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论文2篇

时间:2022-11-27 03:11:48

导语: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论文2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论文2篇

第一篇

1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1.1教师个人因素

通过对省内部分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我们感到,省内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现状与要成为我们所期待的“专家型”教师,还具有相当大的差距。目前,省内大部分高校的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存在的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教学能力发展受青年教师的实际经验所制约———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与其教学经验呈正相关,青年教师在入职的最初几年是教学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而目前由于高校普遍扩招,使得他们仓促上阵,极少进行教学方面的系统培训,致使教学经验匮乏,授课质量很差。尽管表现出对待教学工作能够认真负责、积极努力的态度,但他们普遍缺乏授课经验,加之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表现在,授课过程中鲜有针对性、预见性不强,缺乏灵活性等。教学能力发展受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所制约———虽然青年教师多是博士、硕士,但他们的知识基础(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实践知识)普遍相对薄弱。青年教师在入职前学习了学科专业知识,但教学的规律、原则、方法、策略与教学行为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实践经验等都非常欠缺,基础知识薄弱、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的弱点在他们身上体现得一览无遗。美国卡内基促进教学基金会主席、斯坦福大学教授舒尔曼教授提出了教师的七类知识结构观点。包括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习者及其特点知识、教育背景知识、教育目标、目的和价值观、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显然,教师的知识结构已不再局限于“学科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的模式,还必须具备人文科学、教育、工具性学科和专门性学科知识以及技能技巧。由于青年缺乏这些情境性学习的机会,难以获得实践性知识,从而影响其教学能力的长进。教学能力发展受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制约———教学能力是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包括教学准备能力(选择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教学把控能力(对所要从事的课程教学的认知和理解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语言运用的准备、对学生学习的指导等)、教学评价能力(教学活动结束后的自我评价、对所授课程的评价、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等)。对他们而言,在准备阶段,教材的选取、教学资料的收集、教学大纲的编制、教学方法手段的采用以及教学模式的甄别等,都决定着他们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施阶段,教师的认知技能起到关键性作用。教师的认知水平高低决定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水平。他们只知道教什么,但不知道如何去教。教学活动结束后,青年教师对自身教学水平的评价能力和反思能力尤为值得关注。青年教师往往不能意识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不足之处,因此,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其职业能力成熟的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必须引起各高校的高度注意。

1.2校内环境因素

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成长受学校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是学校管理体制、学校环境、教师自身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具体说来,校内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能力发展受学校的激励机制所制约———高校对教师的评职称、聘岗位、津贴补助、奖金待遇等的评定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指挥棒”,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各高校普遍实施了教师评职晋级的考核激励机制,但在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中,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科研成果、学术论文等一些可以量化的指标成为考核的重点,而教学过程环节及效果等这些难以量化的指标则被忽视,应当说这是当前高校考核评价机制的非常大的缺陷,更是教师关注的焦点问题。而且,“重科研轻教学”的激励机制已不再是某一高校的单一行为,对教师的引领作用是非常大的。显然,这一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割裂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对教师钻研教学,提高教学能力是十分不利的。教学能力发展受高校校本培训体系所制约———校本培训是以各高校的教学需求为中心,致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培训方式。目前,高校的“专业性学科”的特征,以及教师所学的知识结构特点,使得教师的教学基础知识受到限制,无法满足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需要,也体现出教师职业培训体系的缺陷。现在的高校教师几乎没有培训,既便是进行培训也是偏重于学科专业培训,且内容单一,水平不高。现行的教师培养模式仍采用的是传统教师培养方案,教师教育的专业特点不鲜明,专业教育水平低下,内容脱离实际。教学能力发展受业绩考核机制所制约———目前,各高校对教师的业绩考核,仍然停留在科研、教研项目的多少、学术论文及专利的数量、获奖成果等能够量化的具体指标上,而在教师的教学理论的掌握、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焦旭技能、实践能力等不易量化的指标方面的鲜有可操作性的考核指标。尤其是对新教师入职后的教学水平考核机制和评价更是缺少针对性,评价指标和标准笼统、宽泛,难以操作。致使教师教学质量方面考核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主观因素起主导作用,直接降低了考核和评价结果的真实性。长此以往,不仅不能起到对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引领作用,而且还会挫伤教师积极做好教学工作的主动性。总之,青年教师个人的内在因素和学校考核评价机制及环境是阻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直接动因。

2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评价的对策思路

从国内外高校对教师的培养、考核及评价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辽宁省多数高校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发展的重视程度及采取的措施,与国外大学及兄弟省份的高校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差距一方面来自于高校本身的制度环境层面的因素,另一方面源自于教师自身层面。有鉴于此,必须从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及有效评价等方面予以重点考虑,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本文从两个方面探讨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和评价的途径。

2.1制度层面

(1)加强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条件。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输者,更是知识的学习者,必须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校本培训以及入职后的各种学习、培训是保障青年教学能力提升和今后发展的必要条件。因为校本培训源于学校课程和总体教学需要,为教师量身定做、进而满足教师的工作需求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校本培训最重要的是将培训与教师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满足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关注教师提升自身创造价值的能力,为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必要的条件,是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更是高校最重要的任务;作为高校,应根据青年教师职业生涯阶段,有针对性的开展好校本培训,提供不同的帮助;应当在微观和宏观两个不同层面对青年教师进行力所能及的指导和帮助。校本培训是对青年教师学历教育的重要补充,以学校和教师具体工作为基础,要基于学校教学工作的总体要求、基于青年教师“专家型”发展的需要。总之,要增强校本培训的实效性,真正促进教师完成好角色的转化、不断增强教学技能、掌握教学方法,在职业道德、自我发展等方面,打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强化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考核与评价,为青年教师发展提供规范。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具体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细致的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如何提高教师评价标准的可操作性呢?我们感到要建立行为特征、描述性和量化性三种评价标准。一是体系严密,指标具体,步骤完善,切合教学实际。二是评价标准详实、全面,涵盖教学能力、管理能力、专业能力和发展潜力等。三是评价过程民主、透明,鼓励教师参与。四是定位准确,致力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总体提声。五是注重教学过程实践。评价标准侧重于教师的教学活动,力求客观、真实。(3)加大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与评价的平台建设,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支撑。各高校应整合资源,将高等教育研究所(室)、师资培训中心、教学督导、教育教学评价中心、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机构进行必要的重组,以教育项目为依托,通过政策、资金的支持,承担起教学研究、师资培训、高等教育研究和决策咨询等任务,进一步优化青年教师成长的平台。通过教学研讨、教学观摩、教学沙龙、教学讲座等形式进行交流,共享教学工作的得与失,进而增加教师之间的合作,创建一种共同提高、相互学习和促进的良好氛围,形成循环持续的交流和学习过程,不仅有助于青年教师不断成长和提高,而且对于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总体教学质量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4)改革青年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平台。高校的评价和考核机制与教师的职称晋升、课酬分配等密切相关,对教师的职业认同、教师的生存质量和发展前景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师发展的“指挥棒”。根据我们对沈阳市沈北新区5所高校的调查,超过6成的被调查的青年教师认为,教学能力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合理的职称聘任和业绩考核制度,重科研、轻教学已为高校教师的普遍认知。因为,职称晋升有科研教研的硬指标,不搞科研发论文职称晋升就是空话,科研可以使教师名利双收。高校对教师的评价、考核机制的这种软肋,必须靠制度改革予以解决。众所周知,教学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教师的敬业精神、教学能力、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环境等诸多因素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受急功近利心理的驱使,多数教师片面追求科研工作量,不愿承担教学任务,即便是承担了教学任务也无心教学,尤其是一些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基础课教师,课时非常多,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考虑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等问题。可以说,高校的考核、评价制度对教学不予特殊关注的情况,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2.2教师个人层面

(1)增强青年教师的自主发展的意识。我们认为,高校青年教师应更多的把教学能力发展作为自己的终身奋斗目标,在观念、职业道德及教学技能等方面,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逐步向专家型教师的目标迈进。这就要求青年教师要切实强化自身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最根本、最重要的素质,也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前提条件,更是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要以学生为本,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自觉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加强团队合作,相互帮助,集体进步。要不断增强自主发展意识,树立终身学习思想。树立自主发展意识、终身学习思想是青年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的加快,对教师教学能力、专业技能的要求更高,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补充新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2)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切实提高教学理论基础。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即教师教的方法(教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学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探究法等。由于高校的专业课教师大多出自研究型大学而非师范院校,所以掌握教学方法也是教师必修课。高校教师,应掌握教学方法,并能灵活自如的运用。作为青年教师,应重点知晓要让学生学到什么?要研究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教学方法,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衡量,以及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手段等教学基础等问题。青年教师只要经常进行这样的思考,形成思维习惯即可将积累的教学方法理论灵活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3)加强实践反思,强化自身教学技能评价。教学反思是青年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成长为“专家型”教师重要途径。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经验和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基础。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发现问题、及时总结自身的教学所得,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而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努力取长补短,是促进青年教师加速成长的必由之路。布鲁巴奇等人提出了“反思日记、观摩分析、职业发展、行动研究”四种反思方法,值得青年教师借鉴。我们以为,教学反思就是对课堂教学过程中自己的行为进行全程回顾,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剖析和评价,总结教学中的得失,记录教学经验和心得,这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对照自身的教学活动,发现自己与优秀教师的教学差距,品味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吸取其教学长处,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形成自身教学风格。而通过新老教师的各种形式的教学交流,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分享成功的经验,总结教学所失,有助于青年教师开拓视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促使其有效思考,不断进步。通过行动研究,使青年教师将自身的教学活动与分析研究结合起来,运用教育教学理论,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存在的具体问题,是教学反思的延续,能够帮助青年教师对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继而实现有效的解决。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成长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对激发教学智慧、将反思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动、指导和融于教学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4)加强教师科学研究及创新能力的提升。高校具有三大职能,教学、研究、社会服务,高校教师是这三大职能的实践者。教师不仅是教学工作者,还是研究者、社会服务的提供者。高校青年教师仅仅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科研应成为大学教师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作为知识和科技的创新者,只有在科学探索中,其能力、创造性探索的能力、视野等才能进一步拓宽。此外,教师工作还有比较大的时间及地点的弹性空间,他们没有较多的行政工作,无需坐班,可以有许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教研及社会服务工作。我们认为,作为教师,要做到教学与科研并重发展,以科研支持和促进教学,以教学驱动和激励科研,实现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结合,通过科研和教学的结合,达到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孙超崔国生安玉兴单位:沈阳工程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第二篇

一、高职教师教学整合能力的内涵

教师的教学整合能力,是对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教学能力进行综合,以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整体最优。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形式所体现出的特点,高职教师的教学整合能力的内涵可以理解为:高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组织和协调各种教学和实践能力,来寻求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教学最佳结合点,以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整体目标。它包括包括教书育人和学术科研的整合能力、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的整合能力、创新思维和信息化教学的整合能力。

二、高职教师教学整合能力提高的途径

(一)职业教育理念要与时俱进

教育理念是教育行为的先导,决定着教育实践的方向。高职院校教师只有具备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对高职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功能有清醒的认识,才能更加自如地在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等方面按照高职教师的要求提升自己,以高效的方法培养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可以从多方面创造有利于教师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变为教育实践的条件。一是“引进来”:高职院校及时把高职教育最新、最科学的教育理念引入学校(如可以通过会议、专家讲座、教师座谈的形式),引导教师提出社会性、实用型的研究课题,结合本校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提出切合本校的教育理念,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二是“走出去”:鼓励教师继续深造学习(如顶岗实践和继续教育),汲取更为先进的教学理念,了解学术科研动态,创设有利于实践先进教学理念的情境。

(二)教学和科研“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1.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要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让教师在教学中能真正的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加强教师对本学科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手段以及课程内容的研究,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新颖的教学设计,利用短期培训、职业技能大赛、青年教师讲课说课比赛等教研活动,从多方面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2.多举措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进一步明确科研定位,做到科研从教学中来,到教学中去。鼓励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申请校级、省级和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吸引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形成梯形科研团队。同时,院校科研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专题报告的形式,向教师灌输先进的科研理念,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加强校企合作,在实现学校和企业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全面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三)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并举

1.加大顶岗实践力度

加大教师顶岗实践力度,以锻炼高职教师的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对接能力。学校可根据每位专业教师的年龄、专业制定相对应的顶岗实践计划和实施细则,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结合企业的工作流程与产品制作工艺,鼓励教师为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出积极建议,解决目前职业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内容和企业需求的最佳结合。

2.鼓励教师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规划与建设

一方面,鼓励教师针对本专业实际情况提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鼓励教师设计、安装实验设备,按照教学实际构建真实的企业管理、运行环境,使实验实训基地成为提高教师实践技能的重要场所。另一方面,教师利用专业优势广泛开展社会调研,通过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工艺流程、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不断提出新观点、新思路,解决企业生产、流通过程中一系列难题,有助于实现校企合作。

(四)创新思维和信息化教学能力须重视

1.树立创新意识,优化高职教师培养体系

要转变传统的以教学和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行为和自主能力。在培训内容上,应该以教师的创新知识教育为中心任务,拓展教师的独立思考空间,激励教师的创新进取精神;在培训方式上,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交流会议,了解本专业学术前沿动态。

2.提高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能力,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一方面,高职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熟练掌握信息网络技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演示教学相关内容,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中使用相对应的信息技术工具,以优化教学设计和完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根据各个专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信息分享平台,每个教师和学生都能通过相应的账号和密码到资源共享平台进行资源下载和学习。

高职教师整合能力是高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组织和协调各种教学和实践能力,来寻求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教学最佳结合点,以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整体目标。它指引高职双师队伍建设的方向,密切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高职教育的发展前景。所以,为了更全面更系统地提高高职教师教学整合能力,更好地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现代化建设,就不仅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而且要坚持教学与科研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创新教学和信息化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高职教师整合能力提高。

作者:张文珍单位:菏泽家政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