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远地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策
时间:2022-12-15 10:18:39
导语:边远地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边远地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学质量。指出边远地区高校青年教师在知识类、教学过程中的技能类、态度类和个人特质类等四个教学能力方面的现状,并从青年教师自身和高校两个层面出发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问题提出对策,从而实现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边远地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对策
边远地区高校是指那些地理位置处于非中心化城市的高校,这类地区高校多半属于高职类院校。对于高职类院校来说,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承担教学工作的主要力量是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在很多方面存在优势,如青年教师思维敏捷、接受新信息的速率快、具有创新意识等,但同时也应注意到青年教师的不足之处。由于高职类院校的性质决定了在高职类院校所设置的专业中非师范类专业较多,于是相应专业的授课教师也多半为非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他们在大学阶段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学理论方面的知识,这导致了他们的教学能力不足,因此,边远地区高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如何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一、边远地区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现状
教学能力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活动所表现的一种心理特征。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1]。边远地区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青年教师的知识类能力、教学过程中的技能类能力、态度类能力和个人特质类能力等四个方面。首先,青年教师的知识类能力,它包括青年教师对所学专业的专业知识掌握能力及所教授的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边远地区高校青年教师在知识类能力方面的现状主要体现在:青年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知识储备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及时学习和更新教育教学相关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及应用能力有待提升,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并加以研究、解决。其次,青年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技能类能力,它包括青年教师教学的组织与设计能力、教学创新能力、教学调控与实施能力、转化知识的能力及技能操作的能力等方面[2]。边远地区高校青年教师在技能类教学能力方面的现状主要体现在:青年教师缺乏对授课内容的教学设计,课堂内容照本宣科,缺少创新性,对课堂突发事件缺少预见性和调控能力,不知道如何将教学内容按照合理的方式方法传授给学生,在知识转化能力上明显较弱等。这些现状都直接导致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接受效果差和教学效果不佳的状况。再次,青年教师的态度类能力,它包括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兴趣、师德、责任心及奉献精神等方面。边远地区高校青年教师在态度类能力方面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一些因为稳定而选择从事教师工作的青年教师,由于择业的原因,使得他们难以把较高热情投入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之中;另外一些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缺少兴趣,师德方面的弱化致使他们在教学工作中没有表现出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积极的创造力,而表现出的却是对教学工作的厌烦和懈怠,缺少应有的责任心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最后,青年教师的个人特质类能力,它包括随机应变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边远地区高校青年教师在个人特质类能力方面的现状主要体现在:缺乏随机应变能力和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因为在学校所学的内容中很少有涉及此方面的教学内容,加之缺乏工作经验,致使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缺少对可能发生的教学情况的预见性,一旦突发事故发生,随机应变能力方面的弊端就显现出来。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再次思考和认识,以此来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及教训,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3]。青年教师应该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反思。而边远地区高校青年教师因为缺少教学反思,致使在青年教师中存在明明十分认真地备课,但教学效果却不理想;明明对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十分熟练,但教学过程却十分生硬;明明制作了精良的教学课件,却收效甚微等等这样的情况。
二、边远地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对策
边远地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是关乎高校教学质量的一项大工程,它受教师自身和高校的培训体系与教学评价机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以下主要从青年教师自身和高校两个层面出发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从而实现提升边远地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目的。
1.青年教师自身层面的对策
首先,加强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学好基础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是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首要前提。为此,青年教师不但要主动参与高校组织的教育理论培训,同时青年教师个人也需要对教育理论知识进行详尽细致地学习,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真正了解“教什么”的内涵和“怎么教”的方法,做到与所教学科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加强自身对课堂教学的掌控能力,做好本学科的教学组织与设计,努力进行教学创新,灵活转化所教授的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知识与技能类能力。其次,端正教学态度,提升教学热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敬业精神,在当代社会仍然应该被广大高校青年教师所敬仰和学习。态度决定行为,热爱教学工作,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繁复的教学工作中。兴趣能激发教师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积极的创造力,青年教师要善于发掘自身对教学工作的兴趣点,提升自己的教学热情,建立对本学科教学的自信心,激发应有的责任心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更加热爱自己的本质教学工作。
2.高校层面的对策
首先,创设一体化培训机制,采取多元化培训形式。边远地区高校应创设青年教师岗前职后的一体化培训机制。青年教师在成为一名高校教师前,必须参加岗前培训。岗前培训以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和教师职业道德为培训内容。教师岗前培训的目的是为了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师工作环境、顺利完成从接受到给予的学生与教师角色之间的转变。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专业学科知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要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学科知识体系,所以要在青年教师入职后定期进行职后培训,帮助青年教师形成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培训可以采用教授讲坛、教学研讨、“老带新”、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等多元化形式。其次,建立有效的青年教师评价考核制度,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只有高校重视教学效果,才能使青年教师提高对教学工作的重视。高校应把教学效果纳入青年教师考核体系,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来量化青年教师的教学效果。采取同行评价、系部领导评价、督学评价、学生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其中包括同行、系部领导和督学课堂随听随评,学生课堂月评。由学校设立网络评价系统,系部领导、同行和督学采取推门进课堂的方式,随时听、随时评,然后登陆网络评价系统给所评青年教师进行评价。学生评价采用由学校针对不同系部和专业制定的月末学生评价表,评价周期为一个月,学生每个月末在学校网站评教系统选择自己所在的学院和专业,并在对应青年教师的评价表中进行评价。最后将几种方式的评价结果进行汇总,结果纳入教师的考核中,作为青年教师职称评定和奖励的依据。这种评价制度有利于青年教师把工作重心放在教学上,进而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作者:李丹丹 单位:伊春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黄伟.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制度支撑研究[D].广州:广东师范大学,2014.
[2]袭雅楠.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3]梁露.教学反思在教学各环节中的渗透[J].学园:教育科研,2012,(3):173.
- 上一篇:高校教师教学基本能力提升对策
- 下一篇:教师教学反思影响因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