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2-10-28 10:18:27
导语:高校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承载着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重大使命,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模式成为众多高校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高校应革新滞后的教育理念,设计高效的教学手段,培养信息化的教师队伍,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高校教育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也面临着亟需突破的现实困境,挖掘互联网与高校教育之间的内在关联、实现互联网技术支持下高校教育的创新发展成为时代进步的必然选择。由牟忠刚编著、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互联网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一书,以教育改革与发展为研究主题,为互联网时代高校教育的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启迪。该书以互联网时代为研究背景,首先对教育改革的基本内容、教育改革的理性化进行了介绍,为开展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论述了我国教育改革的现状,重点探讨了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与发展,以及应试教育的发展,并提出了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思路分析,为高校教育模式建构勾勒了清晰的逻辑框架。最后,该书从“互联网+”背景下教育系统的运行与实现、互联网时代智慧教育的发展等角度入手,对高校教育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有效路径。该书的主要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互联网+高校教育改革”的逻辑建构
“互联网+教育”是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要选择,该书对“互联网+”战略应用于高校教育改革的逻辑框架进行了科学建构。第一,“互联网+”评价体系。传统的高校教学评价方式集中于教师评价维度,内容单一,操作繁琐,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关注不够。互联网时代应借助大数据技术构建数字化评价系统,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各节点之间的密切关联,建立综合、全面的评价系统。第二,“互联网+”教学过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加快了高校教育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进程,学生的学习情况及个人资料均可在教育系统中查询,可清楚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变化和教师的教学成果,追踪教学过程,并根据数据反馈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完善了教育信息库。第三,“互联网+”课堂教学。传统课堂教学集中于课本知识与教师讲授,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求得不到足够重视。互联网技术下学习软件和平台的开发,拓宽了知识获取来源,促进了知识共享,并根据学生差异匹配教学内容,创设了教学情境,提升了教学质量。
2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改革的主要问题
互联网技术为高校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正确发挥互联网技术的强大优势、破解发展难题至关重要。该书对高校教育发展问题进行了归纳。第一,传统教学模式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脱节。传统的课堂授课更加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却忽略了对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第二,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的差异性。虽然每个课程均有相关的教学大纲作为指导,但是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决定着最后的教学效果。对同一教学目标的不同落实方式,可能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程度。第三,高校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能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校的教学管理提供及时的监督和反馈,是密切学生与教师、学校之间关系的重要保障。
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
“互联网+”战略的科学指导,为高校教育改革建构了逻辑框架,分析高校教育发展现实问题的同时,选择有效的发展路径十分必要。该书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效借鉴。第一,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高校教育旨在培养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应用型人才。高校教学更应突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借助互联网平台引导学生主动搜集知识资源,鼓励学生学习兴趣和需求的表达,创设教学情境,开展在线互动答疑,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服务作用。第二,建设专业的教师团队。高校课程团队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开发、制定教学计划、完善习题资源库及提升团队整体实力。通过网络技术,对团队人员进行综合测评和合理分工,直播或录播优秀教师的课堂实践,供团队交流分享。第三,借助互联网技术创新高校教学考核方式。教师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推荐有针对性的学习软件平台,根据知识难度设计渐进性的测试环节,将学生的学习行为、日常测验、学习态度等数据输入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获得学生的综合考核结果。《互联网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一书以详尽的内容阐述和清晰的逻辑分析,为高校教育发展提供了有效借鉴。
作者:朱鸣 单位:常熟理工学院
- 上一篇:古村乡村旅游营销优化策略
- 下一篇:电力营销稽查对电力营销的影响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