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结合
时间:2022-05-07 08:28:28
导语: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结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通过走访企业了解高职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在高职教育中融入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论述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目标、原则、保障措施等,提出根据专业特色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将行业企业要求融入就业指导课程中;在常规教学课程中结合企业需求设计课程内容,力求将企业的技术要求、管理经验、服务理念、团队合作等要求渗透到日常教学和实训环节;在工学结合办学、订单班教学,以及班级、社团中进行企业化管理,从而促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
【关键词】高职院校;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融合;实践
一、高职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高职学生就业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笔者所在课题组对广西南宁、柳州、桂林、北海等地的汽车企业进行大量走访、座谈、发放问卷调查,并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研究资料,总结目前高职学生就业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有:一是企业认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差、承受能力差、对企业忠诚度低、频繁跳槽;二是企业对于毕业生就业后职业素养不满意,认为他们合作意识差、纪律涣散、责任感差;三是企业认为不少高职学生狂妄自大,不屑小事,不懂装懂,回避责任。例如,企业对于员工的要求表现在其纪律性、奉献精神和责任感,而高职学生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纪律性涣散、斤斤计较和责任感淡薄的问题;企业对于员工有着团队意识的要求,要求员工在生活中讲团结、尊重人、共患难和顾大局,而高职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共事能力和以自我为中心,无法共同攻坚克难的问题;企业对于员工有着钻研业务、注重实效和手脑并用的职业品格的要求,而高职学生事业心不强、不注意节约等,与企业文化相悖。企业认为,高职院校是培养企业一线员工的摇篮,但是一些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过于倾向技术性,高职学生大部分能在技术上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然而学校在校园文化氛围中却很少融入企业文化,无法让学生感受到浓重的职业氛围,因此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职业培养,这导致高职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后难以适应企业文化。因此,有必要在高职教育中适当地融入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区别
(一)企业文化内涵。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创立和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要求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经营理念和管理哲学,并由此产生的组织文件及组织行为。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下形成的,带有企业特色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发展愿景、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它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三个层次。企业文化属于社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从狭义上讲,企业文化体现为人本治理理论的最高层次。企业文化传导的是企业生产经营理念以及特色价值观,而且是传导到企业规章制度、经营理念与奖惩制度之中。企业是一个经营单位,通过自主经营创造财富,换言之,必须承担自负盈亏的结果。因此,企业是一种经营性组织,目标是实现利益最大化。企业的组织活动内容决定了其文化主要是一种追求利益的功利性的价值取向。(二)校园文化内涵。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学校工作学习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传统,发展目标、学风、校风、教风以及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等,并且通过学校的软硬件建设体现出来,形成学校的特色文化,这种特色文化通过该校的校园建筑风格、校园景观设计、文化建设长廊、学习角等硬件建设体现出来,同时也通过校风、学风,以及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态度、日常行为规范、生活习惯等精神文化体现出来。校园文化也所属于社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学校是一个社会组织,它的文化也属于组织文化。学校作为教育机构,主要教授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而校园文化主要是通过环境教育影响教师和学生,陶冶教师和学生的情操,构建健康的人格,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的企业人员。(三)两者区别。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同属社会亚文化,并且层次结构极为相似,但由于其具体发生作用的环境完全不同,使得其具体的文化内容和文化活动形式差异明显。两者的差异在于:校园文化的参与者是师生员工,企业文化的参与者是企业员工。校园文化帮助教育教学,目标是培育人、塑造人;企业文化帮助经营管理,目标是激励员工,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校园文化以研究为主,企业文化以实践为主。校园文化强调使命感,企业文化强调责任感。企业文化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保障企业文化自上而下地执行;校园文化则通过教学过程、社团活动以及其他学习生活进行影响。
三、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的思考
(一)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的目标、原则、保障措施。具体如下:1.融合目标。将企业文化中的价值标准、行为规范、服务理念、团队意识、职业道德、管理制度融入高职校园文化中,建立符合高职院校的“企业化”的校园文化,即将企业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工学结合、订单班、班级建设、社团活动等方式渗透到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中,培养高职学生成为技能过硬、职业素养好的企业技术人员。2.融合原则。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企业所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他们面向某个岗位,往往完成工作需要团队合作,且企业有严格的纪律、规范的操作和管理、高标准的技术要求和高效率的劳动,因此在培养学生时更注重实践动手能力而非普通高等院校的科研能力。教学过程中要求既重视基本知识的学习,又强化职业技能的提升,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人沟通、团结合作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建立具有企业化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3.保障措施。(1)深入企业调查走访,了解学习优秀的企业文化;邀请企业专家领导一同谈论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的融合模式和途径;借鉴其他高职院校的优秀经验;通过以上三种方式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本高职院校的校企文化融合的方案。(2)推动教师队伍的建设,安排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深入学习优秀企业文化内容、管理模式等,总结出一套校企文化的融合方案,并在高职院校进行推广实施。(二)融入途径。具体如下:建议将企业的经营哲学、价值观念、团体意识、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形象、企业制度等企业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中,体现在日常教学、社团活动过程中。具体实施途径如下。1.根据专业特色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将行业企业要求融入就业指导课程中,正确进行职业规划,强调职业素质的培养。就业指导课与专业课程的区别在于,就业指导课注重的是职业道德教育,以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为目标,因此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就是培养敬业精神,增强服务观念,强化规则意识,树立团队合作精神,倡导诚实守信、踏实工作的工作态度。具有专业特色的就业指导课将行业企业要求、岗位特点与职业素质的要求相结合,同时将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迷茫进行梳理,让学生通过就业指导课程不但了解相关岗位要求、职业素养要求,还对职业规划有明确的方向。2.常规课程教学中,结合企业需求,设计课程内容,力求将企业的技术要求、管理经验、服务理念、团队合作等渗透到日常教学环节、实训环节。不同于普通高校的精英教育,高职院校与市场和企业连接更紧密,培养的人才将来是企业的一线员工,是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奠基石,因此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上应将该行业企业的高标准的技术要求、优秀管理经验、服务理念、团队合作等要求渗透到知识点的教学实训过程中,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地设计团队合作的学习任务,将各种工作任务进行分解,进行模块的训练,模拟真实的工作情景,除了考核专业技能的掌握,还融入企业管理、服务理念、团队合作等考核指标;而不再独立地考察个人的能力或专业技能,更多地通过团队的合作表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从而实现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一线员工。3.工学结合办学、订单班教学过程中,对实训场所进行企业环境建设,对实训实习纪律进行制度化管理,对考核进行“经济化”考核,对实训实习场所进行科学规范化管理,对学生进行自觉化管理。工学结合、订单班等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由于都是与品牌或企业合作,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实现校企文化的对接。在硬件上,将实训场地建设成相应的企业工作环境,并通过悬挂品牌名称标识、企业理念、企业愿景价值观、服务理念等进行企业文化的熏陶,在实训场所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服务规范流程等进行职业素养的熏陶。在软件上,对实训实习纪律进行制度化管理,制定企业化的管理制度,比如考勤、交接班工具零件的整理归位、作业过程规范要求、作业结束后卫生清洁等,制定严格管理制度,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经济化”考核,将学分和成绩转化成经济考核,比如100制相当于月薪5000,各项考核指标完成,获得相应薪酬,不达标扣除相应的薪酬,模拟企业的考评制度,根据达标率进行“经济”考核,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于成绩高低的重视度。在实训实习过程中,增加企业现场管理考核内容,如进行看板管理,了解作业进度;进行设备工具管理、培养5S职业素养;进行安全作业管理,培养良好职业习惯。另外,在着装上,要求进入实训场地,必须着相应工装,佩戴工牌,在语言上运用相关职业用语,在行为举止上运用职业规范的职业行为。4.班级、社团进行企业化管理,将团队合作、积分管理等与学生综合表现挂钩、与个人奖学金、评优评先等结合在一起。一个班级、一个社团,可以类似一个企业。人数多少代表了企业规模的大小,班级内部的宿舍、社团里的部门可以看作一家企业内部不同的部门,大家有共同的目标,就是个人发展越来越好、企业发展越来越好,每个人都关系着这个“企业”的发展壮大,因此可以根据班级或社团的各项任务进行分工、实行责任制,也可以进行轮岗制,让每个人、每个团队参与班级、社团管理,身兼班级管理、社团管理责任,并进行积分考核,将其与学生评优评先结合,作为评比考核标准。
四、评价方法
(一)过程考核:过程目标达成。把岗位能力按照课程设置要求分解成几个过程目标,比如一门课程及对应掌握一个岗位技能,则把该门课程分解成几个过程目标。制定相应的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对学生的能力进行阶段考核,所有项目考核完成合格者则应该视为掌握该岗位的其中一项技能。不再单纯地采取所有课程内容学习完成后的一次实训考核或理论考核来衡量学生成绩。(二)实操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与企业要求紧密结合,企业对员工的考核更注重完成了何种工作,获得了何种经济效益,因此改变以一次理论成绩定胜负的方式,转而采取实操为主、理论考核为辅的方式,理论知识是为实践能力服务的,因此更注重学生岗位技能的提升而非理论知识积累。(三)现场考核、职业素养考核。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更多地采取现场考核的方式,所有考核项目结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严格按照企业用人的要求制定考核标准,且采取现场考核、案例考核的方式,尽可能实现与企业考核统一标准。另外,在所有的实操考核及学习过程中,注意宣传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实现在校期间培养学生做好角色的转变,以更快地适应企业。
【参考文献】
[1]宁勇敏.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通[D].上海:复旦大学,2008
[2]金荣蓉.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
[3]胡国良.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D].天津:天津大学,2012
[4]项海涛.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机制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4
[5]刘利峰,龚又国.高职院校企业订单班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探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4
[6]张怀钊,何华.试论职业院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深度融合[J].教育与职业,2015(5)
作者:莫舒玥 单位: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探析
- 下一篇:高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