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日志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

时间:2022-04-16 03:19:54

导语:班级日志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班级日志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

摘要:班级日志作为一种班级管理手段,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落实载体。运用班级日志这一手段,可以鼓励大学生参与班级建设,加强情感沟通和日常信息分享,促进班集体成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主动成长”。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辅导员应在日常工作中时常强调班级日志的意义和书写规范性,并且善于利用意见领袖进行舆论引导,注意使用线上方式辅助班级日志的记录。

关键词:班级日志;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

进入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变化: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高校招生规模持续扩大;信息爆炸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日益多元化;90后教师遭遇00后大学生……这些变化都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2019年3月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如何在这一时期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每个高校工作者都应思考的问题,而伴随学生成长的辅导员更应如此。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利用班级日志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种操作性强、效果显著的教育形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落实载体。

一、班级日志的定义

高校班级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班级日志,是指班级及其全体成员在大学时期学习、生活、实践等各项成长活动的记录,一般是由辅导员或班主任为主导,由学生干部为主要执行,并由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学生自愿署名,以日志为记录,全景式地展现了班级、年级、学院、学校、社会的综合情况。在内容上,班级日志涉及广泛。可以是考勤、记录、宿舍卫生等日常管理的各方面情况,可以是评优评先、助学金等奖助学贷的公示信息,可以是对学习问题的共同探讨和进步,亦可以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和情感困惑,甚至可以是对教师、学校、社会的“小吐槽”。学生们“我手写我心”,内容涉及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形式上,班级日志形式多样。可以是笔记本的文字记录,可以是线上的微信群、QQ群的文字记录,可以是新媒体平台的公众号,也可以是规范的表格记录,不一而足。相对于其他教育模式,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班级日志的特征有三个方面:一是真实性,所谓真实,是指班级日志作为班集体成员的各项活动记录,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是学生切实观察大学生活后留下的印记。这是班级日志的最本质的特征,也只有真实,才能确保班级日志的价值。二是内隐性,所谓内隐,是指与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班级日志这一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并不具有明显的说教性,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和真切感受来接受教育,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三是渗透性,所谓渗透,是指班级日志通过文字记录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大学生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到每个人和每个学生团体,促使学生在班级日志的记录和阅读中感受、体悟、提升。

二、班级日志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六项基本原则,其中第二项为“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引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我成长”。班级日志的记录依靠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这正是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作用的体现。“只有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才能促进思想政治隐性教育的有效开展。”[1](一)全员参与班级建设,发挥自我管理功能受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转型的影响以及青少年亚文化不良因素的误导,当前00后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对班级荣誉感意识模糊,个人责任感缺失。试想,一个对班集体都没有参与感的大学生,未来又有多少可能去承担国家和社会赋予大学生的责任。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而班级日志的操作过程从小处记录,却意义深远———有利于学生社会责任意识、道德意识、担当意识、民主意识的形成,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完成“自我管理”的能力升华。首先,通过班级日志的记录,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00后大学生普遍为独生子女,集体生活中的分享、谦让、忍耐已经离他们的生活越来越远,而班级日志的共同书写和传阅让学生渐渐明白,这是分享、交流的平台。其次,通过班级日志的记录,充分发挥每个集体成员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地去解决班级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使得学生有一种主动的“自觉”,而非“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班级日志的记录也可以作为学生是否有团队意识的“试金石”。最后,在共同参与班级日志记录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比如想要写好一篇班级日志,需要认真思考和查阅资料,甚至需要和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学生的组织材料能力、独立处理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和提升。(二)创设情感沟通平台,形成自我教育氛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方式十分丰富,但是如何能够很好地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由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等级构成。而班级日志的书写,创设了一个学生有归属感、被尊重和被爱的班级氛围,生活在这种氛围中,有助于学生各方面的进步。首先,班级日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学生开辟一方吐露心声的空间,促进朋辈间沟通。以大一学生来说,这一空间的创设尤为重要。由于生活方式、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变化,大一学生更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如果此时能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爱,即得到“人际支持”,就能更快速更安全地度过心理敏感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其次,班级日志挖掘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做到“教学相长”,促进师生间沟通。一篇完整的班级日志,能够很好地反映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收获和问题,通过教学双方的互相沟通和良性互动,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最后,班级日志的最终完成不仅仅是书写记录的过程,同时也包括集体传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互相了解,从“三人行,必有我师”中汲取自我教育的力量。(三)构建信息分享模式,强化自我服务意识信息传播已经进入社交媒体时代,即每个人对他人都可以进行信息传播,这种传播是互动性的。每个班级日志的记录者都可以看作为一个传播者和分享者,但是与新兴的自媒体相比,又少了虚拟化、不可控的缺点。通过班级日志内容中各种信息的分享,可以强化学生的自我服务意识。首先,通过先进人物事迹的分享,起到思想引领的作用。班级日志作为一种在班级范围内传播的文字材料,从某种意义上具备宣传载体的作用。在班级日志的记录中,可以设置先锋模范事迹记录模块,通过挖掘、记录和传阅,不仅对先进学生进行了激励,而且在班级内对班级成员形成引领、感召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认同社会中的道德准则。其次,通过班级、院系、学校和社会各种信息的分享,起到方便学生的作用。不少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常常遇到学生的各种咨询问题,而班级日志可以在首页部分设置校园生活指南记录模块,每个班集体成员都可以在上面记录在校园生活中的各种办事程序和小妙招,例如一卡通丢失如何办理、在校生证明如何办理等等,这就大大减少了辅导员一一解答的工作量,而且方便了学生。最后,通过各种生活化信息的分享,起到娱乐学生心情的作用。专业学习、社会实践只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00后的大学生活,还有追剧、爱豆和热搜。班级日志作为大学生张扬个性的平台,亦可设置相关生活娱乐分享模块,放松学生日常学习紧张的神经,也促使学生更真实地表达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亦可从中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

三、辅导员使用班级日志的优化策略

班级日志作为一种贴近学生生活、积极引导学生思想的非常容易操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是有必要长期坚持下去的。如何在工作中将班级日志的记录和传阅工作做实做细,使之真正成为班级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本阵地”,还需要辅导员在工作中积极思考新问题,努力践行新方法。(一)日常教育常“强调”。在实施班级日志前和实施班级日志的记录和传阅过程中,辅导员要通过班会、线上社交平台等途径向全体学生讲解记录班级日志的作用和意义,并且提出要求,主要要求有三点:一是全员参与,即每个学生都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对待班级日志,绝不能因为“怕麻烦”而拒绝班级日志的记录和拒绝班级事务的参与与发声,对于积极参与的学生,要加以表扬和激励,对消极应付的学生,要进行谈话,必要时进行惩戒。二是规范记录,主要有两层含义:第一是不走过场、详细记录,即绝不能用“好”“正常”这样的模糊性字眼代替详细的班级动态记录;第二是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即绝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用非客观的文字记录和评价学生和老师。三是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在传阅过程中进行互动交流,对于班级日志中部分学生可能出现的消极情绪、疑难困惑,作为一个班级的兄弟姐妹,要力所能及地进行引导和交流。(二)后续过程常“反馈”。学生在班级日志的记录中倾注心力,是出于对班级日志的“信赖”,而这种信赖,是建立在班级日志记录后,体现的情感困惑和疑难问题能够被发现、被倾听、被理解和被解决。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转换各种角色———去做学生心声的聆听者,乐于并善于倾听新一代青年人的想法、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思并适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向和工作方法,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去做学生问题的解答者,积极在工作之余提高自身素质,拓宽知识面,当面对学生的疑难问题和成长困惑时,敢于和善于引导青年学生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做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指明灯”;去做学生成长的服务者,要把学生在班级日志中反映的各种相关问题进行整理和梳理,将问题进行汇总上报,积极向院系和学校相关部门反映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解决学生大学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为学生带来真正的便捷,真正把学校和社会关心送到学生的心坎儿里。(三)意见领袖常“发声”。所谓意见领袖,并不是一个新名词,他是指团队中构成信息和影响的重要来源,并能左右多数人态度倾向的少数人。“传播活动中意见领袖不仅是信息的提供者,更能影响普通受众对信息的接受。”[3]在班级中,有不少学生或热心班级事务、或幽默开朗交际广泛、或文笔细腻表达能力强,这些学生都可以培养成为意见领袖,利用朋辈育人的新模式使学生在最日常、最自然的情况下接受引导教育。而作为教师,应该为学生意见领袖提供成长的沃土,例如开展研讨、进行相关写作素养培训等等。除了学生中的意见领袖,高校中也有不少深受学生喜爱的“明星教师”,专业教师在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也在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在班级日志的撰写中,亦可邀请专业课教师作为意见领袖进行“发声”,在学生的专业成长方面进行指导,展现课堂背后的人格魅力,从而弱化不良信息对学生的侵扰。与此同时,意见领袖也应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知识储备和网络运用技术,从而树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威[4]。(四)线上平台常“辅助”。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深入研究网络社交平台、自媒体等网络新产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和搭建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着重发力点。即便是线下用笔和纸张共同构建的班级日志,也需要线上平台的支撑。以2020年春季学期为例,因疫情的肆虐,全国大部分高校的非毕业年级都未全面返校复学,这种情况下如何记录班级日志,“网络”给予了答案。学生可以通过运营微信公众平台的方式进行班级日志的记录,不仅可以做到图文并茂更加直观地反映疫情期间班级授课、学生居家的各种情况,也可以锻炼学生制作网络推送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在居家期间,不少大学生在家庭常住地参加了社区的志愿服务工作,展现了大学生的青春力量,班级日志网络平台的建设亦可以使这种青春正能量得到迅速和广泛的传播。当然,不仅在疫情期间,甚至是在学生毕业之后,线上平台始终记录着大学时代的青春记忆。班级日志作为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一方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另一方面体现了以“理念”和“制度”育人的方式[5]。它如同一幕全景式的话剧,能够真实客观地展现当代大学生的所思、所为,又如同一个温暖的“心灵信箱”,能够用文字沟通心与心的隔阂,同时,班级日志又如同一座桥梁,连接了教与学、师与生……班级日志的应用是多元的,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辅导员应深入挖掘其育人要素,探索育人新路径,让每个学生在班级日志的记录和传阅过程中得到成长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孟晓蕾,周莹莹.论以班级日志为载体的思想政治隐性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9,(21).

[2]马建芳.“班级日志”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

[3]母小琳.自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9,(8).

[4]肖密.高校辅导员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路径探析———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9).

[5]邓寿群,谢清平.班级日志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成功:教育,2012,(16).

作者:韦士心 单位:平顶山学院