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探讨3篇

时间:2022-04-10 03:02:45

导语: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探讨3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探讨3篇

第一篇:高中地理教学中单元教学法的应用

〔摘要〕在高考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高中地理拓展型课程部分更适合采用单元教学法。本文从什么是单元教学法、单元教学法相比课时教学法的基本特点、以及地理教学中如何运用单元教学法等几个方面,对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进行了初浅探索,并以沪教版“生态环境治理”为例作具体说明。

〔关键词〕单元教学法;高中地理;生态环境

一、关于“单元教学法”

1.单元教学法

单元教学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欧美“新教育运动”的兴起而出现的。首先比利时的德克乐利提出教学整体化和兴趣中心原则,是单元教学的萌芽。之后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实用主义的单元教学,他的学生克伯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设计教学法(又称单元教学法)的理论。1920年该理论随杜威来华传入中国,并对我国语文教学产生重大影响。1931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莫里逊提出“单元教学法”,让学生在几天或一周时间内学习一项教材或解决一个问题,教学过程分为五步:探索-提示-自学-系统化-复述。该理论将儿童中心和教师中心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折衷,在当时具有一定代表性。笔者理解的单元教学法是:以单元为基本单位,以单元主题为线索,运用系统方法有机重组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过程,进行连续课时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完成相对完整的单元学习,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式。

2.单元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1)教学设计整体架构单元教学突出从整体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兼顾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重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长期培养熏陶和体验积累,教学内容合理协调整体与部分、课内与课外、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关系。(2)教学内容异课同构单元教学内容的选择围绕单元主题采用类聚原则,集中呈现相关内容,异课同构,重点突破。有助于学生在比较异同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和方法的归类(即“同构”),同时关注不同内容各自的特色,突出共性与个性,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迁移能力。(3)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单元教学更注重教与学的过程,通过循序渐进地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各课时之间前后关联,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基础到提高,为学生设置合理的坡度和阶梯,在一段时间内组织学生由学习过渡到运用迁移。(4)教学方法多样组合单元教学可以梯度选取教师精讲、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等多种方法。各种方法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使教学处于一种有序和可控的状态,对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地理单元教学的优势

新高考方案出台后,高中地理拓展型课程调整后的教学内容更加突出培养学生讨论和研究“地理问题”的能力,如资源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等。从地理学科的基本特征来看,首先“地理问题”以区域为载体,体现地域性;其次,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需要学生具备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分析、评价等综合能力解决问题,体现综合性。在“地理问题”教学中运用单元教学法可以更好地渗透地理学科地域性和综合性两大基本特性。首先,单元教学把地理问题归类,形成“单元”。其次,在每一个单元中,选择不同区域的案例作为教学素材,既联系生活丰富教学内容,又强调了区域独特性和因地制宜的地理思想。再次,在单元教学过程中,异课同构,举一反三,有助于学生运用综合地理思维能力解决地理问题。

二、地理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1.基于教材,重组教学内容,设计“单元”进行单元教学,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形成单元。笔者对沪教版高中地理拓展教材以单元教学进行整合,设计如下单元。表1沪教版高中地理拓展教材“单元”设计

2.立足整体,优化教学设计首先,从单元着眼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整合教学内容,以基于教材和源于生活为基本原则,尽量选取学生熟悉的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如在“气象气候灾害”的教学中,对上海学生而言,他们常常会在刚经历连绵阴雨的梅雨带来涝灾之后,马上又经历伏旱带来的旱灾。教师若能跳出教材框架结合时事选材,呈现这一对矛盾,教学将是事半功倍。其次,根据学情、梯度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教学内容(资源跨区域调配、生态环境问题等),可以采用从教师精讲向学生自学过渡的方法,而对于学生比较熟悉或有一定基础的教学内容(气象气候灾害等),可以先学生自主探究,再教师归纳总结。再次,教学中突出“异课同构”,即通过“异课”多次运用分析同类问题的地理方法,在“同构”中落实方法,达成目标。

3.关注细节,夯实学生基础首先要重视学案设计,尤其在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时,更要关注学案的细节,使学生在恰当的“支架”和提示下进行有法的自主学习。其次,要重视对学生课堂回答和学案作业的评价,提高评价的成效。既要对学生的优秀回答给予积极肯定,又要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回答的不当之处,帮助学生在不断勘误的过程中纠错,从而朝正确的地理分析方法和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述方向迈进,提高地理学科能力。

4.把控全局,恰当处理课堂生成因为单元教学是围绕重点教学内容的连续课时教学,所以对教师紧扣单元核心、把控全局的能力提出较高要求。特别在自主学习课时,既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思维,又要尊重学生的不寻常观点,对其独特见解给予积极肯定,同时还不能偏离单元的教学主旨,恰当的处理课堂生成。

三、单元教学实施案例

1.基于课标,构想总体思路

“生态环境治理”是沪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拓展部分第三篇区域开发的一个专题。《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将这部分的教学要求定为“学会阅读区域图文资料,分析区域开发条件,对某一区域开发方案进行评价”。根据课程标准和学业水平等级考要求,将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为:(1)说出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阅读相关图文资料,分析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用条理清晰的地理语言表述观点。(2)学习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运用该方法分析各类生态环境问题造成的后果;根据区域背景分析造成各类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3)养成关注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习惯;增强生态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教材选取三个案例,分别是“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和“三江平原湿地开发与保护”。图1是三个案例共同运用的分析方法,以此为线索,设计单元整体教学流程如表2。图1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表2“生态环境治理”单元教学流程

2.循序渐进,实施单元教学课时1:任务驱动,授以方法单元教学的第1课时统领整个单元,是后续课时的样板,因此采用任务驱动法突出教师主导作用,具体任务为:课前预习:阅读相关图文资料,结合所学

知识,分析黄土高原的区域背景。任务一: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任务二: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任务三:分析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可采取哪些措施。小结: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每个任务完成后师生交流评价,通过连续的任务将教学过程步步推进,最后完成课堂小结。在此基础上归纳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是:①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进行区域背景分析;②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产生该问题的原因;③从原因入手,抓住主要原因提出治理措施。课时2:学案导学,巩固方法本课时在单元教学中承上启下,教师在第一课时之后,布置自主学习作业:运用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自主学习“三江平原湿地开发与保护”,完成学案。课堂进行交流评价。课时3:绘制导图,应用方法单元教学的最后一课时是学生自我实践、反馈强化的过程。教师在第二课时后布置开放性作业:借鉴案例一、二,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进行梳理归纳。课堂上学生交流讲解,师生点评。

3.重视细节,关注课堂生成

(1)教师详细设计学案,从第一课时到第三课时逐步放手,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依托,又给学生创设了大胆表达见解的平台和机会。(2)教师在课堂上应对学生回答进行有的放矢的评价与指导。如在任务三的交流环节,学生对于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往往想到哪里说到哪里,需要教师指导他们分析此类问题的思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人为原因是主因,所以主要从人为角度思考措施,一控制人口,二发展产业;但也不可忽视其自然原因,人类已经采取了许多综合防治措施将自然因素扬长避短,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从而总结。同时,调整产业结构是许多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具体如何调整,学生往往只会泛泛而谈。此时同样需要教师点拔:分别从一、二、三产业入手,因地制宜,延长产业链。

作者:曹嵘 单位:上海市天山中学

参考文献:

1.黄金鑫.中学语文单元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2.陈晓波,刘彩祥,郑国民.对“主题单元教学”的几点思考[J].人民教育,2005,(8).

第二篇:基于项目学习的地理校本课程设置探究

摘要:基于项目学习基础上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设置探究,不同于传统的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项目学习的教学方法在这些方面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仅使学生更加彻底地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基于项目学习的模式来探究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设置,对于教育教学行为将会有效地实现反馈,并且还能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地发展,形成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本文将基于项目学习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设置探究作为范例,对项目学习的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设置的重要意义以及设置策略做了一些有益探讨。

关键词:项目学习;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设置探究

一、引言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是以学校地理研究学习这样一门课程的名义得以展开的。基于项目学习的校本课程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缺陷,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补充了一系列的验证式的实验,或者是一些关于社会调查活动等类似的实践。项目学习的开展,不仅使得学生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了,更让学生们体会到了地理就在生活中,要善于将学到的地理知识运用到地理活动中。通过相关的地理实践活动,更能让学生走向社会,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加深对相关地理知识的理解。

二、基于项目学习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设置的重要意义

1.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建构主义有种理论是说,学习是学生主动性的行为,是置身于一定的客观环境下,再加上相关学习资料以及一些外部的辅助,学生主动去建构知识的过程。项目学习通常以小组团体的形式展开调查研究。学生们会在选择合适的项目,确定项目任务、制订项目计划,细化任务、明确任务,组织实施项目、汇报总结,检查评估等各个环节出现不同分工以及合作的关系。另外,老师也会向学生提供如何发现问题,如何有效地获取利用相关资源从而更为有利地促进问题的解决等一系列的指导与建议。项目学习作为一个共同协作与学习的平台,提供了多形式、多层次的各种思维上产生碰撞的众多机会,例如协商与辩论,对于学生的思维的开拓都是极为有利的。所以,共同探究问题并共同分享成果式的项目学习不仅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促进了学生知识体系,思维体系的建构。2.促进学生潜能的挖掘。多元智能有一种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由八种智能类型构成的,这八种智能类型包括语言、数理逻辑、视觉空间、音乐节奏、身体运动、人际交往、自我控制和自然观察能力,且它们是相互独立又共同存在的。由传统智能理论做指导的传统教学,更倾向于学生的语言及数理逻辑方面的能力评价。与传统智能理论相反,多元智能理论则认同八种智能之间无孰优孰劣、无孰轻孰重的地位之分,只是在不同的领域内发挥的作用以及表现形式不一样罢了。项目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以老师提供指导为辅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尽早认识挖掘自己的潜能与优势是有很大帮助的,它更有利于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智能组合模式,并有意识的在该领域内多加发展,以此形成一种具有自己特色的个性化学习研究模式,从而更加深入地探究、解决问题。3.促进教学模式的丰富。丰富教学模式理论将学习活动分为一般性活动、集体培训活动、个体或小组研究实际问题的活动这三种类型,并且这三种类型很明显由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而个体或小组研究实际问题正好是项目学习的开展形式。传统教学很明显还属于集体培训活动这一类型,也就是使得知识理论与技能方法分开学习。此时学生的思维体系还属于慢慢形成构建的阶段,传统的教学使得学生只是机械式的套用现成的理论而不懂得变通,也不懂得如何将原理融入生活。然而项目学习却很好的弥补了这个缺陷,它使得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地理实践活动中,根据不同情况场合,有选择性地使用合适的原理,调用自己最适合的智能组合去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对问题的能力。

三、基于项目学习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设置设置策略

1.课程目标:立足于社会与人的发展需要。项目学习中项目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它不仅仅要充分利用到所学知识,更要立足于社会与人的发展需要,符合现代知识性、经济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例如,“无锡城市夜光度测量”,以无锡城区真实问题为切入点,揭示了如今光污染的严重性,这项地理实践活动不仅使得学生巩固了光污染的相关知识,更高弘扬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2.课程实施:学生为主,老师为辅。项目学习的教学方式要求将传统的以老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例如天一中学就开始了对此的探索,学校鼓励学生的兴趣与专业相匹配,鼓励教师挖掘学生的长处。于是许多学生出于浓厚的兴趣,自主开展了一系列如“小行星搜寻”等地理课程的项目研究,成功实现了迈向项目教学的第一步。3.社团建设:发挥学生的兴趣。基于项目学习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兴趣,社团建设恰好可以成为学生们进行共同研究交流的平台。学生们可以依据自己的特长或兴趣,在社团内部开展相关的地理研究,提高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四、结语

总之,基于项目学习教学方式下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建设,打破了传统的师生的关系,课堂也不再拘泥于灌输式的形式。项目学习的应用,使得学生学习地理成为一种主动的行为,使得师生可以共同研究不同的地理问题,成为课程开发的主要贡献者。

作者:李植 单位: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

参考文献:

[1]沈新荣.基于项目学习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设置.《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5年7期.

[2]赵小莉.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内容开发研究——以武汉市29中为例.学科教学;地理.华中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

[3]沈新荣.基于项目学习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设置探究.《教育》.2015年11期.

第三篇: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性教学

新课程实施以来,地理课堂已悄然发生变化。教材版本多了,学生合作探究多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了,学生的发言、质疑多了,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浓了,也使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但同时我们深入课堂就会注意到,有些低效、无效甚至不讲成效的课堂仍充斥着教学过程。新课堂的“表演化”,课堂活动的“填鸭化”仍然存在。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是一门有较强科学性的学科,教师传递给学生的地理知识应当是客观的,准确的。高中地理课堂如何能够进行有效性教学呢?

一、注重课堂的导入方式

万事开头难。好的课堂导入无疑会让整堂课有一个好的开头,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决定一堂课的有效性。课堂导入大概有以下三种方式:1.直接导入。即开门见山,直接说出学习的标题,内容。比如,“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等,这种不做任何铺垫的导入方式非常直接,有点照本宣科,大部分学生是提不起兴趣,更没有兴趣去进行更深入的学习。2.材料导入。材料导入可以是一个小故事,一篇文章,甚至可以是一句带地理知识的名言警句。材料教师可以自己准备,也可以学生搜集。如,我们学习的诗句“黄梅时节家家雨”,可以用来导入即将学习的梅雨知识。3.趣味导入。所谓趣味导入,是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介绍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情况时,就可以叫学生提前准备地图或者地球仪,叫学生提前自己动手寻找一下。而在地貌学习模块中,我们可以将风蚀地貌模型,黄土地貌模型展示给学生们看看。从以上三种导入方式可以看出,后面两种学生更容易接受,更为感兴趣。

二、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反之,如果学生们长期在一种压抑的、不开放的课堂环境下学习,其主观能动性就会受到影响。教师对学生抱有很大的期望,并且能够通过态度、表情与行为等方式将期望传递给学生,学生就会受到鼓励,从而更加信赖教师。学生渴望得到爱的抚育,有时候甚至超过了对知识本身的追求。学生得到教师的爱,自然而然地会激发出对教师的爱,反映到课堂上就再也不是教师的“一言堂”和“满堂灌”了。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精神的首要条件。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带进课堂。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当教师站在讲台上,不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使学生望而生畏,而要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学习,使紧张的学习氛围变得缓和,使学生能直抒胸臆。

三、让高中地理课堂生活化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为相当严谨的地理学科,很多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的。当教师将书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讲解得差不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促使学生更深一步地理解这些理论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加主动积极的学习。如,当讲到野外辨别方向的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到野外去,并根据书本上说过的内容来辨别方向。例如,我们可以看树叶的茂盛程度的不同来辨别方向,长得比较茂盛的那一边就是朝着太阳的,或者是看树轮的密集程度,树的年轮之间间隙越窄就说明树轮就越密集,而朝着北边的树轮一般都比朝着南边的树轮要密集,也就是说,树轮长得比较密集的那一边就是北边,比较稀疏的那一边就是南边。

四、结合多媒体来进行教学

多媒体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给教师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多媒体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得了很大的提高,使学生能够自主地获得许多的有效的信息。互联网的普及使丰富的网络资源进入了课堂,教师在利用网络资源之余,可以利用网络和学生进行互动,使用网络给学生发送电子邮件或者微信进行作业的布置和修改,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课堂的教学内容。而且教师还可以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把一些抽象复杂的内容简单化。通过各种图表,各种资料,进行更为直观的展示。例如,教师可以结合电影来学习书上的内容,可以播放有关地震的电影给学生看,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地震对我们的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地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震是如何形成的,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科普片。这些科普片将地震的形成过程用电脑做了出来。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地震形成的过程了。教师也可以借助地震的形成过程来给学生讲解影响地震的因素有哪些,这样地震的形成、影响因素和对我们生活所造成的影响等内容就都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出来了。结合多媒体来教学,教师的讲解就会变得更加具体化了,学生也就能更好地接受知识了。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是教学质量高低的保证。建设有效课堂其实质就是减少直到消除无效的教学时间,最大程度发挥课堂教学功能与作用,减轻学生学习的程度,提高课堂教学单位时间内的效率,达成育人目的。因此,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必由之路,也是广大教师们的共识。以上是笔者在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一些探讨和做法,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我相信,在教学中,只要我们积极努力,不断探索,就能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更加有效的好的课堂模式、方法、途径。

作者:唐亮兵 单位:重庆市永川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