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时间:2022-05-20 10:35:38

导语: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摘要:现阶段,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点就在于对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培养,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又是高效提升教学培养高素质综合应用人才的基础和发展保证。现在的一部分高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还是存在许多问题的,本文通过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规范进行标准认定;对教师加强专业素质培养;建立健全的教师评价体制这几方面的措施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行完善。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师队伍建设

由于我国现在教育模式的发展,高校的教学模式已经从精英式培养转变成普遍化教育培养,此时的高校性质已经发展为一种基于应用型的多方面、多元化教学培养模式。此时的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为社会生产、发展、服务等供以更为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工作。为达到培养高素质、综合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最为核心和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在高校中建设出具有专业能力素养和具有社会实践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相关简介

现阶段普遍认定的“双师型”教师主要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双重证书即“双师”,也就是教师需要具备教师从业资格证和职业资格证这两个证书,第二种是双重职称即“双师”,同样的也是具有两种职称,其一是教师职称,其二是专业技术职称;第三种是双重能力即“双师”。教师需具有专业知识的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本篇文章的立足点大体上与第三种相同[1]。即本文讨论的关于建设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需要教师既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能力还要有较强的理论应用实践能力。

二、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规范认定存在不准确性。现阶段许多高效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都由高校自己设定规范和进行判定,特别是对于一些正在处于发展阶段的高校,这些高校的任务是加快校园的快速发展和达到各种评估条件,因此这部分高校在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过程中的认定规范存在不严格的问题。这些高校为扩增“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结构,在选任“双师型”教师时仅仅把标准定为获取教师资格证和专业证书这么简单,而对于满足基础条件教师的内外部评价、综合性评价、实践性能力的要求没有特别的进行要求。导致高校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过程中,仅有双重证书,而忽略了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致使“双师型”教师建设过程受阻。(二)教师自身加强专业素养的制度存在缺陷。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对教师选取的来源无非是选任直接从高校毕业的高校生或是聘请社会中从事相关专业的人才。对于高校的应届毕业生而言,其理论性知识能够得到专业保证,但缺乏的是在实践中的实际操作能力。针对这个问题高校没有专门的建立一种对其的专业实践能力进行培养的管理体制。而对于聘请社会中从事相关专业的人才这种方式,虽然这类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都能够有充足的保证,但这类社会工作人的主要部分还是放在工作中,对于学校的教学只是属于兼顾性的部分,这类专业技术人才从事教师工作可能会缺乏对学生进行有效授课的能力[2]。或是有些不够有责任心的人员,仅仅是为了在工作之余赚一些外快,只注重自身利益而缺乏教师应有的责任心。对于这类问题,高校对其教师素质培养的管理体制还存在缺陷。没有健全的素质培养管理体制再加上社会工作人员在校任职具有极大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致使教学质量方面产生问题,最终影响对本科院“双师型”教师队的伍建设。(三)高校对教师的管理上存在问题。一些正在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的高校属于处在转型过渡阶段,此时的高校状况是随着院校转型而其对教师管理体制的过渡转型却没有及时更改,从而导致了这类院校的教师可能缺乏专业实践能力,对企业或单位的情况了解甚微,从而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培养「3」。没有及时进行对教师管理制度的转变,也就是说这部分院校目前使用的还是转型前的教学评价管理体制,仍采取原有的教学成果进行下一阶段的教学任务安排,致使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在这些教师评价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的影响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将会受到很大程度上的制约。

三、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规范进行标准认定。高校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时,对教师们的选任一定要进行针对性的要求,对相关要求必须满足要求的条件,比如年龄、学历、专业职称等之外,还需要考虑的最为关键的一个条件是教师是否拥有能让学生们适应的教学能力和社会实践的专业能力。也就是说“双师型”教师在建设认定的过程中,在满足了基本条件的基础上,还要考量其内在能力的外化能力,而其中特别需要关注的一点就是教师在社会中是否具有一定时间段的专业实践工作经历。(二)对加强教师自我专业素质培养管理体制。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过程中,对于直接从高校毕业的高校生的自我专业素质培养管理体制的完善,高校可以通过实施以下措施:对于这类刚刚上任的教师将其安排到与学校有相关合作的单位或企业进行实际的培训或是实践能力的培养;或是在正式开始在校教学任务前安排高校毕业生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一段时间的实习,以锻炼欠缺的实践能力;或者可以由高校进行安排,让高校毕业生们在相关专业的培训基地对专业方面的实践能力进行定期的体验与真实操作[4]。针对聘请社会中从事相关专业的人才担任在校教师,高校要对应的设置专门的管理体制对其进行管理。在管理体制制定时,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衡量社会工作的技术人员对于教育教学方面的能力是否存在问题。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的就是对于这些外聘社会工作人员的基本工作制度保证,高校对于这类教师的薪酬、奖金、考核管理、教学能力、惩罚措施等多方面的考量也要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而且对于这类教师的教学反馈这一部分要特别注重,完善管理制度时一定要设置对这类兼职外聘教师要进行定时定期的课堂考核或是以听课的方式对这类教师的日常教学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并将这些反馈的结果及时告知任课教师让其对其教学方式进行改善,同时也应设置适度的奖惩体制对教师教学方式改善情况进行督促,通过这种多方面兼顾的方式提升教学过程的质量水平。(三)建立健全的科学管理体制。高校应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对其管理体制进行特定的规范要求。其管理方式一定要满足高效自身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向,通过充分考虑高效自身特点,以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上接第148页)在其管理中,应规定教师在满足教学进度和内容的基础上,带领学生们积极参加校外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或是社会企业的工作参与实践。通过这种充分的对社会和企业中工作实践的切身体验,不断加强学生们的亲自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除此之外,通过这种方式还能够让学生们提前了解社会或企业在专业素质和能力方面的要求[5]。这样的管理体制不仅增强了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更具有方向性,还能够帮助学生们提升对社会实践方面的认知程度,为“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完善基础。

四、结束语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高校培养应用型综合人才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目前高校在建设的过程中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本篇文章将这些问题简单的分析出来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通过几种改善方式的运用,将不断解决高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最终为高校建设过程提供促进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琼元,陆艳海.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才智,2018(14):51-52.

[2]李艳,薛海勤,陈江波.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5):24.

[3]蒋胜,蔡政.多元主体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科技展望,2015,25(35):293.

[4]王会英,万静,宫洁.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J].林区教学,2012(12):19-20.

[5]高晓虹.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3):111+115.

作者:陈超良 单位:广州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