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研究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3 15:19:1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师研究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教师与研究者论文
[摘要]教师的研究是通过反思性实践、先进教育理念的学习以及与他人的互动合作,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活动过程。教师成为研究者具有促进教师自我发展的功能,使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的“幸福之路”;具有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使学生走上全面发展的健康之路;具有发展学校的功能,有助于学校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实践证明:唤醒科研意识,激发教师研究潜能;搭建学习平台,创设交流环境;编制课题研究指南,规范教师的研究行为;建立激励机制,培养教师的研究习惯,是促使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教师研究;教师发展;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09)06-0077-03
当前,许多学校都在努力争创示范性高中,建一流名校。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名校何以“成名”,起决定作用的是师资队伍和校园文化。中学因有名师而扬名。名师绝不是教书匠,而是具有教育思想、教育风格、教育能力的教育家。教师只有成为研究者才能不断反思教育实践,不断改进教育行为,才能真正成为教育的实践者和教育的创新者,进而达到成名成家的理想境界。如何才能使教师成为研究者呢?
教师之路研究论文
人言岁月无痕,而我感激岁月有痕。有稚童相伴的日子怎能无痕?何况我还是一个童心未泯的大孩子,岂不是更加有痕。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星星之光,脸颊上盛开的微笑之花,红领巾下珍贵的水晶之心……送给我太多太多的感动和美丽,留给我太多太多的启发和教育。是啊,流动的是时光,沉淀的却是我和孩子们之间的爱,它清醒了我朦胧的追求,净化了我的灵魂,坚定了我对教育的执着。记得师范毕业那年,正当我满腔热情地憧憬着自己美好的未来时,等到的却是我十一年寒窗苦读,为之奋斗的“都市梦”的破灭,毫无思绪的我,背着行囊,走了四五里的泥泞小路才来到学校。然而迎接我的却是破烂不堪的校门,漏雨透风的教室,痕迹斑斑的黑板,坑洼不平的地面……我呆住了:这就是我梦想中施展才华的神圣的天堂吗?但当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第一次面对40多期待和信任的眼睛,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我突然明白:这群质朴的农村孩子,他们多么渴望看到外面的世界,他们不也有权利拥有更美好的人生吗?既然我已经选择当教师,那么就不应该再去计较城市或农村,不应该在乎条件的优厚或贫乏。更何况,披荆斩棘难道不比锦上添花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吗?我被这些孩子征服了,他们让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从那一刻起,我决心为他们而留下,虽然有过进城的机会,可我一次次地选择留下,那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让自己也感动的执着。孩子们一次精彩的发言,一段感情真挚的朗读,一份娟秀工整的作业,一篇充满童趣的作文,都会使我激动不已,幸福无比。激情,诗人宣泄在作品里,农民播撒在田野上,而我却把激情挥洒在课堂上。七年“大汗淋漓而乐此不疲”的教学生活,使我懂得了让学生怕的老师不是好老师,让学生爱的老师才是好老师。让学生爱,老师首先应该真诚地去爱每一个学生。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爱抚,哪怕是一个亲昵的动作,一句温暖的话语,都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激起涟漪,鼓起他们上进的信心。有一次,我们班苏如龄同学因为感冒发烧3天没有到校上课。星期四早上,我走进教室,发现苏如龄来了,我走过去抚摸着她的头说:“我的宝贝,你可好了,我真惦记你呀!”没想到全班同学都向她投来羡慕的目光。我赶紧补充道:“你们都是我的宝贝,我爱你们!”这时,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天的早自习,同学们的读书声格外响亮。我想,作为教师,只要你爱得真,爱得诚,你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因为这慈母般的爱,不仅融洽了师生关系,也为教育的成功铺平了道路。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真正能让学生认可的老师就应该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板着脸,硬塞给学生那些生搬硬套的东西?为什么不能让阳光撒满每个渴望的心房呢?为什么不能用更灵活的方式,更鲜活的泉水去滋润那本是干枯的土地呢?于是,无数次不眠之夜我在灯下苦读,在迷茫中思考,在思考中追求,在追求中创造,在创造中前进,在前进中自我超越,探寻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学中,我从学生实际出发,想他们所想,乐他们所乐,让语文教学尽量生活化,让每一节课都闪烁着生活的灵动感,都有生活的影子。特别是在课的导入上,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去研究和探索。母亲节、圣诞节、燕子、风筝、风琴等,反正能用到的材料我都用了。这些形象直观的教具,再加上激情洋溢的讲述,使学生如临其境,一开课就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点燃了学生心中求知的烈火。学生学得很起劲,我也乐此不疲!俗话说:“凤头、豹尾”。因此,课的结尾我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在每堂课结束的时候,我总会开发一些“趣味题”让学生做。什么“辩论会”、“有奖竞猜”、“成语接龙”、“热点访谈”等等。这些虽然只是每节课后的小小调剂,但学生的积极性都非常高,乐于参与。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巩固了知识,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这就是我的教学思想------让五彩的阳光,绽开学生生命的笑容,让快乐抒写学生学习的乐章。对学生阳光雨露般的爱心和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铸成了我教育的成功。从“教学骨干”到“优秀教师”;从“优秀班主任”到“优秀辅导员”;从“学科带头人”到“教研教改先进工作者”;从“教改标兵”到课堂竞赛一等奖;从“惜时增效”展示一等奖到市级论文的发表;从学校的“教导主任”到“副校长”……回首这一路历程,我渐渐懂得:生命的花环要靠自己去编制,成功需要足够的勇气和毅力。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看作是生活的配角或观众,我们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做生活的编导,并义无反顾地选择自己做主角。芸芸众生,茫茫人海中,也许我是平凡的,但是我充满自信:成不了太阳,做星星也要做最亮的一颗;成不了森林,做树木也要做最有生命力的一棵;成不了花朵,做绿叶也要做最肥硕的一片。只要我们坚信自己,自强不息,定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开创出一片灿烂的天地!让我们深海探航,劈波斩浪,勇立潮头吧!
新时期教师教育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教师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理论界和实践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众多的研究者围绕这一话题,展开了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从过去到未来的全方位探讨。然而,“太多的移植”、“太多的描述”、“太多的回顾”等不足却存在于研究中。为此,“少些移植,多些本土’;,“少些描述,多些实证’;,“少些回顾,多些当下”应该是教师教育研究的明智之举。
论文关键词:教师教育移桂描述实证
教师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师培养与训练的模式在世界范围内早已成为潮流,进入21世纪的中国教师教育也迎来了自己的发展契机。众多有识之士,围绕这一话题,展开了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从过去到未来的全方位探讨。然而,客观地审察已有的研究和正在进行的研究,却存在着“太多的移植”、“太多的描述”、“太多的回顾”等不足。如果这些太多的不足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教育研究将会陷入误区,停滞不前,甚至走向教师教育追求目标的反面。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以供参考。
1少些移植,多些本土
“我国近百年来的教育研究,以引进和移植为‘主色调’,不仅观点、方法、理论和制度体系要引进,有时甚至连问题都要引进,我们的研究者习惯于以西方的某理论、某主义为讨论问题的概念、框架”从客观需要而言,我国教师教育无论是理论建设还是实践开展,都必须大胆吸引和借鉴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理论和经验。但移植别人的理论,不是全盘照搬,不能全盘照搬,对于移植的东西要细心的鉴别是否适合自己。所以,在拿来的同时,既要“炼”,又要“扔”,要将合理的“炼”和合理的“扔”有机结合起来,而在我国的教师教育研究中似乎只有“炼”、没有“扔”,只讲“炼”不讲“扔”,“言必称希腊”的现象十分严重。如:雨后春笋般的译著风涌而至,从译著那里得来一大堆名词、概念、语句,直接套用在我们的研究中,甚至作为引领我们研究的理论依据,像“生成”、“生发”、“后现代”、“教师作为反思性实践者”、“教师作为课程开发者”等。这些名词、概念、语句本身没有不好,给人有启发,但这些我们是如何理解的,又是如何与我国的教师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却没有研究,没有论证,笼而统之,不加分析,结果是引用了一大堆西方的言论,说了一大堆外国的问题,我们自己的问题在那里,我们的思路在那里,却不十分明白。尤其突出的是:关于教师教育的核心问题教师专业性的认识,从什么是专业,专业与职业的区别、教师专业特征的独特性、教师专业性的历史演变与条件保障等,引鉴的全是西方某某学者、某某机构、某某报告,很少看见中国人的观点。中国的教师教育问题似乎全都给西方人研究好了。
离开了自己的经验研究别人是一种不合理的学习方式,只有通过借鉴他人思想以引发出或整合成自己的智慧,才会形成自己的特色,明确自己的问题,解决自己的问题,所以,中国的教师教育研究,基点是建立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的中国自己的创造,这就是所提倡的中国特色,是本土研究中要遵循的基本精神。
特殊教育教师研究论文
一、引言
以往的研究综述主要基于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凭借个人经验主观判断,因而难免会得出不当的归类和总结。科学知识图谱是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利用信息可视化技术可以使人们更方便地观察、浏览和整合文本信息,并且找到数据中隐藏的规律和联系[3],同时也可以用来深度挖掘数据,以客观、形象地揭示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演进。因此,本文认为,有必要采用近年来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中悄然兴起的文献计量方法,结合多元统计及信息可视化技术,通过定量的文献数据收集和处理,较客观地反映“特殊教育教师”研究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从而避免以往传统文献研究偏于定性归纳、过于主观的问题[4],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二、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是目前国内惟一能提供全面的数据批量下载功能(即施引文献和参考文献能一起被套录)的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且收录数据质量较高,使得其评价功能较有权威性。所以,本文利用CSSCI数据库,以“特殊教育教师”、“特殊教育师资”、“特教教师”、“特教师资”、“特殊教育and教师”、“特殊教育学校and教师”、“聋校教师”等作为关键词检索项,下载了1998-2013年间相关文献的所有题录和参考文献数据,删除重复文献和非学术性质的文献,最终得到有效引文共116条,包含162个关键词和700条被引文献,并对关键词和被引文献作规范化处理,以便于后续的统计分析,如:将“特教教师”、“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统一为“特殊教育教师”,将“教师培养”、“教师培训”统一为“师资培养”。
(二)研究工具
教师教育实践研究论文4篇
第一篇
一、教育实践的价值
教师教育是一门实践的艺术,教师教育离不开实践培训,教育实践的价值不言而喻。本文从现实价值和理论价值两个方面来说明教育实践对教师教育的价值。
(一)教育实践有助于提高师范生的就业率
教育实践是培养合格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育实践可以培养师范生的从业能力和职业人格。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未来教师人格全面生成和发展的主要源泉,它对提高师范毕业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尤其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通过教育实践,师范生积累的专业理论知识有机会转化为实践知识,师范生有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教育实践,有利于提高师范毕业生的就业素质和能力,增加师范毕业生的就业砝码,最终将有助于他们成功就业。
(二)教育实践有利于促进师范生的专业化发展
创新教育中教师角色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观念创新能力发展潜力个性发展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创新的重要性及创新的概念。同时提出实施教育创新的前提是实现教育观念的更新。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作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教师要具备创新能力、创新教育应把学生看作具有发展潜能的人以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学生尝试—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怎样实施教育的创新。
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开展创新教育已成为世界性教育现代化潮流,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创新教育也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我们只有牢牢抓住创新教育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才能造就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要求的开拓型人才。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指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回标的教育模式,是指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形象地说,创新教育不仅要向学生提供“黄金”,更要授予学生“点金术”。总书记在全国教育界工作会议上曾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大力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这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
教育的创新改革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工作的中心。创新教育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这项系统工程的实施首先必须实现教育观念的创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认为在耐心等待新体制出台的同时,更要积极参与其中,绝不能站在一旁等着品尝别人栽出的果实。
一、教师要具备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中教师角色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观念创新能力发展潜力个性发展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创新的重要性及创新的概念。同时提出实施教育创新的前提是实现教育观念的更新。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作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教师要具备创新能力、创新教育应把学生看作具有发展潜能的人以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学生尝试—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怎样实施教育的创新。
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开展创新教育已成为世界性教育现代化潮流,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创新教育也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我们只有牢牢抓住创新教育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才能造就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要求的开拓型人才。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指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回标的教育模式,是指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形象地说,创新教育不仅要向学生提供“黄金”,更要授予学生“点金术”。总书记在全国教育界工作会议上曾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大力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这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
教育的创新改革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工作的中心。创新教育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这项系统工程的实施首先必须实现教育观念的创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认为在耐心等待新体制出台的同时,更要积极参与其中,绝不能站在一旁等着品尝别人栽出的果实。
一、教师要具备创新能力
教师成为研究者途径研究论文
[摘要]教师的研究是通过反思性实践、先进教育理念的学习以及与他人的互动合作,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活动过程。教师成为研究者具有促进教师自我发展的功能,使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的“幸福之路”;具有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使学生走上全面发展的健康之路;具有发展学校的功能,有助于学校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实践证明:唤醒科研意识,激发教师研究潜能;搭建学习平台,创设交流环境;编制课题研究指南,规范教师的研究行为;建立激励机制,培养教师的研究习惯,是促使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教师研究;教师发展;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09)06-0077-03
当前,许多学校都在努力争创示范性高中,建一流名校。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名校何以“成名”,起决定作用的是师资队伍和校园文化。中学因有名师而扬名。名师绝不是教书匠,而是具有教育思想、教育风格、教育能力的教育家。教师只有成为研究者才能不断反思教育实践,不断改进教育行为,才能真正成为教育的实践者和教育的创新者,进而达到成名成家的理想境界。如何才能使教师成为研究者呢?
教师教学研究对象辨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对象问题
摘论文要: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在于通常不明确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文章在辨析不是研究对象的“现象”“规律”、“学生”、“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等之后,阐述了作为研究对象的“问题”的类型及其表现形式。
当前,教师做研究是一种普遍现象。毫无疑问,从应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有不少教师不明确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导致在研究中不明确自己该做什么,把握不好自己的研究,进而导致研究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从逻辑的角度来说,“对象”先于研究活动,缺失“对象”的教育研究是不可思议的。不明确研究的“对象”,就如同一位姑娘或小伙子不明确自己找的结婚对象是什么而给其个人生活带来的影响。那么研究对象是什么呢?研究对象是问题,教师所研究的对象是教师工作实践领域中的问题。因为问题性是教育科研的主要特征,提出问题是教育科研的第一个环所谓问题,有一个统一的特征,即其后面有一个问号“?”,只有能够加上问号的表述才是问题,判断一个表述是否是问题的标志就是看能否给其加上问号,如同看到大街上判断一个人是否是警察就看其穿的是否是瞥服一样,在医院里判断一个人是否是医护人员就看其有没有穿白大褂一样。
实际上,说教育研究的对象是问题,表面上看来这一点很多人也明白。例如,不少中小学校在课题的开题报告中,第一部分常常就是“问题的提出”。但是,事实上,即使这样写的很多人却没有在“问题的提出”部分说明其问题是什么。如若问问他的问题是什么,通常有些人便说不清楚自己的“问题”究竟是什么。而在其开题报告中的其他部分却可能把其他方面作为其研究的对象。例如,将"XX学校XX年级的学生”、"XX教学内容”,"XX现象”或“XX规律’,等作为研究对象。这就说明实际上一些教师对自己的研究对象一开始就不是很明确,从而导致在研究中出现方向不清的情况,进而影响到研究的真实成效。笔者曾经参加两所学校的名称分别为“建设学习型组织’,和“学校文化建设’,的课题验收,两位校长在报告其学校课题进展情况时,都介绍了许多具体的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都不强。于是就有专家问他们研究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两位校长及课题的具体负责人说了一通后竟然都没有回答出来。
出现这类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些人并没有真正地明确为什么“问题”是研究的对象,而所谓的“现象”、“规律”、“学生”、“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等为什么不是研究对象。那么,这些方面究竟为什么不是研究对象呢?
外语教师课堂策略研究论文
1.引言
所谓“外语教师课堂策略研究”不是指教学法研究,也不是针对诸如语音、语法、词汇,或听说、阅读、写作等方面教学的分门别类的研究,其着眼点是课堂教学的实际过程——课堂互动(classroominteraction),旨在了解教师的哪些课堂行为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从而成为值得提倡的教师课堂策略,并成为外语教学评估的依据。这种研究在中国很有必要,因为每天都有大量外语学习都走进课堂,他们的进步无疑在很大……
2.现实需要
我们可以先对中国和西方的外语课堂作一简单对比,从中了解中国的现实需要。
首先,中国的外语学习者——无论在校生还是成人——都是在本国学习别国语言,即“外语”。一般说来,他们到课堂上来学习语言知识并练习使用语言,走出课堂后便很少有这样的机会。而在西方国家,除了一些在校生需学习“外语”,更多学习者是移民、外国人或生活在双语环境中的人(如在加拿大)。他们是在目的语国家里学习目的语,即“第二语言”(简称“二语”),所以二语习得研究首先在西方兴起并得到迅速发展。二语学习者除了专门到课堂上学习语言,平时就在目的语环境中生活和工作,有大量自然接触和使用语言的机会。这就是说,课堂在“二语”环境中仅是语言学习的途径之一,而在“外语”环境中即使不是唯一的、至少也是主要的途径。因此,“外语”学习者对课堂的依赖性更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对他们学习效果的影响也更大。为此,外语教师有必要掌握有效的课堂策略。
其次,语言课堂有一个有别于任何其它课堂的特征:语言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内容。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应熟练掌握目的语,而且应懂得如何通过使用语言而教语言,并能使学生通过使用语言而掌握语言。正因为这一点,语言教学研究才如此受重视,以至几乎被等同于应用语言学。在西方,二语教师多为该语言的本族人,且具备教育学或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学位,大学教师则需有博士学位。而在中国,外语教师绝大多数是中国人,虽已获得外国语言文学学士、硕士甚至博士学位,但也只能算高级外语学习者,不具有本族人的语言优势。以大学外语教师为例,他们一般刚毕业就直接走上讲台,很少有人在语言教学方面接受过正规训练。高一虹等(2000)的调查显示,即使在参加全国甚至国际学术会议的高校英语教师中,“系统学习过应用语言学”的人仅占18.5%,半数的人表示“有一定了解”,三成的人“不了解或了解很少”。戴炜栋(2001)的问卷调查则显示,我国外语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均不容乐观。师资方面的差异表明,中国的外语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在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上都需要指导,需要认识外语教学的规律、课堂过程的实质以及有效的课堂策略,以便取得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