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高师地理专业课程改革路径
时间:2022-11-29 03:56:43
导语:试议高师地理专业课程改革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现行课程体系设置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师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众多问题,突出表现为课程设置理念陈旧,课程结构失衡,还不能很好的贯彻“以人为本,培养全面素质与和谐人格”的新课程改革理念.
二、课程设置理念陈旧
一是注重理论知识,忽视动手能力.地理科学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比较注重专业需要并且偏重知识传授,课程设置理念趋向于前苏联模式,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有所忽视、存在不足[4].如表1中的高师院校实践课程学分比例均较低,没有达到教育部现行规定的理科专业实践学分占总学分25%的比例要求,这样的课程设置既没有体现出地理学科理、工、文兼备,实践性强的交叉学科的特点[5],也不符合新课改培养全面素质人才,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的理念.
二是专业方向单一,忽视学生多元发展.很多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往往只有教师教育板块,忽视了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也没有很好地贯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的新课改理念.
三、课程结构失衡
一是必修课程多,选修课程少.传统的地理科学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培养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地理人才,因此重视基础课和必修课的开设,忽视选修课程的开设.以内江师院地理科学专业教学计划为例,其2012级教学计划总学分为175学分,必修课149学分,占85%,选修课26学分,占15%,必修课和选修课比例明显失衡.这样的课程结构缺乏应有灵活性与自由度,不能满足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新课改要求推行素质教育,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基础、重能力、重创新,淡化专业方向.相比之下,很多发达国家的高师院校非常注重选修课程的设置,如美国大学的课程设置中选修课占了全部课程的1/3,学生可以任意选修的课程往往达百门或数百门.日本、法国等国家师范教育的选修课量在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也相当大.
二是专业课程多,教育类课程少.“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形成的学科专业化,对个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的理想,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一直以来,高师教育类课程备受关注,除了因为学界都意识到这类课程对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性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至今有关这类课程设置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师院校中的教育类课程明显偏低.我国大多数高师院校在课程设置中只开设了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三门课程,教育类课程学分比例仅占10%左右[10],而与中小学密切相关的课程,如教育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等教育类课程却很少开设[.在教师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今天,增加教师教育类课程的门类和课时已是一种必然趋势.
三是注重专业知识,忽视学科联系.课程设置过分强调学科专业课程的学习,在专业课程上大多设置了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很少有院校设置相关学科基础课程,如《基础物理》、《无机化学》等.“长期以来,我们衡量课程的尺度是科学化、理性化和实证化,这造成了课程的高度分化,呈现给学生的是分门别类的知识,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世界中难以进行整合运用.过分追求学科体系结构的完整性,使课程从总体上脱离学生生活,缺乏相应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使教学走入误区,迫使学生沉浸在各种逻辑演算和知识的被动接受之中.”
作者:胡晓东单位:内江师范学院
- 上一篇:刍议地理教育策略
- 下一篇:试议国民收入不平等现状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