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1-08 10:38:11
导语:“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问题导学”是贯彻地理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法,日渐受到广大地理教师的青睐。文章通过探究高中地理课堂中“导”与“学”的有效结合之“优质”问题的设计、“问题导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适用性以及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施案例探究,以期为高中地理课堂实施“问题导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问题导学;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问题导学”是指教师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获取、运用知识与技能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以“问题”为载体、以教师“导”为主线、以学生“学”为标准,是“问题导学”教学法的三大核心,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激活学生思维和形成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导”与“学”的有效结合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坏教师教学生真理,一个好教师教学生发现真理”。明确肯定了教师的“导”,教师通过“导”确立以“学”为中心的课堂。
1.“导”为主线,“学”为标准
“学”是“导”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导”的出发点是使“学”更加高效,脱离了“学”的“导”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一方面,要以“学”促“导”。“学”为“导”的改进与完善提供了必需的反馈信息,这就要求教师提出地理问题之后,要留心观察学生的神情,关注学生问题解决的过程,适时追问并鼓励学生质疑;另一方面,要以“导”促“学”。“导”主要是指教师的同伴引导、辅导和督导。教师既是问题解决的参与者,也是问题探究的引导者。教师应通过“导”,让学生学会自我探究地理问题并且掌握深入学习的经验。
2.“导”与“学”的有效联结纽带
课堂“问题导学法”中,“导”与“学”联结的纽带无疑就是“问题”。问题不仅仅是简单的问话或闲谈,它还包括情境创设、对话设计、提问与问题解决、教学组织与实施等一系列过程。
二、高中地理“问题导学”中优质问题的设计策略
1.“问题导学”的适用内容
“问题导学”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掌握较为系统的地理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和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它适用于所有的地理教学内容。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更强调基本原理、规律、过程和相互关系的学习。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上的大气”一章涉及的知识:大气的受热过程(基本原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规律(基本规律)、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过程(基本过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理与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相互关系)。这些抽象且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和推理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导学”法更高效。而那些需要记忆的地理事实材料,如“我国的行政区划”,则适宜采用其他教学方法。
2.“优质”问题的设计原则
在高中地理“问题导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设置、呈现供学生自主学习及思考探究的优质问题是教好一堂课的关键。问题的设置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针对性原则。问题的设置需要基于课标要求,从教学目标出发,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围绕教学主线,通过“精心设问”,促成“高效导学”。例如,“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教学时首先提出针对性的预习问题:什么是水循环?水循环有哪些类型?包括哪些环节?让学生快速明确本节课的中心内容。二是启发性原则。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富于启发探究性的问题是“问题导学”的精髓。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工业区位因素”的教学,可以结合福州校园常见芒果树这一情况,预设问题情境:如果你准备投资芒果食品厂,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考虑哪些因素?(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工业区位因素。)三是渐进性原则。优质问题的设计需要把握好难易层次,可将那些复杂难懂的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个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小问题,或设计成阶梯式的问题串,推动教学探究层层递进,使学生的思维逐步逼近学习内容的本质和核心。四是应用性原则。中学生对学术性、理论性的东西普遍兴趣不高,优质问题应该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和兴趣的问题,让学生明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些?”“我们学习的东西与实际生活有什么关系?”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五是效益性原则。课堂既要达成教学目标,又要让学83生得到相应的思维训练,问题的设置应数量适当、有所取舍,课堂教学既要避免“漫天设问”,又不能问题太少、讲授太多。
三、高中地理课堂“问题导学”实施案例
“问题导学”适用于大多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课型,以下主要列举3类“问题导学”的教学实施案例。
1.推进式“问题导学”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逻辑性较强,宜采用联系密切、层层推进的系列问题串。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热力环流”教学示例:(1)提出问题。地面受热均匀时,等压面与地面是平行的关系,大气比较稳定;那么,地面受热不均时,大气还是稳定的吗?(2)引导启发。简要介绍“热力环流”实验器材和步骤,播放视频之前提问: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
(3)推进探究。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顺势追问:“你能用箭头表示出烟雾的飘动方向吗?哪边装的是冰块?哪边装的是热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问题解决。由系列问题的探究可知: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这种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称为热力环流。
(5)应用探究。在一定条件下,地表的冷热差异会产生环流,你能列举出生活中的热力环流现象吗?
2.以图习文式“问题导学”
地理图像系统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其中,课本插图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一图胜千言”)。运用“问题导学”法剖析课本插图,可以高效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巧析必修1“图4.8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突破“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教学障碍: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读图,掌握示意图的基本读图方法与技巧,并将示意图简化为岩浆与三大类岩石间的关系简图,把内力与外力作用整合在简图中,最后归纳和揭示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基本过程。
(1)读图———提取信息。提出问题:指出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与地球哪些圈层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物质来源是什么?岩石圈由哪三大类岩石组成?学生可能会忽略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需教师给予适当提点。这样的设计,一是能让学生明确任务,即我们要学什么?二是为分析岩石圈物质相互转换和深刻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奠定基础。
(2)析图———深入探究。提出以下系列问题,深析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岩浆岩是如何形成的?变质岩、沉积岩、变质岩3类岩石,分别可由什么岩石、通过什么条件转化而成?这些物质相互之间是如何循环转化呢?岩石圈的物质为何会发生循环?将课本示意图中繁杂的箭头与文字分解成有序的问题串,帮助学生把握知识联系,形成对岩石圈物质循环转化的起点、终点以及先后顺序的全面认识。通过最后一个问题,整合、概括第四章第一节内容的相互关联。
(3)绘图———总结提升。提出问题:请用箭头和辅助文字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学生在绘图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错误:认为3类岩石每两者之间都可以相互转化、沉积岩转化为变质岩是单向的、漏掉了许多转化关系等。“课本几页书,只记一幅图”,通过绘图训练,将知识化繁为简,可以判断学生知识建构是否完整、有效。随后,让学生进行互评,修改、完善绘制的示意图,并尝试绘制不同样式的关系图(如“三角”式、四方式、菱形式等),以便及时巩固,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3.拓展式“问题导学”
适用于简单且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问题的设置需将理论知识与鲜活的生活实例相融合,充分挖掘乡土地理资源,利用实际问题情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以必修1“大气的受热过程”为例:
(1)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形成探究动机。展示当地某日气温折线图,设问: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14时而不是12时,为什么?
(2)互动探究,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学习。在讲授大气的受热过程时,适时提问:大气的反射、吸收和散射作用分别产生了哪些自然现象?大气对太阳辐射起着什么作用?大气对地面起着什么作用?阅读课本活动部分,分析说明月球与地球昼夜温度存在差异的原因。教师组织教学时多给予学生表达看法的机会,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探究状况,及时做好引导和调整。
(3)通过问题解决,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依据所学,学生回答课堂伊始提的问题。回答的过程也是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整合与回顾。
(4)迁移应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联系生活实例提出小组探究问题:云量大的中午一般不会太热,与“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中哪个箭头所代表的什么作用有关?过去,江南农民每到初冬,常在田地里燃烧草木、秸秆产生烟雾;现在则使用薄膜大棚代替,请解释原因。冬天,阴雨夜晚过后的早晨一般不会很冷;而晴朗少云的夜晚,早晨起来却很冷,为什么?夏季的晴天,新疆是“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景象,请解释原因。学生通过生活实例的探究学习,既掌握了知识,又解决了一些生活实际问题,明白了生活中的一些道理。“问题导学”课堂与传统的知识讲授课堂相比,在教学理念、思路和方法上都有较大的不同,它从侧重于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运用“问题导学”应紧扣教学内容与要求,摈弃灌输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始终围绕着“学”展开,围绕着问题的解决而展开。教师使用“优质”问题循循善诱,以“导”促“学”,着力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益。同时,在“问题导学”课堂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究问题和表达见解的时间。
参考文献:
[1]黄河清.“问题导学”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15,(1):6.
[2]张春燕.高中地理“问题导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3]韩步军.地图探究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快乐阅读,2011,(12):84.
[4]邓传宝,邓阳生.浅谈运用“问题导教法”模式教学“问题设置”———以高中地理教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1):88.
作者:雷方圆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上一篇:烟草行业廉政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 下一篇:酒店管理融合创新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