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案例教学法研究
时间:2022-06-18 11:11:39
导语:药物化学案例教学法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药物化学课程内容繁杂,综合性强。采用传统教学法,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效果不理想。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模式,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在药物化学教学中,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师生教学相长。该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法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案例教学;传统教学法;药物化学;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法”(Socraticmethod),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首创[1]。该教学法以案例作为知识传输的载体,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恰当的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以及独立判断和认识事物的能力[2]。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索案例教学法,并逐渐在高等教育中应用。该教学法弥补了传统教学刻板、机械、被动等不足,是传统教学法的有益补充。药物化学(MedicinalChemistry)是建立在化学、生物学和医学基础上,应用化学的手段设计合成药物,用于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一门课程,是药学、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也是执业药师必考内容之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3]。药物化学知识点繁杂、重点多、难点零散,需要记忆的内容多,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容易混淆种类繁多的典型药物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构效关系。目前我国药物化学的培养模式相对滞后,老师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普遍采取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少,教师生硬地灌输理论知识,学生被动学习,缺乏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考前死记硬背,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受限,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4]。
1在药物化学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
1.1案例教学法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真正的主体,学生才是客体。这种单向性教学活动导致学生无法体现自身的主体性,因此缺乏主观能动性,课堂气氛刻板沉闷,教学效果并不理想[5]。采用案例教学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促使其产生强烈的内在学习动机,并积极运用所学不断思考、分析。通过主动学习,学生逐步构建起典型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药理活性和构效关系等知识体系,并将上述知识点串联起来,方便记忆。当主体地位被认可并得以加强后,学生自主深度学习将变为一种需求,思想上会自觉地从当前的应试教育转向“以提高综合能力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因此案例教学法弥补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主观能动性不足”等弊端,是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对提高药物化学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1.2恰当运用案例教学法可实现教学相长。案例教学法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师生双向互动,这种互动可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让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如授课节奏是否恰当,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讲授的深度和广度等,从而有针对性地讲解重难点,使学生更快地记忆、掌握有关典型药物的知识点。在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老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习方法的引导者。老师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并使之成为一种终身受用的行为习惯[6]。学生全程参与案例的分析过程,从准备到最后的课堂发言,不断地讲、练、说,多方面的素质得到锻炼,不仅有利于专业课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组内学生自发地进行交流,提高他们的胆识和思辨能力。此外,在及时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任课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改进方法,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因此恰当运用案例教学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实现教学相长。
2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案例教学的一般过程:授课教师根据授课进度,精心挑选设计案例,并创设若干个与案例密切相关的问题,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分析、思考和讨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做出恰当回答,最后教师进行点评。2.1案例的准备。高质量、恰当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法顺利实施的前提。在选择案例时,一般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1)案例应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和实效性。教学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应该选取与对应的知识点密切关联,有较强代表性的案例,能结合现实生活热点和焦点问题的案例最好。(2)案例应具有适宜难度,可操作性强。案例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基本学情,案例太难,学生会因知识储备不足或理解不到位,对随后的分析讨论丧失兴趣;案例过易又达不到教学目的。案例收集前要剖析学生的基本情况,确保师生间形成有效的教学互动。案例应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积极参与探讨和思考,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选择好后,教师应及时安排案例分析的任务,各组内男女生合理搭配,布置讨论的具体要求,指明相关知识点中的重难点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前充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留给学生充分的准备和课前小组讨论的时间。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及时通过电话、邮箱、微信等媒介向老师寻求帮助,对案例的难易程度互换意见。如果案例教学实施前,教师发现难度不合适或缺乏代表性,应及时修正。比如在讲授抗疟药青蒿素前,让学生查询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发现历程,以中国中医研究院的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屠呦呦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典型案例,并提示学生:屠呦呦为首位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让学生思想共鸣,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通过查询文献获取较完整的信息:屠呦呦领衔的科研小组于1972年首次从黄花蒿中提取得到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实验证明对包括耐氯喹的疟原虫引起的疟疾均有效,大大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挽救了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在此基础上,科学家们陆续半合成得到了数个青蒿素衍生物,如双氢青蒿素,蒿甲醚,蒿乙醚,青蒿琥酯,其中蒿甲醚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由于屠呦呦的突出贡献,于2011年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并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内过氧桥-缩酮-乙缩醛-内酯是活性必需的结构,脱氧青蒿素(双氧桥被还原为单氧)则完全丧失抗疟活性;但是在较高温度下,内过氧桥易被破坏,因此屠呦呦先后筛选了很多种提取溶剂,最终确定乙醚最为恰当。如此的过程,就将青蒿素的结构、性质、构效关系等关联起来,学生理解更深刻。2.2案例教学的实施。课堂讨论应遵循组内讨论———集中讨论———教师点评三个步骤。教师与学生共同围绕案例涉及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为主导,教师起引导作用。在小组讨论时,为使讨论的问题更为集中,有一定深度,课堂气氛活跃,教师需进行适当引导,既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要注意讨论的情况,发现讨论偏离中心议题时要及时纠正;当两位同学争论时出现面红耳赤,甚至“拔剑弩张”时,需及时出面缓和气氛,还要防范个别同学不发言、“搭顺风车”的现象。在小组推举代表进行发言时,应引导学生站在案例当事人的角度,对特定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本小组的解决方案。最后由教师点评,并对大家讨论的情况作总结。案例教学常常并不强调标准答案,而是注重对案例的分析推理过程以及对案例本身的理解程度。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探讨的学习气氛,扮演着学习的推动者和导向者角色,而不是知识的权威人士。如在讲述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之前,让学生自查它们的发展简史、理化性质和药理活性。通过文献检索和小组讨论,从不同角度获得相关信息,集思广益。学生讨论后发现原来化学结构极简单的“百年老药”阿司匹林竟如此神奇,除了具有抗炎解热镇痛功效外,近年来还发现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能阻止血栓形成,临床上用于预防短暂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人工心脏瓣膜和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血栓的形成[7]。对乙酰氨基酚解热效果明显强于阿司匹林,但是镇痛抗炎效果弱于后者。在两者的基础上,合成得到结构新颖的前药贝诺酯,不但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抗炎效果,并且较母药阿司匹林,胃肠道的刺激性明显降低。通过分组讨论,学生能够区别解热镇痛药的靶点环氧合酶与镇痛药吗啡的靶点阿片受体;通过对比学习,学生对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和吗啡三者的理解更深刻。老师在讨论后及时点评和补充,如补充阿司匹林中杂质的检查方法、对乙酰氨基酚产生肝肾毒性的原因等容易被学生忽视的知识点。
3案例教学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案例的导入时机。教师在课前必须清楚哪些内容适合案例教学,哪些不适合;运用案例教学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何种目标,必须根据教学进度并结合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时机引入案例,案例不仅可以穿插在各章节的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选择在某一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案例的实施过程中,应避免“为追求教学模式创新而案例教学”“为案例而活动”“为热闹而讨论”等现象的发生[8]。所选择的案例要真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2部分老师混淆案例教学法与举例教学法。案例教学不同于举例教学,案例不是为了验证某一理论,而是将案例作为载体,通过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实现高质量教学的方法之一。案例教学不是课堂上举个例子那么简单,一方面需要教师转变角色,从支配角色转变为与学生互动;相应地,学生从被支配角色转变为参与者,因此案例教学在药物化教学中实施难度较大,需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让其掌握如何开展或利用好一个案例。此外,举例教学法中所涉及的例子一般是真实存在的;而案例教学法中并不强调案例本身的真实性,教师在实施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可以做出某种假设,创设案例情景。3.3案例教学法是传统教学法的有益补充,不能替论教学。如上所述,在药物化学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案例教学是解决目前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缺乏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一种方式,但是一味地追求案例教学模式并不可取。案例教学只是一种补充型的模式,不能完全替论教学,这是由于案例教学法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有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无法寻找到合适的案例,有的案例不符合现在的学情,有的案例难度不合适等,造成案例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本科教学中难以普及。此外,案例教学需要较多的准备时间,完成整个过程耗时较长;而且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要以坚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授课老师需要具备较深厚的药物化学、药理学和生物学功底和广博的知识,学生也应事先储备较多的知识。因此,案例教学法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较高。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融合其他教学法,并借助各种媒介,如报刊、多媒体,互联网,专业数据库等,取长补短,共同促进药物化学理论课程的教学。
4结语
当前,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改革高等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重要议题。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药学人才已成为各医药院校追求的共同目标。药物化学教学的改革应该与时俱进,将案例引入理论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真正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学相长,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案例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尚存在诸多难题,优化这一教学手段还需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配合,不断完善教学过程。
作者:陈家念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上一篇:高中化学情境教学法研究
- 下一篇:高职体育探究式教学方法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