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发展共同体实践探索

时间:2022-08-02 09:01:01

导语:高职教师发展共同体实践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教师发展共同体实践探索

摘要:职业院校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水平。本文基于名师工作室的实践研究,探索构建跨院校教师发展共同体,构建校企合作的教师发展共同体,构建中高职教师专业学习发展共同体,构建教师教学研究发展共同体,这种多领域,多维度,立体化的教师发展共同体,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中高职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中高职;教师发展共同体

所谓“教师发展共同体”是具有共同的教育理念,共同的目标和追求,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具有不同发展意向的教师、专家、学者以平等姿态参与组成的研究团体。它鼓励一种源于教师内部的相互协作、相互学习、相互支持,促进专业成长,而不是来自于外部的行政式的评价。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到2022年,“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职业院校创建名师工作室,在名师工作室引领下构建职业教育教师发展共同体,无疑是促进和造就“双师型”名师团队的重要方式。四川省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是以专业为核心,跨学校、跨层次、跨区域,组建的中高职衔接、院园合作的双师型名师团队,以构建中高职教师发展共同体,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一、构建跨院校教师发展共同体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通过研修培训等形式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职业院校创建名师工作室,在名师工作室引领下构建职业院校教师发展共同体。基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需要,不同院校,不同专业名师工作室之间加强协作,形成名师工作室群,实现跨院校,跨专业的教师发展共同体。四川省职业院校的名师工作室有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等12所不同专业的名师工作室。四川省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除了与其他省市名师工作室的联系和交流外,主要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名师工作室、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名师工作室等组成工作室研究群,共同开展学术研讨活动。工作室之间多次开展经验交流、成果展示,实现了数据共享、经验共享、专家共享,有机构建成学科间教师跨专业发展共同体。

二、构建校企合作的教师发展共同体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的意见》提出“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合作,实施教师企业实践和兼职教师聘用有效对接,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企业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的校企人才双向交流机制,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建设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和兼职教师资源库,将校企合作就是是实现资源互换和共享的一种途径,是校企双方提高效益、实现共赢的立足点”。名师工作室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立足点,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两步骤,将行业专家最大限度地吸纳到工作室的队伍中来,将学者、专家带出去开展区域服务活动,形成了校企合作共同体。(一)请进来,提升教师教育理念。报告中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请进来”是指以名师工作室的名义邀请行业专家(园长、主任、骨干教师)到职业院校开展专题讲座,并承担校内实训课程;中高职名师为幼儿园教师开展业务、科研培训,提高合作的力度和密度,实现双方之间的共同发展。“进”不仅是学生,更是教育方法、资源和理念,这些探索也让教育开放的脚步迈得既稳又实。2018年7月至今,四川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已邀请了西南大学、四川师大、成都大学、四川省教研室等数十名领域专家来到工作室,开展教学、科研、培训等方面的专题活动,工作室成员依托四川省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积极开展专业调研,搜集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模拟情境教学,学术研讨,形成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报告,实现教师多个领域的专业成长。(二)走出去,学习企业先进经验。“引进来”是为了更好地“走出去”。所谓“走出去”是指派出优秀教师外出讲学考察学习,积极送教下乡活动,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名师工作室组织学员们前往泸州市张坝幼儿园进行环境、教学的实地观摩和考查;针对中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衔接的需要,工作室团队先后赴泸县、江阳区、叙永等地开展观摩讲评、专题讲座等送教下乡活动,为制订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材料。

三、构建中高职教师专业学习发展共同体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因而结合学习的情境性、互动性以及学习者的主体地位的原则。名师工作室通过教师之间教学展示、教学答疑、教学比拼等方式,互相听课、赏析课程,共同促进教师的教学发展。“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她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建立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人际关系,形成一定的规范和文化。名师工作室通过导师指导、专题研讨的方式,促进成员的专业成长,形成“学习发展共同体”。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在对团队内的青年教师进行学历水平和专业特点分析,然后根据相关需求指定培养导师,形成了固定的二十位“师徒”关系。导师遵循“擅长理性分析,促其向科研领域引导;擅长课堂教学的,就促其向课堂教学技能技巧方向发展;学历较高,专业水平积淀深厚、素质全面的,就鼓励她们向名师方向进军”的基本路线,尝试实施以导师引导为方向,启发学员实践探究的“学习发展共同体”。专题研讨,助推成长。工作室围绕培养目标,开展系列专题研讨活动,为教师的个性化成长创设条件,助推部分教师成为“知名青年教师”。名师工作室定期邀请专家开展学术报告,让学员了解最新的教研动向和最新的教学理念。2018年11月,学前教育工作室有幸邀请了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刘云艳教授、四川师范大学吴定初教授、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友德教授、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杨达教授、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刘先强院长等,有针对性地对课堂教学、人才培养、学术论文等方面开展了十余场专题讲座。讲座中,工作室学员进一步了解了学前教育当前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内涵及教学资源库建设,掌握了基于专业认证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原则及方法等。讲座之后,组织普通学员和专家、特级教师面对面交流,就学科教学中的热点与敏感问题积极讨论、发表意见,在思维的交流和碰撞中,形成一定的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

四、构建教师教学研究发展共同体

社会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社会互动性以及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因而,名师工作室通过聚焦线上、线下的情境课堂,研磨教师教法,挖掘学生学法,一定程度上构建了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一)聚焦课堂,研磨教法,开展课程开发。名师工作室通过线上+线下交流学习,互相听课,赏析精品课程和开展校际交流、学科间交流等。在交流过程中,由专家指导,从不同侧面领略精品课的精妙之处,从细节中挖掘教育智慧,积极探索如何在各自教学实践中渗透。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开展在线课程《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研究课,录制课堂或课堂的一个片段,供青年教师学习,名师共同探讨。名师工作成员开展中高职课程实践演练,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将自己的课堂录像上传到网上,接受名师的指点,开展评课研究,这样不仅能够便于教师观察课堂事件,也便于教师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习的过程。基于这样围绕自己教学课堂的“共同事件”的学习吸引了教师,辅导者与学习者便组成了一个教学实践共同体,进一步共享知识、资源和信念,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二)关注问题,以研促教,开展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名师主持研究课题,关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等职教热点问题,带动团队教师从事教学研究,形成学、研、教一体化。鼓励名师工作室每个学员都有自己的课题研究方向,以课题推动教师发展,以科研提升教师素养,以研究来形成教师特色,通过在课题中反思、实践,引导教师由经验型向专家型的转变。目前,学前教育专业依托工作室平台,已对全省13所高职院校、20所中职学校以及30余所幼儿园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电话访谈,形成十几万字的调研报告,收集整理各中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2018年人才培养方案,组建科研团队,认真分析材料,针对热点问题申报省、市、院等科研课题。

总之,“名师工作室”是在名师的引领下,以专业为纽带,营造一种共同研究和学习的氛围。定期展开学术研讨、经验交流、成果展示,实现数据共享、经验共享、专家共享,构建院校间、学科间教师发展共同体,积极将成功经验和研究成果向其他学科名师工作室推荐、介绍。另外,还要加强与其他省市名师工作室的联系和交流,互学经验,互通有无,为跨省市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构建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陈兆芳.名师工作室引领下高职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构建[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6,25(01).

[2]崔立平,张振华.中职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实践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7(02).

[3]白杨,康黎.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方法与途径——以广东省深圳市张玉彬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为例[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7(01).

[4]俞小丽.谈名师工作室引领下高职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构建[J].学周报,2018(29).

作者:谢应琴 高原 单位:泸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