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理论与实践的整合

时间:2022-10-15 08:51:40

导语:高中地理理论与实践的整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中地理理论与实践的整合

地理是具有较强应用性的学科,教师在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的“落脚点”都应是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并最终“服务”于实践,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是要掌握“学情”,对症下药。高中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方法、习惯、兴趣和效果,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共性”与“异性”的现象,与教材的特点、高中生的智力以及心理素质等因素均有密切的联系。教师应客观地面对这种“联系”,通过对学生“学情”的认真分析,从中找到影响学生产生不同表现的原因,以“学情”为基点,以科学、适宜的教学形式为载体,以准确、合理的目标为“终点”,帮助学生从理论成功走向实践。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基于学情分析探索高中地理理论与实践整合的课题进行了研究。

一、扣紧“结合点”,整合教材内容

学生认知水平与教材内容之间都存在着一个“结合点”,如何扣紧这个“结合点”,不断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通过典型、有趣且生动的素材筛选,让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更具感染力与说服力,调动学生全部的注意力来对地理产生浓厚兴趣和探究心理,从而发挥出地理教育的功效,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如在讲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时,将环保局的最新的我国“环境状态”公报整合到教材中,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公开数据对当前我国环境(包括大气、水、海洋、城市等)问题进行分析。对我国气候的变化、大气污染治理以及自然灾害程度和土地资源现状进行关注;对我国面对这些现状应如何制订相应行为与措施进行思考,并尝试列出当前我国应将哪些方面作为环保重点计划。这种整合方式,不但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和实际地掌握一些地理的相关技能与知识,同时还为他们提供了一次生动的“环境”教育,让高中生对我国环境的关注更加热切,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在无形中得到提高。现实中很多实例都可以适当地整合到教材中作为教育的素材。就如讲到“城市与环境”时,可以给学生讲一则真实的故事:英国利物浦的威廉•林赛从1998年4月至今,坚持到长城捡垃圾,2001年,他还成立了国际长城之友协会,号召更多的人一起来保护长城。现在自愿到长城捡垃圾的志愿者已达200多人。受这个故事的触动,很多学生意识到城市的环境保护,每个人都有责任。一个人的力量不容小觑,只要从我做起,坚持不懈,就会使个人行为成为社会行为,最终成为一种“正能量”,改变城市现状。

二、借助信息技术,开阔学生视野

借助多媒体技术,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进行动态呈现,给学生最直观的体验,为他们展现真实、丰富且具有活力的地理知识,是帮助高中生快速构建新知的“捷径”。如在学习“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课时,高一学生已经了解到关于农业、城市、人口等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初步具备区位分析能力,对当前环境认识形成了自己的见解。所以怎样从理论层次上升到自身行为并通过行为去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成为本课的重点。要让学生在对过去的回顾中、对现在的了解中来引发共鸣,明确未来发展的真实内涵和实践的必然。如何将过去、现在、未来进行有效的“串连”,为学生形成“系统性”的认知?教师可以借助视频动画导入新课,引出“人地关系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视频中对人地关系的历史进行回顾;然后多媒体播放“人类与环境关系模式图”来凸显人地关系实质;用“因果联系框图”让学生掌握判断方法,了解人口、环境、资源三者关系,让学生直面当前环境现状状问题;最后幻灯片展示“可持续发展示意图”,辅以相关材料分析可持续发展其内涵的实质,让学生认识未来。

三、组织“实践活动”,实现知行合一

每个学科的教材中都存在学生认知的“盲点”,或者是由于知识本身的抽象性造成的,或者是因为学生已有经验不够丰富造成的,这给学生构建完整地理知识体系带来影响。由于对这些知识无法深入地全面理解,所以无法将之与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地理学习进程中的一大障碍。消除这种障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生活中去,为他们提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从而实现“知行合一”。如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为背景,组织他们深入开展“城市污染源分析与调查”的实践活动:学校附近工厂向大气都排放了哪些烟尘以及有毒气体?这些会给人体带来怎样的毒害?它们已经对学校以及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等等?还可以带他们去参观较具规模的化工厂,了解一下当前工厂购置的治污设备、采取的治污措施,取得的治污效果等等,让学生认真记录,分析自己的调查结果,并大胆地提出自己认为可行的治污方案。这些都是寓理论教育于实践活动的教学。学生通过在这些实践活动中的直接参与,获得了最真实的体验,这不但让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与“升华,”更对高中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中地理课堂想实现“有效”且“高效”的目的,需要教师关注“学情”、分析“学情”,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个点滴都纳入教学计划中,围绕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来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有机整合。只有教师教得“科学”,学生才会学得“有效”。

作者:纪建武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洪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