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课教学现状与教学反思

时间:2022-06-08 04:01:59

导语:中职德育课教学现状与教学反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职德育课教学现状与教学反思

摘要:分析当前中职德育课程教学现状与中职德育课程的重要性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冲突,结合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经验,从学生、教师及学校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以增强中职德育课程教学实效。

关键词:中职教育;德育课程;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反思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职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剧烈变化。一方面,这一阶段的中职生多数属于“00后”,他们出生在安定和谐的社会,相较“80、90后”学生而言,思想多元且成熟;另一方面,他们多数为十六七岁,正处于青春期,有着这一年龄段思想不成熟的特征,容易在现实社会中迷失方向。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程作为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教育的手段,必须不断进行深刻反思,以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意识,为社会培养一批思想道德素质硬、科学文化素质高和职业能力强的新时代人才。本文以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为例,从教学现状出发,进一步探讨中职德育课程对中职生的教育作用,最后从学生、教师及学校3个方面如何有效增强中职德育课程教学实效进行反思。

1当前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现状

1.1大部分学生对中职学校德育课教材的认可度低。以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为例,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职德育的必修课。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由教育部统一制订。这门课旨在通过教师讲授关于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法治等知识,让学生具有对我国经济、政治及社会现象的辨析能力,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内容理论性和说教性强,虽然课本中的经济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却因学生还未成年,并没有真正参与经济政治生活,所以,他们觉得《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知识远离他们的生活。另外,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拥有一部手机,足不出户依然可以知天下事,所以,他们认为自己知之甚多,对教材中有的内容不认同。青春期思维的跳跃性和不成熟性的特点,让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而《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内容枯燥、理论性强,学生认同度低。1.2部分教师中职德育课教学方法有待创新。目前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多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吸引力不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没有结合教学内容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没有考虑到当代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导致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缺乏兴趣。例如,有些教师在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效果不理想,学生反馈教师课堂教学枯燥乏味。1.3部分学校对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不够重视。目前,一些中职学校存在“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的现象[1],学校、教师和学生均对中职德育课程学习不够重视。当前各中职学校之间的行业竞争比拼的是升学率和就业率等,因此,多数中职学校将精力放在中职生专业知识培养和技能提升方面,而德育课教师依然是一周两节课,评价标准以学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为主,不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评价。德育并不是单纯的思想和纪律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调节和道德行为指导。如若学校或者德育教师不能正确待之,那么德育课程便无实质性作用,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也难彰显[2]。

2中职德育课程的重要作用

2.1德育课程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德育课程在中职学校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德育课发挥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使其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利用自己的优势在社会立足,但是,单纯的专业学科教学很难培育全面的优秀人才,要针对学生在校的实际情况加以思想道德教育,以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中职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我国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加强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明辨善恶是非,才能使他们在复杂的社会中,找到自己内心的一片净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健全自身人格,提升道德修养,成功地从“学校人”走向“职业人”,成为对自己对社会有用的人。2.2德育课程是学校完成育人目标的重要措施。“立德树人”是德育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学校育人的目标、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之一。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一是为社会输送综合素质较高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二是为高校输送合格的学生。中职学校要考核德育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德育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中职德育教师要做好德育课程教学工作,让学生能够有效掌握各门德育课程相关知识。诸如,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程需要学生理解并掌握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以及社会生活和生态文明建设等相关知识,教师要着力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能力,让学生在课中了解自身不足,培养有利于个人综合发展的知识与能力。2.3德育课程是教师实现教书育人,体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渠道。长期以来,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在中职学校不被重视,这与部分学校“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的传统理念有关。德育课程是教师实现教书育人,体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渠道。中职学校应重视德育课程教学,使中职德育课摆脱被边缘化的境地,让学生认可并重视德育课内容,增强教师的教学热情,使德育教师的自身价值得以体现,满足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

3中职德育课教学反思

3.1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要的是转变“重专业课、轻文化课”这一传统观念。当前中职学生学习任务繁重,不仅要学好专业课知识,更要学好文化基础课。那么,如何提升德育课堂的魅力,吸引学生兴趣,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笔者在政治经济与社会这门课程教学中,在经济内容结束时,让学生分小组完成自主创业活动,学生通过介绍自己的项目和评比他组项目的竞赛过程中体会经济生活,课堂效果良好;在上改革开放这一课时,笔者播放了“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晚会”视频,学生观看后讨论回顾视频内容,随着视频中“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初”“40年的变化”“繁荣昌盛的今天”4个画面的切换,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精湛的艺术表演让学生记忆深刻,切实体会4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上文化自信课时,笔者分享了在“亚洲文明大对话”中的经典语录,引起学生共鸣,同时通过播放“亚洲文化嘉年华”视频,让学生亲眼见证我们祖国的繁荣发展,真正感受“文化自信”。3.2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差异。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与社会热点联系较多,每一部分内容都必须与时俱进,将社会热点有效引入教学中。那么,如何在信息快速更迭的时代,满足在网络中成长起来具有较强信息获取能力的学生的个体学习需求差异,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更加注重实践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德育教学也应实践化。在教学设计中融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项目,例如,在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中开展记账比赛、统计纸币支付和移动支付次数、网络模拟炒股比赛、班委会选举及优秀团员选举、志愿者活动、垃圾分类等实践项目,通过自身实践,感受并理解所学经济、政治和社会等相关理论知识。3.3制订多元评价机制,鼓励教师开发校本教材。目前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基本以考查成绩为主,评价形式单一,不够全面。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德”应该居于首要位置。笔者认为,学校可以制订包含这5个方面可量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并作为学生毕业的评价标准,即学生在校期间需修到相应学分。教师可以结合本校教学宗旨、特点、专业需求等自主开发校本教材,组建德育教研团队,团队成员包括德育教师、班主任、分管德育的中层领导干部等。同时,积极“走出去”和“引进来”,优化师资结构,鼓励教师与各类中职学校同行进行交流学习,借鉴相关经验。

参考文献:

[1]李庆霞.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教学反思[J].课程教育研究,2015(5):72-73.

[2]冯靖,顾长贵.中职德育课教学质量的提升:内涵、挑战与路径———以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48):335-337.

作者:程兰芳 单位:福建省福清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