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分析

时间:2022-07-26 03:36:51

导语: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分析

智慧永远弥补不了道德上的缺陷!对此,我深有体会。学校为全体师生设立了一个书吧,为了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增加阅读量,增长见识,提升自我修养,学校可谓是一丝不苟。但就在前几天,书吧里分类放好的书籍上万本被全部扔到地上,倚叠如山。我们通过监控发现,原来是其他学校的两个低年级学生在周末时,趁着保安不注意翻过学校大门溜进角落里的书吧,就在这两个女孩子的恶作剧下书吧遭了殃——书本都遭到了践踏。我们尚且不对她们的品德“扣帽子”,就从这件事而言,可以看出她们的心理并不阳光。假若有小学生因为喜欢阅读那本书,偷偷地把书带回家,我内心姑且是感到欣慰的。至少为了求上进,而采取了暂时的“借阅”的方式。我不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评论孩子(学生),即便这个事情赤裸裸摆在我面前,我仍旧相信孩子的内心是善良、阳光的,只是一时的贪玩儿或淘气而犯下了某些错误,这种情况需要教师加以纠偏,及时引导他们就能回归正途。品德社会的教化与熏陶的功能就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个故事也引发我对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一、故事汇

一开始从教《品德与社会》,我也是非常头疼。比起那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无论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如何有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浅析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横河镇天行小学刘剑锋声有色,学生们习惯用“发呆”、“傻笑”、“沉默”反馈我,这让我觉得非常有挫败感。后来,我尝试调整课堂的教学方式,以故事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切入点——通过一个个小故事的讲述,深入浅出地阐释课本中深刻的道理,告别了以往照本宣科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轻松地明白,更深刻地感悟。通过多次的实践,我发现学生们出现了“点头”“微笑”“积极回应”的现象。例如在教学《不能忘记的屈辱》时,借助多媒体和宣传折页,我给学生讲了大量的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将生涩难懂的内容转化为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通过这些生动具体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耻辱的过去,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运用讲故事的教学方法时,我们不能只强调故事的趣味性,而是让学生在故事中有所收获,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除了教师单方面地讲解,我们还应该更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根据新课标“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方法,我们还可以引领学生进行互动讲解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分享给大家,让学生更有主人翁的意识,学习的效果便会凸显,也更符合“以生命影响生命”的理念。

二、角色扮演,学会换位思考

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演员。我常常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活跃性,实现角色转换。现实生活中,学生们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对于消费是没有任何的概念。想要买东西,伸手要钱。想要吃东西,伸手要钱。对此,在教学《我是一个消费者》一课时,我设置一个“跳蚤市场”——我把学生们分成四大组,让他们充分发挥奇思妙想,做出各种生活用品。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们扮演了商家,而班主任和我扮演了客户。这样,孩子们在互换的角色中就感受到了服务人员工作的辛苦,客户们在买卖商品时一个劲地讨价还价的原因。通过“生产者”与“消费者”、“家长”与“学生”的角色互换,让学生们体验金钱的来之不易。同时通过讨价还价的生活技巧,让学生们学会生活,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在角色表演后,我还让学生们表达自己的感受,真正地把40分钟的课堂还给学生。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思想碰撞火花,无形中也提高了思考问题、表达思想的水平和能力。

三、创设情境,指导道德行为

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并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场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课本知识进行感知。在教学课文《学会拒绝》时,我们青少年正在茁壮成长,怎样才能拒绝生活中的各种诱惑,避免踏入陷阱呢?“手机”“网瘾”“黄赌毒”“传销”等一个个骇人听闻的名词,让学校、家长、老师神经都紧绷起来。在我们当地,有个“禁毒魔方”的教育基地。于是,我就根据《学会拒绝》的课程需要创设特定的教学场景,领学生们前往教育基地,通过“光”、“声”、“影”、“型”等情境的亲身体验,学生们深刻体会到吸毒的可怕以及吸毒后的无助、痛苦。通过这次的体验,在学生们眼里,吸毒不再是新鲜、好奇、刺激,而是后悔、拒绝、可怕。在吸毒的种种诱惑面前,我们要敢于说“不”!这种情境创设的方法更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学会拒绝”不再是喊喊口号,而是化作真真切切的行动。

作者:刘剑锋 单位: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横河镇天行小学

参考文献:

[1]余柱芳.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浅谈[J].新校园旬刊,2015,(6):63.

[2]郭先欣.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5,(2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