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实践概述10篇

时间:2022-06-16 11:24:27

导语: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实践概述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实践概述10篇

第一篇

一、高中地理课堂构建分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一)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明显

近年来高中生群体基本上是清一色的“90后”不仅生长环境的差异性比较大冷性特征更是非常明显加上在初中时代所接受的地理教育不尽相同掌生对地理知识以及地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形成了高中生在学习习惯、地理基础、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给高中地理课程的常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制定教学策略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素质的培养需求针对不同学生制动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地理学习的内在需要捉进学生地理素质的集体进步与提高。

(二)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与组织形式严重滞后

在高中的地理课堂上很多教师仍旧沿用传统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和组织形式她理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总是一成不变,往往以地理课程的考试成绩为导向使得“单向化,“统一化”的地理教学严重的求同化、常规化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也限制了学生个性化素质的培养。同时油于地理教师未能充分保证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导致大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只能被动的接受理论知识,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理想池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地理素质的整体提高。

(三)地理分层教学是贯穿素质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

与传统的地理教学相比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赴每个学生在地理课堂上都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获。当前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重点也应当坚持生本教育原则,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让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地理素质。因此对传统统一化、标准化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开展探索与创新活动,尝试构建科学、合理的分层教学模式是势在必行的,有助于高中地理教育中素质教育目标的贯彻与实现。

二、高中地理课堂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高中地理教学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凸显了加强地理教学创新、构建分层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接下来将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与内容、教学评价等环节就高中地理课堂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研究措施。

(一)高中地理的教学对象分层

在对地理课堂上的大学生进行分层时应当首先对学生的地理基础、学习偏好、性格特征等做详细的了解,然后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分层。通常情况下在课堂上可以遵循1:2:1的划分比例将学生合理划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个层次。其中胧等生应当拥有良好的地理学习基础对地理课程拥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较强的地理知识探究欲望地理考核的成绩通常为优秀;中等生则应当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和地理学习的上进心希望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地理考核的成绩一般在及格线以上;和自尊心较强,在地理课堂上希望赢得教师和队友的信任;高中地理的学困生则是地理基础较差,甚至缺乏地理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层至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存在自卑感、缺乏地理学习的自信心等心理障碍她理考核的成绩通常在及格线以下,是高中地理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群体。

(二)高中地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层

在对高中地理课堂上的学生进行合理分层的基础上高中地理教师接下来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旨在进一步提高地理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对于优等生,地理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时在保证学生系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多设置一些拓展性的知识内容捉进学生地理素质和知识应用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对于中等生而言她理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时,应将重点放在地理基本理论以及知识基本应用能力的培养杀过引导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学习状态采取有效的自主学习策略实现学习成绩的不断提高。针对地理学困生高中地理教师则应当首先重点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保护好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自尊心,引导学生重点掌握地理课堂上的基本知识点逐步建立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

(三)高中地理教学评价分层

教学评价是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实现进步与提高的重要手段。地理教师在对教学评价进行分层时,一定要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手段竖持以激励为主的评价原则保护好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如对于优等生可以重点考核其个性化素质的提高,对于中等生可以重点考核其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学困生则重点考核其地理学习的情感态度等。此外,在评价主体的选择上,可以实行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增强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的主动性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和有效性建立起和谐的地理课堂教学氛围。综上所述在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仍旧存在很多值得改进和探索的环节高中地理教师要在素质教育和“因材施教”理念的指导下,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撇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积极构建营造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积极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分层教学模式实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作者:王保龙工作单位:山东省临沂市郑城县美澳学校

第二篇

1“情感”让地理充满人情味

高中地理的教学改革应该从主客观两方面进行,现如今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老师过多的依靠教材进行教育教学,过多的强调地理知识的熟记以及地理定式思维的训练,整个教学过程中缺乏地理应有的乐趣,在专注知识背诵的同时忽略了情感目标的达成。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的欲望以及目的是相当不够的,那么兴趣以及愉悦的学习环境反倒成了学生认真学习的前进动力。例如:如果有的学生厌恶枯燥乏味的地理课堂,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他还有兴趣学习地理课么?正因为存在这样的现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地理教师更应该用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乐趣以及兴趣来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帮助学生探索地理的奥秘。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一些有趣诙谐的语言或者是教学态度以及教学模式为学生所接受,这些都是可能导致学生喜爱地理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初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愉悦的教学环境将大大提升了整个教学质量。

2“互动”让地理充满乐趣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学生学习的渠道不再是单一的课堂教学,而是更广阔的知识传播渠道,例如:网络、电视以及与大人间的交流。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因时而变,转变教师的角色,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单方面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而是应该将学生引入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状态。例如:高中生往往喜欢富有情节化的教学环境,那么教师可以创设一些相对有利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完成某一项工作,在整个共同参与的过程中,教师务必注意“平等民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提出一些相对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如:如何治理黄河问题等。除此以外,在整个讨论过后,教师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积极参与小组活动。这样不仅能活跃教学气氛,而且能让学生更加牢记所学的知识。

3“创新”让地理充满神秘

长久以来,高中地理作为主科以外的学科,大多数的高中地理教师都是非专业的地理教师,他们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地理教学指导。由此可见,引入新课的方式方法,无非是以下两种:(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2)同学们,今天老师讲授的内容是……。这样的开场白,让课堂潜移默化的变成了教师为主的单向教学模式,未能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使得整个课堂从一开始就是枯燥乏味的。除此之外,教师在讲到翻书的问题上也始终一成不变,始终使用“同学们,请翻到……”这样的语句,课堂缺乏新意以及创造力。学生无法在始终如一的环境中始终保持积极性。例如,在一些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新,使用一些相对新颖的方式来开始开场白,如可以采取新闻评论引入法、趣闻引入法以及头脑风暴引入法。教师可以在正式讲课之前,给学生一定的课题进行讨论或者是给学生讲述一个相关的趣事趣闻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关注,让学生对即将开始的课堂讲解充满兴趣。这样的新课引入,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地图”让地理充满色彩

地图是高中地理教学的特有要素之一,进行地图教学一定程度上能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知识更新速度十分快速,与此同时,高中地理教学本身的特点不需要学生死记硬背任何地理知识,因此,学生可以利用地图来进行学习,进一步掌握好初中地理知识。地图是高中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对于高中生而言,树立空间想象能力是十分基础的,而地图正是帮助学生树立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能更好的训练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5“能力”让地理充满力量

地理课堂教学的教学改革内容中应当包括地理教学评价,特别需要改革高中地理的死记硬背的考试模式。教师将传统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由起初的闭卷考试改为开卷考试,开卷的“卷”不再是课本范围,而是只是课本地图。这样的开卷考试不仅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评价内容,重视看图、识图的能力。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地图的重视程度,而且能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这样的考核方式能更好的考核学生的真实水平,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加强对地图教学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注重读图、识图的能力培养,让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中没有死记硬背的学习压力,更多的是愉悦的学习氛围。总而言之,在高中地理的日常教育教学中,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准绳,加强教学改革,通过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与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帮助学生从“学习地理”到“爱学地理”的转换,以求进一步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作者:魏国庆工作单位:吉林省四平市第三高级中学

第三篇

一、立足地理教材,设计实践活动,促进应用巩固

教材是教与学的蓝本。同样,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教材也是主要素材与依据。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开发与利用教材资源,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地理实验活动;地理实践调查活动;实地考察;制作模型、绘制地图等,让学生在多样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巩固强化,升华情感。如学习交通运输布局、地形、气候、洋流等知识后,可组织“我爱画地图”的手绘地图活动,让学生手绘自己喜欢地图,比如世界地形图、板块运动图、中国铁路干线图等。对于这一手绘活动,学生可谓是热情高,涨兴趣盎然,踊跃参与,完成了许多高质量的地图作品,让人不禁啧啧称赞。这样,既给学生创造了自我才能展示的平台,也让学生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地理作图能力,更渗透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再如学习太阳高度、经纬度等知识后,组织学校经纬度测量的实践活动。即根据“杆影法”,配合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小组合作测算出学校地理纬度;根据经度差以及地方时差的对应关系,小组协助测算出学校地理经度。活动时间与地点:秋分日前后,学校操场;活动器材:计算器、手表、皮尺、标杆等。活动步骤与方法:①在水平地面上,垂直竖立1根大约1米长的标杆,测量标杆长度;②利用上午六点日出时的标杆影子来明确方向坐标;③观察手表,到12:00(北京时间)后则按下秒表;④标杆影子与正北方重合时,秒表停止,记下本地地方时12点和北京时间正午12点到的时间差,测标影长度;⑤通过有关公式算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然后根据秋分日前后太阳直射纬度,用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得出学校纬度;⑥利用时间差灵活换算经度差,获得学校经度。这样,通过地理实践活动,给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增强了他们的自主体验,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探究意识,感受自主探究过程中的艰辛、乐趣与成就感。

二、结合环境问题,组织实践活动,渗透环保教育

对于教师而言,其职责是教书育人,而育人比教书更为重要。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不能只侧重知识教育,还需要渗透思想与德育教育,将知识教授、德育教育与智能训练巧妙整合起来,真正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其中,环保活动与环保教育对德育教育有重要的作用。而环保意识教育与地理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由高中地理教材看,以宇宙环境作开端,通过圈层结构展现地理环境的特征,用自然资源这一纽带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有机结合起来,而后借助协调人地关系加以归纳总结。可见,在高中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如“水圈与水循环”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白水资源是有限的,可变化局部地区地表径流,合理使用水资源。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结合环境问题,组织灵活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巧妙渗透环保教育,让地理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生活。如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组织讨论活动或实践活动,探寻解决方案。比如旅游环境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精神享受,外出旅游。然而,在旅游过程中,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如乱刻乱画、乱涂乱写、随地扔垃圾等,都对旅游地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提倡生态旅游,做个生态旅游者。对此,某旅行者协会制定了生态旅游者的十条道德准则,其中一条写道:“除了脚印什么也不留下,除了照片什么也不带走。人类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设计讨论活动:请联系本地实际,开展一次有关生态旅游的专题讨论会,探讨“诗意地栖居”的含义与意义,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话题,如何谓生态旅游?为何生态旅游有益于环保?倘若你们旅游,会如何保护环境?校园附近哪些旅游区适宜进行生态旅游?请说说几个国内外有名的生态旅游区等等。而后课后收集有关资料,撰写课题报告,课堂上选出代表汇报研究成果。另外,教师还可联系一些环保节日,如“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等,组织多种实践活动,比如编写主题板报或手抄报等,帮助学生丰富知识积累。此外,还可整合其他学科,设计有趣生动的综合实践活动,调节学生学习情绪。比如结合音乐学科,编写地理知识歌诀;歌词中的地理现象抢答与分析等。譬如呈现歌曲《黄土高坡》的一句歌词:“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哦,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这表明中国气候怎样的特点?(季风气候显著)形成这一气候特点的原因是?这样,可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深化认知,提高学习兴趣。

作者:王春金工作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田家炳中学

第四篇

1高中地理新教材活动系统的目标分析

1.1目标结构

在高中地理的活动系统中,目标包括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方法与过程、技能与知识。

1.2目标特点

1.2.1技能目标和知识的特点

在高中地理的活动系统中,知识目标包括地理理性知识和地理感性知识。地理理性知识包括: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成因、地理特征。地理感性知识包括:地理数据、地理演变、地理分布、地理景观、地名。高中地理的活动系统中最主要是以地理理性知识为主导的知识目标。技能包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在高中地理的活动系统中最主要的是培养智力技能。技能目标包括:运用地理数据、地理图表的技能、分析地理问题的技能、阅读技能、地理实验技能、观测技能、地理观察等。

1.2.2方法目标和过程的特点

在高中地理的活动系统中,方法和过程目标分为如下几个层次:分析、整理、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和过程;地理问题的发现过程以及解决办法;交流、表达学习成果的方法和过程。上面这三个层次是地理学习不同的阶段,它们之间是递进的关系。

1.2.3价值观目标和情感态度的特点

价值观、态度和情感目标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层次:价值观、态度、情感。这三者目标之间是递进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作为基础,才可以形成对问题进行处理的态度,最终形成价值观,所以培养的最终目标是价值观目标的培养。

2高中地理新教材活动系统的形式分析

2.1活动系统的形式组成

2.1.1活动系统的表述方式

高中的地理教材活动,根据表述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表文结合式、图文表结合式、图文结合式、文字式。图文表结合式作为活动里比较复杂的表述形式,不仅有图像,还有表格,它们一起给予文字辅助,从而对活动内容加以表述。表文结合式指的是通过文字和表格结合的方式来对活动进行表述。图文结合式指的是在活动中不仅有文字,还有图像作为辅导,从而使活动表达的内容更加的清晰。文字式是指活动内容通过纯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2.1.2活动系统的引人形式

活动引人形式是指在教材活动提出的时候,是通过什么形式使学生进人活动里的。根据活动引人的方式,可以分为举例引人式、图像引人式、试验引人式、问题引人式、假设引人式、情境引人式、类比引人式、归纳引人式。

2.2活动系统的形式结构

新教材的活动系统形式包括表述式和引人式,两者的研究角度不同,但两者之间也有关系,其中图文结合是最主要的表述形式,不仅对引起学生兴趣有利,同时在图文结合的表述形式下,图像也承载了非常重要的内容。

2.3活动系统的形式特点

新教材的活动系统形式分为表述式和引人式,每节课都有活动安排,并不只是限于章节之后,而是在课堂活动和教学中都有穿插。活动系统形式也非常多,在活动目标和内容的制约下,具有非常独特的作用。通过多样表述形式,在文字与图表的结合之下,不仅能起到非常直观的效果,同时也体现了活动目标。活动中图像的数量也非常多,并且图像类型呈多样化。

3结语

在高中地理的新教材里各种问题研究和活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地理活动系统,它是一种以学生活动作为主导的学习过程。内容的独特性以及目标的差异性、地理活动系统的形式多样性、方法、指导思想和综合性不同是地理活动系统的独特特点。

作者:段丽荣工作单位:山东省寿光市现代中学

第五篇

1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对于学生而言,最好的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忘记自己的“教师”身份,将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过去那种死板的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权利,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应该平等的看待每一名学生,无论是基础差的学生还是成绩优秀的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相信他们都能够进步。教师将微笑和愉悦带入课堂中,将鼓励和赞美带入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的去思考去质疑,让学生有机会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将学生的思路打开,鼓励他们去说去做、去思考问题。教师还应该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引入课堂教学中,利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设备吸引学生,调动课堂氛围。只有营造一种充满乐趣、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够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

2为学生设计自主学习活动

一方面,教师应该设计自主学习环境,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适当的进行引导。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精心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从地理课堂一开始就能够在很好的氛围中激发出求知欲。教师顺势提出本堂课的学习主题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将教学内容按照相关的要求转化成各种问题来向全体学生提出,让学生去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在角色转换过程中进行学习。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具有自身的角色定位,教师是受教的主体,学生是学习主体。在适当的条件下,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来当“老师”,走上讲台,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学生参考学案对教材内容进行自学之后,教师在与学生进行讨论时可以尝试让学生到讲台上将自己的观点阐述给其他学生,再由其他同学进行纠正。这种角色交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更加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比教师一味进行授课的效果要好的多。

3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机会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方面是要逐渐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空间,比如,尝试让学生多走上讲台、多进行实践操作;另一方面是要逐渐延伸学生在课外的活动空间,比如让学生在夜晚去观察天文现象、调查本地区的水污染情况等。教师要学会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去思考,鼓励学生多去提问,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地理杂志,或者观看地理相关的电视节目,教师要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在学生自主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直接给学生灌输结论,要让学生充分的展开想象,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享受获取知识的成就感,通过这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在课堂中短短的几十分钟之内,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度,科学的安排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在进行教材内容讲解的过程中应当留出余地,提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去讨论。比如在讲解气象灾害时,让学生思考我们能否可以更好的对台风、寒潮等灾害所产生的能量进行合理的利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4积极组织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所以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的组织这一教学模式。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时,就可以首先让学生自行的阅读教材内容,在学生阅读之前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比如说,让学生思考宇宙中的主要天体类型有些什么?除了自然存在的,人造的宇宙飞船也算是天体类型的一种吗?我们生存的地球能够与火星组成天体系统吗,和月球能组成天体系统吗,为什么?问题提出之后再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然后让学生分组对问题进行讨论之后举手回答。或者可以邀请几名同学走上讲台,为大家画出太阳系的简要图,并且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延伸性的问题,例如如果没有太阳,地球环境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分别是什么?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讨论交流,最终得出了答案。通过这种自主探究思考的方式,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同时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5结语

总之,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教学参与机会,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才能够更好的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起完善的地理知识学习体系,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精神,将素质教育的要求落实到位。通过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更快速的理解地理知识理论,从而能够从地理学习中认识到人类的生存环境,树立正确的现代文明环境观、发展观,积极创新人类的发展模式,推动社会能够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地理教学的延伸性功能。

作者:李拥军工作单位:甘肃省环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第六篇

一、转变教学观念

首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面向所有学生,应展现出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怎样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呢?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教与学是一个整体,它们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同时,教师要放弃课堂上的“教师权威”,要树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观念,改变教条式的教学局面,应使教学手段成为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可以通过言传身教感染学生。其次,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决不能为了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而上课,那样会使地理课程教学缺少活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新知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教好教材中现有的内容以外,还要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新知。在地理教学中传授给学生地理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求知,如何思考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主导者,应巧妙设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例如,在教学地球资源这一课时,笔者先要求学生了解家乡的资源情况,让他们分析相关的地理知识。上课的时候再由教师分析这些资料,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资源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问题一定要具有新颖性与层次性,问题要有思考价值和有可探索的余地,以让学生通过问题激发思维,并要鼓励、诱导学生的求异思维。

三、深入挖掘教材

新教材强调知识的基础性,重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这是新课改的一大特点。正因为如此,教材中许多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或基本规律的叙述十分简洁,有些是点到为止;然而在教材的“案例”和“问题研究”中的要求却有较高难度。这种缺少必要知识的铺垫,不利于学生理解教材,更给学生的分析、讨论、探究带来较大困难,同时对教师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因此,我们必须刻苦钻研教材与教参。

四、努力创设地理学习情境

教师应努力让学生热爱地理这门课,有学习地理的激情,这就要求我们设法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在地理课上教师可以灵活巧妙地创设地理学习情境和氛围,通过运用预先设计好的语言、实体、影像、音乐或图表等媒体或手段,创设或再现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从而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后面主要教学内容的学习。

五、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手段现代化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充分发挥主体性教育功能,使学生自觉、自主地选择知识,并能动自如地加以改造,才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以及主体人格等。华盛顿博物馆有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人类靠听觉只能获取信息的20%左右,视觉只有60%以上,其他则通过触觉、嗅觉、表情、手势等途径获得。而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最独特的魅力在于它的图、文、声、动画能同时刺激人的感官神经。丰富的感性材料,全方位的组织形式,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效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并且知识的保持时间要远远高于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的采用对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用动画模拟海陆风、山谷风的环流形势;录像播放实际生活中在山区开展的气球运动比赛,观察气球的运动方向;图示北京的城市热岛效应,近几年的气温曲线图与城市工业图,北京交通的变化等等资料,从而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掌握热力环流这一重点知识。多媒体教学常用的方法有:模拟动画、演示过程,其可以将静态图变为动态的图画。例如,学生可以从多媒体中观察到地球运动的整个变化过程,进而能更好地理解地球运动的方向、与太阳的运动关系、黄赤交角的变化及其影响等原本较抽象的知识。另外在动画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已有的地理标本、地理挂图、地理录像、地理幻灯等直观地在展现在学生面前,富于变化的、直观的地理教学手段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使学生的学习始终保持在积极、自觉、主动的良好状态。例如在教学“冷暖气团”时,这一节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如果单利用课本文字和课本的插图进行教学,学生会难以理解其内容。而如果运用多媒体来生动形象地讲解气团运动,则可以增强地理学习的有效性,丰富教学方式。总而言之,在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地理的教学改革应转变过去的教学思想理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尽快适应新的教育模式。地理教师一定要全方位实施教学计划和任务,从地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发挥地理学科优势,实施素质教育。

作者:陈常兰工作单位:青海省格尔木第七中学

第七篇

一、激发学生的综合兴趣

高中地理这门学科难学的原因是因为这门学科包含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这两大部分。而这两大部分的内容对学生具有不同的要求,也同时对学生学好地理设置了天然的障碍。案例分析:在这些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状况。有一些学生喜欢自然地理却不喜欢人文地理,有些学生喜欢人文地理却无法接受自然地理的有关知识点,甚至有些学生只对个别的章节感兴趣,好比《气候》、《区位因素》等。笔者分析存在这样一种状况的原因是由于高中地理这门学科自身的差异化构成,导致学生会遵循自身的特长而产生不一样的兴趣。逻辑性思维较强的学生觉得自然地理非常简单,条理性较强的学生觉得人文地理的学习易如反掌。这样导致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单一化、片面化。因此,笔者认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想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就一定要消除学科内的差异化带来的不良影响。所以,第一件要做好的教学工作就是激发出、培养起学生的综合兴趣。要让喜欢人文地理的学生愿意接近自然地理,让喜欢自然地理的学生被人文地理吸引。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地理的学习保持持久的兴趣并且实现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激发出学生的综合兴趣呢?笔者认为最好的方式是让学生互相帮助。例如:张同学的人文地理特别好,而李同学的自然地理学习能力很强,教师就可以让这两个人搭成学习对子。在长久的学习之中,张三、李四相互影响,久而久之,学生对地理的综合兴趣将得到培养。

二、有效教学设计

有效教学的实施必然需要一个充分的准备,在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前就做好一个有效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的协助下,教师在课堂之上开展教学工作将更加游刃有余,同时,在教学之中实施相关的教学措施也将有所依循。因此,笔者认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又一捷径。因为,一个有效的教学设计必然涵盖了某一个部分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也能够很好地将探究性的知识点和基础知识点进行纵横连接,从而更好地实施教学活动,开展课堂教学。而且,一个有效的教学设计也在考虑学生的前提下开展教学,这样就是真正地为学生服务,也能够将学生吸引到课堂学习之中,最终实现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提升。案例分析:在《海水温度和盐度》这个部分的教学设计之中,有一个部分的内容为: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探究:结合纬度,继而深入到气候特征、大气环流等内容。尽管这个只是教学设计的一小部分,但是这个探究性的题目,能够有效地将这个部分中涉及到的海水的温度、盐度知识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地学习,也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将之前所学的有关气候、纬度、太阳直射等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考量。这样的设计就是有效的,因为这个设计很好地结合了教学要求和学生之前的学习情况,也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探究能力等。最终,学生将获得“海水表层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但是在南北纬30°出现了驼峰形象的温度排布等结论。而这些结论也因为与预设的教学实施无疑,最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该知识点。

三、借助学科渗透提升教学

历史、地理、政治三个文科科目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渗透甚至是有所关联的。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科间的这一特点从而为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实现添加助力。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借助学科间的渗透能够很好地将有关联的地理知识串联起来,也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统筹看待问题的能力。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借助学科间的渗透来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关键是要找到学科之间的重要关联点,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学会联系地看待问题,综合地思考问题。案例分析:在高中历史中常常会考到一个地名“玉门关”,而这个地名在地理上可以考查的知识点却有很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这样说“:王维有诗‘劝君更尽一杯酒,春风不度玉门关。’而且玉门关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得枢纽,在张骞出使西域后开始变得重要。那么现在就请大家根据所学知识来想一想‘玉门关’这个地名涉及到哪些地理知识?”在这样的关联下,学生很可能会联系到“玉门关气候形成因素”、“玉门关重要地理位置的区位分析”、“玉门关及周边蕴涵的矿产资源”、“玉门关的地形特色”等。这样的学科渗透无疑将学生的地理储备知识激发出来,也很好地提升了高中地理的教学效率。

四、结语

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方法还有很多,也还需要教师们不断地在教学中去探究、去发现。上文所论述的三种方法只是笔者个人在教学中的一些体悟,希望对别的教师有所帮助。

作者:朱晓敏工作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程桥高级中学

第八篇

一、重视对学生的国情、国力、国策教育

教材延续了原有的德育要求,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涉及国情时,既反映了我国的优势,也不回避劣势。这样的教材编写既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也激发了学生树立报效祖国的坚强信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不仅要看到显性的爱国主义教育,也要看到隐性的爱国主义教育。一种情感和思想观念都是建立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高中地理教材的国情、国力、国策教育是以地理知识为载体进行的。地理学所特有的思维方法、知识体系也明确了地理学是进行国情、国力、国策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所以教师不单纯是为了向学生讲述我国的国情、国力、国策知识,而重要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生态观

新教材是围绕着人与环境协调发展这一主线,以自然地理知识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观念为指导来构建高中地理教材的。教师不仅要能把对学生的德育定位在道德教育上,教材更多的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突出天、地、人的和谐相处和协调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自觉行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生态观,明确人类不能只是为了谋求发展而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明确环境能够提供人类生存支持服务程序的有限性,懂得不能无节制地只是从大自然中索取。

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高中地理教材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地理教育的中心目标,可持续发展始终贯穿于整个地理的教材之中。可持续发展意识是在经济高速增长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以后,人类在反思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中逐渐成熟起来的。人类不但要对自己讲道德,还要对自然环境讲道德。目前,占有全国人口一半以上的青少年和儿童,他们是未来的建设者和各大层次活动的决策者,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地理学科的知识结构和特殊功能,决定了21世纪的地理教育,在推进可持续发展中将发挥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树立全球意识、参与意识

环境问题已由区域性上升为全球性。整个世界面临的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不是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可以解决的,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全世界共同携手才可能妥善解决。中国十分重视和积极参与联合国主持的有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讨论,并签署了多项国际公约和协议。这一系列举措无不反映出在中学生中树立全球意识、参与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全球道德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同时,明确了这也是高中地理教材又一个重要的德育内容。

作者:滕荫杰工作单位:河北省隆化县第一中学

第九篇

一、新型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步骤分析

地理课堂的教学,应该是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创设必要的学习情境,在引导、探索和教学评估等环节中,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新型高中地理的教学模式的步骤如下:首先,教师应创设必要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该环节要控制在五分钟以内。其次,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该环节的时间较少,宜控制在三分钟以内。再次,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在小组的合作探究中解决该问题。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中心,以课堂一半时间为宜。最后,通过练习,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该环节应控制在下课前十分钟内完成。

二、新型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一般表现为新课的导入。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应以最少的时间迅速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问题的趣味性,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将新课导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中。创设情境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提问、故事、复习等描述性语言的导入;二是教具或者直观画面的导入;三是课堂演示和实验导入;四是联系生活实际导入。

(二)积极引导,鼓励学生的大胆猜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重视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情况,鼓励学生的大胆猜想。学生的猜想不仅能表现出学生独特的思维过程,丰富课堂内容,还能反映出课堂教学中的某些问题,以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从历史上的重大发明来看,每一次伟大的猜想经过科学验证后,被后世的人类所广泛流传,猜想的重要性在于思维的迸放,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思想的创新。在猜想的基础上,通过知识的进一步学习进行验证,在学生的自我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我发现能力和探索能力。如在《常见天气系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气旋反气旋知识的理解比较困难。教师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来引导学生:首先,画出一组水平等压线,再画出一组北半球近地面的等压线闭合图,让学生画出周围的风向,这样学生就可以知晓大气流动的状况。

(三)对探究结果进行科学验证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知识的传授,而是将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纳入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在探究性学习中获取所需的知识。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通过对猜想进行分析和实践,对猜想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概括问题的本质,探索问题所存在的变化规律,对自己的猜想行为进行科学验证,发现猜想中存在的问题,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提升学习能力。如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课堂教学中,洋流在性质上可以分为暖流和寒流两种,暖流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因而所经流域的温度会升高;寒流是从高纬度向低纬度流动的洋流,会降低所经流域的温度,洋流的流动对所经流域的气候产生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将世界气候的分布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分析同处于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和非洲大陆西岸气候类型的不同,由此得出洋流性质对气候的重要影响作用。

(四)重视知识的扩展和延伸,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目标,将知识传授的过程视为一个发展变化着的过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鱼”,学生的学习不仅在于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的学习,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在知识的触类旁通中实现知识的整合,通过知识结构的优化赋予新的升级。

三、结束语

新课程理念对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采取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赋予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问题情境的创建,积极引导学生的大胆猜想,引导学生对猜想结果进行验证,同时,应重视知识的扩展和延伸,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的提高。

作者:吴彩儿工作单位:诸暨草塔中学

第十篇

1人体的记忆系统和知识迁移的过程

Bjork和Bjork(1992)的记忆失用理论(newtheoryofdisuse),从理论认为,与人造记忆系统(例如录音带或者计算机)不同,人类记忆系统里面的信息并不是简单对信息进行复制,而是会根据长时记忆中的已有信息对新信息进行解释、建构;提取信息也不仅仅是读取的过程,信息被成功提取后它的存储状况会发生变化,变得更容易提取、记忆,提取是“记忆的修改器”(memorymodifier)。人体记忆知识系统的迁移既可以同化新的知识,也可以促进原有知识被更深入的记忆。Pyc和Rawson(2010)提出了中介效应理论,中介是指把线索和记忆目标联结在一起的词、短语或者概念等。从线索经过中介提取记忆目标包括两个加工过程:中介提取(Mediatorretrieval)和中介解码(Mediatordecoding)。中介提取是指当呈现线索时,将中介物回忆出来;而中介解码则是指成功提取出中介后,把与中介物联系起来的记忆目标提取出来。[2]知识迁移的过程则是利用中介进行中介提取,进而实现中介解码,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

2地理知识迁移对地理知识记忆的重要性

这是由地理学自身研究内容决定的。地理学并不仅限于研究地球表面的各个要素,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综合地研究它组成要素及空间组合。它重点在于研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以及地表综合体的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同时进行更高层次的综合研究———人地相关性研究。高中地理课程内容包括三部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及区域地理,这三个部分的安排不仅紧扣地理学研究内容来编写,同时遵循迁移规律。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各个知识点,各个章节的信息都有很可能具有某些联结,通过这些联结而形成知识的迁移。例如高中地理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一第一章中地球自转与计算地方时、区时及判定晨昏线之间的联结;地球公转与季节、昼夜长短及太阳高度角之间的联结;第一章中地球偏转力与第二章大气循环以及第三章中水循环之间的联结;必修一和必修二中人地关系的联结;必修三和必修一、二中区域人地关系的联结等等。近些年,山东省高考中的地理题没有一题是让学生背诵书上的知识和概念,而是通过一道小题,老考查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文综卷)第Ⅰ卷第五题图2为某区域的海上航线示意图。在一艘驶往大西洋的轮船上,船员在图①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此时为世界时(中时区区时)4时。本题就是考察了地球自转与晨昏线以及区时之间的联结。如果看不到这其中的知识联结,运用不到知识迁移,在薄弱的记忆系统里根本找不出此题的答案。

3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迁移来提高记忆

现代地理教学方法要求由传统的“师传生受”向“师导生学”转变[3],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知识理解力和学习技能成为现代教师的重要任务。知识的迁移在学生的整个地理学习过程中贯通始终的,如何使地理知识的迁移发生且运用好迁移来加强记忆和提高学习能力,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其创造条件。

1)掌握地理教材所要求的知识系统,找出各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结。按课程标准、教材的体系进行教学时既保证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同时有助于找出知识的联结。

2)有重点、有层次、有顺序地讲解、授课。知识之间的联结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完全得以体现,特别是在必修一中。跳过任何一节、任何一章来授课,都会无法进行下去。最基础的地理原理、地理规律渗透各章、各节。如果不能让学生全面掌握,那么学生在继续的学习中必定无法适从。例如在学习季风环流时,如果先前对地转偏向力这一知识点,老师深入、全面的讲授,使学生完全掌握,那么在讲解季风环流时,则完全可以蜻蜓点水,让学生运用地转偏向力,来自己学习这一知识点。

3)教授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学习、记忆地理知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授及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使学生自己学会学习,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从而加强了地理知识的记忆。

4)培养地理思维的灵活性。高考地理题并不会照搬课本,它更多地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这就要求学生有灵活的思维,能将所学到的地理知识通过迁移来解决卷面上的地理知识。“过程与方法”是三维目标中的关键目标,知识的迁移既是记忆地理知识的过程,又是方法,是促进记忆的必经过程和重要方法。

作者:许贝贝王召海工作单位: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