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协同创新发展研究
时间:2022-04-09 10:32:28
导语:高职教师协同创新发展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高职院校协同创新机制的建立
概括来讲,高职院校的协同创新就是通过打破校企之间的壁垒,围绕区域性的重大战略问题和行业企业关键技术,充分发挥各创新主体的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在政府、中介组织等主体的协同支持下,校企深度合作,力求在重大课题上取得重要进展的创新活动。基于此,要通过完善政校企合作平台和学校内部的各项机制,建立高职院校的协同创新机制,从各合作方的目标、过程、评价上都力求体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1]的社会责任,在组织、团队、制度、文化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实现长效合作。这种合作,对于推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具有良好的支持和保障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政府的大力支持
在高职院校协同创新机制下,参与校企合作的一般都是高职院校的优势特色专业和区域或行业的龙头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扮演着非常重要的引导、推动和协调作用。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正式启动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该计划提出力争突破高校内部以及与外部的机制体制壁垒,改变“分散、封闭、低效”的现状,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的活力,建成一批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着力推动高校的体制机制改革,转变高校创新方式。由此可见,协同创新已成为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各级政府对于实施这项战略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并给予经费支持。以广东省为例,2012年5月,广东省委、省政府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广东省要建设协同创新示范省,组建一批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为广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013年3月,已有北京大学等牵头单位申请的17家中心成为首批国家级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并获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
1.2行业的有力指导
行业指导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被视为一项基本定位。在政校企合作的体系中,地方性的行业组织和主管部门可以利用丰富的行业资源,以第三方的咨询机构或者合作主体的身份参与合作体系,在行业及专业标准制定、技术合作与交流、课程体系开发、专业教师培训等多方面发挥更加有力的指导作用,从而推动高职教师在校企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专业发展。
1.3校企的深度融合
搭建政校企合作平台的根本目的就是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纽带,全面开展校企合作,促进校企共同发展。就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而言,由于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具有不同的组织形态和文化特征,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等不同利益方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发挥不同的作用。就不同合作主体的功能而言,企业主要侧重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促使教师加深对专业领域的认识,在技术技能等方面不断更新;高职院校则主要在高职教育理论和教学能力等方面加强对教师的培养,推动教师在教学领域不断拓展。
2基于协同创新机制的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与高职教育的发展息息相关。尽管《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将高职教育明确为一种类型,但之后并没有出台更加具体的制度和办法来具体推进高职院校作为一种类型的发展,高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亦不例外。推进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除了具备作为一般教师这一专门职业所具有的内涵之外,也具备作为高职教师这一特殊专业的内涵,包括“熟悉职业、热爱职教的专业精神;进行职业教育的专业知识;进行职业指导的实践知识与技能。”[2]为此,对于符合以上标准的高职教师发放专门的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实施严格的高职教师职业准入制度,不断提升高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才能真正推进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由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在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界定,因此,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在实践中主要体现为推进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协同创新理论,在协同创新机制下,应充分发挥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和教师自身等不同要素的作用,有机整合这些资源,形成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合力,协同创新,共同推进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些资源包括:政府的政策指导与合理的制度、政校企合作平台、完善的高职教师培养和培训体系、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与措施,以及高职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与能力等。在政府层面已经启动实施协同创新战略的背景下,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策略应主要依托政校企合作平台不断完善,最终形成开放、互动的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机制。
2.1完善政校企合作平台,大力拓展教师专业发展空间
2.1.1深化校企合作,构建高职教师专业实践发展的平台
高职教育与行业及区域经济是一种相生相伴的密切联系,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为行业和区域经济培养合格的技术技能人才。而要培养合格的人才,首先要培养合格的双师素质教师。长期以来,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一直存在着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少、动手能力较差、实践教学能力较低的问题,与双师素质教师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成为高职教师专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国家示范和骨干院校建设的实际情况,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高职院校主动联系,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共建双师教师队伍。[3]发达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以及近年来我国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实践都证明,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是建设双师型教师的根本途径。通过校企深度融合,能够进一步优化校企的各种资源,推动校企双方在多个方面开展教师培养的合作,逐步形成校企双方人员良性互动和岗位轮换的师资培养机制。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建立专业教师到合作单位参加专业实践的制度,对专业教师参加专业实践的时间、内容、取得成果等作出明确规定,并予以必要的支持。通过规范、持续地派遣专任教师下企业参加专业实践,鼓励专业教师带着项目参与到合作单位实践,帮助合作单位进行技术开发和产品、工艺的研发,为合作单位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企业生产效益,进而有效地提升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解决高职教师职前培养“先天不足”的问题,切实提高高职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也应聘请合作企业的一线专家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主要承担实习实训等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为使这种合作更加紧密,高职院校可以尝试在教学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教研教改项目申报、教学成果项目评审等方面安排一定比例给予合作单位兼职教师,对企业兼职教师提供教育理论和教学法的培训,提升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并为合作单位兼职教师授课和参与指导实习学生支付合理的报酬,保证教学和实习的质量。
2.1.2创建宽松的教师专业发展环境
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环境,高职院校应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包括人文环境、制度环境等,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其中,教师的评价制度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其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的提高,进而影响学校的发展。根据高职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应建立一种发展性和形成性的评价体系,全面收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类信息,不仅要能够评价教师当前的业绩,也要综合考虑教师未来的发展,而且要形成针对不同类型教师的细则体系。这种评价体系也应该是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坚持评价主体多样性,突出教师自我的评价;坚持教师评价标准的层次性,突出评价的针对性;重视评价结果的发展价值,淡化评价结果的管理功能”。[4]另外,基于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院校应逐步建立基于校企合作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将教师在合作单位的实践经历尝试纳入教师评聘、使用和激励的政策,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同时,改革人事管理分配制度,将参与企业技术创新与研发、企业员工培训等与工作量挂钩,落实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责任,积极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合作单位和社会服务,开展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互利共赢。除了刚性的制度建设,还应从软环境方面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高职院校应在资金、设备、信息资源等方面给予支持,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研究,成为学习者、研究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自主学习中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结构,获取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2.1.3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实施多样化的校本培训
高职教师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需要根据实际工作和专业发展方向不断培训和进修,解决在教学和科研中出现的困难,提高教科研能力和专业发展水平。为此,高职院校应充分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培训需求,通过制定中长期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出台具体措施,有针对性地为教师提供各类进修和培训机会,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模式。尽管教师培训的方式有很多种,但从近年来高职教师培训的实际效果来看,最为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仍然是校本培训。相比其他培训方式存在的内容空泛、脱离实际、效果不理想等缺点,校本培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及时性,内容具体,费用较小,培训规模较大,参与课题、参加教学观摩和研讨、自我反思等培训方式,能够较为有效地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和科研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2提高教师自主发展意识,加强团队合作,促进专业发展
2.2.1教师应确立自我发展和反思的专业发展意识
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相互作用,但“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教师的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自主发展应成为一种常态。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应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确立自我发展和自我反思的专业发展意识。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关于教师成长规律的著名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其发展将受到限制。因此,经常性的反思也是提高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途径。
2.2.2组建项目化团队,加强教师的合作交流,提高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水平
对教师专业发展而言,不仅需要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也需要实现这种动力的组织团队环境。如果缺乏这种团队环境,即使教师具有专业发展的意愿,也会因孤立无援而无法实现真正的发展。因此,应将教师的专业发展置于项目化团队当中,通过组建项目化的专业教学团队、科技服务团队和项目培训团队等多种合作小组,以项目化的方式进行管理。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各自优势,在互相交流、碰撞中产生新的想法,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反思,使得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不断提升,最终实现团队成员的共同发展,提高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水平。在项目化团队运作的过程中,校企双方还可以“选拔优秀人员共同组建教师继续教育的指导团队,为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师提供培训与指导服务”。实践证明,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项目化团队化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3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应建立完善的协同创新机制,在各级政府政策引导和经费支持下,不断深化政校企合作,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和能力,完善项目化团队建设,健全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推动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建设高水平的双师教师队伍。
作者:马杰卢晓春工作单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民间艺术在儿童美术教育的作用
- 下一篇:高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