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情境创设方法

时间:2022-07-26 02:59:24

导语:高中地理教学情境创设方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中地理教学情境创设方法

摘要:新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水平划分为四级水平,情境是其划分的维度之一。为达成素养目标,如何创设与核心素养及学业质量相应水平的教学情境,如何在不同教学内容统筹下选择合适的情境材料,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以上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具体课例介绍如何创设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情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情境创设

一、教学情境的分类及其特点

根据情境创设依托点的不同,教学情境可以简单分为以下五类。1.图像类地理教学中常用的图像包括照片、地图、遥感影像、漫画、绘画、统计图、示意图、等高线图等。景观照片几乎是教学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新湘教版教材也有大量的景观照片(见表1)。以照片为主的图像类情境,比较直观,贴近生活,有些照片有比较强的视觉冲击,易激发学生兴趣。2.视频(音频)类视频(音频)类主要包括电影、电视剧、记录片、宣传片、电视新闻、录像、歌曲等。上公开课时教师经常会选取视频作为导入,视频有声音、图像,有时候还有文字,能够给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有很强的视觉冲击,极易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实物类实物类主要是样本、模型等。比如在讲解岩石、土壤时,教师可以选取真实的样本。实物类情境,给学生真切的感受,使学生印象非常深刻。4.文本材料类文本材料类情境出自故事、新闻报道、改编的试题、诗歌、名著、谚语、名人名言等。文本材料能给学生一定的代入感,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5.活动类活动类情境包括实验、游戏、角色扮演、信息技术模拟考察等。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考察、实验、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1]这也是地理实践力成为地理核心素养的原因。在实际教学中,实地考察、调查实施难度较大,模拟实验、用信息技术模拟考察等活动方式更容易实现。新湘教版教材非常重视活动,教材中设置了大量活动,每一节引言部分都有一个探究(见表2)。活动类情境非常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利于地理实践力素养的落实。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观察力、动手能力、探究精神以及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都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在与他人合作中,知道合作的意义、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以上是对情境简单的分类,但在教学中很多时候并不是孤立地使用一种情境,而是将它们合理地结合在一起。

二、核心素养指向下情境创设的要求

1.真实性学生在课堂上面对的是知识的、抽象的、理论的甚至是符号化的世界,而走出课堂面对的是生活的、具体的、复杂的而又处在变化中的世界。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使这两个世界关联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知道他学的东西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才能使学生具有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而真实的情境是联系这两个世界的桥梁。“学科核心素养实际上就是一种把所学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迁移到真实生活情境的能力和品格。”[2]“真实性是核心素养的精髓。”[3]“学校课程如果脱离真实情境,就会导致‘用不言语的方法学外语、用不科学的方法学科学、用不道德的方法学品德、用不艺术的方法学艺术’。”[4]因此,教学中应尽可能创设真实的情境,避开虚假的、与科学相悖的情境。2.分水平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四级水平划分的其中一个维度就是情境,因此,情境也有对应的水平划分(见表3)。上述情境水平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情境的复杂程度和结构化程度上。结构化指的是“将逐渐积累起来的知识加以归纳和整理,使之条理化、纲领化,做到纲举目张。”[5]也就是对知识或内容进行恰当的删减,剔除无关紧要甚至干扰认知的细枝末节,使之清晰、明确的过程。水平1中的情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见到的,是最熟悉的,是复杂程度最低的情境;水平2中的情境是“给定的”“简单的”,是经过加工处理过的结构化程度较高的情境;水平3中的情境是复杂的,结构化程度低的情境;水平4中的情境是现实生活中的复杂的、开放的、结构不良的情境。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水平的素养目标和学业质量要求,我们应尽量创设相应水平的情境,从而达到教学评用的一致性。3.蕴含问题正如前文所述,情境是连接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但情境与知识联系的纽带是什么呢?那就是问题,情境与问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情境的问题是与生活脱节的,很难使学生产生基于现实的思考。没有问题的情境更多的是表面的愉悦,难以进入深度学习。教师备课的过程一般要经过如图1所示的几个环节,根据知识内容和教学目标来设计问题,再把问题置于情境之中。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相反的,在情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建构、掌握知识。由此可以进一步看出问题设计的重要性。基于探究性的情境设计合理的问题是极为关键的一环,一堂好课必然有几个或一串高质量、有价值的问题。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多个原则,要注意很多方面,限于篇幅暂不讨论,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明确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这样才能避免问题设计的随意性、盲目性,避免低效问题的出现。另外,课堂教学设计应“围绕问题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链,注重地理知识间的内在关联性,并将所学内容有逻辑地整合成可操作的学习链。同时也要注意学习链只是预设,实际学习过程的展开要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线索,避免教师用问题链过度‘牵引’学生的现象”。[6]4.有关联性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考虑以下几个最基本的问题:为什么要设置这个情境?非设置不可吗?这个情境有什么价值?可以被替代吗?怎样才能优化?怎样使情境自然有效地延伸?当教师想清楚这些问题后,就不会出现为了情境而设计情境,把情境仅仅当作课堂的引子、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活跃课堂氛围的手段等情况。情境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那就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这是情境的唯一要旨。所以情境的创设必须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有很强的关联性。同时,情境也要关联问题,要能从情境中提炼出问题。5.有情感好的课堂必然会有情感的渗透,情境创设也要注意情感性。应避免情境仅仅服务于知识,而应该选择正面的、向上的等具有积极导向的情境,引导学生求真、向善、致美。情境的创设除了要注意以上五点以外,还应注意其他方面,如地理性要强,要有悬疑性、科学性,要注意开放性等。

三、教学内容统摄下情境选择的方法

1.从课程内容来看必修课程是全体高中学生都要学习的基础性课程,学业质量只要达到水平2即可,而选择性必修课程是选考学生要学习的,学业质量要求达到水平4。因此,对于必修课程,情境的选择和问题的设计都可以简单一些;而对于选择性必修课程,情境的复杂程度应达到水平3和水平4。2.从章节内容来看由于具体教学内容的差异,不可能每节课都能创设真实有趣的情境,更不可能每节课都能找到贯穿整堂课的情境,这才是最真实的情况。但地理学有综合性、复杂性特征,节与节内容之间往往是有内在联系的,教师可以在一个单元的教学中引入真实情境。这也是单元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的优点之一。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尝试把知识点融于一连串的情境中,基于“情境链”设计“问题链”,在解决问题中达成素养目标。3.从不同课型来看对于新课,学生是较为陌生的,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好奇心,情境的选择更容易些。但对于练习讲评课等复习课,创设吸引学生的真实情境难度较大。教学设计时,应多思考如何根据复习目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情境创设过程

下面笔者选取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流水地貌”和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两部分内容为例,对比分析情境创设的过程。1.明确课标的内容要求教学设计应基本遵循如图1所示的过程,首先要做的不是去寻找材料并根据情境来确定教学内容和目标,而是首先要明确课标所要求的内容。对上述两节内容,课标的要求如表4所示。2.明确学业质量水平要求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将于2022年前全面取消考试大纲,高考命题将以课标要求为主要依据。具体来说,学业质量水平要求是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命题的依据。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必须明确学业质量水平要求(见表5、表6)。3.确定教学目标根据课标内容和学业质量水平要求,确定了如下表所示的教学目标(见表7)。4.创设具体情境如表8所示为“流水地貌”一节的情境设计情况,总的思路是整节课以GoogleEarth软件模拟考察为主线,设置相关问题。如表9所示为“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一节的情境设计情况,课堂活动仍是以GoogleEarth软件模拟考察为主,与前一节课相比,不同的是情境材料数量更多,结构程度更低,设置的问题也难度更大。经过以上分析我们能看出,情境的创设过程实际上是在课标内容和素养目标指引下,合理选择真实的、复杂程度不等的、利于设置问题的材料的过程。基于情境设计结构化程度不同的问题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陈友芳.情境设计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09):4-6.

[3]钟启泉.真实性核心素养的精髓[N].中国教育报,2019-06-20(7).

[4]崔允漷.新课标新高考如何建构“新教学”[N].中国教育报,2019-8-29(6).

[5]莫雷.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佘勇强 单位: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