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专业课程教学反思与改革

时间:2022-06-08 04:23:58

导语:浅谈专业课程教学反思与改革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浅谈专业课程教学反思与改革

课程教学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和落脚点,教学方式改革最终应落实在课程教学上。森林生态学课程是林学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为认识与探索林木发生发展规律、分析与指导林业经营与生产提供理论指导。通过森林生态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林木之间、林木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林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对认识自然、指导林业生产与管理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1]。笔者在近年的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缺乏专业兴趣、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2,3]。同时,老师也缺乏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教师角色定位不够准确、教学理论与技巧不完善[4,5]等问题,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与课程设计

以往的课程设计与教学目标存在脱节问题,理论知识与实践不能紧密衔接,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的学习,以课程为载体,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相关技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与课程设计时,应依据学生的基本情况,按照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不同层次设置教学内容。塔里木大学位于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北缘,风沙危害严重、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植被的生长必须要面对干旱、盐碱等逆境条件,即使这样也有胡杨、灰杨、柽柳等植物可以存活。通过森林生态学课程的学习,可以将周边自然环境特点与传统优秀文化内涵融入课程教学的知识点,既让学生深刻掌握专业知识,也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弘扬与传承。

二、课程教学实施

过去课程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体,多采取“满堂灌”的方式进行课程教学,致使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教师与学生之间存有距离感,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越来越多的老师意识到,大学课程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定位是引导学生的认知,使之掌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课前应将相关教学资料通过信息平台在线提供给学生,包括课件、教学大纲、阅读资料与阅读要求、相关授课视频资料以及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目的是要求学生明确自己所学的课程内容、课程要求,通过课前自主学习使学生做到课前预习,提出自己所学内容的困惑和难点,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努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课堂教学的开展与课前学生自学材料有着重要的连接性,要求学生按时阅读或观看老师所提供的教学资料。课堂开始,首先针对课前提供的问题让学生以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总结出组内观点。各组向大家展示观点,调动学生参与思考和总结,分享观点,积极开拓学生思维的活跃度。老师针对每组观点进行点评或总结,透过问题对课堂所讲内容进行讲解。最后进行课程内容总结、学生质疑、课堂小测验或者布置课后作业。课堂教学知识点如何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衔接?笔者以森林生态学课程为例,可在以下课程教学内容中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结合。例如,个体生态学中以胡杨、柽柳等新疆植物种为例,从个体生理生态学角度来认识其对脆弱恶劣生态环境的适应性,结合社会责任意识、个人道德提升、胡杨精神、老兵精神进行教育和引导。以荒漠干旱区主要植物种群的发生、发展,群落结构的形成开展专题讲座,结合兵团精神、兵团发展史、学校发展史进行主题教育。以恢复生态学理论为基础,针对荒漠干旱区极端脆弱的环境开设专题讲座,结合生态文明教育,明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

三、课程实践教学实施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于实践。通过实践教学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也能使学生明确如何认识自然,应用于生产实践。以往的森林生态学课程实习仅仅要求学生提交实习报告,考核仅仅依靠出勤率与实结来进行,考核形式单一,考核覆盖面不完整,并不能完全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该课程属于综合性实习,应以分组的方式来开展实习,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基本野外调查方法,系统了解荒漠干旱区自然环境及植被状况,通过分析测定、数学计算、分析结果、解释原因,最后以PPT汇报的方式来展示汇报。考核应贯穿于整个实习过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团队的合作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并通过小组汇报的形式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课程考核与评估

过去程课程考核过于单一,课堂考勤、提问、作业完成情况占30%,考试成绩占70%,因而出现了学生“课堂出勤不出力,考试前突击学习”的现象,这种应付考试的状态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大学教育中考核不是目的,关键是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课程考核与评估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课程考核成绩应包括五部分: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课程互动参与度、观点陈述表达能力、实践技能考核、课程考试等,其中课程考试成绩占整个考核成绩的50%,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占10%,课程互动参与度占10%,观点陈述表达能力占15%,实践技能掌握情况占15%。

五、课程改革的思路与变化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具备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学历较高,但是缺乏正规师范院校所具备的教学基本理论知识,仅仅是在入职前进行过简短的培训,但缺乏系统性,同时在走上讲台之前,并没有经过严格的试讲程序,只是在后期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摸索与学习,这对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系统化地了解高等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们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自身的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二)与时俱进,运用信息化的手段信息化时代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互联网+教育”使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更加丰富,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与途径更加多样化。例如,梅西大学专门开发的学习管理平台,为教学资源分享、课前课后师生互动、远程教学提供了平台,方便了学生们的预习与复习,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课堂组织形式多样,可以选择视频举例、在线问答,利用信息平台如TopHat、PollMaker、SurveyMon-key等丰富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近年来,国内MOOC(慕课)、微课、雨课堂、微视频等新型在线学习与教授方式,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搭建了更多的互动平台。在此背景下,要求大学教师在扩充自身知识体系的基础之上,花费部分精力在网络、软件的学习与应用上,迅速适应新型教育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侯继华,张春雨.以人为本的“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5(1):49-52.

[2]陈平.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理论思考与体系构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2):28-30.

[3]胡其昌.中新高等教育专业教学差异比较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16):142-144.

[4]马宁.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与提升策略[J].时代金融,2018(2):342-343.

[5]赵菊珊.中国、新西兰重点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比较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7(3):86-90.

作者:吕瑞恒 陈家力 梁继业 周正立 单位:塔里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