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

时间:2022-12-14 03:53:41

导语:大学英语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英语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

摘要:目前,以知识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也阻碍了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因此,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如何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实践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交际性任务

一、引言

近几年,大学不断扩招,学生数量急剧增长,各大高校普遍采取大班授课模式,因而教师很难在课上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由于大学英语课时少,教学任务量大,为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多采用单一的讲授模式,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因而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得不到提升。针对上述情况,大学英语教学首要解决就是调整教学模式问题,将学习的主动权由教师转移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课下学习时间,让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任务的学习,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研究解决交际性任务,从而促进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任务驱动教学法(TBLT)是建立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论和社会建构主义的社会互动学习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探索互动式教学模式。它在国外已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英国教育家博雷泊(Prabhu)在印度邦加多尔(Bangalore)主持的一项语言教学改革项目。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Willis开始了她的“任务驱动教学”实验,并于1996年出版了《任务型学习原理》一书。之后,许多著名学者和二语习得的专家都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包括任务的定义以及任务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用,任务的不同类型,以及任务驱动教学对语言学习的促进作用。在国内,从2000年以后从事英语教育的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才逐渐掀起了学习、研究、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热潮。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研究主要经历了有关国外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理论介绍(夏纪梅,1998)、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中国本土化(鲁子问,1997;文秋芳,2014)、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践(陈培,2009)等三个过程。纵观任务驱动教学在国内的研究现状,不难发现2000年初有关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研究多集中在该教学模式的理论介绍和核心概念界定方面,而到了中后期各专家、学者开始探寻任务驱动教学的本土化模式,但是以中小学外语教学居多。在大学英语任务驱动教学的本土化模式探索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文秋芳教授先后提出的“输出驱动假设”(2008)、“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2014)、“产出导向法”(2015)。近10年,各专家、学者开始试图将任务驱动教学的相关理论应用到课堂实践,探索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外语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该教学理论对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影响,但是很少有研究者从教学模式改革的角度检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英语能力的影响。

三、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与实践

在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任务的合理设计是决定该教学法能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根据Willis(1996:11)的观点,成功的外语学习需要具备4个基本条件,即(1)学习者需要接触大量的所学语言的口语体和书面语;(2)学习者需要有机会使用目的语做事情或进行语言实践;(3)学习者应该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的动机;(4)学习者能够得到教师的有益指导。结合上述四项基本条件,综合考虑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即真实性、适宜性、互动性和交流性、多样性、完整性和连贯性(刘延,2007:93),再结合本校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特点,本研究组成员潜心钻研、悉心讨论,最终围绕《新视界大学英语》1—4册教材中的主要话题设计出一系列符合低级或中级语言学习者的单元教学任务,任务内容多以跨文化交际为主,任务形式涵盖比较型、解决问题型、个人经历型和创新型,学生最终可以通过书面写作、口头展示、视频拍摄等多种形式输出任务。课堂教学具体实践方法如下。1.教学流程。改变传统的“话题导入—词汇讲解—课文解析—巩固练习”为一体的单一教学流程,而是以特定的交际任务为主线开展单元教学。整个单元教学将采用Willis(1996)的任务教学实施框架,分任务前、任务环、任务后三步来展开。在任务前阶段,教师将任务主题和任务目标布置给学生,并且设置任务完成的步骤,同时,教师将提供给学生真实的材料和数据作为样例,以便引起学生对某些语言形式的注意。在任务环阶段,教师将针对任务目标对教材的各部分内容进行有序讲解,学生通过对各部分材料的学习,可以积累与目标任务相关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并且通过课后自行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完成各阶段性任务成果物并进行任务汇报。在任务后阶段,教师将利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分析,强调语言形式和运用的准确性,并且为下一次任务的有效实施和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提供修改意见。2.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教学法以及以语言知识学习为主要目的的语法翻译教学法,采用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主的互动式教学方法体系,包括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3.师生角色。在以任务输出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将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课堂活动的总策划或导演,借助于单元任务实现自己的中介作用。反之,学生将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建构的主体,学生要主动参与教师所提供信息的诠释与理解,对自己所面临的任务的意义进行主观建构。4.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从学习过程的多方面,以多种考核手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的内容可包括课堂学习记录、阶段性学习测验、单元任务实践、课后自主性学习效果等。同时,对于单元任务实践的评价,教师将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参考性、客观性和公平性。

四、总结

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以改变传统的以知识讲授为目的,以考试为唯一检验标准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主张一切语言教学活动都与运用紧密相连,做到“学”与“用”之间无边界、“学”与“用”融为一体。学生不再单单学习课文、词汇表达、句式结构,而是以课文为手段来学习用英语完成产出任务,最终促进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同时,阶段性单元任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后自主性学习时间,学生通过课下交流、互动、合作等学习方式,为课上任务成果物的汇报做好准备。课堂上教师再组织进行成果检验、问题讨论以及难点讲解,从而将学习从课上向前延伸到课前,使得课堂学习效率以及效果得到巨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Willis,J.AFrameworkforTask-basedLearning[M].Harlow:Longman,1996.

[2]陈培.针对任务型教学实施现状的实验性研究[J].外语研究,2009.

[3]鲁子问.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4]刘延.试论“任务型教学”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

[5]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

[6]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4.

[7]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

[8]夏纪梅.“难题教学法”与“任务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及其模式比较[J].外语界,1998.

作者:席瑶 单位:大连东软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