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惩戒权法律规制

时间:2022-12-21 09:24:05

导语:中小学教师惩戒权法律规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小学教师惩戒权法律规制

摘要:教师惩戒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法拥有的惩处学生过错行为,促进学生合范行为以及维护良好教学环境的一种权责。教育惩戒权在行使过程中出现了权限不明确,与体罚混淆概念,执法机关处理不得当,宣传过少等问题,造成了这一领域教师和学生都存在不规范行为。因此,我们应准确厘清教师惩戒权与体罚之间的关系,实行完善有关法律规定,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以及提升老师、家长、学生的法律观念等有效措施,以期更好地规制教师惩戒权的运用。

关键词:教育惩戒权;规制现状;体罚;完善路径

1问题缘起

中国自古即有“严师出高徒”这一谚语,这揭示了中国自古以来对教育惩戒权合法性的承认与赞同。教育惩戒长期实体性存在更是其持久生命力的体现。但是,目前中国教育惩戒权的行使状况却并不能体现其维持教学秩序、保障教学质量的目的。对此,应当尽快从观念和制度上着手改变,具体而言,应当从观念厘清、完善立法、构建机制及树立法治观念等方面促使教育惩戒真正发挥其制度功能。

2教师惩戒权法律规制的前置性问题探究

2.1教师惩戒权的内涵和特征。教师惩戒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法拥有的惩处学生过错行为,促进学生合范行为以及维护良好教学环境的一种权责,是从教师的教育管理权中演化出来的教师的职权之一。关于教育惩戒权的特征,主要如下几个方面:(1)其行使主体主要为教师,它的存在是与教师息息相关的,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具体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而教师是教育惩戒权的直接行使主体;(2)使用对象主要为学生。其主要针对违反学生行为规范的特定行为;(3)不能对学生造成身心伤害的原则。主要表现为在惩戒过程中不能采取侮辱、打骂等方式;(4)具有法律依据。惩戒权的主要依据有《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中学生守则》等多项具体法律规范和规章守则。这就使得惩戒行为的方式方法、程序手段等都必须依法依规,不得作出逾越法律规范的行为。2.2教师惩戒权的类型和种类。教师惩戒权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集中于中小学教师惩戒行为。就目前来说,主要公认的惩戒形式有8种:(1)言语责备;(2)隔离措施;(3)剥夺某种权利;(4)没收;(5)留校;(6)警告;(7)计入学生档案的处分;(8)停学和开除。劳凯声教授在他主编的《变革社会中的教育权与受教育权:教育法学基本问题研究》一书中,又对其表现形式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说明,列举了8种类似的惩戒形式。此外,还对什么是正确惩戒手段进行了定义,具体是指那些遵循教育规律、利于学生身心发展且合法的惩戒形式,具体有以下几种:(1)口头惩戒。即对学生的不合范言行采用语言批评,以改正学生的不良作为的方式。(2)纪律处分。纪律处分指的是就学生违背校规校纪的不合范言行,教师或学校按照相应条款进行惩戒,以教育学生改正不合理言行的一种惩戒方式。(3)教育性惩罚。教育性惩罚指的是教师或学校,合理运用教育惩戒方法,对学生的不良言行进行惩戒,使学生认识并改正不良行为的一种惩戒方式。相比之下,错误惩戒形式则有显著特点,多指违背教育规律、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并且违法的惩戒形式,是将正确惩戒形式的错误运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形:体罚或变相体罚,精神罚,经济罚。2.3教师惩戒权与体罚的区别。体罚与教师惩戒因为具体目的相同而实行方式不同,常常被大家当作分析比较的对象,法律以此为基础从理论和道德上对教师惩戒做出应有的规定。(1)教师惩戒权与体罚概念的异同:所谓体罚具体是指以被罚学生身体为目标,造成被罚学生肉体上感到痛苦或不适,如长时间站立等。所谓惩戒,为维持教学秩序和环境,教师或学校对于违反学校学生规范的学生所采取的管教措施。(2)教师惩戒权与体罚的区别表现:在学校和教师运用惩戒权的过程中,手段和目的———“惩”和“戒”,是相辅相成的。惩戒要基于师生身份关系,目的是为了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而对不良行为学生所采取的管教措施。此外,教育惩戒还能帮助学生认识错误,使学生明白自己过错的后果,增强其责任感。教育惩戒可以分为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惩戒。其中,事实行为惩戒是指对违反学校行为规范的学生所进行的惩罚,如言语批评等,实施主体主要是教师;法律行为惩戒涉及学生身份的变更,如记过、警告、留校察看等,实施主体是学校。总体来说,惩戒措施适用于学生违反学校纪律和社会规范,对学校学习生活秩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对其他学生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并会影响到其自身发展的越轨行为;而体罚不过是教育者不良情绪的外在表现,这种表现是以被罚学生的身体为目标,希望以造成被罚学生肉体痛苦的方式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体罚的目的虽然和惩戒在很多时候是等同的,但是其具体实施是以侵犯学生人格为代价,也就是说,忽略了学生独立自我纠正的能力,而只是期望通过试图以行为条件反射的方式,以痛苦的方式强迫学生从表面上改正不良行为。总之,必须厘清关于教师惩戒和体罚的具体概念及具体实施措施之间的差别,这样有利于惩戒与被惩戒双方对象更好的理解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从而加深对法律的理解以及更好地规范自身的行为。

3教师惩戒权的法理支撑和规制实践

3.1教师惩戒权的法理支撑。教师惩戒权的法理支撑应从理性精神、秩序追求以及人权维护三个方面具体展开分析。(1)理性精神。教师惩戒权的存在源于对教育理性的追求。学生违纪难以避免,学校对其进行必要的思想道德教育就是在行使教育惩戒权,也体现了教育理性。教师对学生的惩罚应该基于这种理性精神,因为教育要求理性,所以要确立理性精神。(2)权利维护。教师惩戒权的存在是为了保障教学秩序,尽可能避免违规学生或者某几个学生出现违规行为。学校是公共场所,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遵守课堂纪律,否则课堂很难继续进行,也会损害那些想认真上课的学生的受教育权。(3)秩序追求。社会秩序的产生就意味着对个人自由的适当限制。学校是一个典型的小型社会,有它的“社会”秩序,任何教与学的行为都应遵守一定的教学秩序和规则。一方面,惩戒行为可以维护教学秩序和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保障教学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教师惩戒权的行使也遵循一定秩序,不得滥用。3.2教师惩戒权的现实必要性。因为社会各界对教师惩戒的误解与体罚行为的猖獗,在现实中,教师惩戒权形同虚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比如“学生不好管,教师不敢管”的现象也频频出现于全国范围内,而由此引发的教师不负责任与工作积极性下降等现象也导致了一系列不好的后果,如学生打架老师不作为,学生乱纪老师不批评,等等。相应的,学生便会更加肆无忌惮的违反学生行为规范,极大地影响教学环境的良好维护。此外,家长与社会舆论对当前教师惩戒权行使现状的不满情绪,造成了教师的不堪重负,这导致教师极易走向乱惩罚或不惩罚的两个极端。总体而言,教师惩戒权的存在是维持教育教学秩序、营造良好教学环境及促使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手段,教师惩戒权存在的合理性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3.3教师惩戒权的规制实践。就目前而言,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惩戒权的使用有两种突出情况:(1)惩戒权被滥用,教师和学生不能正确区分体罚和惩戒之间的异同,导致变相体罚情况的时有发生,这种情况在经济落后地区尤为明显,人们的法律意识不强,维权意识较弱,很多教师也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诸多体罚事件曝光后引起了社会舆论的一片哗然,如因采用不当体罚手段使学生致残等,给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了极大创伤;(2)教师不愿使用惩戒权。这种现象多发生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学生和家长一般都具有基本的法律知识,并且对于体罚的不当之处有清晰了解,对于教育惩戒行为反应过激的情况非常多,使得教师不敢惩戒学生,惩戒机制形同虚设。如何正确区分惩戒和体罚,发挥正当而必要的惩戒权,在当今追求教育民主的大潮流下,是一个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

4教师惩戒权法律规制路径之完善

4.1厘清教师惩戒权与体罚之间的关系。从教师惩戒权和体罚的概念出发,上文已经具体论析过两者的异同之处,对此,教师、家长与学生都应在实践中明确区分二者的关系:一是学生应正确认识教育惩戒与体罚之间的异同。目前来说,学生对两者认知存在较大误区,难以正确区分两者之间的异同。对此,学生应当加强自身法律知识的学习,正确认识教育惩戒的必要性,规范自身的行为。二是教师与家长应纠当正错误观念。教师应当正确认识教育惩戒的必要性,正确运用教育惩戒,规范学生行为,维护良好的教学环境,不得以各种方式推脱行使惩戒权,同时也不得以违法手段惩罚学生;家长应当尊重教育惩戒,在维持教学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不得无礼阻挠教师以合法手段惩戒学生。4.2完善有关教师惩戒权的法律规定。目前,我国法律以制定法的形式明确教师惩戒权的法律地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28条规定,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有“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的权利;第43条规定,受教育者应当履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等义务。由此可知,法律赋予学校和教师惩处学生违反行为规范的权责。但是,法律规定的权责范围过于笼统概括,并没有具体规定让教师以什么形式行使惩戒权,大部分教师无法明确或正确认识教师惩戒权。为解决这个问题,有关部门应加快对法律的完善,在法律中列明相关具体措施,从而让法律具有较好的指导性。4.3完善教师惩戒权的监督机制和救济途径。首先,从学校层面,对于规范教师惩戒权的行使,有必要对其做一定的监督和引导。鼓励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惩戒思想,督促其合理、有效地行使权力。此外,为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到损害,学校应建立起相应的申诉机制,接受学生的匿名举报,并客观公正地评判教师的惩戒行为。其次,从教育主管部门层面来说,作为教育事业的主要鼓励者,教育主管部门应与学校建立长效的工作联动机制,以应对教育惩戒中产生的一系列违法违规行为。同时,还应明确教育惩戒的合法手段和行为方式。在保障教育惩戒合理发挥效能的同时,确保教师与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确保教师与学生申诉渠道的畅通,正确处理因教育惩戒引发的师生纠纷问题。4.4提升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法治观念,保障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教师惩戒权的合法行使方式对于教师适当实施惩戒权、依法保护学生的正当权益意义非凡。在实践中,教师和学校既要把法律作为准绳、把学校纪律规范作为依据、把教育学生和营造良好教育氛围作为目的、以合法合理为原则行使惩戒权,遵循教育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家长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家长应当重视教育惩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了提升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法治观念,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参加一系列普法活动。通过举办法制培训活动,上法律课,开法律讲座等,举办知识竞答,组织学生讨论等形式,提升学生和教师的法律观念。使得教师与学生互相达成谅解。

5结语

教师惩戒权对于维护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完善立法、建立协调工作机制、树立正确观念等方式,解决教师惩戒权有效行使的一系列问题,确保其真正发挥制度功能。

参考文献

[1]孙月鹏.教师惩戒权的表现形式和分类[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8,(5).

[2]劳凯声.变革社会中的教育权与受教育权[J].教育法学基本问题研究,2003,(1).

[3]解立军.如何界定教育惩戒权和体罚[J].中国民族教育,2007,(3).

[4]朱春英,张玲玲.教师惩戒权的法学基础探讨[J].青年与社会,2014,(29).

作者:孙扬清 单位:浙江省富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