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教学基本能力内涵及发展途径
时间:2022-03-17 09:31:28
导语:高职教师教学基本能力内涵及发展途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高职教师的教学基本能力对于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以促进实用创新型人才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高职教师教学基本能力内涵丰富,具有一般教学基本能力的普遍性和专业学科教学的特殊性。宏观、中观和微观因素制约高职教师教学基本能力的发展,从而决定着提升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基本能力的发展途径。
关键词:高职教师;教学基本能力;内涵;影响因素;发展途径
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要求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从中国制造转型到中国智造。这就需要高职教育从普通技术人才的技能培养进一步提升到专家型的高级技能的培养。因此,提高高职教师的教学基本能力,对于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以促进实用创新型人才的技能和素质培养,具有重大意义。高职教师教学基本能力具有丰富的内涵。国家法律法规、学科专业发展规划、高职院校的学校定位与发展战略和高职教师的自我定位等因素影响着高职教师教学基本能力的发展前景。需要采取相应的机制与政策来保障高职教师教学基本能力持续发展。
1高职教师教学基本能力的内涵
学术界普遍把教学能力看作是基于认识能力基础上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结合,因而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具有一般教学基本能力的普遍性和专业学科教学的特殊性,即在具体专业和学科的教学中既能体现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管理能力和教学反馈能力等一般教学基本能力,又能体现专业课程讲授能力、专业课程开发能力、学科发展建设能力、技能实践教学能力、专业学术能力、职业技能的社会服务能力等基本的专业学科属性。高职教师的教学基本能力与普通高校教师的教学基本能力相比,更强调专业知识技能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和实践性,其专业学科的属性主要体现在教师个体特质、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师职业发展等三个方面:
(1)教师个体特质是高职教师教学基本能力的基础。记忆能力、空间知觉能力、计算能力、推理能力、对词语的理解力、言语流畅性、知觉的速度等七种个体的等综合智能因素决定着高职教师的教学基本能力。这些因素所表现出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思维力等智力特征构成了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心理基础。在此基础上,高职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顺利从事高职教学活动所表现出的个人专业素质、专业教学认知能力、专业教学操作能力、专业教学监控能力等行为以及专业学科知识共同形成了高职教师的专业教学基本能力。
(2)课堂教学是高职教师教学基本能力体现的主要场所。高职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包括了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准备、实施、扩展等阶段。高职教师的教学基本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始终。高职学生的特点,要求高职教师能够熟练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来组织和管理教学活动,达到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实践能力,在实现知识在不同主体间转移的同时,也提升了高职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反思能力、监控能力和研究能力。
(3)职业规划有助于高职教师专业教学基本能力的发展。在职业生涯中,高职教师一方面需要将自身职业发展目标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协调好,对自身专业素质和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把自己培养成“双师型”人才。另一方面,需要依据高职教育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执业能力的要求来组织教学,并根据岗位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开发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课程,实现教、学、做体系化,以满足社会需要。这样,与社会人才培养趋势相符合的“双师型”职业规划有力地促进了高职教师专业教学基本能力的发展。
2影响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基本能力的因素
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来探析制约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基本能力的因素:宏观层面是指国家政策制度政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划、学科发展规划、社会因素等;中观层面是指高职院校的学校定位与发展战略、教师培养机制、效能激励机制等。微观层面是指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职业道德、实践经验和个性品质等。
2.1与高职教育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制度和政策
国家法律、法规、制度和政策提供为高职院校教师基本能力形成提供了制度环境。与高职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教育法、教师法、劳动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一系列教育法律。这些法律、法规与制度规定了高职教师的基本权利、职责和义务,影响着高职教师的教学基本能力的发展。通过实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确认高职教师的任职资格,确认高职教师教学的基本能力。有关高职教育法律法规和制度的颁布,实施并明确了职业资格证书的法律地位。通过高职教师任职资格的认证,严格实行行业准入控制,从根本上决定着高职教师的基本能力的强弱,与是否能胜任教学任务,从而保证了合格高职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取得高职教师资格后,高职教师如果缺乏系统的教育专业训练和教育教学知识培训,关系到高职教师教学的基本能力的提升。此外,高职院校的职称评审制度往往会受到“重科研轻教学”的政策影响,造成高职教师忽视教学、疏忽教学能力提高的弊端。
2.2与高职教师相关的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发展规划
与高职教师相关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发展规划指明学科专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规定了学科专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结构,决定着高职院校教师基本能力建设的发展方向。高职专业学科发展规划、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划、社会因素等影响着高职教师教学基本能力生成的宏观环境。根据不同类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和需求,提供高职教师资格认证、注册制度和高职教师职称评定办法等政策措施,在培训、聘任、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和岗位绩效薪酬等教师专业发展关键环节上,完善教师评价考核配套制度,保证了高职教师教学基本能力得以发挥。
2.3高职院校的学校定位与发展战略
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学科定位、专业建设、师资培养、人才战略等战略因素影响着高职教师的职业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基本能力发展的路径。虽然在现阶段国家大力提倡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但受制于资金来源、发展状况、招生规模、教师结构以及专业建设上的参差不齐,高职院校缺乏长远科学的发展战略来持续培养高职教师,在高职教师的教学基本能力的培养上投入的财力、精力严重不足。2.4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状况高职院校基础课程教师、专业技能教师是其教学基本能力的主要载体。知识结构、专业素质、职业道德、个性品质和实践经验等影响着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基本能力。高职教师的个性特征、思想境界、道德修养、教育理念、专业水平、知识结构、从业态度成为高职教师提高教学基本能力的原始驱动力,影响着高职教师的职业期望、发展动机和提升路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状况,受到高职教师人才培养机制、高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和效能激励机制等制约和影响,这些机制是高校教师能否重视教学、重视教学能力提高的风向标。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在职称评定、年终考核、科研项目申报、成果评奖、专业培训等方面营造良好的环境,能有效激励高职教师成长、成才,有利于解决高职教师教学基本能力不足的难题。
3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基本能力的发展途径
提升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基本能力,可以从国家、学校、高职教师三个层面来进行:国家需要进一步加强高职教育相关法律制度建设,规范高职教师准入制度,规划中长期高职教师发展战略;高职院校需要增加资金投入与营造教育环境,改革职称评定制度,建立健全高职教师人才培养制度,强化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推动以产学研一体化的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双能型”高职教师队伍;高职教师需要增强职业认同感,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参加各项专业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具体而言,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规范高职教师的准入制度,设定高职教师基本能力的资格和条件。依据国家相关法律制度,组织和实施高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设立高职教师资格认定委员会,由教育管理部门、高职院校、职业(行业)协会、行业、企业遴选高职教育专家和行业技术专家构成。高职教师资格认定委员会通过制定高职教师资格专业标准,科学规定高职教师基本能力的基本要求,改进高职教师资格证书考核方式和资格定期注册制度。通过实行高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对参与考核的申请者,测评考核结果,审核并认定高职教师教学基本能力,并对达标者颁发资格证书,确认任职资格,凭证上岗。
(2)规划、制定中长期高职教师发展战略。从国家层面制定高职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则,布局高职师资队伍发展战略,设立高职教师人才培养基金,资助各类高职教师能力发展项目,着力培养高职教师教学基本能力。通过各种竞争机制选拔出专业教学基本能力突出的高职院校教师,促进具有“执教能力+执业能力型”、“职业实践+反思创新型”高层次高职教师专业教学基本能力的发展,培养具有“双师双能”优秀高职教师。
(3)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的综合教学改革。根据学校现状、招生规模、教师结构以及专业建设等因素,高职院校应利用自身优势,引入符合学校发展战略的资金,与企业合作办学,完善教学软硬件,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营造高职教师职业成长的环境,进一步提升高职教师教学基本能力。改革职称评定制度,推行和完善同行专家评审制度和社会化、职业化评价机制。量化高职教师教学基本能力指标,健全多元化考核高职教师的评价体系,根据教师资格、专业标准和岗位需求,加强高职教师的职业能力鉴定和职业资格认证,实现“双师双能”的师资队伍建设。强化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高职教师人才培养制度,制定短中长相结合的师资培养规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高职教师人才培养培训机构,评估、制定政策来确定专业标准与培训内容;建设专门的高职教师培养实训基地,采用多种培训形式,有效提高教师教学基本能力。推动以产学研一体化的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双能型”高职教师队伍,促进高职教师的专业教学基本能力的发展。通过参与校企合作,程式化和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实施、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师资培养等方面的工作流程,有助于高职教师能够针对性地积累教学所需的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
(4)激励高职教师的自我成长。通过以人才专项计划、师资培训项目等方式为契机提升高职教师教学基本能力,增强其事业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感,促进高职教师在学科(专业)上的专业能力发展,进而实现“双师双能型”的终身职业发展目标。通过协同教学、同伴互导等方式,夯实和丰富高职教师专业基本教学能力的内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专业能力的提升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
作者:王婷 单位: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申继亮,王凯荣.论教师的教学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1):64.
[2]朱欣欣.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构成的研究[J].教育评论,2004(5):61-62.
[3]吴亚秋.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5):67-69.
[4]余承海,姚本先.论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及其优化[J].高等农业教育,2005(12).53-56.
[5]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6]于长立.有效教学追求下的教师教学能力探析[J].教育探索,2012(8):103-104.
[7]林永柏.浅谈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及其养成[J].教育与职业,2008(9):78.
- 上一篇:高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研究
- 下一篇:高职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