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分析3篇
时间:2022-05-24 10:46:19
导语:高中地理教学分析3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
一、高中地理概念性知识的相关概要
(一)高中地理概念性知识的内涵及其特征
地理概念性知识是依据相同地理特征组织而成的对地理事物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一般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客观描述地理事物的现象与演变过程,比如地震波、台风、气旋等地理学概念;二是反映地理事物共同特征,并进行同类事物的差异化界定,比如同为湖泊,有淡水湖与咸水湖之分,高海拔湖泊与低海拔湖泊之分。值得注意的是,高中地理概念性知识与初中地理概念性知识相比,是融合与渗透了其他学科的综合性地理概念,比如高中地理的行星运动知识与核聚变反应知识分别涉及高中物理的万有引力定律与原子、原子核概念。同时,高中地理概念性知识往往不是分散独立的,概念与概念之间还存在着鲜明的逻辑关系,比如岩石与沉积岩的属种关系,冷锋与暖恒的反对关系。基于以上分析,高中地理概念性知识表现出抽象化、阶段化、系统化特征。其中,抽象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对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提取,比如宇宙天文等地理概念均无法具象,理解这类概念需要鲜明的空间想象思维;阶段化特征方面,由于地理概念基于同类地理事物的细化指标,决定了高中地理教材对概念性知识的螺旋式编排,比如太阳高度角的概念产生后,才会出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概念,这种概念编排分阶段分目的地进行概念延伸,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系统化特征指向概念与概念之间直接或间接的关联性,比如概念交叉现象、概念同一现象,以及概念相反现象。
(二)高中地理必修课程的概念性知识体系
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构成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知识系统。必修一课程设计立足于自然地理的知识内容,其概念性知识包括宇宙及宇宙中的星体概念、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及运动概念、各地理要素的演变概念、自然资源及自然灾害概念等总共36个地理基础概念性知识,主要以揭示个体地理属性的零散性、单独性概念为主。必修二课程设计立足于人文地理的知识内容,倾向体现人类活动与地理现象的人地关系,比如人口的聚落现象、人类社会行为活动中的地理因素等等,该模块的概念性知识以特定的概念系统存在,表现为以一个核心概念为中心的概念发散形式。比如工业概念衍生出工业类型、工业区、工业地域三个子概念,工业区概念衍生出传统工业区概念和新工业区概念,工业地域概念衍生出工业聚集与工业分散概念,工业类型则衍生出如原料导向型工业、劳动力导向型工业等不同工业类型的概念,因此必修二的概念性知识具有鲜明的辐射性与层次性。必修三课程设计立足于区域地理的知识内容,在必修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区域环境中的人地关系,包括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地理环境、区域地理环境中的人类活动与发展现象,其概念性知识呈现出区域性与过程性特征,比如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专有概念(例:全球定位系统)以及揭示地理事物发展过程和规律的综合性概念(例:荒漠化)。
二、高中地理概念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一)高中地理必修一课程的概念性知识教学
高中地理必修课程一的概念性知识多为零散的单独的地理概念,未形成概念系统,概念之间的逻辑性不强,学生在初中地理阶段也并没有获得相关概念的知识储备,因此高中必修课程一的概念性知识不便于记忆,学生对于陌生的抽象概念容易出现理解障碍,需要主动建构全新的认知系统,这就需要教师调动一切感性材料丰富概念形象,借助情境创设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首先,教师需要找到此类概念的准确切入口,有效展示抽象概念的动态过程。比如必修一课程的“台风”概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台风形成与发生的视频影像,强化学生的感性体验;又比如必修一课程的“地球自转”部分的概念学习,教师利用简单的圆珠笔和水杯分别演示北极和南极上空的地球自转方向,便可轻松创设概念性知识的空间想象情境。除了创设具象情境外,以学生的生活体验切入实际教学,是引起学生知识共鸣的重要途径,比如必修一课程的“冷锋”概念,教师可以在与学生谈论气温与降水的日常感受中引入“冷锋”概念,促使学生的生活常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又比如必修一课程的“地震”、“火山”等概念,以学生能接触到的灾害性新闻事实为一手教学材料最好不过,真实的新闻现场可加深学生对地理灾害的深切体会。
(二)高中地理必修二课程的概念性知识教学
高中地理必修二课程的概念性知识具有明显的概念集群特征,表现为由一个核心概念进行衍生辐射,概念与概念间的逻辑性较强,层次感明显。此类概念学习的关键是把握概念间的层次区分,建立概念依据。首先,辨析概念外延。概念的外延相对概念的内涵而言,是指概念内涵所容括的具体对象,教师可通过向学生展示概念外延,帮助学生辨析概念与概念的区别。比如必修二课程中的原料导向型工业、市场导向型工业、动力导向型工业、技术导向型工业等各工业类型概念的层次区分便可联系对比概念外延的异同,进行系统归类。其次,有效应用概念图。概念图是一种图示化网络结构,适合用以表达概念与概念间的逻辑归属关系,教师用利用概念图的连接线和连接语,生成学生理解概念的清晰脉络,从而建立概念系统的可视化模式,帮助学生完善知识记忆。
三、高中地理必修三课程的概念性知识教学
高中地理必修三课程的概念性知识呈现出区域性与过程性特征,该模块知识多以案例形式展现地理事物和地理环境的变化,因此必修三的课程教学应重点关注地理发生发展过程的分析,重视学生的学习策略运用,促进概念理解。比如必修三课程的工业区域的形成概念,教师需要向学生提供有力的案例支持,以德国著名的鲁尔工业区为例,教师应具体分析鲁尔区怎么从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资源型生产基地转变为高新技术产业为中心的新型经济区,揭示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地理因素变化在其中发挥的决定性作用,即强调变化发生的原因所在。另外,元认知策略的运用在过程性概念教学中效果明显,过程性概念的学习是学生基于信息加工重组,综合理解知识的过程,要求学生参与并解决概念中的问题,探究概念形成的根源,因此教师可在必修三课程的概念性知识教学中融入合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是指教师给出围绕概念的中心议题,开展小组谈论,促使学生取长补短,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比如以“煤炭和天然气能源的特征”为论题,进行煤炭和天然气能源的优势与劣势比较,再引入西气东输工程,帮助学生理解工业类型的变化与发展;研究性学习则需要教师从课程中提取研究性课题,比如让学生搜集所在城市的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能源优势等综合信息,获取相关概念的感性材料,形成独立的研究案例,促使学生在实际教学中的概念理解更深刻,更到位。(本文来自于《理论探讨》杂志。《理论探讨》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南工作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天星湖中学
第二篇
一、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行生活化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全面发展以及社会的需要
由于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多元社会,社会在不断发展需要社会成员具有广阔的思维能力、合作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等。这些都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关心国计民生等,逐渐在生活中养成思考的习惯,对生活中的事物规律进行探索。另一方面,地理自身就是一门自然与社会的综合学科,更加的需要学生走进生活,贴近社会,从而促进全面发展。
(二)能够增加师生之间的亲密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地理教学与社会以及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地理教育的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并且又高于生活,对自然现象的一种解释。通过在地理教学中运用生活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纷纷发表言论,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比较容易唤起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索欲望。
二、高中地理中的生活化教学应用分析
下面就结合实际教学中生活案例,来对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地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望对以后的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一)创设生活教学情景
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为增加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而努力。由于高中地理知识大多比较抽象,以致于学生很难通过理论知识来正确理解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并且不能够正确的将这些知识点运用到实践中,因此,教师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相关规律。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这一单元时,如果单纯的像学生讲解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学生会感觉很难理解。因此,可以采用以下这种方法:向学生发问“夏天六点多左右起床,天都亮了,为什么冬天六点多起床,天没有亮呢?”通过这个生活例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感觉到很有意思。当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堂中起着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对日出时间以及日落时间进行分析,从而对不同季节的日出以及日落时间进行推断,通过此种方法,将地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最终使他们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二)利用生活教材,激活地理教材
对地理教材进行创造性的使用,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从而调动学生学习乐趣,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所选取的素材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并且学生都很熟悉的素材,通过这种素材才能够让学生有话可说,激活地理教科书的教材内容。例如:在学习“地震成因以及如何预防”这一小节时,通过列举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可以列举以下例子:2012年在日本海底发生大地震,对周围人民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在课堂中向学生讲解震灾在日常生活以及生产交通供水、供电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以及在地震事件中政府为人民所作出的努力等。通过分析震灾成因引导学生对气候的了解。
(三)营造生活课堂氛围
地理学科的理论知识本身是枯燥的,加上地理知识点的复杂,就要求教师应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讲解,同时能够对地理意境进行创造,可以适当的在课堂中添加一些词语、谚语以及歇后语等,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在地理教学中,会遇到很多的地理专业术语,一般情况下,学生对这些术语的含义都很难理解,不利于后期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简单的生活例子对这些术语进行概述,让学生觉的这个知识点通俗易懂。例如:在学习“外力作用”这一单元时,学生一开始听到风化、腐蚀以及堆积等这些概念时,很难明白其含义。因此,针对此单元知识点,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向学生发问:“大家都见过冬天烧炉子没?”然后学生回答“见过”;“在炉子内放置一块石头,等到烧红将其拿出,放到冷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学生答“发生爆裂”“;对,这种自然现象在自然界中,就称之为风化,如果没有风力的作用,但是破碎的石头还是被带走,那就是侵蚀”。通过此种方法将课堂气氛进行活跃,使地理教材回归到课堂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就能够明白其自然规律以及理论,并且还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地理是一门集自然以及社会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对其理解应该利用生活例子,使学生容易理解其理论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营造课堂气氛以及激活地理教材,都回归于生活。采用生活化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还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作者:付桂军工作单位:山东省广饶县第一中学
第三篇
一、对于高中地理案例分析教学法的探索
1.利用案例提出地理问题。高中生面临高考压力,很多学生往往会产生焦躁厌烦心理,对于文化课的学习不感兴趣。尤其是地理这门课程,知识点杂,需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致使学生没有学习动力,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够活跃,不能主动参与。因此,在课堂上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应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为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一点上,笔者的做法是精心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并针对这一案例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本能地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并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探寻问题的答案。例如笔者在教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2节“以种植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时,在课前对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l)你们都知道哪些地区是以农业种植为主的?(2)我们所在的城市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哪些?这样就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进行思考,大大提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性。然后再带领学生在课本中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便于更好地掌握地理教材。
2.利用案例分析及解决地理问题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应来源于实际生活,案例应具有详细的资料与数据,并且贴近生活,形象直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并对地理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在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要求学生通过已有的地理知识对案例进行剖析,即找到案例的关键点,根据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对于案例中存在的地理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例如,在教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时,笔者先给出一组土地荒漠化的图片,让学生分析图片中反映了怎样的环境现象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让学生假想自己是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解决这一现象时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怎样具体实施这些措施等。这样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利用案例证明地理原理。地理原理,即地理规律,是指所有地理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由客观原因造成的、必然会产生的规律现象。地理原理有难有易,因此教师可在实际教学中设定不同的地理案例情境,并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层层分析,逐步归纳,总结出正确且普遍存在的地理规律另外,教师也可改变传统教学策略,通过对于地理案例的分析与教学,为已有地理原理进行验证,以帮助学生对抽象的地理原理有更深刻的理解。如2012年12月7日于日本东北地区发生的里氏7.3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公里。通过对这一案例的分析,揭示出板块运动规律及地震的成因,加深学生对地震这一地理现象的了解。
二、高中地理案例分析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反思
1.受教材版本、教学条件、教学对象的影响,有些教学案例的选择受到了限制。这种局限性对课堂案例的分析与讨论造成了一定困难。对于这种状况,教师要适时调节教学策略,选择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教学方法,避免教学案例内容枯燥、方式单一的现象发生。
2.案例教学是通过儿种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对某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使学生对该知识点有更为深刻的了解,但是对整个知识系统很难全面了解。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教学案例,争取做到以点带面,由一个知识点引出所有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便于记忆。
3.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要想让学生对案例进行更好的讨论与研究,就会占用大量学习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对教学的每个环节精心设计,计算好进行每个环节的时间,在保证学生学习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开展案例教学,让案例教学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4.有些教师授课时过于注重案例的数量而忽略了案例分析所带来的实际效应。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所采用的案例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注重其时代感与现实性,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生活,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避免教师对于这些地理现象的枯燥陈述,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不断探索的学习状态。
三、结论
综上所述,案例分析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帮助。因此,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要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多种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张元宵工作单位:苏省常州市第二中学
- 上一篇:高中地理积极情感因素激发思考
- 下一篇: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分析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