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科研素质培养建设思路
时间:2022-05-24 10:12:27
导语:高职教师科研素质培养建设思路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不愿搞科研”情形分析
高职教师不愿意或者不想进行科学研究,主观表现为对科研缺乏兴趣,科研动机的功利性较强;客观表现为科研成果较少,发表的含金量较高的论文和专著几乎没有,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年复一年原地踏步。通过对笔者学院教师科研工作方面的调查研究发现,造成他们“不愿搞科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对科研和教学关系的认识存在误区
大部分高职教师尤其是老教师认为,老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只需要努力备课,认真讲课,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就行了,至于科研那是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任务。他们甚至将科研和教学看做是两项相对独立的活动,没有认识到两者之间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有时会产生瞬间的灵感;而针对教学改革和创新课题的研究,可以极大提高研究者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更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
2.对科研目的认识不到位
在对笔者学院教师从事科研的动机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老师做课题和写论文就是为了晋升职称,选择提升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以及完全凭兴趣搞科研的比例非常低,这体现了他们对待科研的功利性心态。如果抱有这种心态,在科研过程中必然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注重调查研究和实证论证。
3.客观环境影响高职教师科研积极性
新建高职院校普遍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除去繁重的教学工作,还要担任辅导员,并且大部分中青年教师还要承担照顾家庭的责任。因此,对教师来说,专门抽出时间从事科学研究是比较困难的。再有,新建高职院校科研基础较弱,科研氛围不浓厚,科研资料匮乏,对科研工作的奖励和扶持力度偏弱等现实都使教师对科研缺乏热情。
二、“不会搞科研”情形分析
“不会搞科研”的情形是指有些高职教师虽然热心科研,也希望能够通过科研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但囿于客观存在的知识、经验和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心有余而力不足”。
1.知识不够造成科研难
要从事科研取得成果,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新建高职院校大部分是由中专、中职升格或者合并而来,教师平均学历层次相较偏低,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不足,影响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过程就会困难重重。
2.经验不足造成科研难
笔者学院许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认识到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也想在科研方面有所作为,苦于各种原因,缺乏科研经验。有些老师甚至从未申报或参与过课题研究,对课题的选题、申报、评审、组织实施和验收等环节不甚了解。
3.方法单一造成科研难
有效的方法是科学研究成功的一半,能够指挥高职教师的科研行为,顺利实现科研目标。通过调查发现,笔者学院大部分教师在科研过程中,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很少能够综合运用其他科研方法,如比较法、历史法、行动研究方法等,往往注重定性研究,忽视定量分析。
三、新建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途径
针对教师在科研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建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实施“12343”工作机制法,加强对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工作。
1.一个目标:将提升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和整体科研水平作为总目标
在推进教师科研素质培养过程中,全体教师应当深刻认识科研工作对新建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作用,对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专业技能和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以及知名度的重要意义,提出科研工作的总目标,较大幅度提高教师平均科研能力,从而提升学校科研整体水平。
2.二个平台:以学院学报和开展院级课题作为教师科研的两个平台
由于新建高职院校办学历史短,相当一部分院校没有自己的学报,教师们就缺少了练兵演习的战场,这就直接制约了教师们科研水平的提升。考虑到这种情况,学院可以开办学院学报,鼓励学院教师投稿,激发教师撰写论文的积极性。再者,省部级课题的申报难度较大、要求较高,能够立项的毕竟是少数。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推出院级课题,面向全体教师,选题可以从教学和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小问题谈起,只要有研究价值就可以立项,而且还可以把院级课题的研究作为以后省部级课题申报的基础,厚积薄发。
3.三项激励:通过物质和精神激励的方法来促进教师参加科研的积极性
(1)发表科研论文的奖励:为鼓励学院教师撰写论文,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针对登载论文刊物的不同等级给予物质奖励,并且对在科研论文比赛中获奖的教师再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2)课题资助:针对高职院校的课题多为自筹经费的现实,学院应当出台政策对自费课题提供资助,保证课题组不会因资金问题影响科研进程。(3)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为了突出科研工作在学院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提高教师从事科研的主动性,学院在评先评优的内容中加入科研指标,不仅可以使教师致力于科研取得的成绩得到认可,对其他教师也是一种激励和鞭策。
4.四项保障措施,保证总目标的实现
(1)智力保障。针对部分教师科研能力弱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措施,提高他们的科研知识和科研能力,为顺利开展科研活动提供智力支持。“走出去”就是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外出培训或游学,使他们的信息更丰富,拓宽思路,增长见识并且能了解和掌握专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同时,还有助于吸收众人之长,达到增强科研素养的目的。“请进来”是学院要定期聘请治学严谨、科研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专家、学者举办科研知识讲座,传授科研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科研知识培训,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提高教师对科研的认识,激发他们的科研兴趣,提高课题选题的敏锐性。(2)资金保障。新建高职院校科研经费普遍不足。一是学院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上,对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科研支持必然就少,二是高职院校很少能够争取到高层次高科研项目,与企业和地方合作的横向课题也不多,得不到外来科研经费资助。针对实际情况,学院应加大对科研项目支持力度,优先安排科研经费,消除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3)制度保障。为营造教师积极参与科研的浓厚氛围,学校应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科研管理制度和教师年度考核标准及奖惩制度,规范全院各部门对科研工作的管理,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成果,将考评结果与个人的职称聘任、住房分配、个人收入等挂钩。(4)设施保障。新建高职院校办学时间短,实验设备和科研设施老化陈旧或者不齐全,图书资料或者其他科研资料严重缺乏,势必影响教师科研的主动性。为了给教师从事科研创造良好环境,学院应舍得投入,安排资金购买图书资料,丰富电子图书馆的内容和信息。
5.三个统一,提升教师科研素质
(1)教学和科研的统一。高职培养技能型人才已成为共识。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深入地观察分析教育对象、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运用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探寻教育规律及有效教育途径和方法,构建合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2)课堂和“车间”的统一。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需要主动了解和适应市场,将学生课堂与“工作车间”连接起来,通过课堂培养的学生能够直接进入车间工作。(3)个体和整体的统一。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研究,他们能够不断地跟踪学科发展,掌握最新发展动向和国内外发展趋势,丰富讲课内容,同时获得大量的新知识和新信息,掌握本学科和各学科的发展动态,更好地了解所教课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使讲课密切联系实际。学院教师科研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科内容、专业建设、管理制度以及高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等方面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学院在参与社会服务和推动社会生产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也就获得认可,从而推动新建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
作者:郭增波工作单位: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 上一篇:高职教师结构评析3篇
- 下一篇:高职教师师德规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