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论文

时间:2022-04-05 03:17:59

导语: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论文

1病例讨论课的实施

由于细菌的培养需要一定时间,一般需要过夜,所以病原生物学中化脓性球菌分离鉴定和肠道杆菌分离鉴定这两个实验项目,不能一次完成,而是分为几次,其中化脓性球菌分离鉴定需要3次才能完成,而肠道杆菌分离鉴定需要4次才能完成,前后持续一到两周的时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很难形成一个系统的思路,每次实验课只是被动地按照任课教师的指导完成实验的操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从2007级本科临床、麻醉、预防和全科专业开始,我们在不改变实验教学时数的情况下,通过统筹合理安排,在这两个实验项目之前先进行4个学时的化脓性球菌感染和肠道杆菌感染的病例分析,引导学生进入一个临床医生的角色,课堂上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医学常识分析病例,解决如何进行病原性细菌的分离鉴定问题。通过两次病例讨论课,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病原菌分离鉴定的程序,再接下来进行化脓性球菌分离鉴定和肠道杆菌分离鉴定这两个实验项目时,学生对整个实验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明确每次实验课的目的和内容。病例讨论课的实施,不仅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本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并把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医学生丰富相关的医学知识。

2实验项目的整合

本科临床、麻醉专业的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共计36学时,2009年将2007级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整合为16次。实验项目及主要内容和排序如下。第1次(4学时):微生物学实验注意事项、消毒灭菌、细菌的培养方法、自然界细菌分布的检测、紫外线杀菌试验和细菌的生化反应;第2次(4学时):观察上次课实验结果、革兰染色、抗酸染色、油浸镜使用方法、细菌基本形态和特殊构造的观察;第3次(2学时):化脓性细菌感染的病例分析;第4次(2学时):肠道杆菌感染的病例分析;第5次(2学时):化脓性球菌分离鉴定(一)和肠道杆菌分离鉴定(一);第6次(2学时):化脓性球菌分离鉴定(二)和肠道杆菌分离鉴定(二);第7次(2学时):化脓性球菌分离鉴定(三)和肠道杆菌分离鉴定(三);第8次(2学时):肠道杆菌分离鉴定(四)、流感病毒分离鉴定(一);第9次(2学时):流感病毒分离鉴定(二);第10次(2学时):综述及实验设计展示及总结;第11次(2学时):线虫(一);第12次(2学时):线虫(二);第13次(2学时):吸虫(一);第14次(2学时):吸虫(二);第15次(2学时):绦虫;第16次(2学时):其他寄生虫及食源性寄生虫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为了更好地进行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决定将2011级临床、麻醉等专业的病原生物学实验内容和排序进行再次整合。将原来2次病例讨论课,即第3次课和第4次课合并为1次4学时病例讨论课;12h的寄生虫学实验课,即第11,12,13,14,15,16次并为3次4学时;第9次和第10次合并为1次4学时。调整后的实验课学时数并没有改变,但由原来的16次合并为11次。整合后的实验课运行起来更加流畅和系统,每次实验课的主题更加鲜明,更便于学生理解、学习和掌握,同时也降低了实验课教学的难度。

3实验项目的完善

流感病毒分离鉴定是医学微生物学一个重要的实验,能够进一步加强医学生对病原体分离鉴定程序的认识和理解。其主要的过程如下:样本接种鸡胚,培养3d;3d后吸取尿囊液通过血凝实验检测是否有病毒增殖及其滴度;通过血凝抑制实验检测病毒的型别和滴度。以往的实验中,血凝抑制实验一直由教师做标本给学生进行示教,学生自己并不动手操作。由于血凝抑制实验中需要设置病毒、血清、红细胞等对照,又要配置4个单位病毒液,血清还要进行倍比稀释,实验操作复杂,实验原理也是难点,学生若不亲自操作,大多一知半解,实验效果不佳。因此从2011级本科临床、检验专业开始,对血凝抑制实验进一步完善,由教师示教变为学生自己操作。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对流感病毒分离鉴定的理解更加透彻,加强了对病原生物学实验基本技能的学习,以往在该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也都迎刃而解,教师授课也更加容易。

4开放实验室活动的开展

自2009年(2007级学生),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开始进行开放实验室活动,实验项目逐渐从微生物形态结构观察、寄生虫学标本检查更新到目前的培养基的制作及消毒灭菌和面部蠕形螨的检查等项目。培养基制作及消毒灭菌项目正好与实验课项目细菌的培养方法衔接,使学生对微生物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加强了学生进行微生物学实验操作的无菌观念,也为后续实验打下了基础。项目面部蠕形螨的检查的实验标本采自学生自身,使病原生物学与实践生活联系起来。该实验项目深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在实验时兴趣盎然,积极性很高。

5创新实验的开展

针对本科临床1-8班学生学习能力较强、求知欲旺盛、精力充沛的特点,从2007级学生开始在临床1-8班布置有关于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某一知识点的综述写作任务。学生以4人为一小组,组内自行安排各自任务,各小组要在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最后一堂实验课上形成一份纸版的综述报告和一份PPT演示文稿,在实验室进行展示,任课教师作简短总结。课后挑选内容丰富、深刻、能反映某一领域最新进展,并能提出自己见解的水平较高的综述推荐到校报发表。学生对命题综述的写作积极性很高,普遍反映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综述的写作任务,不仅掌握了相关内容的前沿知识,还学习了查阅文献方法,加强了写作能力,增强了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

6实验课考核方案的修订

实验课的考核本着公平、公正、全面的原则,还要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和技能,初步形成科研创新思路。从2007级本科临床、麻醉、全科和预防专业开始,实验课考核方案逐年完善,实验课成绩在总成绩中的占比逐步提高。目前实验课成绩组成如下:实验课成绩30分,占本课程总成绩的30%。具体评分如下:实验报告、出勤、平时表现(3分);病例讨论(4分);命题综述(8分);实验课考试(15分)。通过近年来对病原生物学实验课的一系列改革,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逐步完善,实验课的安排也更合理、高效。调查问卷反馈显示学生对病原生物学实验课满意度很高,普遍认为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是加强对理论知识理解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手段。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会随着学科的发展而发展,实验教学的改革也会随着时代的要求不断开展。

作者:唐小云周晓茵姬云丽石学魁李霞王妍刘洋王静单位:牡丹江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