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物流操作技能人才培养初探
时间:2022-09-20 09:45:46
导语:中职物流操作技能人才培养初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教学模式落后,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物流在我国的发展相对落后,而对于物流的培训教育开设的时间更短,我国中职的物流操作技能培训才刚刚起步,多数中职院校在面对市场对人才的高度需求量时,往往难以保证人才的质量,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适用与中职物流行业的教学,目前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还不够明确,这样的情况严重阻碍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目前高等院校培养一、二流的中高端人才,而中职院校负责向社会输送操作型的第三层次人才,由于专业设置时间较短,教学理论知识的缺乏,许多中职院校效仿高级院校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二)教学条件落后,差异明显。由于中职物流操作技能人才的培训起步较晚,各个中职院校的管理发展情况也不尽相同,有些甚至相差甚远。在师资力量上,我国仅有13%的教师是硕士以上学历,而有60%以上的教师并不是物流专业的,从事物流教育的教师很少,此类情况对我国物流行业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中职物流教育中很多教师都是从别的专业转行过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够全面,不能很好的应对教学中的难题。由于我国现在对物流人才的高度需求,学校的设施和配置不达标,从而远远不能满足如今的社会需求。(三)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由于学校管理和教学的落后,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课程的设置,目前多数中职物流技术培训的课程设置存在一定问题,课程内容效仿高等院校,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设计,而在庞大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中,不能展现学生的独特优势,在人才培养上不能体现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特点,因此我国中职院校首要的任务就是调整课程的安排,使其更适合学生的发展。
二、中职物流操作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以市场需求为主流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求中职院校能够深入各行各业,了解企业发展和市场的动态,并邀请相关部门进行人员培训方向的探讨,为社会输出有用的人才,在岗位上能将所学的知识逐一的应用。中职院校要重视师资团队的建设,根据企业的需求设置合理的企业实习制度,让学生提早适应企业的工作,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要多与企业交流和沟通,让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使学校的教学内容和人才学习方向满足市场的需求,真正的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培养职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现代物流专业应用型人才[1]。(二)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合理的课程设置对中职院校构建培训优秀人才的培训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学校要重点分析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掌握应用形人才的核心技能和特长,并结合自身院校的学生素质,进行科学的教学,将所需要的知识进行整合,设置成必修课程。除此之外要改变课程的结构,把复杂的课程知识调整为若干的基础知识课,分别设置职业素质、岗位能力、专业岗位技能、专业技能拓展等课程,从而使教学充分的与企业结合,达到岗位培训的目的[2]。(三)完善考评系统。考评系统可以准确的对学生的技能和综合能力进行评估,有助于全面实现教学、训练一体化。在制定考评系统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用人企业的需求,并根据需求制定合理的考评制度。考评制度可以具体涉及社交能力、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全方位的考察学生的能力。考评结果要有客观性、真实性,要让评价可以直观的发映出学生的不足和优势,为日后企业选人提供依据[3]。(四)教学方式的创新。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了。中职院校要及时的进行创新教学,充分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性,让学生不但可以学习到专业知识,也要让其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有所提升。在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信息化等教学手段,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
综上,中职物流操作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并非单一环节,其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优化其结构并非一日所至,因此中职院校要脚踏实地、与时俱进,及时的发现内部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整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教学方案,从而为我国物流行业输送更多有用的人才。
作者:吴渊清 单位:深圳市龙岗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王俊.“技能高考”背景下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
[2]梁智慧.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河南农业,2012,10:3+5.
[3]邓冬梅,陈丽英.我国物流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物流科技,2015,08:115-117.
- 上一篇:浅谈目标教学法在建筑专业的应用
- 下一篇:声乐启发式教学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