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师教学论文

时间:2022-03-13 11:22:10

导语:现代教师教学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现代教师教学论文

一、现代教师教学督导的典型模式

1.临床教师教学督导模式。临床督导技术应用于教师课堂教学督导,它直接以问题为中心,以帮助教师理解教学和提高教学为主要目标,该督导技术的创始人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科根(MorrisCogan)和戈德哈默(RobertGoldhammer)。他们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80年代成为美国最为流行的一种课堂督导技术。所谓“临床督导”即督导人员深入到教室中去,诊断教师教学中的困难、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以帮助教师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种督导技术最适合于对年轻教师的督导。临床督导具有多个特点,戈德哈默把临床督导技术的特点概括为九点:①一种改进教学的技术;②对教学过程的一种有益干预;③一种有目的能满足学校和教师发展双重需要教学管理活动;④能促进在教师和督导人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⑤要求教师和督导人员双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⑥既有自己固定的程序,又需要灵活运用;⑦提倡双方进行思想交流;⑧要求督导员比教师更了解教和学;⑨要求对督导员进行必须的专业训练。科根将临床督导整个过程分成八个阶段:①在督导员和教师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融洽工作关系,并促使教师进入共同督导的角色;②同被督导者一道商讨教案,共同备课。双方齐心协力,共同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实现方法、教具以及评估的方法;③设计和策划课堂观摩和听课的策略。双方协商确定收集课堂教学哪些方面的素材,确定收集这些素材的手段和方法;④督导员亲临课堂,观察教师的教学实况;⑤共同分析观察所获课堂教学的素材,总结出施教过程中,教与学两方面规律性的行为和偶发事件,并将二者明显区分开来;⑥为双方讨论会谈确定策略,制订目的,准备相关资料,编排进行程序;⑦召开双方面谈讨论会,共同分析素材,寻求成功与不足之原因,获得形成性评价;⑧重新回到备课环节,开始新的计划。制订改进的方案,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开始准备下一单元的教学。

2.区分性教师教学督导模式。区分性教师督导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成熟于90年代,并在本世纪初在美国学校推广应用。所谓区分性督导,乃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运用个别差异方法,借助于不同的活动、程序和时间安排,根据不同教师群体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组织督导人员、教师之间等,分门别类地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乃至其专业发展进行指导和评价,以保证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并对其专业发展和个人能力的提高给予全力支持的教学督导活动。该模式的理论依据是,教师作为一个群体,具有许多共性。区分性教师督导模式正是针对教师个体的特点,先行了解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而开展满足他们需求的教学督导活动,或是试图通过教师与教学督导人员的协同合作,以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区分性教师督导体系有多种理论模式,目前较有代表性的有格莱索恩(Glatthorn)模式、丹尼尔森和麦格里(Danielson和Mc-Greal)模式、格拉夫和威利尼奇(Graf&Werlinich)模式三种。格莱索恩模式从专业教学的重要性、组织机构对督导模式的影响、督学、教师本身等四个不同视角探求区分性督导的建构,为教师之间平等互助与合作提供良好的、饶有意义的机会。成为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完善自我指导的教师专业活动。该模式包含五个选项,以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丹尼尔森和麦格里模式是根据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从可操作性的角度设计区分性教师督导体系,包含三个层次的督导结构,主要集中于督导的形成性方面,利用教师指导活动来促进专业学习。此外,该模式还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提供不同活动会;格拉夫和威利尼奇模式与格莱索恩模式非常相似。它认为,影响学生成绩的唯一因素即授课教师。学校如要达到良性发展,就必须培育彼此的信任和道德环境。因此,设计了三种督导和专业发展水平。通过划分这三种截然不同的教师发展阶段,以求适应每个教师的长处,满足不同教师发展的需要。综合以上三种区分性督导体系可得4点特色:①对不同类型的教师采取区分督导方式,提供基于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水平的督导活动来适应不同类型教师的个体间存在的差异,以满足不同教学经历、不同类型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②鼓励教师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和督导活动,实现自我发展,主动发展。督导的重心放在促进教师积极参与、增强责任心和发挥主体性上;③承认每一个教师的独特性和尊严,使他们更乐于参与督导过程;④为教师之间、教师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平等合作提供了广泛的机会,为提升教师专业程度制定出一套自我指导和提高的发展活动。通过有针对性的区别督导,促使每个个体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3.发展性教师教学督导模式。顾名思义“,发展性督导”活动的首要特征就是其提倡的“发展”。同其他督导模式一样,督导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其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发展性教学督导的首要目标和宗旨也不例外。不过,与区分性督导不同的是,该督导模式强调督导对象是发展的主体,因而是以促进督导对象的发展为目的。发展性教师督导模式最早发端于英国。1984年,英国开放大学教育学院学者莱特勒(Latoner)等人用了两年时间,就“学校或学院教师考评方案的本质、影响及其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得出当时的教师督导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①绝大多数教师对督导模式存有恐惧心理;②督导模式重教学效能的核定,轻教师职业的发展;③督导模式具有单向性,督导者与督导对象缺乏双向交流。因此,他们在建议中提出了建立发展性督导制度。随后,英国教育与科学部授权苏福尔克(Suffolk)教授对原有的教师督导模式进行分析和改革,提出了发展性教师督导制度的具体方案,内容包括:督导与奖惩脱钩;注重专业发展和个性发展;提高督导者自身的素质;督导的准则是相互信任与合作;督导必须确定发展目标;督导必须透明和开放;督导面谈是最好的督导方法。可见,新的发展性教师督导制度与传统发的督导制度相比,有四点主要不同。首先,在督导方向上,注重督导对象的现实表现,更重视督导对象的未来发展,重在使督导对象增值。第二,在督导方式上,倡导督导对象的参与,重视发挥督导对象的积极性等。第三,在督导手段上,督导者和督导对象以互相信任为基础,制定双方均认为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督导计划和策略,并由双方共同担责,以实现发展目标。第四,在督导的效果上,重视学生、教师和学校在督导过程中的作用和主体地位,改变以往学校单一督导主体的状况,强调自评、互评、他评,建立多层面、全方位、立体式的督导方式,使学校督导成为学生、教师、学校管理者以及社会共同参与的交互行为。

4.对等性教师教学督导模式。对等性督导也称同侪督导或同伴督导,这种督导是在教师的同行或同僚之间,基于彼此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协同督导工作,并以此达成一致意见。因此可以说,在临床督导体系下共同工作的教师事实上也同时参与了对等性督导的实践。但对等性督导还有多种别的形式。美国学者格莱索恩给对等性督导的定义是,对等性督导“是一种由两个或多个教师为自身职业发展而进行的共同工作所达成的共识的中等正规化过程,通常的做法是互相观察课堂教学,对观察结果提出反馈意见,并就职业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这种督导模式当然可以超越课堂观察,将其扩展到其他领域。它能提供一种良好的环境,使教师间可用非正式的形式讨论和分析所面临的问题,交流观点,帮助彼此作好课程准备,交换教学技巧,相互支持等。格莱索恩的研究是深入的。他在其定义之上具体描述了五种不同的对等性督导的形式:①同伴指导。新任教师接受资深教师的教学指导,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探索新方法;②同伴互导。教师之间就各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进行分析,相互评价与评测;③课程改进。教师之间就与课程相关的主题展开协同工作,诸如如何实施和改进现行课程,以更广泛地适应课堂教学,切中学生特点,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如何开发新的课程单元和材料,以丰富现行课程。④专业对话。同级教师间就某个共同关注的教育问题,以思辨方式,针对教学展开定向讨论,旨在促进教学实践中多思考,多探讨;⑤行为研究。仔细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适应教学实践的变化,研发新的可行或更优方案。美国学者瑟吉奥万尼(ThomasJ.Sergiovanni)则描述了另外三种形式:①顾问指导。顾问即受委托充当督导员的教师,负责对新任教师进行辅导,为其提供训练和加以引导,帮助其了解教师角色,建立良好的教师自我形象,在资浅与资深的迅速转变中获得成功;②课程研究。教师之间互相实施、观摩和评鉴课程,以设计新的课程或改进现有课程;③教师协同考察学生作业。多位教师一起,通过共同检查和评价学生作业,以增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普遍关注,从中分享教与学的实际成果。并作为改进教学的有力措施,促使就教学的核心问题进行议论、反思,使教与学变的更为深刻。

二、综合评析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西方高等教育发达国家,为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教师的专业化运动渐入高潮,伴随着人本主义、行为主义、合作主义等学习理论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师教学督导职能发生了巨变,其由原来纯粹对教师的行政监控,迅速转变为监督与指导双重职能并重。在这一职能转化过程中,以改善教师教学技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当然最终目标是以完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现代教师教学督导模式日渐成熟。纵观上述几种模式,有如下几个共同特点。

1.督导方式从单一的训导转向协作互助。现代教师教学督导模式摈弃了传统的训导般的督导方式,强调督导员同被督导者之间的身份平等,注重在两者之间建立相互尊重和理解、彼此协作互助的融洽关系。这是一种全新的双方身份的诠释。这种转向极其有利于个体教师的自我设计和自主进步、极其有利于教师群体和教学团队的共同提高。

2.督导内容从单一转向广泛而丰富。四种督导模式中,虽然也包含对被督导者已有水平的评鉴,但更注重其未来的发展提高。不仅关注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同时也关注增进教师学科专业知识、激励教育教学反思、增强教学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管理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3.督导主体从单一走向多元与综合。现代教师督导模式中,作为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督导主体,其构成成分是综合的,多元化的,涵括了院校的领导、行政主管、教师同僚、教师自身,学生家长、社会其他人士等等。一言以蔽之,只要关心教师发展和教育进步、能为教育献计献策的人士,原则上皆可以成为教师教学督导的主体参与其中发挥作用。

4.督导信息的反馈从滞后变为及时。以上四种新的教师督导模式都十分注重教学过程动态情况的实时反馈,从督导开始实施直到结束,督导者都会依据自己了解和掌握的督导对象的教学水平的变化、提高和专业发展动向,以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及时与其进行广泛而频繁的会谈、交流与沟通,指出其优缺点,并及时给以鼓励。每一轮督导结束后,督教双方立即召开督导总结会晤,就本轮督导整个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收获的经验、取得的成功等进行全面交流,彼此达成共识,并以此作为下一轮督导计划制定的关注点。除上述几个共同的特点外,每种模式也有其独自特点和不足之处。临床督导并非人人必需,也并非一种长期不变的策略。它主要适用于新任教师。对资深教师而言,临床督导或许意味着监督过度,不一定是最适合的模式。区分性督导本意即在于对不同经历的教师采取不同的督导方法。它在尊重教师个人发展阶段性和个性化的事实和规律的基础之上,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计划。诸如为实习教师制定转型计划,为新任教师制定达标计划,为有困难教师制定改进计划,为资深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计划等。但其并非一个具体督导模式,需结合其他模式进行。发展性督导也不是一种具体的督导模式,而是在总结现代教师教学督导总体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指导教师督导工作总体方向的理念模式。对等性督导适用于各类不同的教师,但因督导者可能因缺乏足够的权威性而使督导流于形式。

作者:易声耀徐海军张竞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