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微课制作能力研究
时间:2022-11-08 08:48:49
导语:高职教师微课制作能力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提倡网络课程、MOOC、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开展,微课作为一种支持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新型课程资源,由于其本身具有的时间短、结构良好、以微视频为载体的特点得到广泛使用。但是,“对微课认识不到位,微课缺乏实用性、微课制作质量不高、微课应用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各高校微课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河源职业技术学院自2015年开始在全校推广微课的建设和应用,笔者作为信息中心人员结合研究项目开展了对高职教师微课制作能力提升策略的探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高职教师;微课;制作能力
一、背景
笔者认为,与其他信息技术整合教学遇到的困境类似,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微课建设与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提高教师的微课制作能力是在学校中推广微课的决策者和组织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二、学校建设基础
自2007年引入网络教学平台以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在校内形成了“合格课程—优质课程—精品课程”的三级课程项目建设机制,教师申报每一级别的项目都必须完善相应要求的网络教学资源,通过几年建设,学校建设了700多门校级网络课程和61门校级精品课程,并建成10个专业教学资源库,资源容量达到800多G,从以上数据来看,学校的教学资源覆盖课程范围广,资源总量大,似乎已经能够满足在校师生的教学需求。但是,从学校信息中心进行的几次调查来看,大部分的课程日点击率并不高,资源下载率、在线互动率均处于较低水平。从资源本身的特点分析,我们发现学校已经建设的资源主要存在不实用(没有紧密对应教学内容)、类型单一(主要是文字和图片)、非结构化(没有构成资源系列)、读取不方便(需要下载)等问题;从教师方面的原因分析表明教师缺乏教学资源制作技术、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理论、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意识,网络教学平台和专业教学资源库更多地被认为是申报各类精品课程的手段而非推动教学改革的工具。2014年底,学校决定在校内推广微课的建设和应用,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建设以实用性微课为主的教学资源,以带动信息技术和教学的深度融合。笔者所在的信息中心负责技术指导工作,配合学校教务处开展项目组织和实施工作。
三、策略探究
为保证微课建设项目在校内的有效开展,学校信息中心和教务处通过研究有关方面的理论和学习其他院校的建设经验,同时结合学校实际,一年多来对高职教师微课制作能力提升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以下策略:(一)注重技术支持团队的创建。关注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整合过程中的抵制力研究的欧美学者JohnBauer&JeffreKenton认为,学校需要配置一个有时间致力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熟练人员,也可称之为“技术协调员”(Tech-coordinator),以便随时为教师提供技术支持,以增加他们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愿[3]。2015年,河职院在项目初期组建了一个以信息中心、教务处、督导处人员为主要参与者的“微课建设技术支持团队”,团队的组成人员包括教学研究人员、教育技术人员,主要负责为教师提供微课建设标准、组织技术培训。2016年,校内成立“教学信息化工作室”,由信息中心教育技术人员指导,各专业熟悉动画制作、视频编辑、美工设计、网页设计的学生加入,主要为教师提供微课建设技术咨询和支持。通过以上两个团队的建立,帮助教师明确建设思路、扫清技术障碍,为微课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二)先行培训技术支持团队。微课作为一项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变革时代相结合的新产物,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要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研究,为避免建设的盲目性,河职院首先派出校内技术支持团队核心成员外出培训,主要培训目的是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微课、怎样在校内应用和教师需提高哪些方面的微课制作技术。在明确的培训目标之上,学校精选了国内知名机构如教育部教育管理中心或知名人士如微课实战派讲师刘万辉等开设的培训课程,内容选定微课理念、教学应用模式和微课开发实战技术,派出技术支持团队成员代表进行学习。学生团队方面,信息中心的教育技术人员根据微课制作需要将学生分为视频制作、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美工设计、网页设计几个小组,分别进行技术攻关。(三)确保关键人物达成共识。在教学改革中有很多关键人物,他们起到支持、衔接、带动的作用,应该首先让这些人对改革的目标和方法有清晰的认识以保证项目成效、减少项目开展的阻力。在微课建设项目启动中,河职院首先组织了教学副院长、二级学院教学负责人、专业主任、在教学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进行微课理念、应用的学习,由经过学习的技术支持团队成员代表开展讲座,并在讲座后进行了研讨,达成项目建设的共识,为教师在微课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包括给予足够的时间、空间、合理的教学任务分配以及更高的成就关注。(四)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1.培训的内容培训的内容根据微课建设的需要进行选择,根据项目前期分析,理清微课理念、能将微课应用于实际教学和学会制作微课是培训主要解决的问题。微课理念方面,鉴于国内学者对微课定义的不同阐释,需要向教师分析不同释义对于微课建设的影响,并让教师从中归纳出微课的显著特点,为建设实用型微课打下基础。微课教学应用模式方面,要紧紧围绕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应用微课的特点向教师分析目前主要的微课应用模式:支持翻转课堂教学、课内差异化教学和课外辅导答疑等三种,同时要引导教师从微课的应用目标、教学组织形式、结构化程度等方面出发,创新微课应用模式。微课制作技术方面,一要通过展示优秀微课示范微课教学设计方法,让教师明确微课的短小精悍关键在于精心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是制作出优秀的微课的前提;二要传授简便易用的微视频制作技术如录屏软件、PPT课件、视频编辑软件,只有降低技术门槛,更多的教师才能自觉地参与到微课的建设中来。2.培训的形式由于教师是在职人员,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如果使用单一形式,不仅限制了参与的人数,也将影响培训的效果。河职院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以面对面培训为主,在线模式相配合、相补充的综合模式。面对面模式———河职院通过举办“凤凰微课百校行”报告会、邀请微课实战派讲师刘万辉进行2天的集中培训、校内教育技术人员按各二级学院需要开展专题培训等方式让教师按照个人情况轻易获得技术的支持。在线模式———通过在网络教学平台开设“教学信息化”课程网站,上传微课理念、微课制作、录制工具使用、专家讲座等系列在线教学视频以及工具软件,让老师随时可以从网络教学平台上获得技术帮助。在课程网站上,还提供了最新的国家政策、技术趋势、应用案例和国家培训信息,为学校教师把握教学信息化动态和做好个人学习规划提供信息平台。此外,教师在课程中也像其他网络课程一样进行了协作学习如发帖、评论等,教育技术人员也参与了网上指导,充分发挥了网络课程自主、个性、灵活的优势。(五)提供实践机会。“技术整合技能需要参与者必须有机会了解项目,并通过一系列的步骤来创造一个新产品,焦点应该在于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技术资源,而非仅仅是技术技能”,为促进河职院的微课建设,教务处在原有的校级三级课程建设项目:“合格课程———优质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标准中加入了微课建设的要求,如优质课程要求每门课程必须建设不少于10个课程相关微课;2015年,河职院将每年举办的教学技能大赛改为微课大赛。通过以上的项目实践,促使教师开展了微课建设的实践工作。(六)与教师开展合作共建。集中式和非实时式的培训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全校教师微课制作能力,但是信息技术整合的关键在于教学实践,根据TeresaFranklin,SandraTurner,MumbiKariukiandMesutDuran等人的研究发现,可以通过建立一种“指导关系”(MentoringRelationship),为教师提供及时(Just-in-time)的专业发展支持,以克服技术整合过程中的障碍。“指导关系”可以根据个体发展情况为处于不同整合阶段的教师提供微课的设计、实施方面的指导、支持,涵盖技术和心理层面,让教师感到不再孤独。河职院以微课建设技术支持团队为基础,在2016年同时成立学生信息技术支持团队,与教师开展项目式、咨询式的合作,在微课项目建设中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受到教师的普遍欢迎。(七)形成示范引领。由于资源、背景的高度一致性,本校的成功微课教学案例在某种意义上是最好的教师培训内容,及时将这些优秀案例进行推广形成示范引领在微课项目建设中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河职院已经形成了一批优秀微课案例,通过建设网上微课展示平台、优秀教师公开课示范、微课视频上传至校内VOD点播系统等措施,加强了微课建设的宣传和推广。
四、成效
经过一年多的微课项目建设,河职院广大教师的微课制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在信息中心近期对一线教师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教师对于微课的制作微课理念、教学应用模式和微课开发实战技术较项目前期有了显著提高,如微课理论,在培训前的调查:不知道人数占比72.3%,了解人数占比22.7%,掌握人数占比5%,创新人数占比0%,培训后的调查是不知道人数占比13.7%,了解人数占比51%,掌握人数占比35%,创新人数占比0.3%;微课制作的核心技术录屏技术在培训前的调查:不知道人数占比81%,了解人数占比16%,掌握人数占比3%,创新人数占比0%,培训后的调查是不知道人数占比10%,了解人数占比66%,掌握人数占比22%,创新人数占比2%;微课应用于课堂模式在培训前的调查:不知道人数占比86%,了解人数占比12.4%,掌握人数占比1.6%,创新人数占比0%,培训后的调查是不知道人数占比27.1%,了解人数占比50%,掌握人数占比20%,创新人数占比3.2%;调查表明,微课核心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效果显著。在2016年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广东省教育软件评审活动中有2位教师的微课作品获得奖项,同时,微课建设项目的实施也为我校2016年省级精品资源开发课程申报成功提供了强大支持。
五、存在问题与解决思路
(一)微课支持资料没有形成体系。虽然在支持教师建设微课过程中,河职院已经形成了一批建设资料包括视频、电子文档、应用软件等,但是从教师的微课制作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来看,笔者认为这些资料太散乱,需要进一步整理成体系———针对不同水平不同需要的教师制作出不同内容的资料,并让教师方便地通过导航获得,从方便性和传播面考虑,方式最好是通过校内的网络平台统一提供。(二)微课应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同很多院校一样,河职院微课的建设也是从自上而下开始的,教师参与微课建设受功利或者命令驱使被动参与微课建设,无论是三级课程建设还是微课比赛中产生的微课资源,应用到实际课堂中的作用尚无法验证,高大上、烧钱式、竞赛式的微课始终是暂时的,平民化、低技术门槛式、实用型的微课才是未来学校需要大力倡导发展的。在微课建设项目中提出对微课应用的要求,并且根据应用效果给予一定的激励,可以促使教师将微课应用于课堂,进而提高微课应用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微课的应用效果如何体现是个难题,现在比较实用而简单的方法是放在网络教学平台上,通过点击率、下载率来统计,这需要学校有比较先进的网络教学平台支持;其次,教师激励的方式是多样的,包括物质激励和学术成就激励等方面,如果学校能为应用微课突出的教师提供各种激励将有效促进教师的参与。(三)关注教师微课制作的创新能力。“在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的整合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技术的能力是实现教育变革的关键所在,而要提升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技术的能力,关键是需要调整教师的技术观,提升教师技术运用的“设计思想”,使教师从关注技术本身或教师的教学转向关注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我们在推进信息化和教学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很容易陷进“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的泥沼,没有把技术作为服务教学的角色,没有关注学生学习的真正的需求。从河职院在项目前期和中期对教师微课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的调查来看,教师的创新能力提高程度是最低的,这也说明,在了解、熟练使用技术之后,创新是教师需要达到的高级阶段———根据学生的知识建构需求发现、选择、组合运用技术来制作微课,而非机械地照搬教条式的做法。下一阶段,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运用意识、改变教师的技术观将是改革的重点。
作者:曾彦 单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3]JohnBauer,JeffeyKenton.TowardTechnologyIntegrationintheSchools:WhyItIsn’tHappening[J].JournalofTechnologyandTeacherEducation,2005,13(4):519-546.
[4]苏小兵,管珏琪,钱冬明,祝智庭.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7):94-99.
[5]M.D.Roblyer.IntegratingEducationalTechnologyintoTeaching[M].NewJersey:UpperSaddleRiver,2003.
[6]TeresaFranklin,SandraTurner,MumbiKariukietal.MentoringOvercomesBarrierstoTechnologyIntegration[J].JournalofCom-putinginTeacherEducation,2009,18(1):26-31.
[7]庞红卫.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整合的抵制力研究及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5(12):18-25.
- 上一篇:高职教师职业精神研究
- 下一篇:大数据下高职教师角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