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地理“讨论式”教学策略

时间:2022-10-13 10:37:40

导语:农村高中地理“讨论式”教学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高中地理“讨论式”教学策略

由于高中地理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相对比较枯燥,学生缺乏生活阅历,在课堂学习中常常是教师在讲台上激情澎湃,学生在讲台下云里雾里,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一筹莫展,教师还埋怨学生:“这个知识点我已经讲了多少次,你们怎么还错?”其实,高中地理课堂想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必须强化自我素质,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方略,寻求合适的教学切入点,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中笔者依据所在农村高中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方法,以“讨论式”教学为主,尽量让学生在自我发现和生生探究交流中优化学习效果。

一、科学设计课堂教学,确定合理的讨论主题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只要教师课前做好了准备,讨论就一定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师不仅要准备讨论的内容,还应设计好总问题和分问题及学生可能出现思考的预案。绝不能让讨论流于形式。如在学习新课标湘教版必修I时,很多同学对“黄赤交角”的知识理解存在较大的困难,部分学生因此可能会产生厌学心理,笔者依据实际在前面三个单元内容学习结束后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与“黄赤交角”相关的地理现象。学生在已经学习该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讨论,得出:(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2)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3)四季和五带;(4)晨昏线与经线之间的关系;(5)地中海和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6)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7)南亚夏季风的成因;(8)北印度洋季风环流成因等结论。教师接着要求学生进行讨论,5分钟后各讨论小组组员就已经得到的8个结论发表见解。这种递进式的教学安排既能对自然地理前面三个单元已经学过的内容进行梳理,更可以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中最核心且较难的内容强化。很多学生在讨论结束后均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一直比较困惑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再如新课标湘教版必修II中可持续发展内容,很多学生缺少必要的生活体验,即使能够有所思考也往往浮于表面。在学习时笔者巧妙利用假期引导学生主动关心身边的环境问题,将生活在城镇和乡村的学生分别分组,按照教师的要求有目的地考察所在地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地理现象,进行整理并搜集资料加以思考。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对学生们的发现加以汇总,问题设置时引导学生将发现的环境问题归类,参考教材和导学案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进而就全球气候变暖、酸雨、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让学生选择他们觉得最熟悉的部分分析原因、造成的危害和治理措施,教师最后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例整理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指导学生建立对基本问题的分析思路。

二、恰当课堂评价,准确调节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保持,恰当的课堂评价是确保良好课堂学习氛围形成的重要保障。“讨论式”教学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要求很高,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课堂评价要适时、适度。对基础相对较弱的可以降低要求,能力要求较高的设问主要安排在讨论后请学习小组组长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及时整理、总结。笔者评价学生的方式有很多,如激励的眼神、掌声、小小的实物奖励等等。当然若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不够认真,也会适度批评,但尽量以鼓励为主,较为严厉的批评通常在课后和学生的个体交流中进行。这样的课堂评价对课堂学习氛围能够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学生既可以自由思考、积极展示,也会遵守课堂纪律,确保课堂教学顺利推进。由于高中地理学科课时限制,为达成教学目的,教师们总是觉得时间太有限,不愿意牺牲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去激励学生,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善意的批评。将学生能自行或通过讨论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自主完成,学习效果远比教师一讲到底强很多,学习也会增添乐趣,我们更能收获学生思维碰撞的精妙。

三、机智因势利导,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讨论式”课堂教学时并不是将问题抛给学生去讨论,教师在一旁观看就是将课堂还给了学生。教师应该主动加入学生的讨论,更应成为讨论活动的主导。在讨论小组之间来回走动,倾听、指导,通过较长时间的磨合科学安排讨论小组,记录每个小组讨论中的点点滴滴,对讨论中的误区给予指出,避免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争论。如在对新课标湘教版必修III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内容学习后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在导学案上安排的讨论问题:我国辽中南工业区发展的条件、问题及解决的措施。在学生提出观点后教师加以总结,再次提出我国山西煤炭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展措施。这些引导角度既能体现和已学内容的联系,更可以体现学以致用的能力要求,学生们对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特别感兴趣,在有了一定知识积累基础上的讨论也就更能走向深入。

作者:汤伟伟 单位: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