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发展视野下民族地方院校思政课困境

时间:2022-10-14 08:41:35

导语:教师教学发展视野下民族地方院校思政课困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教师教学发展视野下民族地方院校思政课困境

民族地区在我国具有特殊的政治经济地位,它不仅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国家民族繁荣昌盛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影响巨大,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历来关系到民族地区的团结与发展,繁荣与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象征意义。民族地方院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不断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一直坚持有效地传达党的方针政策,用现代化建设的成绩卓有成效地引导民族大学生的思想。

一、当代思政困境及民族地区特殊困难

(一)思政课困境及原因探究

在思想多元化,网络信息化,传媒日益现代化、立体化的今天,思想政治教学出现了很多新现象,针对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大学生却表现出对思政课兴趣不足,对思政课所讲授内容不信、更不用的现象,大学生思政课教学效果差等一系列问题。大学思政课面临的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1思政课内容的重复率高

以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以电脑和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及相关服务的传播媒体,在获取信息上,快速、便捷甚至于信息过剩,思政课提供的信息往往是滞后的;大学中的其他学习及活动中也在贯穿政治学习,对学生来说思政课所讲内容没有新鲜感,这也就意味着思政课对学生的吸引性不足。

2.现实思潮与思政课内容相左

在学生每天所了解到的纷繁信息中部分信息与思政课所讲授内容相左。大学生对于大量信息的涌入无从判断,思政课所讲授内容与现实相去甚远,很多学生认为思政课已经落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引导大学生正确辨析社会思潮的重要职责,目前高校思政课在引导大学生正确辨析社会思潮中存在着教学方式方法的错位以及思政课教师自身思想理论素养不高等突出问题,未能切实发挥高校思政课的社会思潮引导功能。

3.思政课要平衡学术自由与规范讲授的关系

思政课是所有大学课程中对规范性要求最高的课程之一,要求把握好学术探讨与教学之间的自由与规范之间的关系。这种平衡降低了思政课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思政教师在讲授他们的课程内容之后,更期待教学规范的回馈。思政教师对于所教授内容更多地只是被动地讲授与接受,而不能以主体的姿态主动地去理解与构建,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诸多顾虑,唯恐步入禁区。教师的顾虑使很多思政教师难以应用理论深入分析研究实际问题。

(二)民族地方院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特殊困难

学生文化差异大是民族地方院校思政课的特殊背景。民族地方院校大多地处边疆,学校立足于为边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所以在民族地方院校里,招收学生多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学生所占比例较高。这样生源结构必然导致不同民族学生之间文化上的差异,也是民族地方院校德育工作特殊性所在。各民族在长期生存中逐渐发展出一套适应自然环境、谋求生存发展、展现人际交往的独特文化,在本民族文化的长期熏陶下、不同民族学生表现出了独特色文化气质。思政课教育对象携带了多样的文化:不同的道德价值观,不同的民族性格、气质,不同的风俗习惯,最终表现在行为方式上也存在着诸多的差异。这些差异给思政课教学带来了新挑战:不同的价值观影响着学生对国家、民族、集体、家庭、个人的看法;不同的民族性格、气质影响着对同一问题的理解方式不同,接受的方式不同;不同的风俗习惯影响着对礼仪、尊重方式的不同理解。所以在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同时协调这种差异,统一于思政课中。

二、从教师教学发展角度寻求思政课困境的解决方式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高校思政课存在的问题,研究重点主要从两个视角来解决。两个视角即为一更新研究理念,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思政课的困境。现有观点对思政课所面临困境的改善大有裨益,但对于民族地区所面临的特殊困境需要更多的思路和方法。大学思政课普遍面临的困境教育无效的问题的背后,从教育者的角度寻求问题的解决往往折射出教师自身的素质问题。从思政教师自身素质不足为核心来探索教师教学发展以期来解决政课所面临的困境。只有教师具备高度的教育能力,才有可能更好地达到育人目的。

三、民族地方院校教师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民族地方院校思政教师教学发展“先天不足”

民族地方院校地处偏远,大部分思政教师与其他院校相比学历不高,深造不足,部分高学历、高职称的思政教师掌握了坚实的学科知识基础,但对于其他学科却知之甚少,教师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知识面狭窄,理论应用性较差,时事跟踪讲解少,教学方法多以单一的理论讲授为主,少与学生互动,对专业不自信,自我效能感低;对专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不深、不透。

(二)民族地方院校思政教师发展“后天政策补养不足”

民族地方院校的思政教师教学发展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同时面临后天政策补养不足的危机。就拿培训这种作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形式来说,培训名额和培训任务通常由主管部门分配到各高校,教师培训作为一种资源在分配过程中存在差别,民族地方院校在分配中处于学校隶属和地域的双重劣势,阻碍了民族地区思政课教师的发展。从学校的隶属关系来看,拥有进修机会的教师占该类教师的比例,教育部直属院校培训机会最多、中央其他部委院校其次、地方院校最少;从学校所在地区来看,华东机会最多、华北、华南其次,西南、西北、东北最少。思政课教师教学发展需要与中央政策理论紧密联系,民族地方院校由于培训对象有限,远离政治经济中心的状况影响民族地方院校思政教师教学提升。

四、教师教学发展效果差,教学效果受影响

民族地方院校思政教师一方面对教师教学发展有较强的需求、期待但民族地方院校的思政教师教学发展效果差。民族地方思政院校教师在接受新理论、新提法培训已经是辗转多次的理论培训,民族地区思政教师对新理论、新提法吃的不透,深入不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思政教师力求讲自己熟悉的、了解的,旧的,教学内容一成不变。民族地区思政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的效率不高,主要原因是,民族地区思政教师基本已经具备信息技术使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但这些基本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对教学所起到的作用究竟是好是坏?不仅不促进,有时甚至是干扰。就像制作ppt,每个教师都会做,但是做得好的少,有的老师甚至制作思政课ppt一版使用几年,结果内容陈旧,ppt成了电子黑板,教师的表达和其他教学技能发挥受限于ppt,思政课教学效果不理想。民族地区思政教师发展缺乏针对性的设计。对如何平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政课认同,如何将最新的理论用于指导民族学生的疑惑,如何调动民族学生的趣味与理论结合得很好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现在的民族地区的思政教师课堂教学发展没有结合民族地方院校的情况及教育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来设计,很难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一般的教学发展仅注重先进的国内外教学理念,至于如何将理念运用于民族地区思政课教学却很少提及,民族地区思政教师在接受了一般的教师教学发展学习培训后,教学却并没有明显改善,新内容的加入显得生硬、缺乏课堂指导意义。要提升民族地区思政教师的教学水平以适应信息时代带来的思政课挑战教学需要多方位协调解决。思政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困难的解决根本上是需要民族地区思政教师在思想上不断加强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在自我发展上多投入;思政课教学是基于实践的工作,各民族地方院校更加注重教师的教学发展,根据民族地方特点来设计自身的教师教学发展;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政策倾斜有利于解决民族地区师专教师先天不足,民族学生教育难度大的问题。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对于满足学生的价值观需求和社会规范发展需求有重要提升作用,同时改善思政课教学。

作者:白杨 单位: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