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资源研究
时间:2022-01-17 04:42:11
导语:高中地理教学资源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自从2015年初,“互联网+”作为讲话的主要内容被纳入国家战略之后,互联网在我国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无论是规模还是深度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力度席卷了国内各行各业。高中地理教学资源的完善和利用情况在新环境下有着怎样的困境,又将如何突出重围将是本文的研究重心。
一、互联网上的地理教育资源
互联网上的信息十分丰富,地理教育资源也可以分为很多种类,从资源库来源的角度来说,主要有教育行政部门网站(包括国家级、省市级等多层)、教育业务部门网站(包括专门的研究机构、学校、出版机构和地理学会等)、个人网站(主要是一些优秀地理老师或者地理爱好者自己开设的网站),这些网站在内容上各有千秋,也各有其局限性,但是从整体而言,他们都为高中地理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高中地理教学资源现存问题
(一)可以提供资源的网站数量不足
虽然在上文中我们提到互联网上许多种类的高中地理教育资源库,但是总体而言,高中地理教育资源总数量规模小,其中独立、权威的高中地理教育资源网站相对于其他专业庞大的网络资源数据而言还是很少,而且互联网上现在可以搜索到的地理教育网站大多数是综合性的网站,专业性差,信息准确度不够。
(二)教学资源分布不均
通过查询互联网上的高中地理教育资源,我们可以发现其有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网站数量少;其次是某些地理教育资源网站中包含的信息少;最后是虽然一些资源网站数量较多,但是这些网站所涉及的内容也仅仅局限于个别类别,且内容重复。
(三)资源结构简单
互联网上现有的高中地理教育资源模式单一,一般为素材、课件、教案、题库四个元素的简单堆砌,缺乏针对性和个性。
(四)资源整合缺乏系统性
互联网资源本身不具有地理上的局限性,因此其资源囊括了各省份高中地理教科书的内容和知识点,但是这些由全国各地人士上传整理的高中教育资源在网站的信息显示上却没有明确的分类,这给教育资源的利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另外,互联网上教育资源网站一般都是综合性的,缺少专题性教育网站内容。
(五)监督管理不到位,资源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互联网数据十分庞大,相关人员往往不能很好地尽到监督职责,这就导致了现在互联网上的高中地理教育资源质量参差不齐,主要表现为:教案质量低下、论文重复转载严重、论坛等交流平台的建设性差,等等。
(六)缺乏双向互动
高中地理教育资源互动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虽然互联网上一部分网站目前已经开通了论坛、博客等以促进相关人员的交流,但是由于平台中话题建设性差、交流环境缺乏管理等,其并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尤其在师生交流方面。
(七)资源更新慢
互联网的主要优势之一就是时效性,但是目前互联网上高中地理教育资源建设却没有充分表现互联网的这一优势。许多网站由于人力、物力资源匮乏而缺少发展后劲,内容更新缓慢,脱离学科的发展现状和教育的建设进程,严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三、如何完善教学资源建设和利用
(一)完善教育资源建设
1.资源供给专门化。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互联网上的资源库一般是很多人共同建设的,但是教育资源因为牵涉文化的传播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求资源内容相对准确。因此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有针对性地建设一些专门的、权威的网站,由经过审核的专业人士提供内容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可靠的资源,也可以为其他教育资源网站的建设提供借鉴。2.提高资源时效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在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中要更注重资源的时效性。如果网站内容长时间不更新,监管部门应该主动删除。
(二)加强教育资源利用
1.提高教师检索能力。首先,高中地理的特点是内容庞杂,而互联网的优势容量大,数据丰富。因此教师在教育中遇到知识盲点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强大的搜索功能,发掘群体智慧。其次,高中地理教师仅仅在遇到问题时即时借助在互联网上搜索的相关教育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是遇到质量较高的网站和资源的时候要注意收藏,以丰富基于互联网自身可触及范围的知识储备。2.提高资源鉴别能力。互联网上资源丰富,但是内容混杂,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信息鉴别能力。教师要选择适合自己省份教材的、内容准确的、方法独特的教案;选择清晰、冲击力和现场感强的图片;选择趣味性强、信息量大、互动性强的视频和针对性强、知识性强的测试题。
四、结语
21世纪,我们已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步入了信息社会,在这个充满海量信息、知识爆炸的时代,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都要与时俱进才能够保证自己不被时代所淘汰。同时,由于教育工作者能够教给学生的知识十分有限,因此基于互联网的发展,教育者应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
作者:王文亮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盛泽中学
-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高中地理教育资源开发探讨
- 下一篇:小学音乐教学策略分析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