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积极情感因素激发思考

时间:2022-05-24 10:41:04

导语:高中地理积极情感因素激发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中地理积极情感因素激发思考

一、情感的内涵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有的态度和体验。情感是人们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巨大精神动力,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它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具有重大作用。学生学习的情感主要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制约行为的情绪、态度等,包括学习动机,兴趣,自信,自尊,焦虑,抑制等诸多方面因素。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产生肯定的或否定的态度或体验,所以情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孟推对150名最成功人士的研究结果表明,能取得卓越成就的人,不仅仅因为他们拥有良好的智力因素,而且他们具有丰富的积极的情感,如兴趣,自信,自尊等。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想象和心智技能的发挥受主体情绪状态的影响,积极的情感状态有利于发挥主体的潜在技能,进而学习效果就好,反之学习效果就差。积极的情感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提高,消极的情感则会阻碍学生智力的发展。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忽视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动。只有当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当他们的认知和情感都进入教学而实现自觉、自主地学习时才能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二、高中生地理学习情感的现状

笔者通过对辽宁省昌图县第四高级中学高一8个文科班489人分发问卷进行了调查,选择对地理学习很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的占32.8%,兴趣一般的占54.3%,还有12.9%的学生表示不感兴趣。有74%的学生希望老师改变地理教学方法,能轻轻松松学习,评价不要以考试为准。可见多数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无多大兴趣,也不愿意学地理,有的为了应付考试勉强上课听听,课堂记记笔记,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地理课堂的学习状态也不是很满意。高中生心智水平虽然比初中阶段更成熟一些,但情绪波动仍较为明显,容易因为家庭或同学之间的关系没处理好而影响上课时的心情。一些学生认为地理是“小科”而学习态度不端正,不愿主动去学习。另一些学生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但却没有持久的信心和毅力,对于一些抽象的地理知识难以理解,进而带来挫折感、失败感,于是心中就对地理学科产生了焦虑畏惧心理。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学生并不是智力水平低“学不会”,而是情商低“不愿学”。造成这种状况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没有在地理教学中注入情感教学,过多地注重地理学科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忽略了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巨大影响。地理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才能改变学生情感缺失的现状,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水平,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在地理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1、树立地理教师积极的情感形象,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

地理学习动机是发起和维持地理学习行为的动力,是地理学习中最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对地理学习的态度、情绪、志向等有很大的制约作用。据调查,仅有一少部分学生具有如为了获得地理知识、增长地理技能的由地理学习活动本身引发的内部学习动机,更多的学生只为了考试的分数而被动地机械地学习地理,所以激发更多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是地理教师的责任。在对高二年级学生的访谈中,有一位学生这样说道:我之所以地理成绩又上来了,其原因在于地理老师火一样的教学热情,诚挚的教学情感,强烈地感染了我,倍受鼓舞,从而开始喜欢学地理了,因而成绩才逐渐上升的。可见,地理教师树立自身的积极情感形象对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动机是多么的重要。我们都知道,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眼神都能对学生产生好的或者不好的影响。如果一位教师对地理学科本身并不发自内心地感兴趣,只是照本宣科,灌输知识,那么学生便不可能形成良好的地理学习动机,甚至会把已有的学习动机减弱或消除。由于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地理教师的情感就成为了构建地理课堂教学丰富而复杂的源点,对学生情感因素的激发起着能动的作用。列夫•托尔斯泰曾说:“一个用听觉或视觉接受他人所表达的感情的人,能够体验到那个表达自己感情的人所体验过的同样的感情。”一位合格的高中地理教师不仅应有渊博的知识,教育教学方法与技能,更要有丰富而善于表达的情感。教师教学情感的感染力是最有影响力的,它可以把地理教师对地理的学习动机直接转化到学生身上,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地理的内部动机。因此,地理教师要表现出强烈的责任心,显露出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2]用愉快的心情和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有效的、强烈的地理学习动机。

2、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的情感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地理学科本身就有许多有趣的内容,自然地理中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以及地理规律,人文地理中的民俗习惯,风土人情,文化差异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资源,是其他科目所不具备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培养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兴趣的良好素材。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好这些情感素材,启发式地引导探索,激发学生兴趣。持久的兴趣不在于表面有趣。[3]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初中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会像初中阶段那样仅仅对地理教材中新的、奇特的内容感兴趣了,而会乐于探究比较深层次的地理问题,并关注着“地理能解决什么”和“如何去解决”等问题。对于刚踏入高中校门的学生,地理教师可以围绕地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补充一些地理趣闻。例如,讲到时差和日期变更线,就可以提到基里巴斯由三百多个小岛组成,是世界上唯一使用两本日历的国家。也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如黄赤交角改变对地球有何影响等。带有地理意义的诗词名句更可以运用到地理课堂上来,顺应学生的求美心理,并使他们在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中找到乐趣。如教师在天气系统的课堂导入时引用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或在讲到地球自转时引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等,会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还有一部分学生厌学是在对地理的实用性的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学地理无用。教学的内容要符合学生需要。地理跟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地理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地理,把地理知识和生活中的事物现象结合起来,打通学生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地理在生活中的存在,教师引导学生解决疑惑,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说时差,天气现象和气候,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等等都可以结合实际作为激发学生兴趣的素材。解析事实热点更可以吸引学生,如伊拉克战争为石油而来,冰岛火山喷发,雾霾现象,雅安地震等都可以被恰当地运用到地理课堂上来。地理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方式传播表达,也可通过地图、多媒体课件等方式向学生呈现,尽量多地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学地理有用,体会到它的真正价值,进而拥有持久的学习兴趣。

3、在地理课堂上布置适当的任务,建立恰当的情感评价,增强学生自信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激发也是非常重要的

自信心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基本心理前提,有自信的学生会主动克服地理学习中的困难,取得更大的进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地理学习要求和任务,使学生有任务感,以及完成任务后能体验到愉快感,要求和任务要稍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学生能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对知识面广、学习成绩稍好的学生布置稍有挑战性的任务和问题,对学习地理有较多困难的学生给予一些简单的任务和问题,这样就让更多的学生更相信自己有能学好地理的能力,获得自信,进而愿意做更多的努力。另一种提高学生自信的方法就是运用地理教师积极的评价。在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很多教师能认识到评价的重要性,但实施起来却不尽人意。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课堂问题回答采取漠然或含糊其辞的态度,会挫伤紧跟老师思考、乐于回答问题的学生的积极性,更可能会误导学生。因此,教师应在各个方面观察,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内心活动,以鼓励和表扬为主,主动智慧地做出积极的评价,发挥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尤其对后进生不能歧视,要加倍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对他们提出的合理要求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功,以便鼓起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地理的热情。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积极评价要把握好尺度,不能在回答的问题非常简单的情况下进行过度称赞,要使学生真正地从恰当的积极的评价中获益,体验成功,建立自信。

4、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轻松的课堂氛围,降低焦虑情感

焦虑是一种主要的常见的消极情感。学生的焦虑情绪一般是不利于学习的。除了学生对地理学科本身的学习有负担之外,考试的成绩要求和压力也是产生焦虑的原因。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轻松的课堂氛围,是降低焦虑的有效途径。教育家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想使学生在相对有安全感的状态下学习,教师的态度至关重要。和蔼的态度,安详的神态,端庄大方的仪表,略带微笑的点头等都是教师教学情感的流露,都能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的老师是亲切的可以信赖的。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亲切和谐,自然而然地减少了紧张焦虑之感,因其他事情而引起的情绪波动也会减少或停止,进而把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上来。心理学研究证明,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进行和个性的发展。[5]在地理课堂中,教师要把微笑带入,尊重学生对知识的看法,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对于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精神要充分肯定、信任,使他们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情感体验。不论学生成绩好坏,一样平等对待,不断鼓励他们参与课堂,保持课堂气氛的和谐融洽,降低学生的紧张焦虑情绪,让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成为教师的教育资源和前进的动力。情感因素的突出地位在高中地理教育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中心任务之一就是培养道德的、理性的、审美的、高尚的情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自信,会激发学生积极的向上的情感,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创造性,提高认知水平,促进智力和人格的发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来自于《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杂志。《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闫爽工作单位:辽宁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