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问题导学策略分析
时间:2022-12-15 03:27:37
导语:高中地理问题导学策略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鉴于问题导学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能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和探究能力,改善教学效果,文章从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出发,探究将问题导学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问题导学;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出了新要求,而问题导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将问题导学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一、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问题导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学生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教师设置的情景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探索,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取相关知识,提高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将问题导学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及课堂教学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教师可利用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了解新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其次,教师利用问题可优化教学结构,如将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利用问题和情境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吸引下,逐渐产生一探究竟的意愿,这样不仅变革了教学模式,也改善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最后,高中地理对于学生的知识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学生不仅要掌握单个知识点,还要利用系统性思维将知识点串联成线、扩展成面,而利用问题引导,教师就可以有计划地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进而完成对地理内容的整体性把握。
二、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知识重难点进行引导
有重点、有目的地学习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在教学中,一些学生常常抓不住知识重难点。面对这一问题,高中地理教师可利用问题引导,将课程的重点内容利用问题的形式呈现[1]。例如,在“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这一课中,“大气的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是重点,也是常见考点。因此,教师就可利用“大气受热过程图”向学生提出大气辐射、地面辐射、热力环流等问题,以让学生在问题解答中学习重点知识。
(二)利用教学情境进行引导
教学情境可营造一种学习氛围,而学生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可以产生与同学、教师交流的欲望,并提高其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营造互动氛围和问题情境[2]。例如,在“常见天气系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暴天气”“冬季爆发的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等常见的情境进行问题设计,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冷锋、暖锋过境时的天气变化状况,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利用探索实践进行引导
新课程改革确立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而教师也从教学过程的“垄断者”转变为教学实践的引导者。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问题贯穿在教学的始终,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实践,以完成知识探索。例如,生态保护是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因此,教师可利用“你身边有哪些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如何看待破坏环境的行为?”“我们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索,以形成正确的生态观。
(四)利用合作学习进行引导
合作学习是发挥集体的力量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在问题引导教学中,高中地理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并利用问题引导各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例如,在“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实践中,教师将学生分成5个学习小组,并向各小组安排合作任务,分别探究并分析内力能量来源、外力能量来源、外力有哪些动力、内力的表现形式、外力的表现形式这5个问题,而经过合作交流,学生不仅可以提高问题探究的效率,还可以形成团结互助的意识。
(五)利用综合评价进行引导
合理的评价会对学生产生一种正向的导向,高中地理教师在利用问题导学的过程中,应发挥多元评价的优势,将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之一,以保证学生有计划地完成教学的归纳与总结。在综合评价中,教师一方面要利用阶段测验、随堂测试等方式综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还应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利用互评、自评的方式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重点。
三、结语
问题导学改变了教师垄断教学过程的局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主动探究问题导学的引导模式,利用教学情境、合作学习、综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作者高会荣 :单位:固原市回民中学
参考文献:
[1]朱婷婷.浅谈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2):114.
[2]李素贞.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学周刊,2016(20):99-100.
- 上一篇:高中地理环境伦理观渗透方式研究
- 下一篇: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