些事物的描述也不能够表达清楚。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协助学生积累更多的作文知识。比如:课文中出现的一些词语、片段等。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要重视文本,结合这点要求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文学习过程中,把遇到的一些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时,把其背诵下或者摘抄下来。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来体会文字的魅力的同时,在自己的脑海中也构建起一些写作素材,当自己想要去描述一件美好的事物时,自然就会浮现出那些积累在其大脑中的词句,有效地解决了在写作过程中无话可说的问题。例如,我们教学《黄山奇石》这篇文章后,可以安排学生运用这种文章的写作方法,叙事特点来写一篇自己生活中最喜欢的景物。不仅与学生兴趣相结合,还让其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

2.利用日记来积累写作素材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写日记习惯的学生,在写作时表现得相当出色。有这个习惯的学生,不仅在平时就进行了写作练笔,而且还在写日记过程中,积累下了大量的写作素材。日记本身所表达的内容非常广泛,学生可以把一天中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都用日记来进行记录。在日记中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自己的情绪得到一个释放,而且是一个比较自由的表达方式。这无疑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学生很乐意以这种方式来记录自己的心情与见闻,并且在这种方式下,写作水平会得到迅速的提升。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比如,组织一次春游,或者学校举办了一次有趣的亲子游戏,老师都可以要求学生把当时的情景与感受用日记的方式来进行记录。此外,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户外去进行观察,按自己的兴趣来观察大自然,让学生感受鸟语虫鸣,把内心中想要抒发的情感用日记来表达。同时,老师可以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比如,利用植树节、雷锋学习日、九一八记念日等,让学生的各种情绪都能得到表达,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用能力,又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

三、培养学生想象力增强学生思维

1.以开放式结尾来培养学生想象力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想象,想象力的培养可以说是小学语言作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只有学生具有了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引导学生写出更多优秀的作文,同时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提高。我们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些适合小学生的童话故事、绘本、小说等内容,然后不把故事的结局给学生,而是要求学生通过老师的展示内容,以自己的想象来把这些内容进行完善。例如,我们在进行《恐龙的灭绝》一课的教学时,可以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恐龙的不同种类的形态以及特征,让学生直观了解恐龙这种生物的习性以及形态。把重点的词汇进行讲解,起到词汇积累的作用。

2.提供想象空间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

当前的小学生都有自己的梦想,有的可能梦想成为一名警察,有的可能梦想自己成为一名歌手等等。这些都是可以被老师利用来让学生进行想象的绝佳机会。比如,老师可以组织一次主题班会,班会的内容是“我的未来不是梦”。在班会之前,让学生分别写出自己的未来与梦想,并且在班会开展时与同学一起来分享。通过这样的一系列的练习,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与想象能力。让学生意识到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必须要加倍努力地学习知识,不断地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这种方式是以兴趣为出发点,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会非常高,所以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需要结合他们的兴趣来引导。让小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在他们的内心中树立起用写作表达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的意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用自己的笔来描写自己的所思所感。

作者:刘美娟 单位:江苏省如皋如城镇实验小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一、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和老师亲近的关系,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前提。我国传统的儒家教育强调“天、地、师、君、亲。”为人民必须要尊重的对象,而过分的强调尊重就形成了一种敬畏。其中的师,指的就是万世师表的孔子,也泛指老师。直到今天,不少学生对于老师还是存在一定的敬畏感,认为老师死板严肃,不可亲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有不少同学在课上遇到不会的问题,不敢向老师请教,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或者和同学之间起的一些矛盾也不敢和老师交流,这样无论是对于学生们的学习还是生活都会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而我们作为老师,就要主动改变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老师更应该展现出他们更具有亲和力的一面。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给同学们讲一些课外的故事,或者是开一些玩笑,活跃一下课堂气氛,这对于拉近师生关系十分有帮助。而在课下的时候,老师也可以扮演一个朋友的角色,经常于同学们聊天,了解他们所关心和喜欢的话题,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老师在学生们心中的印象,对于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来说,十分有必要。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谁是课堂的主体?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一直以来,老师在课堂中占有主导地位,老师讲,学生听,这就是当今的课堂现状。而且老师常常从上课铃开始,一直讲到下课铃响,中间没有一点停顿。这样的老师敬业精神固然值得肯定,可是课堂效率却不见得高。科学研究表明,在小学时期的学生们,注意力集中的最长时间仅为25分钟左右,长时间的讲课,他们并不能完全吸收。所以说,我们要施行一种更新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单纯的听讲,并不能提高学生的效率,要真正的让学生们思考起来,而让他们思考起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他们说,课堂上说话的、传授知识的不应该仅仅是老师,更应是学生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同学们自己就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出自己的见解,其余的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这样一来,就有了思维的交互和碰撞,对于提升课堂效率和学生成绩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明确教学目的,杜绝应试教育

当今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很容易因为考试而进入一种误区,那就是无论是进行什么学习,都是为了提升学习成绩,为了拿到更高的分数。这就是明显的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们基本的语文能力,掌握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提升文学素养,为以后更高级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发现有不少的同学,语文成绩很高,可是语文素养却是一般,甚至是一般的文学常识都不了解。这就是注重考试成绩,而疏忽其他方面的学习。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有所侧重,不要把成绩作为衡量语文程度高低的唯一标准。更多的让学生积累文学素养,灵活掌握阅读、写作等基本技能,才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当今的语文教学,正在处于一个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阻碍了学生们语文学习的脚步,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的革新刻不容缓。以上的几个方面是我在日常的工作和教学中所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希望各位同行看了以后,可以为你们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其中若有一些不恰当或不合适的地方,也欢迎大家提出意见和建议。

作者:赵玉涵 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牙克石市第六小学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创新

1.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非常多的改变,使得整个小学语文课堂表现出了非常大的改善。甚至在一些地区,通过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早已被众多教育者所摒弃,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游戏式、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小学生能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下,通过参与其中而获取知识。加上现代科技的进步,使得教师也采用一些多媒体动画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与兴趣,使得课堂的教学效果得以进一步加固。结合了现代化的科技发展,同时更好的促进了小学学生的语文教学,学生也通过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获取了知识。然而从根源进行分析,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改革中依旧没有逃离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虽然形式上变得多样化,内容上始终只是注重教师的教,没有从根本上启发小学生的自学能力。针对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依旧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改革的深度认识存在不足。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完全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使得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大众化,实现教学的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教学为辅的模式。为此虽然很多的学校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却依旧只是使得教学改革停留于形式,未从根本方面来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例如,很多教师对探究式的教学方式的理解只是问题讨论的教学模式,为此在很多学生不了解文章的基础上,对一些相关问题开展了无休止的问题讨论,造成的结果是最终的问题都脱离了实际的文章内容,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其次,教学改革的思想贯彻不彻底。小学语文的教学改革重点在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气氛,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然而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的保障课堂的气氛,使得课堂陷入了非常激烈的讨论之中,还会定期的让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分享所讨论的结果。这种在无意之间会给一些差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使得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应有的兴趣。这显然与教学改革的初衷相互违背。最后,教学改革的观念相对落后。小学教育的教学改革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同时也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相对高的标准与要求。然而教师的高标准与改革方式并非一蹴而就,为此很少有教师能够通过一个更高的层次来思考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问题。这一想法也会直接的显示在他们的教学过程之中,或许他们会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一些简单的改革,却始终没有能够满足相应的教学改革目标。

2.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创新的措施

针对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改革创新的方式,更好的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与发展。第一,提升教师教学改革创新的意识。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更好的实现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为此改革的创新意识应渗透入教学中的方方面面,如此才能更好的推动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为此应针对性的提升教师的教学改革创新意识,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更好的推动小学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第二,创新小学语文的教学评价机制。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创新的问题已经提出了很久,相应的教学改革方案也已经走入正轨。然而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创新的评价机制却始终没有建立起来。在一些小学里面,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评价机制依然采用之前的评价模式,显然存在着很多不合理之处。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创新,教师的评价方式不再仅仅只是对教学效果的简单判断,更重要的在于评价学生的语文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实现他们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为此教学评价机制的改革迫在眉睫,因为只有合理的评价机制才能实现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第三,教学改革的继承性。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已经走过了多年的历史,在之前的时间里,已经累计了非常多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推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应继承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优点,改进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如此才能更好的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创新。

3.结束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为此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在不断的深化改革,在这一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多阶段性的教学成果,却也存在很多教学改革创新的问题。这便提醒我们需要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之中,深入反思教学改革本身,只有不断的克服教学改革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才能最大化的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作者:金洪亮 刘淑霞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万昌中心学校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思考

一、目标领域:由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到语文素养

我国教学观念由于深受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的影响,致使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一直限定在“特殊认识活动”内,教师的教学目标知识专注于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基本能力训练,只是单单为了完成教材中的内容的讲授及在此过程中语文技能的形成与提升,逐渐演化成了教师讲解、分析、提问的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让本该灵活、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机械、程式化。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其不利于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对此可以采用一些灵动的教学手段,在进行课堂教学中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学习小学四年级下册课文《尊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对课文进行一定的预习,正式上课后,抽取一些学生对课文主角进行扮演,以此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人物,从而对其主要思想、故事情节、人物精神有自己的体会。而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并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及健全的人格。

二、学习方式: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当探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若真正要将这些理论切实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去又该如何把握呢?对此,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极为关心,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一些调查分析,找到了以下几点合作学习有效进行的方式。

1.充分自主。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个自主建构与个性化的过程。故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主体地位有足够的尊重,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学习能动性,诱导学生选择最适宜自己的学习方式,通过丰富的阅读经验,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升认知水平,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情感,彻底脱离语文教学中“统得过死,牵得过多”的现状,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以学定教、顺学以导。例如,在学习小学四年级课文《中彩那天》时,可以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并且当堂诵读课文,必须在正确、流畅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感情读出来,同时还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提出自己所难以理解或值得探究的地方。学生提出疑问后,教师可以同学生一同解决,抓住关键问题,通过教师的指导及帮助对问题进行研读、体会,从而强化学生对课文的感受。

2.有效合作。合作学习是学习方式的一种。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之间共同学习、增强团队意识有着极大的帮助,并且可以加强师生关系的融洽。而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需要注意几点:(1)杜绝滥用合作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并不是适宜所有的教学内容,若不仔细审查,不管需不需要就滥用合作学习,只会致使教学效果低、设计费时等;(2)预防放任合作,教师只是程序化地在学生周围环视,没有真正走进学生合作学习中,没有进行有效的调控与指导学习,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效果小,亦反映了教师没有真正将自己的角色转换为学生的理解者与参与者,脱离了学生学习;(3)控制盲目合作,要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要综合考虑学习个体的独立思考、体验、感悟这一前提,绝对不能在目的不明、要求不清、指导不利的情况下就盲目进行合作学习,这样的合作学习只会效果不明显,甚至更为糟糕。

三、课程资源:学生———最生动的课程资源

课堂教学资源与课外学习资源是语文课程的主要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图书馆等。尤其是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课程理念更是说明了课程资源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如若不然,即使再理想的课程改革也难以落实于实际教学过程中。故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电视、图书、网络等媒体设备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程资源中进行学习。在新教改的环境下,有一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传统教学方式是腐朽的,而这种认知却是片面的。教师应正确地认识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真正意义,它并不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全面推翻,而是扬长避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要批判继承传统语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应如此,方能使教师最大化有效地进行语文教学。以上就是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的思考,作为教育工作者,在积极探索新的教育理念的同时,还要进行一些辩证思考,从而达到最有效的语文教学,使小学生对语文学习更为简易、充实,这亦促使了我们语文教学走进了新的境界。

作者:何巍 单位:吉林省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长沈路学校

第六篇: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究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习惯性沿用“死记硬背”法。在语文学习方面,缺乏有效的记忆法,不少学生每天早晚都拿着语文课本,盲目地进行重点课文背诵,即使短时间内记住了老师规定的背诵内容,但是时间稍长即忘记,更别说灵活地运用课文知识,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了。其次,教师在教学内容的教授上依旧是着重“知识重点”的灌输和题目的强化训练,忽视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严重脱节,这给语文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落千丈。除此以外,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过于重视教师“教”的主体地位,而相对忽略了学生在此过程中“学”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教师填鸭式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内容,毫不考虑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接受能力,学生只能处于被动位置,机械式的接受,无自由选择权利。长期下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扼杀,阻碍了个性的健康发展,学习语文课程的能力也急剧下降。

二、素质教育下小学语文改革的几点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的深入改革,对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小学语文教学呈现出新的面目。立足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从事相关教学工作的教师可以从素质教育的标准出发,实施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一)创设情景,新课导入

学生只有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产生求知欲望才能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兴趣,才能产生追寻知识的想法,才能积极地去探索学习中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一系列活动的产生与其所在的内在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构建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的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知欲望的前提与基础,而教学环境一旦脱离学生发展需要势必对学生的发展造成阻碍影响。因此,教师可以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应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情景,使教材内容知识以真实情景的方式重现,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进而把学生引入到特有的教学环境中,开展语文教学活动。

(二)分层教学,整体发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不同的人在语文的学习上应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关注每一名学生,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真正做到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这也就决定了现行的小学教学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施分层教学策略。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基础,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可给予他们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倘若他真的一时无法回答,也可向他们提供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帮助他们体验成功,增强他们的自信。对于基础良好的学生,应实行“赏识教育”,适当评价与鼓励,积极引导,适时点拨,以保持他们对语文的学习激情。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多鼓励学生敢于实践,敢于尝试,从基础做起,在实践过程中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他们逐渐拥有敢于学习、勇于战胜学习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以达到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教学目的。

(三)以趣结尾,余音缭绕

一堂成功的课堂除了要具备好的开始,精彩的过程,还必须要有一个令人回味的结尾。它不仅是一堂课的凝聚,更是对课堂的高度总结。教师只有在课堂的结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引导学生对课文、对教学内容进行回味,进而加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可以说,一堂成功课堂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还具备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将课堂向外延伸,使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故此,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在语文课堂结束时,选取一些趣味性的案例作为结尾,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领悟。

三、结语

小学教育对于学生日后的个性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中语文教育更是九年义务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让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有所得、所有所乐,就必须通过反思,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素质教育,力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平台。

作者:杨建平 单位:海拉尔区新桥小学

第七篇: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一、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语文教学通常通过“教师的专心讲授与学生的认真听讲”来完成,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在新课程标准实行后,语文教学模式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如何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为出发点,保证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实现了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例如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游戏化教学模式的运用,都是在新课标背景下,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总结出的优秀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中也不再直接照搬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授课,为了符合新课程的教学标准,广大教学一线教师纷纷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扩充语文教学内容,增强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先进性。

二、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改革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的合理化是影响教学进度、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没有实行新课标之前,教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往往更注重课堂上的教学设计,往往忽略了课前教学引导、课后教学评价等相应的设计内容。在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学生认知能力和智力发展的原因,只注重课堂教学,不免会让一些学生感觉到在课堂上“吃不饱”或者“接受不了”,在无形中影响了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尤其是对于低年级阶段的小学语文的教学更是如此。在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之后,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课程设计从教学背景、教学内容出发,以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为基础。在课程设计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式培养而不是“填鸭式”的教学。同时课程评价在课改之后,也不再使用一卷定成绩的模式,更注重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评价,更有利于在过程中反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情。

三、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的改革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工具无非是粉笔、黑板、教材等,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领读、通过板书让学生感受教学内容。然而小学阶段的学生联系能力较弱,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学生的思维联想,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快速体会出语言文字中的意境之美。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多媒体课件、计算机等能承载大量信息的新的教学工具,图文并茂地为学生展现文字中的情感和情景,使课堂充满乐趣,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丰富了课堂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四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1.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感悟

在新课程标准实行之后,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不再是简单地教,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积累与感悟,注重学生感悟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的内涵和意境,让学生成绩由学生平时的大量阅读、写作的训练来决定,而不是通过对课文的死记硬背来决定。对于课本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不应停留在表面上,而应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探讨。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促使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2.注重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趋向于多样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教学中的动画、图片、音乐的导入,无形中活跃了课堂气氛。由此可见,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可以使课堂中的文字内容,迅速的转化成直观的感官内容,多媒体技术能够创设恰当的情境,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仅是丰富语文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同时还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手段。

3.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是以促进小学生整体的发展为目标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语文与其他学科不同,学生获取知识的活动是通过接受以语言为媒介的情感,而不是抽象的数字符号,它阐述了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表达。脱离生活的语文教学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腻烦的心理,因此,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应注重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让学生用好语言和文字的工具,掌握阅读、写作,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作者:王秋梅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第二实验小学

第八篇: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究

一、教学改革的模式比较陈旧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诸多新颖的教学模式不断呈现,但教师牵着学生走的灌输式的陈旧教学模式依然存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不时会看到教师在搞单打一,唱独角戏,教学僵化呆板、死气沉沉,学生“按部就班”“启而不发”。他们在教学中缺乏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和措施,不能结合学生已有的基础去处理教材,学法指导欠缺或根本不到位。比如,某教师教学古诗时,给诗词内容配上图画,启发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这位教师自己在黑板上边讲边画,根本没有让学生依据图画去读诗句。整个课堂学生缺少阅读和思考的机会,想象力得不到展现和发挥,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就成了一句空话。实际上,学生的创造潜能是我们无法估量和想象的。如果语文教学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科学、优化、恰当、灵活的教学模式是必须要做到的。

二、教学改革策略和手段运用不当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多种教育手段的杂乱使用,是当前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这些课堂形式的花架子不但没有起到促进的积极作用,反而影响和制约了真正的教学创新。教学创新要有科学理论指导,要从教学实践的需要出发,不能只追求改变形式,甚至照搬照抄别人的东西,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倾向必须摒弃。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教学活动实践中,教师要根据这个时期的不同特征,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不同内容的教学实际,各自的规律,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部分教学改革内容脱离学生实际

当前,大部分学校都在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这本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思想性、权威性很强,还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设置了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篇章的教学内容偏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凡卡》《穷人》《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些课文毋庸置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批判意义和文学史价值,但是从现实来看,这些课文内容和话题比较压抑、沉重,思想和主题距离当前小学生时代的性格特点和纯真美好的童年生活现实比较久远,小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社会生活阅历远远达不到理解这些教学内容的程度,他们学习感到枯燥,接受起来困难,思想教育和思维发展都收效不大,甚至会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影响学生心智的成长。

四、教师的主导地位被忽视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多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致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热闹的形式而缺少充实的内容的现象,教学过程甚至变成了一种放任自流。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向学生提出很多问题,学生如果说不懂,教师就重点讲解这些地方,盲目根据学生懂不懂的回答来组织教学。小学生的喜好、思维方式、认知水平和鉴别水平是不同和有限的,教师不发挥主导作用会使教学出现偏离,从而浪费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更有甚者,有些教师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学生想说什么说什么,想学什么学什么,根本不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严重违背了新课程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原则。也有很多教师为了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不管教学内容合适不合适,都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他们在合作教学过程中不能恰当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没有对各个环节很好把握,或给予学生过长的讨论时间,或给予学生过短的讨论时间。有时讨论还没有深入,教师就宣布停止,有时讨论早已完毕,教师却视而不见,让学生继续讨论,合作过程缺乏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五、作业缺乏灵活性和开放性

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小学生的智力开发和情感培养非常重要。但是,一些教师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布置和日常练习中也存在着诸多不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当前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作业量大、反复机械、死板重复等问题还很突出。这样的作业根本起不到巩固知识的作用,相反会使学生产生烦躁、抵触、厌倦的情绪,极大地阻碍和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小学语文作业还存在着作业形式单调,忽视能力发展,过于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和答案统一标准的问题,很少涉及实践训练等创新的作业形式。从作业内容上看,通常只包括课内的内容,很少涉及其他。此外,评价作业的方式简单划一,作业的评语百人一词,长期套用,缺乏激励性、启发性和个性特点,教师成了学生作业评价的唯一和权威,学生不能参与互动,语文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并没有得到提升,这些陈旧落后的作业形式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李良军 单位:吉林省德惠市布海镇升阳中心小学

第九篇: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老师讲课时的语言应该是精心设计好的,而不是语无伦次毫无逻辑,讲课要语言流利,快慢适中,生动有趣。其次,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灵活的运用教学手段,将课本当中的诗文生动形象的描述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怎样描述能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文章当中的情景,让学生学会欣赏语文的美。老师在讲课当中应该学会运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去教授,比如语言诙谐幽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育内容能够做到寓道理于幽默,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活跃起来,使其语文的综合性的能力提高。

二、善于鼓励学生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给学生恰当的鼓励能够让学生更加自信,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掌握每位学生的优点,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对胆小的学生要指导他、鼓励他,令其增强自信心。“一千个观众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考虑方向不同,所以给出的答案也不尽相同,对于学生给出的答案老师也要仔细分析学生的思考方式,并对新颖的思考方式给予肯定和赞扬,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其他学生也有所启发。老师要帮助同学们找到自己的发光点,并让他知道同学们都很欣赏他的这一点。学习过程当中少不了考试,对于那些考试成绩好的学生,除了口头的赞扬外,还可给予一些物质上的奖励,如小红花、糖果、铅笔等等。而老师对于学生好坏的判断不能仅仅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对于那些平时表现不错但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老师应该帮助他们找到原因,并鼓励他们不要灰心,继续努力。鼓励学生的方式有很多,除了直接的赞扬,老师的眼神也可以传达给学生鼓励的意思,如学生在做作业或回答问题时,给予学生喜悦、满意的目光,让学生知道他做的好,你在关注他。其实,每个学生都渴望成为好学生,老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让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当中都有成功的体验,这样学生会对自己充满信心,并且会不断的去努力。不要吝惜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在鼓励中爱上语文学习,能够自主的去学习。

三、缩短师生距离

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让教学任务更加顺利的完成,小学生们就如同一张张白纸,而如何在上面去描绘,就需要老师的引导,一名好的语文老师要懂得如何与学生更好的去沟通,如何让学生与自己的思维产生共鸣。如果老师用朋友的身份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而不是用长辈的身份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学生们将更加乐于接受,因为朋友都是善于理解的,而长辈往往是善于指责的。因此老师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应该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平易近人的,乐意将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很多老师叹息学生们对自己苦口婆心的教导根本听不进去,甚至有些学生有逆反心理,其实这就是交流方式不正确造成的。如果老师用平和的态度,循循善诱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真正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无需多么苦口婆心学生自会主动的改正自己的错误。对那些有问题的学生老师要多留心,多与他谈话,谈话方式也要讲究技巧,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不要采用批评教育的方式,可以从聊天开始进入话题。

四、结语

小学语文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育不仅是教授学生课程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发现语文的魅力,培养学习的兴趣,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端正学习态度,因此小学语文的教育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老师用更利于学生接受的方式将学生引领进语文学科的大门,让学生们在趣味中学习,主动去学习,给学生们一个良好的启蒙和一个金色的童年。

作者:曹焕玉 单位:陕西省蒲城县古镇小学

第十篇: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普遍认为语文教学缺乏明确的目的性。事实上,语文教学目标的核心是培养语文能力,最基本能力为读写。新课改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然而新课改语文教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却没有关注核心能力。同时,新课改将语文学习重点集中在对语言文学的感悟与体验上,忽视训练学生语文文字等基本能力,没有充分发挥语文工具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路径

1.更新教育观念

先进、科学的教育挂念不仅会影响教师教育方式,还与培养能力突出的学生息息相关。教师在新课改条件下对教师提出更高层次教育理念的要求。在发挥传统教育理念“教书育人”的同时,应该积极顺应当今社会发展潮流,培育积极向上的学生观、评价观,大力倡导教学新作风,树立教师新形象。教师应将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的优秀学生作为自身执教的主要任务,语文教学的出发点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不能被已有教育观念束缚,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人文修养,立足素质教育目标,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及年龄特点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找到符合自己特点的教学模式并进行创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国思想,引导学生完善心性、塑造人格,将语文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落到实处,从而确保语文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2.注重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在新课标出现变化后,教师的任务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传统简单传授发展到当前引导、启发学生自主理解与感悟知识。对学生来说,在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前提下,不再一味凭借传统的死记硬背,而是借助日常积累深化对知识的感悟,以便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才会达到预期目的。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大力倡导学生积累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启发学生自主理解所授知识,两者兼顾的情况下,帮助学生实现教学目标。

3.以兴趣带动教学

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不但能提高学习能动性,还能挖掘学生潜能,推进全面发展。语文教师应借助小学生好奇心较强的特点,将课堂教学切入点设为激发学生兴趣,努力创造条件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结合起来,再通过生动、趣味的讲解,让学生对知识充满兴趣。集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具有强烈的趣味性,教师利用逐步启发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充分发挥想象力联想后面将会发生的情节,在锻炼想象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鼓励学生到讲台讲故事,积极赞扬讲得好的同学,让其体会认真学习得来的成就感;还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语文教学活动,使学生逐渐喜欢上语文课堂,爱上语文。

4.注重情感教育

应试教育长久有意淡化开展情感教育。然而事实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需要环境熏陶,更需要真心交流;对教师来说,师生互动及情感交融可以很好地缩短师生心理距离,消除心理隔阂,活跃教学气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更容易得到学生的共鸣和感应。语文是一门具有很强人文气息的学科,健全人格和广阔心胸对语文学习有很大帮助,要想实现上述目标,情感教育是关键。语文教师在努力提升职业情感的同时,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感情,做到授课怡情动人。最主要的是语文教学不同于数学,不存在唯一正确答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成果,在适当场合认可与标准答案不同但独居特色的回答,一定注意不能出现全盘否定或者当堂呵斥的情况,要保护学生尊严。此外,强化师生间的互动,开展积极、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升华个人情感,从而体会到语文魅力所在。

作者:刘翠冉 单位:邢台市文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