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课程教学问题分析与方法

时间:2022-03-27 11:00:11

导语:电子技术课程教学问题分析与方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问题分析与方法

摘要:针对北方工业大学信息学院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分析各专业特点和学生差异,提出一套电子技术教学方法改革方案。实践证明:采用因材施教,可以更好地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子技术;教学问题分析;因材施教

电子技术作为高校电气电子、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电类相关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主要分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两大模块以及相关的实验。其知识对构建学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针对当前我校电子技术课程开设中出现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进行了因材施教的电子技术教学方法探索,力求提高我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效果,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培养出更适合快速发展信息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电子技术人才。

1电子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知识内容方面的问题。电子技术课程具有内容多学时少、基础性强、知识差异明显等特点。教师为完成教学内容,在制订教学进度时只能以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为目标[1],但是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具有明显差异[2],如果不掌握专业需求,不照顾学生差异[3],采取一刀切的教学内容,就会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因前面的知识点未能及时消化理解而影响后续知识点的学习,学习效果和考核成绩势必较差,最终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2教学模式方面的问题。我校电子信息、通信工程、微电子、自动化、电气、能源等多个专业在大二均开设电子技术,学习该门课程的学生达到20个班,面对如此庞大的教学任务和教学体系,只能采取大班授课模式。大班授课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能对坐在教室后排学生有效管理,加之学生自身约束力较弱,后排学生会出现玩手机、交头接耳、睡觉等不良课堂行为,对这些学生若不加强劝解引导,不仅影响其学习效果,也会造成课堂不良风气。1.3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当前多媒体教学已经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其优点不言而喻,但是在电子技术课程中单纯依靠多媒体教学势必使学生产生走马观花的感觉,缺乏思考时间。另外,教学中通常以教师讲授为主,即便教师设置一些提问互动,学生或因不会,或因羞涩等原因不愿参与,不能有效地调动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思考热情。

2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2.1根据“专业特点、学生需求”选择多种教学模式。电子技术是当前高等工科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我校每年度同时学习这门课程的班级达20多个。但是,不同专业对该门课的需求不同,如在《模拟电子技术》第一章《半导体》知识方面,微电子专业学生必须深刻理解半导体内部特点,以便为设计半导体器件打下基础;然而对于通信专业的学生,只需要知道一些半导体外部特性,会辨别使用半导体器件即可。因此,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需求,在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1)课上教学,根据内容难易以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教学中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复杂难画的图表一般采用多媒体表达以便节省课上时间,但对于重要公式的推导以及基本分析方法的讲解,大多采用板书形式以便让学生有充足的思考时间。(2)课下教学,通过对不同专业特点分析和对学生兴趣点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各专业动态和学生需求,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将慕课、微课、精品网络课等介绍给学生,提出具有一定难度、创新性的题目,让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并定期解答学生疑问,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利用新时代网络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2.2进行“精点、宽面”的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探索。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应结合学生的特点,建立与学生个性相适应的内容体系,具体体现在“精点、宽面”两个方面[4]。(1)所谓精点,指精选理论知识点。对于经典常用分析方法,要反复强调,务必使学生掌握良好。如在模拟电子技术讲解中,要反复加强对“先静态后动态”分析方法的讲解。对于部分过时及用处不大的理论知识,主要以定性分析理解为主。如在讲解模拟电子技术中的晶体三极管全波段等效电路时,不再详细推导如何获得该等效电路,而是让学生在理解半导体晶体三极管各个PN结内存在杂散等效电容的情况,利用电容在高低频的不同表现,直接给出该等效电路模型,删除烦琐的公式推导,以便学生更好地抓住重点,不会感觉知识太难,产生畏惧情绪。(2)所谓宽面,指电子技术的知识面、覆盖面要宽。教学内容改革要适应当前社会的飞速发展需求[5],不仅要扎实各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还要加强各专业学生的知识交叉点,如从强电、弱电不同领域,讲解晶闸管的特点和应用。将一些新产品、新技术、新观念引入课堂。如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例介绍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设计实例,这些内容可激发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工作的热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兴趣。2.3实施分层分流和因材施教的课外讨论模式。电子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应结合学校现有资源、教师队伍和学生特点进行改革。由于我校在多个专业同时开设电子技术课程,学生人数众多,在教师人力缺乏、教学设施有限的情况,如何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兴趣变得尤为重要。经过教研组认真讨论、精心设计,我校自去年开始采取“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模式改革。在传统“大班授课”中,根据学生平均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调整课程进度,照顾大多数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每章课程结束后,根据学生能力特点,每位教师对自己课程班中的学生分3组进行“小班讨论”指导。(1)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小班讨论”主要采取学生提问、教师回答的答疑形式和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质疑形式两种方式,目的在于解决学生课堂学习中的疑惑,巩固知识点,使其不丧失信心,跟上课程进度。(2)对于能力中等的学生,“小班讨论”主要采取引导启发方式,对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拓展。如对数字电子技术计时器的讨论中,引导学生采取“清0”“置数”正反向思维设计计时器,并讨论计时器在数字电路中的应用实例。(3)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显然“大班授课”的内容不能满足其要求,在“小班讨论”中一般设立专题,开阔学生的思路[6],如模拟电子技术中,专门设立“差分放大器分析方法”“大规模电路图读图”“先进电子仿真应用”“功率放大器效率提高”等专题进行讨论,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加强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语

针对我校电子技术课程开设中出现的教学问题,结合学校现有资源、教师队伍和学生差异特点,进行因材施教的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探索[7],更好地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仍将继续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高我校电子技术学生的培养质量。

作者:董小伟 叶青 王乐 崔健 范锦宏 韩宇龙 单位:北方工业大学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